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把一生光辉岁月都留给了中国!

重庆发布 2023-09-22

8月20日0时59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人类学家,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办人之一、终身荣誉教授,重庆市璧山区荣誉市民伊莎白·柯鲁克逝世,享年108岁。2019年9月,伊莎白女士获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2018年12月11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教授向伊莎白女士赠送《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潘家恩教授供图


伊莎白把一生的光辉岁月都留给了中国,并与重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代表作品有《兴隆场》《十里店——一个中国村庄的革命》。


1915年,伊莎白出生于四川成都。1940年,伊莎白接受晏阳初的要求,来到了重庆璧山参加兴隆场(今大兴镇)乡村建设项目。在璧山的两年时间里,伊莎白写了100多封家书。这些家书和与璧山相关的其他资料共计10箱,均在伊莎白生前签订协议,捐赠给璧山。她曾说:“这是属于璧山和璧山人民的东西,应该回到璧山。”


在这些资料里,伊莎白这样描述初到兴隆场时的情景:“当你穿过小小的路程并俯视兴隆场时,它就像一条从东部延伸到西部的海洋。深绿色的冷杉树覆盖在成千上万的波浪之间……在大多数日子里,这个仅有82户人家的小集镇,看上去平淡无奇,这恰是农村单调生活的缩影。”


中国作协会员、重庆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璧山区作协副主席张鉴说:“也许伊莎白自己都没想到,她与璧山之间的联系会从这里开始,并生根发芽。她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待在这里,20世纪80年代以后回来过6次。我正在为伊莎白写一本名为《信仰照亮生命》的书,可惜书还没有出版,她就离世了,实乃遗憾。”


伊莎白和璧山人民是双向奔赴的。


“在伊莎白家里,还有很多与重庆璧山有关的物件。比如,她的书架正中就放着一张和原大兴小学校长巫智敏的合影。”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副院长潘家恩回忆道,“我在去璧山采访的时候,伊莎白曾经的学生、95岁的曹红英在提到恩师时依然泪流满面。每每伊莎白回璧山,都能和璧山人民打成一片。她1940年在璧山建立的平民学校旧址,仍然被璧山人民保留着。2019年,她被授予‘重庆市璧山区荣誉市民’的称号。”


伊莎白家里的书架正中,放着她与原大兴校长巫智敏的合影。潘家恩教授供图


伊莎白长期过着简朴的生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伊莎白70多年来都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处房子里,过着简朴的生活。张鉴回忆说:“我去北京采访她时,她家里十分简陋,屋子里都是过时的老物件。”


“有一次,我们和璧山区领导一起去拜访伊莎白,伊莎白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非常简朴。看到她和其子柯马凯的相处,那种母慈子孝的家风,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潘家恩回忆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目前,由伊莎白与美国东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临清设立的“伊柯专项基金”,已资助了10余名大兴镇的学生。


伊莎白十分关注乡村建设,从晏阳初到温铁军,她是两代乡建人的朋友。年轻的时候,她亲自参与晏阳初在重庆的乡村建设实践,到了晚年,则持续支持并参与温铁军教授在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行动。


潘家恩回忆说:“无论农村基层妇女社区建设,还是农民合作社与生态农业,伊莎白和她的家人们一直是当代乡村建设的持续支持者。当她听说我们在小毛驴市民农园搞生态农业时,102岁的她还亲自来到农园种树。”


伊莎白和她的丈夫都是共产主义者。伊莎白于1943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对伊莎白而言,这一辉煌事业的大部分都在中国。潘家恩说:“伊莎白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由于和白求恩同是加拿大人,伊莎白也被称为“当代白求恩”。


伊莎白·柯鲁克,一生孜孜不倦地在中国耕耘,知行合一,为中国人民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我们永远铭记她!

大家都在看



一度“谢绝参观”的网红小区白象居,如今怎么样了?


新重庆·跑起来|成渝中线、西渝、渝万、成达万、渝昆→5条高铁最新进展来了


发布会 | 智能汽车大赛,全球首创→不封路!就在永川!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姚伟民

编辑:钱薇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