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两届奥运会之间,工业遗产被北京重新接纳

三声 2021-06-0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OurCity Author 江婧怡



首钢大搬迁,是北京接轨国际、转向绿色发展,逐步将经济功能移出首都的其中一步。而首钢大改造,是更国际化的北京在有意培育一个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首都城市地标。重新定位的首钢背后,即是重新定位的首都。


作者 | 江婧怡


如今再对首钢园进行联想,比起钢铁,或许更高关联度的会是一些高锐化、高对比度、色调黄且暗的硬核工业风相片。


人们喜欢在这里拍照。长安街的最西端,城六区的边缘,隔着永定河与郊区门头沟对望,北京市区内实在少见这样一大片生猛的、使人渺小的高炉和烟囱。那几乎已经是上世纪的回忆,作为“非首都功能”,工业连同着这种工业奇观,早已向北京市外疏解。


坐在首钢园星巴克的露天平台喝咖啡,你尤其能清晰感受到这种强烈的震撼。


正对着62岁高龄、已被改造为博物馆的三高炉,一侧紧挨着维持“七横八纵”原貌的三高炉干法除尘器罐体,另一侧是由老厂房改建而来的冬奥组委办公园区,矮矮一层的咖啡馆深陷在废土感的工业遗存和现代ArtDeco风格的玻璃幕墙中,手中的咖啡仿佛是你此刻唯一能掌握住的东西。




首钢园内的星巴克


曾经炼钢的轰鸣声从这切实地消逝了,留下的空壳又被注入新的充满生机的事物。炉体表面锈蚀的共和国钢铁生产史,与现代的、国际的、倡导绿色环保的奥林匹克,在同一时空真实共存着。


首钢的命运似乎总在奥运会的掌控之下。2004年,为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的顺利举办,北京最大的钢铁企业首钢背负着“还首都一片蓝天”的重担,同意搬迁其在京一切涉钢系统,出走河北曹妃甸。2016年,首钢园区得以进行大改造,以公园般的面貌重新回归市民视野,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落户此地构成最直接的原因。


首钢园区冬奥广场片区总设计师薄宏涛曾这样评价这次的首钢大改造:一个中国最顶尖城市的内在需求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的高度契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十余年前的首钢大搬迁。


从建国初期的莫斯科式大工业城市定位,到如今愈加强调文化中心、宜居城市的提法,北京反复衡量着给这座城市做加减法的得与失。“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不应承担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过多的功能。”


首钢大搬迁,是北京接轨国际、转向绿色发展,逐步将经济功能移出首都的其中一步。而首钢大改造,是更国际化的北京在有意培育一个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首都城市地标。重新定位的首钢背后,即是重新定位的首都。


OurCity

首钢与首都的选择题


生活在当下北京的人们或许已经很难想象到当初首钢之辉煌。


长安街,这条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道路,最西边曾由首钢总公司一道大门收束。十余万员工、8.63平方公里的占地,首钢构筑起的城中城是北京中心城内最大的工业区。钢铁市场行情最好的时候,其一家的年利税率就能占到全北京的四分之一。


长安街最西端的首钢厂东门


作为北京重工业时代的代表,首钢当时在北京的地位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1953年,第一份关于北京城市规划的系统方案《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建议,首都性质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还必须是大工业城市。


当时北京市内几乎没有现代工业,且拥有30万失业人口,占当时城市人口总数18%左右。大力发展工业、将北京变为生产型城市,是摆脱贫困,并明确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性质的必要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仍叫石景山钢铁厂(以下简称石钢 )的首钢,成为国家大力建设的对象,被推到北京城市化的核心地位。


石景山钢铁厂旧照


1966年,石钢正式改名为首都钢铁公司,1972年还一度与北京冶金工业局合并(五年后两个系统分立)。当时,首钢管理40个厂、职工7.1万人,而冶金局手下只有22个黑色冶金企业、职工5万人。


上世纪80年代,社会上掀起一阵反思北京大城市病的讨论。考虑到北京有限的资源及愈加糟糕的生活环境,1983年推行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北京的城市性质中第一次去掉了“经济中心”的字样,不再鼓励在首都发展工业。


针对大工业区首钢,石景山区环保学会1986就曾提出过“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问题。彼时北京永定河干枯见底,一直以来以永定河主要水源来源的首钢转向开采地下水以维持生产。


不过那时首都发展与首钢发展矛盾还不到不可调和的程度,直到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一刻,伴随喜讯而来的,是人们诘问首钢还首都一片蓝天。


首钢职工在厂东门外庆祝北京申奥成功


那时有一个很著名的比喻,用以形容首钢污染之严重性:石景山的上空有个锅盖,锅盖的中心就是首钢,每天晚上,这个锅盖就会飘往城市。尽管后来有研究证明,北京城市的空气污染并不能全然怪罪首钢,但首钢搬迁确实已经变成一个时间问题。


处理首钢的污染问题是“绿色奥运”必须跨过的坎,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北京走向国际的一条必经之路。


为了保住首钢,首钢曾主动提出将钢产量从800万吨压缩至400万吨,与此同时,在迁安、秦皇岛新建迁安钢铁公司和首秦金属材料公司,主动进行了第一次产能大转移。但上头的态度也很坚决,或者可以说,并不打算商量。


2004年8月在新大都饭店的一次会议,主题直接是“首钢涉钢系统搬迁评估会”,与会人员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北京市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11个部门的人员。会上,环保专家直接提出发展重工业与首都新定位不符。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北京的定位更新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新增一条“宜居”,这是后工业时代的提法了。首钢的问题已经不是搬多少、能不能提效减排,而是首都没有工业的位置了。


2005年6月30日上午8点,炼钢厂五号高炉熄火,标志着首钢北京地区涉钢系统压产、搬迁的正式启动,对首钢十余万员工的转岗分流工作也正式开始。新厂址选定在距离北京225公里的河北唐山曹妃甸,其本是首钢为运输秘铁建设的深海大港 。


如今回头看首钢出走河北这一举措,这场大搬迁还无意中推动了搁浅二十余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解决首都发展问题而出走的首钢,与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京津冀一体化,在08年奥运这一特殊节点上,走到了一起。


OurCity

首钢园的机会:又一次奥运


首钢留在北京的这部分厂址,如今的名字叫首钢园,全称是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所谓高端产业,目前主要是指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


2001年,申奥成功对首钢而言是一次打击。而到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申办冬奥被首钢视为大好时机。首钢立即筹措,争取让奥组委落户首钢,9月,申报材料即被递交到北京市政府,3个月后,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宣布,2022京张冬奥办公园区落户首钢西十筒仓。


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园区


这是首钢重新融入首都发展的好机会。参考伦敦东区借2012年伦敦奥运会完成基建改造,里约热内卢借2016年里约奥运会发展旅游和交通,奥运能为城市变革带来的关注度和持久经济效应是任何其他国际赛事所无法替代的。


大搬迁后,石景山与首钢原厂址长期苦恼于转型难题。占了全区十分之一的面积和六分之一的人口,首钢在石景山是支柱般的存在。因为拥有首钢这片大工业区,石景山是北京城六区中除东城、西城外,第三个实现无农业人口、完全城市化的地区,即便是首钢开始搬迁的2006年到2010年,其每年对石景山区的GDP贡献率依旧在50%左右。


如何在首都功能调整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空了的石景山指明了明确的改革方向,“结合首钢的搬迁改造,建设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城市职能中心品质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以金融、信息、咨询、休闲娱乐、高端商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曾经的首钢在北京核心城区与京西郊区间塑造了一座城中城,搬离后,石景山承东启西的位置被重新利用起来。往东,长安街直通往富集资金、技术、人才的北京核心,有机会承接东部的产业溢出;往西,连接生态环境较好的门头沟,面向京西大片待开发的土地和市场,发展近郊的商业、房产、休闲娱乐业大有优势。


石景山将目标定为打造北京CRD(Capital Recreation District),即首都休闲中心区,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商务会展和观光博览等产业。冬奥是一个合适的抓手。


申奥成功后,中国曾向国际社会作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冬季运动在未来将会是国家主推产业,同时又属于高端服务业,符合石景山区域的发展规划。同时,因为首钢大搬迁,石景山在北京城市发展由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改造阶段,仍拥有六区范围内唯一可大规模、联合开发的区域,且位居北京和张家口两个赛区的折中位置,首钢园确实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2016年,首钢的又一次大改造开始了。


首钢园内已经建设起冰雪运动场地“冰雪汇”


OurCity

重新被首都接纳的首钢


这次改造的规格很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工程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华清安地等均参与其中。为冬奥作准备,一系列围绕首钢园的地铁规划也速速提上日程,包括S1、M11、R1、M3、11号线西段等。此前,首钢附近最近的地铁站,是三公里开外的1号线古城站。


首钢园改造的起点是西十筒仓,这也是首钢百年前的建设起点,今后将作为冬奥组委会的办公区。围绕在组委会办公区周围,南北向的群明湖大街以西,囊括“四块冰”冬训中心、滑雪大跳台、群明湖等在内,总占地约80公顷的大片土地被规划为冬奥广场。


改造的主思路为保留和加建,大量工业遗产得以保持原貌,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添加新的产业内容。三高炉是其中最早改建好的一座地标建筑,一楼区域被开发为艺术书店,冬奥纪念品商店也已开门营业,高炉主体部分将来会作为浸入式体验工业文化的博物馆对民众开放。


改造后的三高炉


围绕在群明湖边上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周围,首钢园内最高的一根烟囱和四座冷却塔被完整留存,周围将建造起工业风的香格里拉酒店。与美国地产开发商铁狮门联合打造的商圈六工汇,也是在旧厂房既有的结构基础上做改造。群明湖大街东侧,是规划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的部分,大量的工业厂房,包括1、2、4号高炉,正在被改造、建成一个7万多平方米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区。


首钢滑雪大跳台


牢牢抓住冬奥这个大IP,首钢从组委会办公园区的承办地,升级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以城市更新服务商的身份跻身北京冬奥组委最高级别赞助商。这是奥运会赞助史上首次出现的类别。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首钢园围绕冬奥所进行的改造,“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将来,冬奥广场和工业遗址公园将被国际奥委会列为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成为国际认证的冬奥遗产。


2019年9月,筹建三年的新首钢大桥开通,向西打通长安街与门头沟区。首钢园被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以冬奥为契机已经开启改造,南区的规划在2020年的《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南区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初步有了模型,将在绿色、国际、科技、文创方向上建设。


首钢园北区规划图


首钢园南区规划图


从工业遗产到冬奥遗产,首钢园借力国际级项目实现城市更新,同时借力冬奥的影响力转变既有形象,并搭上了发展体育产业的快车。2019年,首钢园区的定位更加明确。“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主导产业明确为体育+、数字智能、文化创意。冬奥之后,这些场地将向市民开放,首钢有了一个合适的姿态重新进入北京市民的生活。


如今提及首钢,官方给予其的名号已经是“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绿色的、高端的、国际的首钢终于再次被首都接纳,复又成为了首都的首钢。


部分参考资料&报道:

1.李舒《首钢历史沿革》

2.纪录片《首钢大搬迁》

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打造北京CRD——实现石景山区功能的重大转变》

4.刘墨非、徐飞《北京城市定位的错位与纠偏》

5.中国新闻周刊《京津冀之京津争斗:天津一市长曾为此给中央写信》

6.南方人物周刊《转换与更新——我们身边的工业遗存复兴》

7.三联生活周刊《一个世纪的工业巨兽,延续了生命》

8.懒熊体育《冬奥会赋予老首钢的新机遇,它会成为体育界的798吗?》





@城市OurCity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转发朋友圈

History Revie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