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馆从线上「穿越」而来

三声编辑部 三声 2021-03-29

👆本号引起极度舒适,建议星标一下

让人类与艺术变得亲近,逛博物馆是个好方法。但人们已不局限于亲临博物馆现场,使用手机云看展、云听书都变得流行起来。不断革新的互联网技术,为远道而来的“文物们”,提供了更多被了解、被学习和被传承的机会。而除了展览、修护、研究等功能以外,博物馆教育成为“刚需”的时代,也已悄悄来临。


作者 | 王亦璇


疫情的白热化阶段,喜马拉雅App将节目《你好呀,故宫》推荐上了首页。这是一款开发于2019年的线上音频课程,由国内博物馆教育领导者涂思美育呈现。


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曾说: “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与美国博物馆及社区展览已发展成熟的教育功能不同,国内大部分博物馆在现阶段仍无法完全“去景点化”。相比之下,《你好呀,故宫》在上线首周便突破40000份订阅,付费用户超过10万。


在疫情之前,已有不少以博物馆为主题的产品或公司依托互联网成功入局,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只是将他们推到了风口,给付了为2020年的博物馆产业添砖加瓦的机会。




01 | 尝试、领先


2月28日到3月9日,涂思美育联合哔哩哔哩、广东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等,一同开展了长达11天的“一起趣看博物馆”系列云看展活动。在直播间,观众们可以领略明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感受苏式园林的别样魅力,以及探究云南佛教艺术的奥秘。


从策划到落地,“一起趣看博物馆”的问世过程只历经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原来就规划过,但形式是将线下课程录制之后放到线上。” 涂思美育创始人陈柯伊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在公司成立的最初两三年间,他们将精力更多地放在线下博物馆教育领域,“顺应当下的时机,平台方、客户方都响应得非常迅速。”


这不是涂思美育对线上博物馆的首次开发。以对故宫博物院和敦煌博物馆的IP开发为例,涂思美育将音频、视频、直播和播客融入了文物内容之中,《你好呀,故宫》和《出发啦,敦煌》,以及正在筹备的《留下吧,苏州》(名称暂定),都让博物馆成为了真正的跨学科学习第二课堂。


作为特定领域的优质内容供给商,涂思美育还携手腾讯,自3月10日起推出线上文物故事集《文物的时空漫游》。《文物的时空漫游》利用QQ音乐、酷狗音乐、企鹅FM和蜻蜓FM等平台,每周二、周五定期播出。这本线上文物故事集共20集,涉及湖南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四大博物馆,由王源担任故事推荐官。


《文物的时空漫游》


创办于2015年,涂思美育已经和50多家博物馆达成了官方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很清楚博物馆的风格和诉求,服务的受众群体也覆盖到了广泛的年龄段。” 谈及与腾讯联合出品的细节,陈柯伊强调了《你好呀,故宫》的产品数据,“从后台来看,对线上博物馆资源有需求的不仅仅是青少年群体,很多家庭,包括20多岁的年轻人都会进行沉浸式学习。”


对线上博物馆的探索、以及进一步引申到对博物馆内容的开发,是涂思美育深耕于博物馆美育领域多年所做的全新尝试。“每分钟都有一个家庭种下热爱敦煌的种子”,2019年,《出发啦,敦煌》线上音频摘得了新知榜全网付费知识亲子类第一名的荣誉。


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大量的社会资源没有被平等充分地利用,而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优质的内容是走向线上开发的坚实基础,“在选择博物馆进行合作时,我们最看重的还是文物和藏品,声量和IP珍藏度。”


当然,博物馆还可以用地缘划分。北京、敦煌、江南、川蜀,根据不同地区的博物馆特色迥然,涂思美育会在产品内容方面不断更迭创新。“观故宫识神兽”、“我在敦煌当飞天”,都会通过互联网,供给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群体。


“最早的时候是ToC,做博物馆线下课程。到现阶段,ToB和ToG会更多一些。” ToB指与视频或音频平台的合作,ToG的服务对象则为学校和政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涂思美育还会联合浙江省文旅厅,对整个浙江地区的博物馆进行线上内容信息化的开发。




02 | “新玩法”


线上博物馆酝酿已久——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和用户对垂类内容的需求都使古老的文物在屏幕前变得鲜活了起来。


20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其他6家知名博物馆在抖音推出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原本静止的“镇馆之宝”们都动了起来。只要使用类似“奇妙博物馆”等的贴纸,用户就可以在手机端360°无死角地游览国家博物馆展厅。


文物并不是一定要摆在展柜里才叫展示,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融入民众生活,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


疫情期间,国家博物馆还策划了直播内容。在#看干货学知识、#在家云游博物馆等标签之下,国家博物馆进行了三场直播,均为对甲骨文展的回放。在抖音平台拥有超170万粉丝,国家博物馆将已发布的114个作品分类成不同的合集。例如,“国博珍藏云欣赏”作品合集内共有13期内容,由每集不超过两分钟的短视频组成。



目前,抖音平台的日活跃人数已超过4亿。也就是说,无论身处何地、在何种时间,这4亿多人都可以通过抖音在线“云看展”。


在疫情已趋于常态化的当下,当人类对艺术的热爱不得不被空间所束缚时,艺术其实并不会从生活中消失。在享受时代发展和文化开放的红利面前,通过互联网,一部手机、一台pad,就可以打通越来越多的渠道,接触到各个国家和各种门类的艺术。


让人类与博物馆变得亲近,Google Arts & Culture(谷歌艺术与文化)行动得更早。借助谷歌,用户可以将全球超70个国家的1000多家博物馆“装进手机”,通过AR、VR等技术360°全景观赏可达十亿像素的文物高清细节。


打开Google Arts & Culture,在搜索栏输入博物馆名称,即可进入该馆进行游览。在二层页面内,谷歌还设置了一个黄色的小人,跟随它的方向,用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地看馆。


不仅如此,Google Arts & Culture还支持用颜色分类查找作品,并且用AI技术开发了线上游戏。同时,在“时间”板块内,用户还可以看到某位艺术家作品的完整时间线,感受他创作风格的变化。


不受限于时间与空间,Google Arts & Culture开通的“艺术运动”、“媒介”和“艺术家”板块,都可以让用户在“云看展”的同时,了解各时期艺术运动、探究艺术创作材料或走进艺术家生平也变得易如反掌。




03 | 教育:现在与未来


21世纪以来,博物馆在美国已不仅仅是文物的陈列展,人们对它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教育以及美育功能,是美国博物馆的核心,也是其最大的用途之一。


但在国内,博物馆教育还处于非常初始的阶段。无论由教育部门主导或是博物馆主导,博物馆教育的被重视程度在最近几年才逐渐有所提高。相关数据表明,自2018年以来,中国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的人次以大约20%的幅度逐年上涨。


4月9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指出,北京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一个月后,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在“博物馆之城建设谋划思想汇”的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北京将建设“博物馆之城”。 


然而,习惯于走马观花式地跟团游览,浅尝辄止的线下博物馆体验能催生的教育成果是非常短暂的。作为“第二课程”的博物馆教育,在线上拥有更多发挥的空间——采用多种形式,支持在家学习,文物专家、博物馆学者用一对多的方式进行讲解。


当覆盖人群逐渐从散点变成整面,博物馆教育才真正走向了大众。但怎样才能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在线上被发挥到最大,涂思美育或许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般来说,传统的博物馆教育通常只解释文物是什么,但在涂思美育所提供的内容中,文物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真实现状是,在常规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即使四五年级的学生,也只能够做到“照猫画虎”——添加极少的创意和想象力,对老师给出的原版画像进行临摹。虽然打眼儿看上去确有色彩或线条的区别,但大同小异也经不住仔细的端详。


“博物馆是学习艺术的 ‘场所’,它提供了无数机会,让我们足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刷新作为人类的体验。” 在“一起趣看博物馆”的11天直播中,通过苏州博物馆与苏式园林的课程,有数十位小用户都利用乐高完成了自己对苏式园林的构建。


用乐高搭建的苏式园林


“培养创新、鼓励动手,”比起博物馆教育一词,陈柯伊说她更倾向于称涂思美育在做的事为博物馆美育。“博物馆教育被提到重点的地位,是在近两年才有风声的。我们在5年前走在了行业最前端,所以现在才能接得住。”


当线上课程走出博物馆所在地,甚至走出中国,除了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严谨地打造博物馆教育的课程研发也格外重要。


用搜索引擎获取错误答案,或通过观看影视剧了解非正统“秘史”,正本清源,是博物馆被“搬运”到线上后要实现的最优化的教育功能。“娱乐性、戏剧化的表达,会 ‘带歪’儿童或年轻人,实际上这是一种对文化和历史的打击,甚至会造成断层。”


“博物馆的老师,来自各个部门。” 例如,在开发《你好呀,故宫》时,故宫的建筑风格和陶瓷艺术各占一大板块内容,“参与建筑的老师是故宫古建部的总工程师,他负责所有的故宫建筑布局规划。而参与陶瓷的老师就是古器物部的主任,陶瓷馆的修缮和布展,全部都是由他一手抓。”


博物馆教育正处于由起步到发展的趋势之下,而疫情又在不知不觉中催生了更多线上的机会。在2020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抖音、b站、微博等多个平台,联合国内上百家博物馆,举办了包括“一场跨越千年的直播”在内的系列“云看展”活动。


类似的活动还加入了比赛的形式。哔哩哔哩连同央视新闻,与中国文物报一起,推出了“云讲国宝”比赛。由5月18日直播初赛征稿开始,到7月1日复赛及获奖发榜,讲一个博物馆展览里的展品、“叨叨”一段文物保护单位背后的故事、说一说世界文化遗产的奥妙,都可以成为“十佳国宝讲述人”获奖者的呈现内容。


前故宫博物院院长、现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曾说:“博物馆的教育,不仅是向孩子们分享艺术文化知识、使他们理解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培养审美艺术,我们还应当指引他们思考未来,完善道德与人格。” 


不断革新的互联网技术,为远道而来的“文物们”,提供了更多被了解、被学习和被传承的机会。而博物馆教育成为“刚需”的时代,也已悄悄来临。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anshengss3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点击【下方图片】 了解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