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记者会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重庆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13)日
政协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专题记者会举行
围绕这一主题
6位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会现场 王加喜 摄
重庆市政协委员、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范立新: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走出符合重庆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范立新介绍有关情况 王加喜 摄
“重庆将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在记者会上,范立新介绍,重庆将走出符合重庆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
在创新方面,重庆将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瞄准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新赛道,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28%左右。
在协调方面,重庆将着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打造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到202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并将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等标志性工程,加快形成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
在绿色方面,重庆将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2027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8天左右,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
在开放方面,重庆将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和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搭建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到2027年,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迈上更高台阶,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000亿元。
同时,重庆将加快推动“三峡新通道”、重庆新机场和渝贵高铁尽快建设,未来五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货运量、货运值年均保持15%以上增速。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到2027年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在共享方面,范立新介绍,重庆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未来五年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到2027年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推动低收入群体收入快于居民平均收入增长,缩小区域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差距。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未来五年实现每年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
◆ 抓产业、畅交通、强能级、促民生,今年计划市级重大项目上千
针对市民关心的市级重大项目情况,范立新介绍,今年计划市级重大项目1123个,同比增长28.2%,这也是历年来市级重大项目首次上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296个、完工投用项目228个,前期规划研究项目240个。
范立新表示,今年建设项目突出四个方面重点:
抓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年度计划投资868亿元,其中电子产业计划投资增长253.7%、新能源汽车增长176.5%、新材料产业增长107.4%。
畅交通。今年高铁是全面发力,我们6条高铁,渝昆、渝黔、渝万、渝西、城达万、成渝中线全面建设,计划新开工渝宜高铁建设;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有序推进,计划新开工轨道交通7号线、17号线,跟高新区密切相关,以及市郊铁路中心城区至永川线、中心城区到南川线。
强能级。中心城区的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700亿元以上、占比超过40%;主城都市区年度计划投资3000亿元以上、占比超过70%。
促民生。就业和社会保障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增长290%,教育项目同比增长80%,健康项目同比增长48%。
重庆市政协委员、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院长张炎:
◆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翻番,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张炎介绍有关情况 王加喜 摄
“重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张炎说,近年来,重庆通过狠抓重大项目落地、补链建链强链等举措,构建起“芯屏端核网”全产业链生态圈,形成了以智能终端、软信产业为代表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笔电、手机制造基地,液晶面板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十。
面向未来,张炎建议,重庆应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加大链主、链长企业引育力度,加快推动集成电路规模持续壮大、智能终端产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软信产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巩固全球最大笔电、国内重要手机制造基地地位,提升产业自主可控度,有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翻番,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同时,应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科研院所、公共服务平台机构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方面的作用,高效配置各类资源,搭建起咨询服务、检测认证、人才培育等领域的桥梁,发挥好公共服务平台资源集聚作用。
张炎还建议成渝携手打造产业发展生态体系。鼓励两地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面向“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联合建设国家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整合两地优势资源,联合组建成渝产业发展联盟、职业教育联盟等,打造形成产业互补、行业互联、企业互通、协会互助的跨区域联动发展模式。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工业互联网数据资源合作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建设成渝“产业大脑”,全面推进产业链协同,开展平台建设、标准制定、人才互动等跨区域合作。
重庆市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许林:
◆ 加快构建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
许林介绍有关情况 王加喜 摄
“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不是单个品牌与品牌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与生态体系之间的竞争,整车企业靠‘单打独斗’没有出路,需要跨行业的全面融合。”对此,许林提出要加快构建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加速区域一体化,产供销研服协同,产学研用打通,政府、社会及投资方充分支持赋能,全面打通两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协同发力,共同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非常必要。
“当前的大环境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具备构建高质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的基础。”许林介绍,产业链层面,目前川渝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各级配套商达到1600多家,年产值超7000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川渝产汽车近270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1%,重庆整车优势明显,四川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性优势,同时两地拥有高校和科研院等丰富的智力和科技资源,产学研用基础厚实。两地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社会各方也积极参与。
许林认为,两地均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雄厚基础和强烈意愿,可以以川渝两地联合编制印发的《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加快构建川渝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查漏补缺、外引内培、强化两地创新链及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的联动,抢抓所剩不多的时间窗口和空间窗口。
重庆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会副主委、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洪铭:
◆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做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动态平衡
张洪铭介绍有关情况 王加喜 摄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二者相辅相成,关键要做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动态平衡。”记者会上,张洪铭对此提出三方面建议:
① 数字金融赋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建设数字新重庆。
● 全方位打造西部数字金融高地。有序推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分层分级开放数据接口、统一数字门户,探索建设西部数字金融算力中心,加快建立西部数据资产交易中心。
● 以数字金融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挥数字金融杠杆作用,加强投融资生态对接,强化直融间融场景聚合。
● 以数字金融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用好数字金融引流作用,推动数字金融撬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② 绿色金融赋能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建设绿色新重庆。
● 建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绿色投融资中心、绿色要素市场交易中心、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 以绿色金融支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挥绿色信贷引导作用,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 以绿色金融支撑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引导绿色金融推动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③ 科创金融赋能促进技术进步,助推建设科创新重庆。
● 创建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加快集聚科创金融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以金融科技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全面提升金融科技研究能力、运用能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科技创新领域使用应用。
● 以科创金融推进产业创新。创新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加速创新要素、资源、政策向企业汇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创新的递进和破局,促进传统产业加速裂变和升级换代。
重庆市政协委员,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
◆ 两江新区将打造在全国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建设“升级版”
李洁介绍有关情况 王加喜 摄
“2022年,两江新区将产业作为立区之本、工业作为强区之基,推动工业成为支撑新区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李洁表示,接下来,两江新区将加快构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提升行动,奋力打造在全国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建设“升级版”。对此,两江新区将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上下功夫。深入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整车龙头引领行动计划,推动长安、赛力斯等龙头扩产上量,持续大力引育车规级芯片、大小“三电”“三智”、汽车软件等核心环节,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价值含量。加速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不断壮大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三大产业集群,突出引进一批关键配套企业和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壮大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
在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上下功夫。深入实施软信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计划,以重庆汽车软件园、两江软件园、礼嘉悦来智慧软件园为牵引,加快打造10大特色软信产业园,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园”。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能”,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上下功夫。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集结登峰行动计划和“扬帆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高标准打造创新平台,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提升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办学水平,加快打造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
在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围绕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要素保障环境发力。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园区延伸,积极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全方位呵护保障企业发展。
重庆市政协委员,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兼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彭世权:
◆ 科技创新引领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彭世权介绍有关情况 王加喜 摄
2022年,西部(重庆)科学城推动科、产、城协同发展,GDP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战新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6%,R&D投入占比达5.4%,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显现。
彭世权表示,西部(重庆)科学城接下来将发布《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完善“原始创新+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 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以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建设为牵引,围绕智能科技、生命科技和低碳科技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流科技创新资源。推进科学城与大学城深度融合、互促互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校科研设备、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向科学城集聚,再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的校地院地合作项目,提升科学城科研集中度和竞争力。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生成效能。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打造集成电路等五大产业孵化集群,完善“金凤凰”孵化体系,构建“产科金”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
● 加强科技赋能产业,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实施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高水平打造重庆汽车电子产业园、金凤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瞄准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赛道,精准招引一批“百亿级”“龙头型”“链主类”企业,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 加力推进产城融合,提升要素承载空间。高水平建设金凤城市中心,推动科学大道、科学会堂等功能性设施早日完工,加快建成科学城商业商务中心区;高标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速推动隧道、轨道、干道、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布局学校、医院、养老、文体等公共服务配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本场记者会实录
2022年12月30日
@2023重庆·我的新期待
暖心启动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活动
写下你的留言、建议
你的每个真挚的声音
都将可能成为市委、市政府
相关部门科学决策的参考
大家都在看
拥抱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袁家军王炯唐方裕等出席 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 张轩主持
袁家军在参加酉阳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建设新重庆中展现新作为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许琳珮
编辑:钱薇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