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和旅游品牌

重庆发布 2022-07-21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将构建双核驱动、三带引领、

七区联动、多线连通的格局



双核

重庆都市核和成都都市核

三带

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

长江上游生态文化旅游带

成绵乐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带

七区

大峨眉—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

古蜀文化与嘉陵山水休闲旅游协同发展区

石窟石刻艺术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

大巴山生态休闲与高峡平湖旅游协同发展区

武陵山—乌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

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区

民俗文化与江河风光旅游协同发展区

多线

“五横五纵”旅游通道

生态旅游大环线


  打造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打造全国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6月29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活动启动仪式在渝州宾馆举行,仪式上介绍了日前印发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该《规划》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绘就了怎样的蓝图?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朱茂就此作了解读。


游览船与洪崖洞景区交相辉映


构建“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空间格局


  “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引领区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育我国文化和旅游新发展空间、打造全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增长极的重大举措。”朱茂称。


  不久前,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规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提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以重庆主城和成都为核心,以连接两地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水系沿线市区(县)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重庆市和四川省全域范围。


  “按照《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将构建双核驱动、三带引领、七区联动、多线连通的格局。”朱茂说,“双核”,即重庆都市核和成都都市核。“三带”,即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长江上游生态文化旅游带、成绵乐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带。“七区”,即大峨眉—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古蜀文化与嘉陵山水休闲旅游协同发展区、石窟石刻艺术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巴山生态休闲与高峡平湖旅游协同发展区、武陵山—乌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区、民俗文化与江河风光旅游协同发展区。“多线”,即“五横五纵”旅游通道、生态旅游大环线。


乌江画廊 杨润渝 摄


构建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朱茂说。


  按照《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要挖掘弘扬巴蜀文化时代价值,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内涵,弘扬巴蜀文化时代价值。


  加强巴蜀文物考古研究与保护管理,推进“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川渝石窟寺等重大考古项目,加强考古资源调查,提高考古工作水平;健全并发布各级各类文物名录,强化重要文物系统性保护,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提高预防性保护能力等。


大足石刻博物馆风光 罗国家 摄


  推动巴蜀文物活化利用,优化空间布局,完善设施功能,打造一批高品质文物展示利用场馆,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博物馆和重点专题博物馆;加强考古发掘设施配套,整合利用现有设施条件打造西南地区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区域中心,建设重庆、成都等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区域文物资源大数据库等。


  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支持共建常备剧目、曲目、演出资源库,推出一批体现巴蜀文化内涵的实景演出、驻场演出,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艺项目,培育旅游演艺精品等。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书香成渝”全民阅读服务体系,鼓励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建立合作联盟,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等。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合理布局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集聚度高、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面向区域和行业的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等。


  提高创意产品开发水平,促进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现代生产生活、消费需求对接,加快培育具有巴蜀特色元素的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等。


推进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建设


  “加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体系,促进旅游消费升级,建设包容和谐、美丽宜居、充满魅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是《规划》的又一大重点。”朱茂说。


  按照《规划》,川渝两地将实施城市旅游提升工程,建设国际都市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城市更新,培育城市旅游新功能,推进城旅一体化建设,打造可阅读、可漫步、有温度的文化旅游之城等。


弹子石老街 南岸区文化旅游委 供图


  实施旅游精品建设工程,加强高品质旅游景区建设,推动建设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加强高品质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建设一批主题风格突出、度假设施齐备、配套服务完善、度假活动丰富、具有国际品质的旅游度假区等。


  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新增一批体现新时代成就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四川段)等。


永川黄瓜山风光 永川微发布 图


  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推出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巴蜀乡村旅游品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巴蜀乡村旅游品牌体系;推进成渝中轴沿线、秦巴山区、嘉陵江沿岸、川南和渝南区域等乡村旅游集聚发展等。


  实施特色旅游建设工程,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温泉旅游发展、推进体育旅游发展、推进研学旅游发展、合理发展水上旅游产品、科学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等。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


  “《规划》还提出,通过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丰富消费多元业态、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等,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朱茂说。


  在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方面,打造城市消费品牌,支持重庆、成都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具有国际时尚魅力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拓展消费空间,以业态创新、场景营造、品牌集聚、功能完善为重点,实施特色商业街区品质提升行动,打造一批人文气息浓厚的特色名街名镇,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


  在丰富消费多元业态方面,推动消费供给升级,协同推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和新型消费发展壮大,推动购物、旅游、餐饮等传统消费创新植入巴蜀特色文化元素,升级打造巴蜀休闲、时尚购物、美食体验等世界级消费产品体系。发展消费新场景,融合艺术、创意、文博等元素,鼓励开发一批彰显巴蜀生活美学的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消费模式和业态,打造多元沉浸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构建多样化夜间消费场景;擦亮“两江游”“街巷游”等夜间经济名片,推出城市新消费生活夜市(集),展现国际时尚范、巴蜀慢生活。


解放碑商圈 张坤琨 摄


  在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方面,实施消费促进计划,推出更多惠民措施,完善常态化消费促进机制;建立健全巴蜀地区旅游景区、度假区联动消费机制,互推门票优惠政策等。提高消费便利化水平,支持巴蜀地区增设旅游购物(离境退税)商店和外币兑换点,积极探索体验型产品的共享共创模式等;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实施巴蜀地区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巴蜀地区文化和旅游市场联合监管执法制度,建立跨省市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联合处理机制等。


  朱茂表示,按照《规划》,到2025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文化旅游领域改革创新高质量推进;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不断丰富,高品质消费空间基本形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到2035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全国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基本建成,具有较高的国际品牌影响力,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防控小贴士


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个人健康。


大家都在看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举行

【早生活】市级公租房第39次摇号配租|重庆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试运行

2022年6月30日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韩毅

编辑:邹雨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