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年危机”冯小刚和“丧”了的国庆档

2017-09-24 邵乐乐 三声


《芳华》撤档是更强调创作意义的冯小刚遭遇的“中年危机”。相比自我意义的实现和电影不赚钱之间的撕扯引发的愤怒,冯小刚再次遭遇的不可言说,成为2017年依旧疲软的电影市场和颓丧的娱乐市场中又一个新成员。


作者 | 邵乐乐


这些年的冯小刚给人一种感觉,他可能不想只是生存,他也很想生活。


但是,魔咒般地,回归自由创作路线的冯小刚再次遭遇波折,与去年同期遭遇撤档事件的《我不是潘金莲》如出一辙。被人寄予厚望,甚至被认为可能是冯小刚电影生涯最佳作品的《芳华》也告别了国庆档。


今日凌晨,预定于9月29日上映的电影《芳华》被传“紧急下片、重剪、撤档”,随后冯小刚电影官方微博和王中磊相继证实了这一消息,但并没有进一步说明撤档原因。



更多人把原因指向文艺氛围管制。这部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原著的电影,包括了文工团、知青、越南战争、老兵在内的诸多现实因素和敏感点,也在当今环境中被认为是撤档背后不可言说的原因。


今天下午,冯小刚在上海《芳华》的相关发布会上,就撤档一事发言,数度哽咽落泪,自称心情悲壮,“我们比大家更希望电影能如期上映”。编剧严歌苓也在交流中泪洒现场:“小刚太不容易了,这帮孩子太不容易了,希望这部电影能被善待。”


业内关注的焦点还在于,《芳华》作为导演冯小刚今年唯一一部重要档期的重要电影,直接影响着其公司东阳美拉与华谊兄弟的1.15亿业绩对赌。曾有媒体计算冯小刚如需完成对赌,这部电影的票房需要超过7亿。今天凌晨,负责影片宣传的伯乐营销CEO张文伯公开撰文否认该数据以及与撤档之间的关系。


某种程度上,《芳华》撤档是更强调创作意义的冯小刚遭遇的“中年危机”。相比自我意义的实现和电影不赚钱之间的撕扯引发的愤怒,冯小刚再次遭遇的不可言说,成为2017年依旧疲软的电影市场和颓丧的娱乐市场中又一个新成员。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想必在这些年的言论战争与电影纠葛中,冯小刚没少想起这句话。


冯小刚的生意



即使票房7亿才能完成对赌的推测不算准确,但对长期以来依赖冯小刚个人IP变现的东阳美拉来说,完成每年过亿的业绩对赌仍旧是一个不小挑战。


为了实现与导演资源的深度绑定,同时也是给予这位关键人物以空间和自由,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纯现金一次性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股东冯小刚、陆国强合计持有的70%股权。


彼时,浙江东阳美拉仅成立两个月,尚无一部作品面世,也没有展开任何一笔业务投资,以至于被外界看作“空壳公司”。即使如此,只有“冯小刚”这一无形资产的东阳美拉的估值依然达到15亿。


在当时,双方签署了五年总计6.75亿元的业绩承诺。具体来说,股权转让后至2020年12月31日的五年期间,美拉传媒2016年的净利润不得低于1亿元,此后几年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增加15%,2017年的对赌数额为1.15亿。如果业绩完不成,冯小刚要用现金补足目标业绩的差额。


华谊兄弟称,15亿估值正是来源于每年过亿的业绩承诺和冯小刚的品牌效应,而东阳美拉当时的PE值也维持在15倍左右,符合资本市场的正常行情。


即使有业绩对赌存在,这样的收购模式实际上也相当于直接给冯小刚送钱。假设东阳美拉5年没有任何收入,那么5年需要补偿的现金业绩总和约为6.75亿元,扣除这部分现金补偿,冯小刚等出让方仍旧稳赚3.75亿。


一个共识是,内容产业的波动性甚至连很多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都无法抹平,东阳美拉仅仅依靠冯小刚个人品牌能否撑起长达5年总计6.75亿的业绩承诺?


东阳美拉2016年的承诺利润实际上来自于2015和2016年两年的利润总和。根据华谊兄弟披露的2016年年报,东阳美拉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刚好超过1亿的业绩承诺目标。2015年,东阳美拉实现净利润4600多万,2016年,净利润为5500多万。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东阳美拉净利润为2700多万,距离1.15亿的承诺利润仍旧有不小的差距。东阳美拉此前公布的包括《非诚勿扰3》、《念念不忘》、《手机2》在内的电影项目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新进展。


东阳美拉的脆弱性和单一性显而易见。此前,华谊兄弟董秘高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家公司(东阳美拉)本身就是家轻资产公司,基本上利润来源都来自于冯小刚本人,基本上没有费用(支出),导演费、代言费都没有成本。”


意识到这种风险性的东阳美拉也在尝试拓展业务边界。根据华谊兄弟相关年报,东阳美拉制定了新人导演计划,旨在培养新一代导演,签下部分艺人经纪合约;同时,参与《情感抢险队》、《美少年学社》等综艺节目。


东阳美拉还参与了包括《火王》在内的电视剧投资。根据伯乐营销CEO张文伯昨天的公开言论,这部电视剧为湖南卫视的定制句,其预售效益给东阳美拉带来的利润比《芳华》可能还要高。


从2016年开始,东阳美拉相继成立了四个子公司:美拉美影视、美拉久禾文化经纪、海南美拉传媒和霍尔果斯美拉文化。其中,美拉久禾主要从事艺人经纪业务,第二大机构股东的实际控制人为张艺兴经纪人孙于夕的工作室副经理王辰。


在历史上,华谊和冯小刚一直通过资本和内容连接,形成了某种紧密的利益绑定。华谊兄弟上市前,冯小刚曾持有前者2.8777%的股份。2009年,华谊兄弟登陆创业板,冯小刚套现2亿多元。冯小刚及华谊兄弟于2009年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在合作期限内为华谊兄弟拍摄五部电影作品,《芳华》是这个协议中的第五部电影。


即使如此,冯小刚并没有把自己的生意版图局限于华谊兄弟一家公司。通过工商查询系统可知,冯小刚目前是12家公司的股东,其投资范围涉及影视科技、智能座机、教育等领域。


除了是特效公司天工异彩的第四大股东、选角公司影宝科技的股东外,冯小刚还是文投控股的明星股东之一,后者5亿保底了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并参与了《芳华》的投资。

中年雄心与愤怒



在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中国名人榜中,冯小刚榜上有名,其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间的总收入为5000万元。这位非学院派出身的导演在电影晋升通道更为狭窄的90年代,能够不断忍耐、寻找机会,本身也算是电影行业中不错的励志故事。


在2016年的《十三邀》中,冯小刚向许知远回忆了自己的八十年代,以及早期文艺启蒙,而他的电影之路深受以王朔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京城大院子弟的人脉社交圈的影响。


今日魔咒曾笼罩于冯小刚的电影生涯初期。在早年央视访谈节目《朋友》中,冯小刚回忆起当时一再遭遇审查阻碍的自己,在家中看窗外飞机起降、难平心中块垒。电影的市场化改革是冯小刚奠定自己基本盘的机会,在得到时任北影厂厂长韩三平的指点后,冯小刚转入喜剧创作领域,效仿香港电影市场的成功逻辑,首开内地贺岁档。


从1997年的导演成名作《甲方乙方》,到2013年的《私人订制》,冯小刚生产和收益双高效。在17年中导演14部商业电影,多次在内地票房榜称雄,为自己赢得市场的同时也给华谊赚了不少钱。


但是,冯小刚的创作线路中,一直隐含着严肃的现实主义关怀情节,也曾被人视为冯小刚在经济成功之外所追求的艺术留名。在自己商业电影创作最辉煌的年代中,他曾经切入《一声叹息》等“难过审”的影片创作。


《一九四二》是这条线路的第一次大爆发,冯小刚开始更全面的将自己的作品注重意义层面,即从商业电影转向直指人心的电影创作。这部改编于好友刘震云同名小说的电影,再现了1942年中日战争河南交战区的大规模饥荒和逃亡。


冯小刚曾经说过,《一九四二》才是他19年前就想拍的电影。在2012年,他和这部电影一起丝毫不隐藏企图心。


“如果三十岁我可以妥协,退而求其次,因为来日方长;但我已经快六十岁了,借社会新闻里经常使用的一句话,’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我就不愿意妥协了,因为时间无多。赚钱的目的是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折了也不用愧对金主。”


不过,《一九四二》的市场表现成为冯小刚的重要转折点,也让诸多行业人士大跌眼镜。当时,投资2亿多的《一九四二》票房只有3.7亿,远低于同档期的中低成本电影《泰囧》。受其影响,华谊兄弟股票多日下跌,市值一直跌到70亿。


为了弥补投资人的损失,冯小刚以极快的速度拍摄《私人定制》,并于2013年贺岁档上线。在跟王朔一起讨论《私人定制》剧本的过程中,除了固有的逗笑讨巧,冯小刚一度觉得故事越走越荒诞,与《甲方乙方》等喜剧风格差异极大,但因为符合当时的心境,让冯小刚觉得有意思。


虽然这部回归冯氏喜剧帮华谊实现盈利,但是冯小刚由此进入了漫长的“贤者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与网民的关系也逐渐恶化。在此期间,除了偶有监制,他本色出演了《老炮儿》中的六爷——轻狂固执、仗义执言的老顽主在新时代里遭遇的困顿和迷惘。


冯小刚说他感同身受,时代变了,每个人身上恶的东西被放大了好多倍。


冯小刚一度觉得跟这个世界没什么聊的。他形容自己的状态像鬼打墙,“在一个特别窄的胡同里,我长跑,还不是短跑,你怎么跑,你感觉两边都是这么一个墙,越跑越窄,越跑越窄。”


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冯小刚固执已见地使用了圆镜头,加上故事是一个上访妇女和层层官员的周旋,他知道这不一定是个赚钱的好项目,因此一度劝说华谊不要投资,“我说我自己投,我也投得起,我没必要糟践别人的钱”,冯小刚对媒体说道。


现阶段的冯小刚自称拍电影要把追求自我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拍自己喜欢的”。但是曾经很赚钱的商业导演一度陷入口碑与票房不能双全的困境中。这样的撕扯,成为冯小刚近几年来焦虑和困惑的重要触发点。


愤怒成为这种转型焦虑中最明显的表征。《一九四二》票房不好,冯小刚怼垃圾观众没有鉴赏力,获奖之后他又当众批评了电影审查制度;《私人定制》上映后,冯小刚说永远跟吐槽他的影评人势不两立;《我不是潘金莲》载誉而归但排片量遭遇打压,他以一种由于气急败坏而变得阴阳怪气的口味怼万达影业和王思聪。今年,“小鲜肉”和“垃圾观众”再次成为他开炮的焦点,“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形成有那么多垃圾电影。”


冯小刚的朋友任国源说道,冯小刚以品质稳定的作品、积极的入世态度,逐渐获得超强的社会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他的性格强硬而直率,敢于面对强大,针砭时弊,一度成为社会舆论的代言人,获得大量的粉丝拥护。


但是,他的性格能量和表达习惯具有强烈的两面性,狡猾与坦率并存,甚至有时互为支撑。以至于在冯小刚的电影两次因为不可说原因被迫下档时,这种负面评价导致了很多诸如“炒作”、“预售不佳”等在内的恶意猜测。

再次缺席国庆档


华谊兄弟2016年片单,2017年华谊重点投资的电影只有《芳华》、《绝世高手》、《引爆者》等几部


焦虑的不止冯小刚,还有处于调整期的华谊兄弟。《芳华》几乎是华谊今年最重要的电影,档期的不确定性对于这家电影公司也将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至少坏消息的可能性开始变高。


今年上半年,华谊兄弟营收比上年同期下降 0.15%,为14.66亿元,净利4.3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90%来源于游戏公司的投资收益。今年3月,华谊兄弟甚至交出了上市以来首度净利负增长的年报成绩,扣非净利-4018.28万元。在外界的解读中,这种困境源自华谊的去电影化战略。


冯小刚和华谊的高度绑定,在这个时候对华谊来说更加至关重要。尤其近两年,华谊几乎没有重量级影片出现,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几乎成为了华谊在这个电影市场非常倚重的亮眼作品。在《我不是潘金莲》开拍之初,冯小刚还一度因为担心票房,试图劝阻华谊的投资。


2016年,电影老兵叶宁离职万达而加入华谊,重点调整华谊的电影策略。在叶宁看来,调整后,华谊的电影产品结构是一个金字塔。


处于塔尖的是一批优秀的作者型电影,冯小刚、程耳、管虎的作品处于这一层级;最重的腰部作品便是发布的这些“想象力工业”类型的电影,这些电影将重新打响华谊兄弟的声量,同时成为票房收入的主力;埋在土壤周围,则属一块相对轻盈的地带,留给一批年轻导演做项目尝试。


重要档期不缺席成为华谊严格奉行的发展策略。叶宁表示华谊兄弟电影将不会缺席电影市场的四大档期(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对于一个大的电影公司,特别是对未来几年产品布局的时候,这些档期你怎么能缺呢?”叶宁如此说道。


今年三月初,华谊兄弟电影与工夫影业一口气发布了五部工业级大片项目,其中包括《阴阳师》、《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画皮前传》、《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以及《黑色假面》。但是,最早上映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也在2018年春节档。


也就是说,华谊的电影业务的暗淡依然会延续一大段时间。《芳华》成为几部被寄予厚望的最重要的电影。王中磊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曾表示《芳华》的制作费超过1亿,并称电影早已过审,保守估计票房将在4亿左右。


无奈的是,华谊又一次缺席了国庆档。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曾经推出国庆档,而选择在十一月上映。即便如此,在上映时依然疑似遭到万达院线的抵制,还曾引发冯小刚与王思聪的隔空骂战。而在《芳华》正式宣布改档后,国庆档票房竞争就放在了光线系的《羞羞的铁拳》和《缝纫机乐队》上。


如果真如大部分舆论所言的《芳华》撤档原因,这将是一个非常“丧”的国庆档。虽然将有两部喜剧展开争锋相对,但是冯小刚——无论作秀还是真情——多年所打开的创作空间正在逐渐关上。也许只有他回到自己当年赖以生存的创作路线上才会真的安全。


按照原定计划,《芳华》今天在上海照常进行了三场展映和一场记者会。最后一场放映结束后,冯小刚一度哽咽,并带领主创向观众深鞠躬。“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芳华》的路演只能终结于此,还没有开始就要告别。”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关键词 更多精彩文章


林依轮 | 新浪微博 | 东方好莱坞 | 《杜邵斐》网易云音乐 | 一下科技 | 抖音 王者荣耀 有妖气 女团 郑州尬舞 | 迪士尼 | 战狼  | 豆瓣 | 视频社交 | 嘻哈 | 西部世界 | 腾讯影业 | 杨伟东 | 诺兰 | 摩登天空 | 奇树有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