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疫苗,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

重庆发布 2021-12-05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月27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全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自8月16日首次下降以来,已连续11天下降。截至8月26日,全国有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为低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下降到38个。


目前,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主持新闻发布会


本轮疫情再次提示,要始终从严从紧从细做好外防输入,总结经验,堵塞漏洞;严格落实各项防控要求,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决克服侥幸心理。要毫不放松始终做好个人防护,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截至8月2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0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8亿8943.9万人。


○● 第一财经记者:在本轮疫情防控当中,各地有哪些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此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夯实本轮疫情防控的成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


近期,我国江苏、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均为境外输入疫情引发的本土疫情。截至8月26日24时,全国19省50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1390例。在发生疫情的50个城市中,已有45个城市超过5天无新增感染者报告。全国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风险总体可控,全国层面发生大规模疫情的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有关情况


面对本轮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根据地方疫情形势和工作需要,向重点省份派出工作组,指导地方科学精准地打好疫情阻击战。各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和处置,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强化指挥体系持续高效运行,建立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一旦疫情发生,由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应急处置指挥长,设立联合指挥部,扁平化管理,平急工作模式转换迅速,无缝衔接。


二是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方面,部分地区设计冷链行业、大型商超、居民小区、学校等不同情景的应急演练脚本,针对性开展实战演练,提升应对能力。


三是在强化机场、口岸等高风险场所管控方面,部分地区建立航空海港口岸驻点防疫指导员制度,派员进场指导,每个航空海港口岸派驻由疾控中心业务骨干及交通运输部门干部组成的防疫指导组,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


四是在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实施工作地与居住地“两点一线”闭环管理、集中居住、高频次核酸检测、全程疫苗接种“四件套”措施,严禁交叉混岗。


五是在区域协查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作用,加强部门协同,推进重点人群排查工作,确保短信提醒到位、信息排查到位、人员管控到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在认真落实已经部署的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会同各地、各部门,采取更加严格、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弱项再强化,重点再加固,把我们的防控水平再提高一步。


一是从严从紧落实外防输入措施要求。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入境相关物品和环境消毒,加强口岸从业人员等高风险从业人员封闭管理,紧盯口岸、集中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疫情输入高风险场所,建立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严格督促落实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人员聚集、流动性强的场所常态化防控措施,指导学校、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落实相应防控要求。


三是进一步提升各地应急处置能力。总结既往疫情处置经验,组织编写典型案例教材,完善相关防控方案,指导各地细化、实化应急处置措施,督促地方做好隔离点等硬件储备和核酸检测、流调等队伍建设。


四是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地方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职责,依法依规做好本部门、本行业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岗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马上就要秋季开学了,教育系统针对秋季学期开学返校是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一些中高风险地区是如何做好统筹安排的?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


这几天很多地方大中小学都已经陆续开学,今天早上看到新闻,好几个地方,全部中小学都已经开学返校。秋季学期的开学,作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的一项重要安排,教育部和整个教育战线都是高度重视,教育部党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秋季学期的开学做了统一的安排和部署。教育部最近连续印发了相关通知和提醒,要求各地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和秋季学期的开学工作。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介绍有关情况


总体来讲,我们本着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我们的任务和目标非常明确。秋季学期开学以及开学之后,要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说是要安全、正常开学。同时,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非常明确的目标。教育系统把这个目标实现了,既是教育系统本身要做的,也是对整个国家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第二个原则,我们的要求很严格。在前几天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秋季学期开学的文件中,提出了明确的“三不原则”。第一,我们学校达不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不能开学。第二,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不能开学。第三,没有明确的应急预案的,不能开学。刚才吴局长也介绍了,在这次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要进一步做好应急预案及其落实。因为这次德尔塔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一旦校园发生疫情,密接者和次密接者的人数将会是非常庞大的,必须做好应急预案的各方面的准备,包括隔离场所的储备、消杀和核酸检测相关的一些工作,这也是我们在谋划秋季学期开学的时候提出的第二个原则,要求非常严格。


第三个原则,要做到准备充分。这个准备充分,其中首先是要做到完善应急预案,第二是要把各方面校园正常生活的后勤保障真正落到实处。如果出现突发疫情,可能要进行封闭式管理,校园内部师生的生活和学习各方面都要做好保障。另外,我们还要做好一旦出现疫情可能要启动线上学习这样的准备工作。我今天早晨看到北京市教委发出通知,也要求各校做好在线学习启动的准备,这其实都是要宁愿备而无用,而不可用而无备,所以准备要做到非常充分。


在这三个原则的前提下,还有一条是特别重要的。我们要求所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所有的老师和同学,要提高警觉,也就是绝对不能出现松懈和麻痹大意。这次德尔塔病毒在国内多点散发,刚才米司长介绍,我们这个疫情得到基本的控制,这是我们来之不易的成果。而出现多点散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麻痹大意,校园又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涉及到千家万户,我们希望我们所有的教育行政部门、所有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提高警觉性,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已经联合印发了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这个方案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特别针对德尔塔病毒的特点,又做了一定的修订,也提出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要求。这些都希望我们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严格落实好技术方案中所要求的各项防控措施。我们希望通过全社会的支持和教育系统的努力,能够确保我们的秋季学期不仅是正常开学,也能够维护整个学期的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现在有很多接种疫苗已经超过6个月的人群,他们比较关注是否需要打加强针。前不久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公布研究了一个数据,就是说如果打第三针的话,可以大幅提高保护效果,以色列也称,打加强针可以很好的提高保护效果。现在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在面对变异病毒的时候是否需要打加强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


近一段时间以来,加强针引起了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我想,大家关心这个问题,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近期我们都看到的,随着国内外的一些疫情反弹,媒体也都报道了,就是接种疫苗后又感染的一些案例,所以大家对接种疫苗半年以后需不需要加强特别关心。在此,我有一些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有关情况


第一,截止到昨天,全球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已经超过50亿剂次,其中全球接种中国的新冠疫苗超过25亿剂次。从目前我们能够收集到的国内的一些接种疫苗后感染的病例,可以看到,相对于这么大规模的接种,发生接种后感染的还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们基本做出一个判断,就是如果完成全程的疫苗接种,发生接种后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这一点从我们的疫苗开展的Ⅲ期临床当中的一些数据也有证明。因为没有一款新冠疫苗可以100%的防感染,它防感染的保护率,从目前已经上市的疫苗当中看来,大概50%~90%不等。


第二,大家也注意到了,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生感染,但这些人群,从国内外一些数据看,这些人发生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风险大幅度降低了。正好今天中午在《新闻30分》栏目上看到有一个报道,美国加州最近把5月1日至7月25日的感染和住院病例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接种疫苗发生感染的风险是接种疫苗者的4.9倍,出现住院的风险是接种疫苗者的29.2倍。所以接种疫苗即便发生感染,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也是很低的。


第三,近期我们疫苗研发专班组织专家就是否要开展加强针的接种进行了专门研究,我们结合国药中生、北京科兴,他们开展的关于加强针疫苗的研究结果发现,他们两家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持续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他们两家的疫苗在接种6个月后,抗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实际上,接种疫苗后抗体下降,和我们常规的疫苗都是这样的规律。但是下降以后,在6个月时间,他们进行了第三剂的接种,首先发现接种是非常安全的,和他们的第一剂、第二剂的安全数据差不多。其次,接种第三剂以后,受种者的抗体水平出现了快速上升,3天以后就开始出现上升,7天以后就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到14天的时候,大概相当于原来的10-30倍不等。但是6个月以后接种的这部分人群,又到了6个月,再检测的时候,抗体仍然出现了下降,但是下降到的低点也超过了2剂接种的峰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觉得加强接种对疫苗的保护效果,从免疫原性的角度来看,能够得到提升。


但是,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很好,重点是外防输入,对输入风险高的,比如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工作人员,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接种。


另外,在常规接种当中我们也发现,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接种后产生的免疫效果没有18-59岁的好,但是这类人群又恰恰是感染后的高危人群。他们感染后出现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因此专家也建议,对这类人群,在接种后6个月,可以开展一剂加强针。另外专家还建议,我们国家由于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还有一部分人群要去到境外的疫情高风险地区或者国家,专家也建议对这类人群在接种满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免疫。但是否目前现阶段要对全人群开展接种6个月后的加强免疫,专家建议还待进一步研究,并且要根据疫情的情况来做出综合的研判。


○● 东方卫视记者:近期很多地方都在强调60岁以上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请问为什么他们更需要接种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在哪里?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


从前期对全球各个国家新冠疾病的监测结果来看,6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重症率比较高,死亡率也比较高。这些人群实际上患病之后需要住院,需要救治、抢救的比例也比较大。另外,住院时间也比较长。所以,从各个国家接种疫苗的策略来说,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疫苗接种的最优先的人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也是这样建议的。因为老年人这个群体比较特殊,在接种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强调。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有关情况


第一,老年人当中患基础性疾病的比例比较大,有的可能患一种疾病,还有的可能患两种和两种以上的疾病,所以在接种疫苗之前,要对自己现在的发病状况做一个评估,是否处稳定期。如果基础性疾病处在稳定期,应该去接种疫苗。但是有的老年人无法对自己做出评估,拿不准,这个时候可以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或者咨询接种单位在现场的临床医生,来进行评估。这是一个要做的。


另外,去接种点接种之前,要做好预约工作,避免老年人在现场等的时间比较长,让他在接种过程中不会出现疲劳、紧张的状况。去接种的时候,要穿比较宽松的衣服,这样便于接种。同时,也像其他受种者一样,去接种的时候,要了解疫苗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疾病知识,以及接种的流程。去现场的时候,对他的要求跟其他疫苗接种人群是一样的,一个是做好个人的防护,有些必要的时候,要有家人陪护去接种点进行接种。同时,有基础性疾病的,要把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向接种医生报告,这样让接种医生有一个相应的判断。


这里特别强调,接种后的老年人一定要留观30分钟,而且留观应该是在接种留观现场,坐在椅子上留观30分钟,防止其他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 南方都市报记者:在这次疫情中出现了因为公众隐瞒行程导致疫情蔓延的情况,公众个人在疫情防控中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规定,在疫情防控中,公民应当接受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同时,《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等指南中专门对个人防护的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


这次疫情中出现的居民瞒报行程等行为,给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较大损失,妨碍了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这些教训很深刻,需要认真反思,切实采取措施,避免在今后的疫情防控中再次出现。作为卫生健康部门,我们要持续加强疫情防控相关法律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履行责任义务,遵守防控要求。


一是要主动如实报告。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的人员,要主动就诊并及时主动向社区报告,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这不仅是保护个人健康,也是守护大家的健康和安全。


二是要服从防疫指挥。在疫情发生地的公民,要服从当地政府、居民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政府采取的封控、隔离、核酸筛查等应急处置措施,尽早发现、隔离可疑传染源,尽快有效控制疫情。


三是要落实防疫措施。普通公众在常态化的情况下,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减少人群聚集。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造谣,配合执行好公共场所查验体温、健康码等防疫措施。


四是要主动接种疫苗。新冠肺炎属于乙类甲管的法定传染病,适龄无禁忌人群对新冠疫苗要应接尽接,这既是保护群众自身健康的需要,也是守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我们需要快速实现较高的接种覆盖。近期,各地为了加快推进接种工作,也出台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反响。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听取,及时回应,立即纠正,避免“简单化、一刀切”的做法。要多从增进群众健康福祉的角度,从接种疫苗增强群众自身保护的角度,深入细致做好宣传工作,引导群众积极接种、主动接种、及早接种。我们大家要共同努力来营造“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 香港中评社记者:现在很多“上班族”和市政、园林等行业的一线员工表示,白天没有时间接种疫苗,希望晚上也可以接种。我们注意到,目前,重庆和四川广汉等地已经开展了“夜间专场”,请问这种“夜间接种点”是否会在全国推广开来?另外各地还有一些什么好的经验做法可以推广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


为了提高我们疫苗接种的服务质量,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进度,各地在新冠疫苗接种实施过程中,也是不断地发挥创造性、积极性,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刚才您提到的开设“夜间专场”,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职业人群的接种,为群众提供了便利。像这样一些措施,我们也在全国大力推广。


还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像浙江省接种点医务人员提前跟居民进行沟通,精准预约接种时间,缩短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合理设置接种点,方便“一老一小”人群就近接种。广东省是根据群众的需求,提供团体预约、上门服务,也在接种APP上设置第二剂次接种提醒功能,有效降低第二剂次的脱漏率。湖北省通过在湖北省疾控微信公众号预约建档、流动接种车上门接种、接种点延长服务时间等等这些便民措施,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类似的做法还有很多,不少地方始终坚持用心用情做好接种服务,我们也是及时向全国推广这些好的经验,同时鼓励各地在保证规范安全实施接种的前提下,因地施策,不断丰富宣传形式,拓展服务方式,来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据网民反映,有个别学校通知学生及其直系亲属,只要一人不打疫苗就不让上学,将疫苗接种与入学返校捆绑在一起,对此有何回应?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


最近我也看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报道,一些个别地方把学生返校上学必须提供家长接种疫苗以及家长必须做核酸检测等等要求,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就不允许入学。实际从疫苗来讲,刚才几位专家和领导都已经介绍了,我们国家现在接种疫苗,特别是对于12~17岁的年龄段,以及现在正在准备的12岁以下孩子的接种,包括成年人的接种,都是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知情、同意、自愿。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他们本身能不能打疫苗、愿不愿意打疫苗,从教育系统来讲我们要加强宣传,宣传疫苗的安全性,宣传疫苗的保护作用。但是最终这些孩子打疫苗,要在家长的监护下,家长知情、同意、自愿的情况下才能打疫苗。对于学生家长来讲,我们也是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所以返校来讲,我们会采取很多疫情防控措施,包括我们最近公布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里面也明确要求,要把好“三道门”,就是家门、出门和校门。这里其实更多的是从疫情防控的措施来讲,并没有要求也不主张、不鼓励各地在出家门、出门和进校门的时候,把是否接种疫苗特别是家长和共同居住的人是否接种疫苗作为能不能进校门的标准,既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同时这种做法也是不合适的。教育部在了解相关情况之后,也及时发出提醒,要求各地立即叫停这样一种做法。


从接种疫苗来讲,不但是对个人的一种保护,也是我们国家整个疫情防控的重要战略,是保护每一个人和共同保护整个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我们要加大宣传和鼓励的力度,但不能作为一种强制,特别是不能跟中小学生入学挂上钩。


○● 新京报记者:之前发布会上提到过,说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容易出现心因性反应,请问专家什么是心因性反应?有什么样的表现?接种疫苗时要注意什么来避免心因性反应?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


实际上,心因性反应可以发生在接种之前、接种过程中和接种之后,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理焦虑或者过度紧张导致的一种心理性的反应。一般来说,这种心因性反应持续时间比较短,预后也非常好。它的表现,实际上有些时候会出现头晕、头疼,有的儿童还会出现恶心、呼吸急促等一些情况,个别严重的会出现晕厥的情况。所以,这些心因性反应的表现都是一过性的,没有器质性的损害。其实心因性反应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家长带着孩子接种疫苗的时候,一定不要让他处在饥饿的状态,另外也不要过度疲劳。如果发现孩子紧张,家长要做好心理疏导的工作。假如这个孩子去现场接种疫苗的时候非常紧张,或者过去有过心因性反应,或者有过晕针史,要如实告诉接种医生,这样接种医生会从专业角度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或者减缓他心理压力过大或者焦虑的情况。心理疏导的办法、分散精力的办法,还有改变接种环境和接种体位的一些办法,会大大降低心因性反应的发生,降低心因性反应出现的严重程度。


另外,还是强调在接种之后,在现场要留观30分钟。我们留观30分钟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避免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现场是可以抢救的,包括过敏性休克。还有一个原因,如果接种疫苗出现了晕厥,可以及时处置,不会出现一些意外伤害。所以对于心因性反应来说,接种前、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我们都有一些方法进行预防,这里也跟大家再强调一下。


○●  中阿卫视记者:新冠疫苗在南京、扬州、郑州等地出现的新一轮疫情防控当中有没有起到作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


新冠疫苗在本轮疫情中肯定是起到了作用的。从南京、扬州、郑州这几个地方来看,截止到8月25日,共报告感染者1388例。刚才吴司长也把今天的数据报出来了,1395例。在这些感染者当中,也不同程度地有接种疫苗以后感染的人员。这些人群当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症和危重症。在这里,我也可以给你几个数据。第一,在重症病例当中,完成了两剂新冠疫苗接种的,也就是完成了免疫程序14天以上的人员,占重症的比例小于5%。也就是说,95%以上的是没有接种或者没有完成免疫程序的人员。第二,在60岁以上重症人群当中,超过90%以上是没有接种疫苗,或者没有完成接种疫苗的。在扬州出现的危重症患者,都没有接种疫苗。所以说,新冠疫苗接种可以很明确地说,对整个这波疫情的控制是有好处的。


大家也看到,这次疫情蔓延到了数十个城市,和去年在没有疫苗广泛接种条件下产生的病例数相对较少。我在这里也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去年,大家可能都还记得,北京新发地也发生了一次疫情。在那次疫情当中,我们在同样的防控手段下,在北京市的新闻发布当中,感染者累计是300多人。这次北京市也有一些感染者,但是他们的密接和次密接者,到现在,北京市新闻发布的报道,病例数是远远小于上次的。就在前天,北京市报道,18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94.5%。所以我可以很明确地说,疫苗接种是有明确效果的。


最近大家也注意到,这次南京、扬州、郑州等地发生的疫情全是德尔塔株感染。前两天,钟南山院士的团队针对广东的疫情也做了研究,并且发表了相应的文章。广东感染毒株也主要是德尔塔株,通过钟院士他们的研究表明,两剂疫苗接种后,对中度新冠肺炎的保护效果达到了70%,对重症的保护效果达到了100%。广东省疾控中心还有一项研究,我在这里也可以和大家分享,就是他们研究发现,没有接种疫苗的或者只接种了一剂疫苗的人,它的病毒载量是接种完疫苗的人的3倍。也就是说,接种完疫苗的人群再传染给其他人的风险也是下降的。


●  新华社记者:目前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进展情况如何?还有在疫苗接种达到一定比例之后,我们还需要戴口罩吗?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安排,我们国家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已经扩大到12岁以上。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方案,指导各地周密组织安排,规范接种管理,确保接种的安全。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截至8月26日,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0亿391万剂次,其中12~17岁人群接种已经达到1亿2443万剂次。疫苗接种的总人数达到了10亿7250万人,覆盖全国人口的76%。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指导各地继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各项工作。


当前随着德尔塔变异株的流行,全球疫情大幅反弹,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持续上升,秋冬季的到来进一步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手段,刚才郑主任介绍了,如果没有前期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这次德尔塔变异株传染的人数会更多,重症患者的比例也会更大。所以,希望大家还是积极主动接种这个疫苗。当然,郑主任也提到,接种疫苗不能百分百的防感染,我们还必须加强常态化的防控措施,倡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要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和公众的健康。


○● 凤凰卫视记者:最近不少民众都收到了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的短信提醒。请问专家是否有必要来接种第二针疫苗呢?另外,完成全过程的接种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


其实一个疫苗需要打几针,主要根据前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真实世界的评价结果来确定的一个程序,全程接种的效果会更好,安全也能够得到保证。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刚才郑主任讲到了广州和南京的疫情,其实我们对这些真实世界的疫情也做了一个分析,发现不全程接种疫苗的,比如灭活疫苗只打了一针次的,它的免疫水平和保护水平是有限的,只有全程接种了疫苗,就是灭活疫苗接种两剂次,蛋白亚单位疫苗接种三剂次,免疫效果才能更好发挥,保护作用也会更大。


这里我也要强调一下,我们有的受种者灭活疫苗已经接种了一针次,或者有的蛋白亚单位疫苗接种了两针次,大家一定要按照时间间隔的要求,及时去补种,完成后续的接种,这样的话,有疫情出现的时候,才能起到更好、更及时的保护作用。


○● 红星新闻记者:据报道,以色列是世界上疫苗接种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78%的12岁及以上人口接种了疫苗。但是德尔塔株暴发导致疫情再次蔓延。据了解,以色列接种的主要是辉瑞疫苗和阿斯利康疫苗,请问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面对德尔塔株,mRNA和腺病毒载体这两种技术路线是否已经失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


据我们了解,近期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我们统计当中大家看到的一些疫苗接种率比较高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一些反弹。很多人就开始怀疑,疫苗还有没有效。实际上我刚才给大家报告的,在美国发布的一些数据看,不接种疫苗的风险是远远高于接种疫苗的。我们也研究了这样一些情况,比如刚才你谈到的某些国家,它的接种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它也出现了疫情的反弹。我们在研究当中发现,当这个国家的接种率达到70%左右的时候,实际上它的疫情出现了有效的下降的。但是之后,在德尔塔株流行以后,特别是在这些国家流行以后,随着它的防控的放松,反而出现了一些反弹。最早的时候,反弹感染的人员主要是没有接种的人群。刚才王司长也提到了,学校为什么要开展接种?这些国家最早的时候也没有开展12岁到17岁人群的接种,最后他们发现,在这个人群当中,随着德尔塔株流行,反弹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二,当初这些国家在做疫苗接种覆盖率判断的时候,是基于当时它的原型株流行的情况。大家知道,德尔塔株的传播力较原型株是明显增高的。根据德尔塔株的流行率,我们还能不能继续按照以前的疫苗覆盖率去继续我们的防控策略?那就值得商榷了。所以为什么最近大家看到这些国家也在快速的提高疫苗接种率,同时也在进一步收紧防控策略。


但是从目前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我们的疫苗,包括你刚才提到的国外的这些疫苗,在应对疫情当中,不管是防感染还是防重症,还是防死亡,都不是百分之百,但是都有明确的预防感染,都有显著的预防重症和死亡的能力,这一点我们不应该去怀疑它。在目前情况之下,正像刚才吴司长说的,我们还是必须强化严防严控手段。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疫苗接种覆盖率,针对现在的流行株,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当我们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了,而且我也想特别强调一下,在覆盖率当中,“一老一小”大家真要关注,因为老人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风险,是年轻人的数倍,甚至十倍。小孩这个人群,大家也关注到,他现在的感染风险也在提高,不管是美国的报道也好,还是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报道也好,当德尔塔株流行起来以后,最开始出现的就是这些人群的感染。而大家也在关注这些人群接种疫苗究竟安不安全。刚才实际上大家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也想补充一点,我们现在国内用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两类疫苗的安全性,事实上已经经过了几代人持续接种的证明。像我们的灭活疫苗,用的最早的是2月龄的孩子,它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大家可以放心。


○●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新版学校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根据方案的要求,高校师生返校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请问这一规定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第四版技术方案里面,明确要求高校师生在返校时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还有一条,中小学生如果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入学的时候也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做出这样的一个规定,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考虑校园的特点。因为校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特别是对于高校来讲,不但密集,而且有持续密集、相对固定的人群,一旦出现疫情,这个密接、次密接和疫情的传播,将会是非常迅速的,而且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从校园防控的标准来讲,这次新版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总体上比社会面要严,这是出于校园的特点。


第二,出于德尔塔变异毒株的特点。刚才几位专家也介绍了,这个变异毒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传染快、潜伏期短,而且病毒的载量比较高,传染力非常大,一旦在校园里出现疫情,再结合校园这样一个特点,它的后果将会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为了确保校园的安全,为了确保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别是确保在校园里不出现突发性的疫情,所以采取一种从严的管控,这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师生在返校的时候,绝大多数要跨省流动,他们即使没有去过中高风险的地区,但是在交通工具上、在密闭空间接触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等他们进到校园之后,会有非常大的风险把病毒带进校园。因此,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一个方面的要求,回到校园里面之后,还要按照当地的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可能还要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再做核酸检测,这是为了确保进到校园里面的人是安全的,要确保进到校园里面的人即使有潜伏病毒在里面,我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及时处置,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校园的疫情防控效果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三,开学以后,即使你做了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到校以后几天内再做核酸阴性,可以说校园是安全的了,但是还要严格加强校门的管理和校内各种场合的人员聚集和活动的要求,这也是为了确保在校园里面不出现突发疫情,也是跟刚才讲的要比社会面上的管控要更加严格一些。所以说,很多地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学校,开学以后,校内可以不戴口罩。对于大学来讲,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还是要求佩戴口罩,这也是为了从严管控。


● 人民网记者:有网友建议,通过本次疫情,建议尽快对已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抗体测查,对于接种后没有出现抗体的人进行补种。对于这类建议是否有所考虑呢?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


确实有很多民众担心,接种新冠疫苗后,最后中和抗体水平没有或者下降,会不会没有保护效果或者没有保护力了,因此希望能够去检测。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行。


第一,我们临床试验的结果已经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怎么理解呢?就是我们接种疫苗后,中和抗体的阳转达到了90%多,同时接种疫苗后能刺激人体,除了产生中和抗体以外,还会产生细胞免疫以及免疫记忆。也就是说,我们刺激人体产生的免疫系统激活不是说中和抗体是唯一的。


第二,我们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这是人体免疫系统的自然反应。但是抗体水平下降,并没有说明疫苗就失去了保护效果。疫苗的保护,除了中和抗体以外,主要是依赖免疫记忆。我想我们在坐的很多记者朋友小时候可能都接种过一系列的疫苗,你今天如果去测你现在的抗体水平的话,也一定是低的。但是,并不代表你对你接种这个疫苗抵抗的病原体没有免疫力。目前我们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也表明,我们在完成全程免疫12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就发现在很短的时间,抗体水平就显著升高。那就证明是激活了人体的免疫记忆,而不是这剂疫苗本身造成的。所以说,免疫记忆是我们疫苗对人体免疫系统激活以后产生保护的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第三,中和抗体怎么判断有效呢?我们要判断中和抗体是否能中和新冠病毒,需要在P3实验室,通过对接种人员采集他的血清去中和活病毒,这样才能判断这个中和抗体,比如说比较少了,那么它还有没有病毒中和作用?大家想一想,一般的商业试剂是不可能在P3实验室去验证它的中和抗体的病毒中和作用的。


第四,在历史上,我们接种疫苗很多了,只不过这次新冠病毒疫苗确实是全球性的大疫情,在这个背景下接种的。在以前的历史上,我们接种的其他疫苗,临床试验阶段已经证明了疫苗的有效性,而这次批准的疫苗,它的临床试验阶段、它的数据也是证明的,包括我们国家药监部门审批,包括WHO审批等等。以前常态的疫苗也都不开展人群的抗体检测,也没有这方面的法定要求,所以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开展。评判一个疫苗是否有效,主要还是要通过前期的临床试验,以及后期基于大规模疫情的真实世界研究来综合研判,而不能简单的以一个中和抗体水平就来判定这个疫苗是不是有效、是不是能保护。所以,在现阶段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没有必要开展大规模人群的抗体检测,也不可行。


● 中国青年报记者:请问青少年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和成年人相比,有什么不同?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


不良反应监测是我们一直的重点工作,也是持续关注的一项内容。目前我们国家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是由国家疾控中心、各级疾控中心,还有各级药品不良反应机构等,收集共享这些信息,并做定期的分析。刚才吴局长已经讲到,12到17岁人群的接种,总的剂次数已经超过1亿。根据目前的分析来看,青少年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包括一般反应,还有异常反应,发生率不高于18岁以上的人群。在一般反应当中,常见的和既往成人接种新冠疫苗分析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主要就是发热,局部反应主要是红肿,有的还有硬结。在异常反应当中,主要是过敏性皮疹。当然,我们后续也会继续做好不同人群应用不同疫苗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分析,以及评估工作。


○● 科技日报记者:数亿剂中国新冠疫苗在各国支持抗疫,在流行地区能够获得疫苗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请问专家,有哪些国家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获得了中国疫苗有效性的明确结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


确确实实,由于我们国家疫情防控非常好,再加上我们疫苗接种的覆盖率也上升的很快,中国现在接种疫苗以后,大家也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包括刚才那位记者朋友问的,究竟有没有效,刚才我已经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是有效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真正可以从国外的一些数据来判断我们的疫苗有没有效。从新冠疫情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在我们的疫苗方面,我们就坚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8亿多剂次以上的疫苗,很多国家也开展了他们国家相应的规模化的接种。从5月份以来,陆续看到,相关一些国家报道了在真实世界当中我们这些疫苗的一些数据。当然,我们现在向国外提供的疫苗主要是WHO批准的两款灭活疫苗,一个是中生北京所的,一个是北京科兴的。我可以把一些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


从5月份以来,先后有秘鲁、泰国、智利、阿根廷、蒙古、巴林、乌拉圭、斯里兰卡等大规模接种我国新冠灭活疫苗的国家相继发布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但是在这里我要明确一下,由于各国的防控策略不一样,变异株流行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所发布的灭活疫苗预防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数据也有所差异。总的来看,预防感染的保护率从57%到85%不等。预防重症的保护率均在90%左右。预防死亡的保护率在84%到97%之间。跟大家分享的同时,我也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大家要真正的科学认识疫苗,疫苗不光是预防感染不是百分之百的,预防重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预防死亡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是它确确实实能有效预防感染,能显著预防重症和死亡。跟大家分享一下具体的数据。


智利卫生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这也是目前为止全世界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最大样本量的真实世界数据,样本量达到1000万人以上。针对这1000万人,在接种两剂灭活疫苗14天后进行了研究,他的结论是,整体保护力为65.9%,就是防感染的保护率。防止住院保护率为87.5%,防重症的保护率是90.3%,防死亡的保护率是86.3%。


秘鲁卫生部报告,有60593名医生接种了国药集团灭活疫苗,其中完成2剂疫苗接种后,医务人员人群当中的死亡率下降了98%。大家都知道,医务人员是高风险人群。


阿根廷卫生部也发布了报告,这个报告也很有趣,他对接种2剂中国生物灭活疫苗6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保护率作了一个分年龄阶段的研究,总体的保护率是84%,但是60~69岁是80.2%,70~79岁是88.3%,80岁以上是77.6%。


斯里兰卡也正式发布了国药集团灭活疫苗的一个研究报告,它的研究报告提示,疫苗接种者对德尔塔株的抗体滴度下降了1.38倍。对德尔塔株的结论是仍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此外,通过他的研究还证明,以前我们经常讲,灭活疫苗能不能刺激细胞免疫,是不是只能刺激体液免疫?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国药疫苗还能诱导T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免疫反应。就是我们灭活疫苗的接种,同样可以刺激产生中和抗体、细胞免疫和免疫记忆。


以上就是真实世界的研究情况,而且这些国家都是有不同程度的疫情流行的。所以我们还是呼吁大家,疫苗首先是保护我们自己,在目前变异株流行,特别是传播力比较高的德尔塔株流行情况下,我们呼吁大家加快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另外,大家可能也在担心,未来是不是还会有其他的变异株,实际上疫苗接种速度越快,病毒变异的风险反而是越低的。





防控小贴士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


安全小贴士


避免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时段, 大容量用电设备须使用专用线路。移动式插座的连接线不宜过细,插座上的设备用量不宜过多。



大家都在看



妨碍公平竞争?重庆这些文件,废止或修订!
1亿平方米!未来5年重庆老旧小区这样改造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特别提醒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钱薇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