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医生的话|这三伏天,橙色预警局地40℃!注意!注意!→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今(12)日,重庆市气象台
10时00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酷暑难耐,怎么过好三伏天?
重庆发布医学科普类栏目
《听医生的话》
联合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
邀请该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王永义
为大家的夏天“保驾护航”
正常人的体温在大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处于动态平衡,维持在37℃左右。人体基础代谢、各种活动、体力劳动均靠糖及脂肪分解代谢供能发热,热量借助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排汗、呼吸、排泄等散发。
当环境温度升高,在一定范围内,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适应温度的变化,但若是温度升高超过人体可以调节的范围,导致热蓄积,会对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产生损害,导致中暑。
当您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体力活动后,出现大汗、口渴、头晕、头痛、高热等情况,应警惕中暑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可以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
指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升高,但低于38℃,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息症状即可消失。
轻度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重症中暑:
除了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热痉挛、高热晕厥、休克等表现。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①热痉挛:表现为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多见于健康青壮年。
②热衰竭:热衰竭是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活动时,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快、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人群。
③热射病:热射病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升高及意识障碍,同时伴有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高温环境下,如果患者本人自觉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症状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松解过紧的衣物。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同时可向他人求救,如果短时间未恢复好转,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如果患者本人出现意识障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体温超过40℃、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情况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以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同时可向他人求救、打120电话或尽快去就近的医院就诊。
大众要做到日常清单饮食,及时补充水分。每天吃些富含水分的果蔬,如冬瓜、黄瓜、菜瓜、西红柿、西瓜等;同时,做到不渴也要喝水,既能防中暑,又可稀释血液。
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发生中暑,在夏季更要注意防暑降温。酷热天气下,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外出,以呆在凉爽的室内为宜。
环卫工人、建筑工人、警察等室外作业人员,应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并配备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液等防暑降温药品,以预防中暑的发生。
本期内容指导:
王永义
主任医师,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任国家职业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专家组中毒救治专家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中毒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监督协会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中毒学组常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11项、参编专著4本,发表论文50余篇;获重庆市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策划:邹雨璠 李名璐
文字、编辑:邹雨璠 姚於 杨夕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