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删繁就简
👆本号引起极度舒适,建议星标一下
对周申、刘露而言,电影工作更像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要有底线”、“要分对错”的人生观,既可代指创作内容,也能描述创作流程。对他们来说,拒绝妥协和灰色空间,是一种将复杂命题模型化、组合化的推演。在原则的堆叠下,“狭窄的路径”才是更利于扬长避短、更利于创作表达的路径,也能成为更清晰的路径。
作者 | 周亚波
周申和刘露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刘露负责偏感性的推导,周申负责偏理性的执行;但另一方面,周申占据了更多的创作和表达范畴,刘露则会在周申全情投入的时候进行大小细节的把控,从而压缩个人创作所需要的“跳出期”或“冷静期”。
在创作上,大学时期便师出同门的两人有着相似的判断力,也让这种1+1的工作方式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尽管如此,在外界看来,《半个喜剧》的等待时间还是有些偏长。《驴得水》的一鸣惊人已是三年前,三年过后,看似有了更充足弹药的周申、刘露团队,也背负了观众更多的期待。不过,二人看来,不变的东西更多。“在创作环节上,我们一直就没有改变过。如果非要说改变,应该是制作方面,制作方面有了个飞跃。”周申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
导演周申
也很难说继承。同样是话剧改编,《半个喜剧》的故事成型时间要更早。相比《驴得水》的民国背景,电影《半个喜剧》将故事聚焦在了现在的北京,内容也放在了年轻一代的恋爱和成长上。
先期宣传当中,“《驴得水》原版人马”成为了《半个喜剧》最显著的标签,层次丰富且简单。丰富在于,它不仅指代了导演周申、刘露,指代了主演任素汐,也指代了整个团队对待电影的工作方式。
对周申、刘露而言,电影工作更像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要有底线”、“要分对错”的人生观,既可代指创作内容,也能描述创作流程。对他们来说,拒绝妥协和灰色空间,是一种将复杂命题模型化、组合化的推演。在原则的堆叠下,“狭窄的路径”才是更利于扬长避短、更利于创作表达的路径,也能成为更清晰的路径。
01 | 厂牌
与开心麻花其他电影作品相比,不论是《驴得水》还是《半个喜剧》,不论是主创团队、题材选取还是表达方式,都显示出了较高的独立性,与《夏洛特烦恼》等更具开心麻花标签的电影有着可见的不同。换句话说,他们可以被认为是开心麻花的独立“厂牌”,周申和刘露对这一说法表示认可。
厂牌如何炼成?周申将最初与开心麻花的合作定义为“一个自然的过程”:“有点像最早期奔驰和AMG的关系”。
事实上,周申和刘露创办的斯立文化才是这一“厂牌”的创作主体,以《驴得水》为例,话剧时期,斯立文化选择与至乐汇合作,等到电影时期,团队又选择与更愿意在电影行业开疆拓土的开心麻花进行合作。
对于当时希望打造精品喜剧电影标签的开心麻花而言,选择在当时已经演出5年之久的《驴得水》并放手改编,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能够给予充分的独立创作自由”这一点,反过来也成为了周申和刘露选择开心麻花的关键。
从中戏毕业至今十余年,周申和刘露的状态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将创作动机简单归纳为“近期想表达的东西”。《驴得水》是发生在民国的、带有讽喻性质的悲喜剧,《半个喜剧》则以当代北京生活的青年人的爱情故事为主题,但两部电影表达了相似的、关于“底线”的讨论,甚至矛盾的贯穿性、主要觉得的矛盾交织以及最终结论的过程,都会有相似性。
“我觉得创作都是个人化的表达。”刘露告诉三声,这种个人化的表达,不仅仅是带着想法去创作,而是直接反应了创作者阶段性的心态。
导演刘露
周申和刘露不太认可对“电影工业化”的过度渲染,周申表示,创作始终是电影的核心内容,而这一部分恰恰是无法工业化的。“就好比画画,画笔和颜料的生产可以工业化,可以随着技术和流程的提升变得更好,但是作画的过程是一个纯创作过程,它是不可能工业化的。如果说我们是‘小作坊’,那么很多大的团队就是‘大作坊’,真正的工业化生产在电影产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比《驴得水》到《半个喜剧》的变化,两人的创作心境和心态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仅仅是制作层面上,是画室的升级上,是画笔和颜料的成色上。“现场拍摄和制作上面肯定比上一次更有经验了,效率也肯定更高。”刘露告诉三声。
两人表示,由于缺乏经验,《驴得水》在不少流程上、或者说在制作上走了一些弯路,也算“摸着石头过河”的必经之路,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便理所当然地更加规范,更加轻车熟路。
02 | 简化
流程上的进化,不代表事情变得复杂。反过来,不论是从创作流程的标准制定,还是工作原则的树立,周申和刘露的团队还是处处诠释着“删繁就简”。
简化的意义并不是流程的扁平,而是对错标尺的清晰明了:错即错,不可接受即不可接受,没有妥协和灰色空间。
这是一种看似容易,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并不低的选择。例如,周申和刘露对选演员的要求,贯穿了《驴得水》和《半个喜剧》两部电影。《驴得水》时期,所有演员均毫无名气,而转到三年后的《半个喜剧》身上,演员表中的最大牌,依然是从驴得水走出的任素汐。
莫默(任素汐 饰)
周申和刘露强调,自己从来没有排斥过明星大腕,只要满足能够满足“一要像角色,二要能演戏,三要试戏”的三大原则,不论导演话剧还是导演电影,这三个原则都没有变化过。而在实践中,这三项要求实现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三条的试戏,作为斯坦尼“体验派”的信奉者,周申和刘露强调演员应该活在角色里,任何演员都要经历海选、试拍和排练,这拉长了准备阶段的时间,更让“选择档期、集中把戏拍掉”的可能性抹杀。
这种特点并非来自话剧。实际上,在话剧导演角色当中,周申和刘露也强调体验式表演而非表现式表演,并不喜欢夸张的“话剧腔”。“这些选择只是我的习惯,并不是话剧导演出身的优势,和话剧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们习惯的创作方式,在话剧市场上也和别人不一样。”周申在接受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专访时表示。
刘露补充:“我们的排练并不是要排出一个固定的结果,我们只是让演员去以‘人的情感’检验剧本里面的逻辑,然后生发出更符合鲜活的,更符合人物的台词。”
这种对演员的要求,也和团队的剧本创作习惯息息相关。刘露表示,两人都不是编剧出身,所以包括台词的很多内容都需要打磨,这种单一的路径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有机的选择,而是现状而成的唯一解,“我们只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剩下的东西和演员一起融合,以达到一个更好的作品。”
在这一语境下,《驴得水》和《半个喜剧》中任素汐扮演的两名女性角色,性格上有相似之处,甚至有相近的内核,也就更易于理解,两个角色甚至都有些像任素汐本人。任素汐本人也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演谁都像自己”的这种批评,可以视作一种表扬,也体现了周申、刘露创作团队对表演内涵理解的统一性。
戏的内容关注底线,创作、制作的过程也看似死板地遵循路径,周申将此简单概括为“为艺术服务”,在创作的技术环节,周申和刘露的团队依然会在很多细节处设置底线,这种看似制造障碍的过程,恰恰通过排除制造出了一条更狭窄、更简单、思路也更加清晰的路径。
郑多多(刘迅 饰)与高璐(汤敏 饰)
“对我来说,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总有人会教你说‘你老是论对错’、‘社会上哪有那么多对错’。但社会上好多事情就是有对错的。”周申告诉三声,“如果你坚持很多东西不妥协,你就能遇到更多不妥协的人。”
甚至,《半个喜剧》原定于12月初上映、最后定档到对手更强的12月20日,也只是因为单纯的“技术原因”。“这个就是我们的决定。真的是制作上的问题,原来的档期太紧了。”周申表示,“例如,当中新裤子的《你要跳舞吗》的部分,音量不是很合适,像这样的调整有好几处。”
“周申对制作的要求会比较极致,他会一遍遍去检查、去修改。如果12月初上映大致上是没有问题,但对我们来说会有很多小问题还没有解决。”刘露补充。
03 | “面向所有人”
回到剧情本身,《半个喜剧》是个一个完整,甚至比较工整的故事。它的人物逻辑也较为清晰明了:“老实人”孙同面对的工作和北京户口必须要依托与好友郑多多,“渣男”郑多多在婚前依然幻想着风流之事,敢爱敢恨的莫默起初被郑多多欺骗,得知真相后希望揭穿之,在与孙同产生感情后,后者面临的是继续袒护还是勇于昭告天下、是“做狗”还是“做人”的选择。
剧名《半个喜剧》经过了两年的思考才最终确定,原话剧名《如果我不是我》作为主题曲得以保留。顾名思义,“半个喜剧”中的半个,体现在内容上的一半包袱一半严肃,也体现在了内核上的欢乐与现实并存。“它的过程是搞笑的,结尾也是让人愉悦的。只不过故事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出处好笑,有时候很好笑,有时候又很严,所以我们叫它‘半个喜剧’。”周申告诉三声。
孙同(吴昱瀚 饰)与常远(友情客串)
刘露表示,喜剧本身就是一个可深可浅、且深浅没有高下之分的表现形式,“这取决于你的喜剧要嘲笑的是什么,这展现了你的态度。”
周申其实不太认可主人公孙同在电影中的许多抉择,孙同最终的抉择从情节和情绪上都将电影推向了高潮,但在最终的决策之前,他几乎都算得上是创作者嘲笑的对象,这种较为“窝囊”处事方式,也通过了莫默的一句“你就是郑多多的一条狗”得以严厉地表达。
周申和刘露的作品,在话剧时期就被贴上过“高知戏剧”的标签,电影版《驴得水》上映后更是如此。不过,两人也并不是特别认同这样的标签,尤其是对于更需要大众市场的电影作品而言,创作者也不太希望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别人怎么去想是别人的权利,但我们自己并不是这样想的。”周申表示,“我们的创作永远是面向所有人。我不会去写那些只有一小部分人才看的懂的故事,那样的电影我们自己都不会看,所以我们并不会有这方面的困惑。”
周申用《士兵突击》作为例子,这一单看剧本没有女性,只是将的兵营中一群当兵的人的故事,最终证明了题材本身的小众并不是问题。只要把这个故事拍好了,所有人都爱看,当过兵的爱看,男孩爱看,女孩也爱看。
刘露表示,好故事的好看、有趣都是相通的,对应面都是人类的情感。刘露将创作和内容深度比作营养餐:“营养餐也得让别人吃得进去,或者说得好吃才更有意义。你做出了很难吃的营养餐,别人不吃,那么这份营养餐就是没有意义的。”
“高知戏剧”的标签曾经在《驴得水》时期达到巅峰。但实际上,在三年前的路演当中,周申和刘露就发现,对故事情节的欢迎,并不像一些人预想的集中在一线城市青年当中,二三线城市人群也有可能对故事有自己的理解。
而在《半个喜剧》的案例当中,剧中人物各有各的立场,认同或不认同孙同的选择,或是认同孙同母亲的选择,都会合理地存在。剧中的北京户口、体制内追求可能会产生些许变化,创作团队也将房价飞涨等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但矛盾冲突的核心并没有变化。
孙母(赵海燕 饰)与孙同(吴昱瀚 饰)
在这样的维度下,各种错位的矛盾冲突才得以展开,剧中的包袱尤其是前半部分的包袱才能集中抛出。这与主旨讽刺了什么、嘲笑了什么并非一个象限内的表达。
“喜剧的关键还是好笑。”周申表示。
他认为,中国的喜剧电影很早就已经处在了世界先进的水平,周星驰式的喜剧就深得自己喜爱,《食神》,《喜剧之王》,《功夫》都是他非常认可的作品。
“我最喜欢周星驰电影其实是《国产凌凌漆》。因为《国产凌凌漆》太好笑了,它没有不好笑的地方,每一个包袱都好笑。而在整个国产喜剧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则是《顽主》,我觉得那个可能更接近我和刘露的风格。”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anshengss3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