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教授建议“取消中考”,实施10年义务教育,教育部作出回应

关注→ 中考语文 2023-02-12

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焦虑都源于升学压力。
教育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教育问题更是国家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国家为中小学生减负的举措一直没有停歇,从规定作业范围到不允许考试排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升学难题,一直是教育部门的首要责任。


但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渐增多,教育内卷情况越发严重,加之由于国民整体文化水平偏高后,社会上空出大量技术型岗位没人愿意从事。
所以,为了填补社会技术性岗位空白,在减负的同时,职业培训偏向低龄化,也成了改革的一部分。


01中考政策一改再改,升学压力逐渐增大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无论是什么人,到了上学的年纪后都拥有受教育权,国家无偿为其提供小学和初中教育。

初中毕业后,就意味着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只能凭自己的本事才能继续升学,而在我国,想上高中要靠自己的成绩,如果成绩达不到个高中录取分数线,就只能上职高或另谋出路。



最初我国中考升学率平均在80%以上,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只要想升学,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上高中,但随着每年报考人数的增多,加之社会技术型岗位人才的缺失,中考升学率也慢慢降低。
有关中考的政策,近几年也一直有变动,在中考中加入生物和地理成绩,增加中考体育分值的占比,将游泳作为中考体育项目等等,但最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预计2022年起,各地将中考普职比调整为5:5。



02中考普职比调整为5:5,很多学生家长无法接受
虽然中考普职比逐渐下降,有某些教育大省中考普职比早已经达到5:5,但是明文规定出来后还是让很多家长和学生无法接受。
普职比变为5:5,就是意味着每年将会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没办法升入普通高中,只能被分流进职高上学。



由于中考不能复读,想要和其他人一样参加高考,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只能多花钱上私立高中,但私立高中也不是想上就能上,由于名额有限,也只能以成绩优先,招满即止。
面对中考的分流政策,所有家庭都卯着劲地让学生学习,特别是在小学和初中根本不敢有一丝放松,就怕一不小心就被分流分走了。


03北大教授提议取消中考
对于这一问题,北大教授姚洋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近期姚洋接受采访时,就曾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以及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做出回应,他表示:
“如果中考就用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会让一些晚熟的孩子失去继续进步的机会,会让他们失去自我发展的希望,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推行10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势在必行。”


姚洋教授认为,在中考就实行分流对一些学生是非常不公平的,只有普及高中教育后再分流,才是对学生们负责,并且除他之外,也有很多人认为普及高中教育非常有必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曾表示:“中小学生承受着过大的升学压力,相比6+3+3学年制,取消中考,普及高中,施行6+2+2=10年一贯制义务教育更加合理。”


人大代表梁建章教授也希望可以取消中考:“中考太早将学生们进行分层,这加剧了贫富差距的形成,取消中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第一步。”
这几位在教育界可以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教授都主张取消中考、普及高中教育,他们可以说是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如果普及高中教育,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都会减轻不少。


04官方曾对缩短学制,普及高中教育作出回应
对于这个提议,很多人都非常支持,甚至有些正在上初中的学生,都已经幻想自己可以不用通过中考,直接进入高中校门了,但实际上,有关普及高中教育,推行10年义务教育的事情教育部门早就做出过回应。
教育部曾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80号(教育类18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针对关于缩短基础教育年限,扩大义务教育范围作出回复:“目前还不具备缩短学年制,将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

05写在最后:
这也就是说,短时间内我国还无法实现10年义务教育,但随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普及10年义务教育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想要真正地破解教育内卷化,最直接的方式还是改变升学方式,所以,给国家一些时间,相信未来能够实现10年义务教育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你怎么看?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学生周末双休或将改为 “单休制” ?家长集体沸腾了,官方作出回应

2022-09-26

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读xiá”还是“xié”?老师:不懂别乱教!

2022-09-25

各地中学纷纷晒出“最萌身高差”,男女身高差惊呆网友!

2022-09-24

杀人凶手被当英雄写入语文课本,18年后真相大白,结果大快人心!

2022-09-23

上午被免职,下午就被带走!这位年年上春晚的国家一级演员,现状怎么样了?

2022-09-22

《我的县长父亲》获征文一等奖被嘲秒删?网友:不应该!(附全文)

2022-09-21


编辑:阿鱼
标签:中考语文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中考语文 ID:zkyw100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小编立即删除!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