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年同月同日的“消杀三兄弟”:我们明年才60!

重庆发布 2022-04-26


3月16日凌晨1点多,巴南区花溪街道岔路口一片宁静。


自3月14日,重庆巴南区1名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公布以来,这里作为本轮疫情的重点区域,第二场消杀行动在此展开。


一辆车悄然驶进了管控区旁的小路停下,一名男子跳下车,融入黑夜。他熟练地打开后备箱,拿出喷雾器、防护服等装备。


男子叫金绍初,是重庆市巴南区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员。


和金绍初一同下车的还有刘强、封良军。他们是该中心有名的“消杀三人组”:42年前,三人同年同月同日到单位报到。从那时起,他们一起处理过很多突发应急状况,一起下乡与疟疾作斗争,2020年更是一起并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而今,他们再次换上防护服,背起沉甸甸的喷雾器,继续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三人互望一眼:“战吧,老伙计!”


他们说,同年同月同日的“消杀兄弟”,就是要作表率,有担当,“我们明年才60,不得虚!”


视频:龚浩月/布·视觉 刘纪湄/巴南区融媒体中心


凌晨1时,“冲锋队”在防控一线


消杀组,是重庆市巴南区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8个应急工作小组中的一组。金绍初是消杀组二分队的队长。


“老刘,这次的消杀点是汽车维修店,依然是采样后、再消杀。”到达现场后,通过对现场环境的分析,作为队长的金绍初立即制定方案、进行分工。


凌晨1时10分,队员们按即定方案就位,一切工作有条不紊。


金绍初和封良军进行消杀工作。巴南区疾控中心供图


部署好消杀工作后,金绍初与队友们一道,开始穿戴防护服。为避免穿戴过程中因力度过大撕坏防护服,并节约防疫资源,大家都很小心——戴医用防护口罩、戴一次性帽子、戴护目镜……一切都有条不紊。


一套规范又细致的穿戴程序后,最后上身的,是重达四十来斤的喷雾器。


背在身上重不重?要看在谁身上。经过42年的磨合,他们彼此熟悉,配合默契,队长金绍初和封良军分别承担了背负喷雾器的重任。刘强身体情况稍差,负责后勤工作。


在互相一个眼神后,三人便一头扎进了消杀现场。


为消杀工作做准备。巴南区疾控中心供图


59岁的“小伙子”,曾一起消灭“打摆子”


穿装备,为什么小心翼翼?封良军提及当年,记忆犹新:“我们都是苦过来的。”


封良军记得很清楚,1980年4月5日,他们3个同时被招入当时的四川省巴县卫生防疫站工作,“一共30多个人,8个男的全部都分在了防疫站,也包括我们3人。”


小伙子们到岗后面对的第一个“敌人”,是疟疾。


“那时交通不方便,防疫工作又经常下乡,常常一走就是一个月不落屋(落屋:重庆话,指回家。)。”封良军回忆,在当时的疟疾防控中,消杀工作是常事,我们忙累了就直接在农户的土房里睡,渴了饿了就是一个盅盅,既装馒头又装水。


当年,三个小伙子还不到20岁,边啃馒头,边有说有笑,并不觉得苦。在他们眼中,这就是青春。


“那时防护装备差,我们很多人都感染过疟疾。”封良军感慨到,这个病,民间又叫“打摆子”,多数时候都是通过蚊子传播,“环境差,又没有蚊帐,只要被蚊子咬了,就很容易感染。”


发病时啥滋味?封良军说,现在想起都浑身起鸡皮疙瘩:又冷又热!热起来,用冰水泡着都热;冷起来,盖四五床铺盖还直发抖。


一旦下乡染了疟疾,只有自己给自己治疗。回城路途遥远,只能治好了再走。


肩负喷雾器进行消杀工作。巴南区疾控中心供图


42年的时光,小伙子们变成了老伙计,他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医疗和科技的进步。


“这个病,我们早已将它消灭,还有了防护措施。”封良军摸了摸防护服,“现在,对抗新冠肺炎,有了这些装备,不能浪费了。”


“我们是老同志,就是要作表率,有担当”


“消杀工作看似简单,但责任重大,必须仔细仔细再仔细。”金绍初背上沉甸甸的喷雾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内而外,有序对每一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虽然不是以前的小伙子了,可遇到问题,我们肯定要上撒。”封良军介绍,尽管不在一个科室,但当疫情出现,三个当年的“小伙子”,又找回了青春时并肩战斗的感觉,一起加入应急队,再次吹响集结号。


“我们消杀组是1个大组,其中又分了4个小组,我们三个都在一个组里。”刘强介绍,小组都是24小时待命,随喊随到,手机不关机、不离身。


就这样,这个“老将”领军的队伍,冲在了疫情防控最前线。


金绍初和封良军在街头进行消杀工作。巴南区疾控中心供图


“消杀工作责任重大。”金绍初说,作为疾控人,做好消杀工作义不容辞,“况且我们是老同志,就是要作表率,有担当。”


金绍初说这话,很有底气。他参与过抗击非典,支援过汶川抗震救灾,处理过霍乱、登革热等疫情和突发状况。


儿子金翔受父亲的影响,从小立志,成为像父亲一样的疾控战士。现在,金翔已是巴南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的一名队员。


封良军玩笑说,2020年初春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两爷子同上“战场”,虽然在一栋楼里上班,半个月却没见过一次面。


“现在他两爷子也都在一线,金翔做核酸检测,他老汉在一线消杀。”封良军说,这个“疾控二代”,都知道传承老一辈的精神,“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给他们做出表率。”


“明年才满60,没问题”


凌晨1时40分,岔路口这个点上的消杀工作完成后,三人衣服早已湿透。完成自己的消毒程序后,他们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储存”在防护服里的汗水,一下流了出来。


“消杀工作忙完,有时累得茶杯都端不起。”一口重庆话的封良军感慨:“我们体力没得年轻人恁个‘嚼’(嚼:重庆话,在这里意指体力好。),但也不得虚。”


在街头进行消杀工作。巴南区疾控中心供图

在三位“老小伙”看来,应对疫情是疾控人的责任,必须顶起,“疟疾恁个厉害,当年条件这么撇,我们也把它消灭了。现在我们也不怕,必须消灭疫情。”他们也呼吁,“希望市民做好自我防护,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强健身、保距离。”


谈及此,几位“小伙子”仿佛又回到当年一起啃馒头的时光:“我们明年才60,没问题,不得虚!”


很遗憾

由于“消杀三人组”

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

我们没能拿到他们年轻时的合影

防疫装备下

甚至不能仔细看清他们的脸庞

愿疫情早日散去

届时

一定请三位“老小伙”摘下口罩

与我们微笑相对





防控小贴士


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区及所在城市和重点地区,减少跨省(区、市)人员流动。外出时,遵守预约、限流规定,错时错峰出行,配合做好“测温、验码”等防疫措施。


大家都在看



国家卫健委明确:发布新版诊疗方案不意味着防控放松

巴南区病例3、永川区3例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活动轨迹公布
巴南区新增封控区4个、管控区3个、防范区5个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姚於 朱隽 曹昱晖(实习)

封面图:刘纪湄

编辑:钱薇薇 孙瑜晗(实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