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展】国庆出行新去处!这场雕塑展“圈粉”各地观众

重庆发布 2020-02-16


10月5日

在川美黄桷坪校区

重庆当代美术馆

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雕塑作品展

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众多外地观众

专程来此学习、游玩

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国庆假期



8人组团来看展

给教学带来不少启发

当日上午,现场的观众多是三五成群,边欣赏边交流,看得津津有味。


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市民三五成群欣赏作品


殷切是四川遂宁一家美术培训学校的校长,国庆假期,他和学校的7位老师一道来渝参观雕塑作品展。


在雕塑《阖家》前,殷切看了足足5分钟。他一会端详人物的表情,一会拍摄雕塑的动态。“我马上要在学校开设泥塑课。这次拍了很多雕塑作品,回去分享给学生。”他说,展出作品的表现形式或粗犷、或细腻,或写实、或抽象,给他的教学带来不少启发。


殷切称,4日,他和老师们还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观赏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据了解,同行的老师曾提议一天看完两个展览,殷切提醒他们一定要留足时间,“既然来了就要好好欣赏,这可是五年一届的国展。”


来自贵州兴义的谢凯翎是一位中学美术老师,4日中午乘坐火车抵渝后,他就马不停蹄地前去观赏油画作品展。一个下午的油画艺术之旅,看得不够尽兴。5日早上,他又看了一个小时,才赶到雕塑作品展现场。“艺术家们的作品给我很多灵感和触动,回到学校后,我要努力创作,争取5年之后我的作品能入选全国美展。”


展厅充满温情

父子携手观展分享感受

在展厅中,不少观众是“父子档”和“夫妻档”,他们让本已十分热闹的展厅充满温情。


湖北武汉观众彭玉忠拉着儿子彭潇逸的手走在展厅。彭玉忠于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彭潇逸是江汉大学油画专业大三学生。父子俩4日观赏了雕塑作品展后意犹未尽,5日再次前来观展,不时分享各自感受。一言一语间,父子情更加浓厚了。


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市民拍摄雕塑作品,回家欣赏


父子俩在《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前驻足良久。“这件雕塑作品造型大气、细节丰富,把袁隆平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彭玉忠说。一旁的彭潇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说,参观了油画作品展和雕塑作品展,他的视野更开阔了,“我要把在全国美展上收获的思考运用到今后的创作中。”


湖北宜昌观众孙海洋2009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他和妻子一同来渝观赏全国美展。“这些雕塑作品形式丰富,我感到十分震撼,勾起了我学习雕塑时的美好回忆。”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人潮涌动,十分热闹


误打误撞走进展厅

收获意外的惊喜

“这些雕塑真是接地气,我喜欢!”展厅中,黑龙江大庆观众黄玉香在《我们都挺好》前笑呵呵地说。作品中,9位长者露出开心的笑容,暖人心田。


黄玉香一家四口专程来渝观赏全国美展。“女儿9月28日在兰州举办婚礼后,我们一家就计划着国庆假期来重庆旅游。”她说,在陪热爱艺术的女儿参观雕塑作品展之前,她还以为这是普通的展览,“走进展厅后,我才发现展览的精彩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


广西南宁观众黎力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从事设计工作,但来观赏雕塑作品展纯属偶然。“我来涂鸦街游玩,看到很多人走进川美,就跟着进来了。”他说,“看到雕塑作品展十分意外,我真是来对地方了。”


“我一直敬仰川美这所著名的艺术学府,除了欣赏雕塑作品展,我还在校园里发现了很多构思巧妙的雕塑,这次旅途真是难忘。”黎力说。


雕塑作品展将免费展出至10月25日。


大家都在看


释放全域旅游新动能!重庆文旅融合亮点多


国庆假期还剩两天,这些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彩蛋不能再错过了


长江经济带为什么不搞大开发?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赵迎昭

摄影:赵迎昭

编辑:谭钰欣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