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布会丨重庆今年汛情如何?气温高吗?如何应对?

重庆发布 2022-07-21


当前,重庆已经进入主汛期,汛期形势如何?气候趋势情况怎么样?汛期水旱灾害如何防范应对?怎样防范次生和衍生的灾害?


今(1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市防汛备汛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发布人:

何建平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余   颖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任丽娟  市水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杨   智  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一句话,看发布会重点


今年以来,全市因暴雨洪涝紧急转移避险4975人,紧急转移安置1404人 

——何建平


重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市级补助标准,将提高到1.5万元/人

——余颖


根据最新汛情趋势分析,长江、嘉陵江部分站点可能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

——任丽娟


6月中旬到8月,我市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40℃

——杨智


今年以来重庆已成功应对

10次强对流、强降雨过程


何建平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何建平介绍, 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已成功应对10次强对流、强降雨过程,市防指发布预警2次,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响应2次,全市因暴雨洪涝紧急转移避险4975人,紧急转移安置1404人,因灾死亡1人。

①环环抓实“防救”链条


全市汛前完成505个水毁修复、7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条山洪沟治理和108处中心城区易涝点整治。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委、市国资委等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工作措施,全力实现防中有救、救中有防,织密织紧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启动响应、“熔断”管控、联防联控、转移避险、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灾害评估12个方面“防救”链条。


②全面排查整治隐患


按照市减灾委统一部署,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汛前即组织应急、水利等部门组成9个检查组对全市41个区县全覆盖汛前督查检查。


据统计,全市各级各部门汛前累计发出整改通报上百期,排查整治各类防汛安全隐患10011处。


③做足做细物资队伍演练准备


备齐防汛救灾物市应急管理局汛前组织对两级应急物资进行全面盘库和检修保养,补充2.1万床棉被、1.3万件棉大衣、1000顶帐篷入库,并制定了应急物资紧急调运预案。全市汛前储备救灾物资超62万件(套)已分类分批前置到区县、乡镇。
加强抢险救援队伍调度研究出台了全市应急队伍统一调度办法,部署调度市消防救援总队、市灾害事故工程抢险救援队、中央在渝企业工程抢险应急力量、应急系统直属综合应急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专常群”防汛应急救援力量,在中心城区、渝东北、渝东南三大片区前置布防。


强化实战演练。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开展“战汛—2022”防汛抗旱系列演练,市应急管理局已筹备完毕市级防汛综合演练以及第一届全市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市水利局指导所有山洪危险区以自然村为单位,在汛前逐点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督促各水库(水电站)管理单位,逐库开展应急演练和水工程调度演练。


答疑解惑


今年气候趋势情况如何?


杨智介绍,今年入汛以来,亚洲中高纬地区的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异常偏强、东北冷涡异常活跃,低纬地区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持续稳定。


杨智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受此影响,我国华南江南等地降水异常偏多,西南雨季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偏早,我市呈现降水偏多、气温波动大的特点。5月以来已经出现了3次强降雨、1次区域性低温阴雨寡照,从3月份到现在,全市已出现10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达到4次,次数较常年偏多,强度较常年偏重。


根据预测,6月中下旬,我市仍有可能出现2次左右较强降水天气过程,7-8月可能有4~6次左右较强降水天气过程,长江沿线以北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2成左右,西部和东北部为暴雨洪涝偏重发生区域,不排除发生极端暴雨灾害的可能,其余地区偏少1-2成,降雨分布不均匀。


6月中旬到8月,我市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40℃,沿江河谷地带可达42℃左右,35℃以上的高温天数大部地区为12~30天,接近常年



●7月中旬后期至8月中旬,我市大部地区可能出现5~7天的阶段性高温热浪天气。


从7月中旬后期开始,大部地区有20~30天轻度干旱,干旱强度接近常年,不排除中心城区、西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干旱等级偏高的可能性。


重庆今年汛期形势如何?


任丽娟介绍, 今年以来,长江上游地区降水整体偏多,大雨开始期偏早,受水利工程枯季补水及降雨影响,我市长江上游流域来水量偏多6成,中小河流来水量普遍偏多或持平


任丽娟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从5月1日入汛以来,我市大江大河水势较为平稳,中小河流出现5条6站次超警,其中2条2站次超保,其余河流出现110条606站次1—6米不同程度涨水过程。市水利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基层政府一道,共同应对了暴雨洪水过程,未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最新汛情趋势分析,大江大河中,长江上游流域主要控制站的洪水总趋势为正常年景,但存在受过境洪水和本地降水叠加影响的风险。其中长江、嘉陵江部分站点可能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乌江站点出现超警戒水位可能性较低,年最高水位乌江站点可能出现在6—7月,长江、嘉陵江站点可能出现在7—8月。


中小河流中,汛期境内大多数河流洪水趋势为小洪水,部分河流可能会出现中洪水。防洪重点区域为东北部的梅溪河、普里河、东河、任河、大宁河,西部的琼江、綦江、大溪河、御临河,东南部的郁江、酉水等流域,年最高水位可能出现在6—7月。


需要防范哪些次生和衍生灾害?


何建平介绍, 按照今年气象以及水文趋势分析,为了防范衍生次生灾害的发生,主要聚焦在四个方面:


①交通领域。

●汛期强降雨、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及洪峰过境、水位陡涨陡落等影响水上交通、港口营运安全;

●降雨诱发的泥石流、公路水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造成公路中断、交通受阻,给行车安全带来风险;

●区域性暴雨、短时强降雨等易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轨行区、车站出入口等低洼地段涌水、倒灌、排水沟堵塞,引发轨道停运及乘客大量滞留的风险。


②建设施工领域。

●泥石流、山体滑坡、坍塌等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暴雨及山体滑坡易造成桥梁、隧道渗水、泥沙泄漏等危害,影响结构安全;

●高温酷暑、大风、暴雨等易引发作业人员中暑、高空坠落、广告牌倒塌等安全事故;

●极端强对流天气和洪涝对部分项目驻地房屋造成不利影响。


③城市管理领域。

●主要包括城市低洼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内涝、沿江沿河城市供水取水设备因洪水损毁等风险,当然还有防范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涵洞、护坡挡墙因暴雨洪水导致垮塌等。


④文化旅游领域。

●强降雨、大雾、大风等天气和洪峰过境给漂流、游览观光等水上旅游项目以及高风险游乐项目带来较大风险。

●洪水、地质灾害、暴雨等易影响景区安全和旅游交通安全。


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余颖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余颖介绍,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要提前做好了四项准备工作。


①强化责任落实,做好汛期防范应对。落实13名部级技术专家汛期常态驻守在我市,同时有10名市级防治专家,组建10个指导组,深入到现场一线去,实行周研究、周调度,制定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防御响应预案,做好应急车辆、通讯设备等各项保障,全力以赴做好汛期防范应对工作。


②加强隐患识别,提前发现风险隐患。部署开展汛期检查,继续实施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综合遥感面域扫描,识别疑似变形点601处,核查后新增隐患点52处,均已纳入到管控。会同市应急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岩(崩塌)专项排查,重点排查城镇人口密集区周边、农村山区农房周边、交通沿线、铁路沿线、江河沿线、旅游景区周边等“六大区域”,目前第一阶段初步摸排已完成,正在开展专业核查工作。


③强化人防技防共建,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增加驻守在现场的地质人员达到了480人,配齐1.5万余名“四重”网格员,汛前组织开展2.68万人次巡查排查,协助当地政府紧急撤离危险区群众194人。


完成合川、长寿等19个区县1737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建设,新安装设备8333台并投入运行,提高全市智能化监测预警覆盖率达到88%。


今年“人防”“技防”共同发力,已成功预警和处置灾险情5起,直接避免了39人伤亡,其中5月28日成功预警和处置了武隆区江口镇黄草村陡磊子滑坡,紧急撤离周边居民358人,避免了造成人员伤亡。


④加强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搬迁和治理工程。今年,经市政府同意,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市级补助标准提高到1.5万元/人,坚持避险优先,加大力度,重点筛选工程治理难度大、风险高的隐患点,提前分配安排区县年度避险搬迁任务。按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要求,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区岩体劣化严重地段、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有序实施工程治理,加大协调力度,按时拨付资金,全力以赴确保早日取得防灾减灾的实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直播实录全文






防控小贴士


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如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咽痛、鼻塞、流涕、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要正确佩戴口罩,及时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大家都在看



有种重庆人的侠义,叫热血英雄


6月13日,市政府召开第184次常务会议


2022年6月14日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编辑:高阳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