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重庆人民的美好生活
7月21日至25日,中宣部开展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重庆。
5天时间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3家中央媒体的48名记者深入江北区、渝北区、两江新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垫江县等地,从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到城市提升、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生态环保等方面,全方位感受山城人民的生活,并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一个个幸福奔小康的故事。
生活品质高
在渝期间,采访团深入两江新区、江北区,参观了礼仁公园和大水井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说实话,我都羡慕重庆人的生活了,感觉这里生活品质特别高!”在了解到这两处公园曾经都是闲置地、边角地时,农民日报社产业与社会扶贫部记者龙成笑称自己都想留在重庆。
两江新区礼仁公园,市民正在休闲。郑宇 摄/视觉重庆
22日一早,采访团在礼仁公园遇到正和朋友们聊天的朱红阿姨,她说起了公园建成后居民生活的变化。
“我去年搬进附近的两江新宸云洲小区时,跟邻居都不认识。这个公园建成后,大家走得近了,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朱红表示,“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我了解到,其实在对这些闲置土地进行整治的过程中,政府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他们都想办法解决掉了。这让我感受到重庆在城市提升方面工作做得特别扎实,是真正在为老百姓办实事!”龙成说。
不仅如此,在城市提升方面,重庆还注入了不少智慧因子。
在两江新区三星级智慧小区两江新宸云顶,采访团实地感受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智能灌溉系统等“黑科技”为居民生活带来的便捷;在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采访团了解到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
“小康生活是人人的小康,重庆智慧城市的打造就是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体验更好的生活方式。”新华社瞭望周刊记者徐欧露说。
乡村展新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3日,采访团深入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大盛镇青龙村采访当地“三变”改革、农田宜机化整治工作,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推进成效。
7月23日,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采访团记者们正在实地采访拍摄。郑宇 摄/视觉重庆
在乌牛村,采访团了解到当地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合股经营模式,推进“三变”改革,发展仙桃李、蒙娜丽莎李等多个品种的李子,实现了“四季有李”,去年销售额近200万元。科技日报记者迅速在其官方微博上以《李子拳头大致富就靠它》为题刊发文章为该产业点赞。
“这李子真好吃,我要买一箱!”在果园实地参观品尝后,采访团还有记者当场下单,表示要把仙桃李带回家。
果农段成芳说,自己以前仅靠在家种粮食维持温饱,日常生活还要靠女儿接济。近几年村上发展了产业,她便来到果园务工,月收入能达到2000多元。“现在我们收入稳定,住房有保障,我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采访团走进青龙村时,各种农机正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记者们见状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照记录。
近年来,青龙村通过农田宜机化改造,增加了可耕种土地面积,并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带领村民发展了柑橘产业,以及大豆、土豆等经济作物,吸引不少劳动力返乡。
“‘三变’改革实现了集约化生产,提高了生产率以及村民的生活水平,给农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人民日报政文部记者金歆表示,重庆在推进“三变”改革中对于各方资金的撬动、资金的整合利用以及提高农民积极性方面做得比较好,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山清水也秀
“哎呀,真漂亮,这黛湖的颜色像翡翠一样!”25日,采访团走进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刚来到黛湖边,采访团里便有记者说道。
漫步于保护区内,采访团相继遇到了拍外景的新人、晨练的老人。了解到缙云山整治后环境变好了,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7月25日,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参加“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报道活动的记者们正在拍摄非遗项目板凳龙。郑宇 摄/视觉重庆
2018年6月,重庆启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按照“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铁腕治山”。
而在垫江县龙溪河流域,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如今水质已从Ⅴ类提升至Ⅲ类。光明日报记者发文点赞:“水清、岸绿、河畅的景色重回大众视野。”
“重庆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很大,缙云山和龙溪河的整治工作很有成效,感觉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特别强。”中国日报社记者谭英姿说,在推进缙云山整治过程中,政府也遇到一些阻力,但工作人员都耐心跟村民做工作,最后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这让她感受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重庆得到了严格贯彻落实。
5天时间,采访团在渝步履不停,其间还曾前往九龙坡区建川博物馆,了解当地如何通过该展馆实现文化惠民;前往重庆大学、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了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稳就业、促就业、保就业的举措。采访团成员一路看一路记录所见所闻,并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实时向网友推送。
谭英姿表示,此行收获满满,重庆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提升、夜经济发展让她印象深刻,接下来,她会从这些方面把重庆人民奔小康的故事呈现给更多海内外读者。
防控小贴士
保持手卫生,讲究咳嗽礼仪。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等)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栗园园
封面图:张坤琨
编辑:许琳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