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城丨重庆人冬天餐桌上的灵魂!都在这把豌豆dian儿里了
吃炒菜
“老板,
麻烦清炒一个豌豆尖(颠)儿也”
烫火锅
“加一份豌豆颠儿也。”
“要得,有点辣不怕撒?
涮一下豆得行了,不然煮老了”
炖鸡汤
“加把豌豆颠儿,安逸得很啊!”
豌豆颠(尖)儿 朱隽 摄
山城冬意渐浓
豌豆颠(尖)儿就是
重庆人餐桌上的“常客”了
不管是下面、炒菜、煨汤
甚至烫火锅,总会听见那句
“要是再加几根豌豆颠儿
就安逸得很了”
本期长厦安基·《山与城》130期
小布丁带你一起品味
这个重庆人冬天的餐桌灵魂
豌豆颠(尖)儿
豌豆颠(尖)儿在重庆人心目中的地位,类似于一句重庆言子——“爱你爱到心子颠颠”。
颠,本义为头顶。《说文解字》是“顶”的意思,顾名思义,豌豆颠(尖)儿,即豌豆经土栽培后摘取的嫩梢和嫩茎叶。
记住!重庆人口中的豌豆颠(尖)儿,指那种绿油油、嫩得可以掐出水的豌豆颠颠儿!其他嚼不动的豌豆杆杆、豌豆苗都不算!哈哈哈哈~
重庆人到底有多爱豌豆颠(尖)儿?
这组数据说明一切
超市供应的豌豆颠(尖)儿 盒马供图
据了解,作为重庆最大的综合性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豌豆颠儿日进场量近期达到了30-50吨。
从销售端看,九龙坡花枝蔬菜批发市场作为中心城区主要的蔬菜批发市场,近期豌豆颠(尖)儿日均销量已达约50吨;
在零售渠道,目前重庆地区永辉超市各大门店每日豌豆颠儿日均销售已达2吨。特别是降温后,消费者购买豌豆颠(尖)儿的意愿强烈,盒马豌豆颠(尖)儿的销售量同比上月增长200%……
简单的烹饪方式,往往更能激发出食材的美味——这句话豌豆颠(尖)儿身上,被完美地落实了。
你最喜欢豌豆颠(尖)儿的哪种吃法?网友们有不同的看法:
“清炒!必须清炒!能让重庆人在炒菜馆里放弃炝炒这一做法的,就只有豌豆颠(尖)儿了!”
——网友 爱迪生奥特曼
“为了烫豌豆颠(尖)儿,我对重庆火锅又妥协了一步:允许点鸳鸯锅了。”
——网友 阿钱钱
“鸡汤汤底,煮豌豆颠(尖)儿!必须只烫三十秒,又保留了豌豆颠的清香生脆,又融入了鸡汤的营养鲜味!”
——网友 朱小枪
“重庆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老豌豆颠(尖)儿居然不掐(KA),这是暴殄天物的做法!”
——网友 恐龙扛狼扛狼扛
历史名人都很钟爱它
豌豆颠(尖)儿的食用历史极为悠久,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记载:“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里的“薇”,即鲜嫩的豌豆苗。
如此美食,自古以来也被诸多名士惦记,比如著名的文(CHI)豪(HUO)苏东坡。史料记载,苏轼一生官场之路曲折,辗转多地对家乡美食思而不得。公元1083年,就是他被贬黄州的第4年,苦闷日子中盼来了老家的朋友巢元修。好友带来了他最惦记的家乡菜豌豆颠(尖)儿的种子,苏轼开始在他乡种植家乡菜。
为了表示对朋友的感谢,苏轼称自己种的豌豆颠(尖)儿为“巢菜”和“元修菜”,还作了《元修菜》诗一首:“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历史上,不仅陆游、杨万里等诗人都在作品中描写过它的美味,在现当代,它也是诸多名家心目中的白月光。
豌豆的嫩头,我的家乡叫豌豆头,但将“豌”字读成“安”。云南叫豌豆尖,四川叫豌豆颠。我的家乡一般都是油盐炒食。云南、四川加在汤面上面,叫作“飘”或“青”。不要加豌豆苗,叫“免飘”;“多青重红”则是多要豌豆苗和辣椒。吃毛肚火锅,在涮了各种荤料后,浓汤之中推进一大盘豌豆颠,美不可言。
——汪曾祺《食豆饮水斋闲笔》
其实,我并非北京人,我落生在四川成都育婴堂,并在重庆南岸渡过了童年……
仅就四川境内的种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便又有千番旖旎、万般风姿……稻秧嫩绿,竹从流碧,近坡披翠,远山青黛,田腾上豆苗茂盛,又间有大块的油菜地,正怒放着金花……不仅眼睛的感受与黄土高坡大为异趣,鼻息里还往往有豌豆尖的清香在氮氲蹿动,唉唉,那是怎样地牵魂夺魄啊!
——刘心武《豌豆尖的清香》
还有关键的一点
豌豆颠(尖)儿不仅美味,营养更丰富!
西南医院营养科主任袁侨英介绍,豌豆颠(尖)儿虽是一把纤细不起眼的小菜,营养却很丰富。豌豆颠(尖)儿不仅含有维生素A和C、钙磷等成分,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含有大量抗酸性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老化、排毒润肠等作用,对于提高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有好处。
不过,豌豆颠(尖)儿属于中等嘌呤食物,痛风发作期间应少吃豌豆颠(尖)儿,平时也应注意豌豆颠(尖)儿的摄入度,切忌过度食用。
如何让一个重庆人
放下身段,点鸳鸯锅?
来一碗KA得很嫩的豌豆颠(尖)儿
如何让一碗普通的小面得到升华?
老板,有豌豆颠(尖)儿没得?
加一份!
这个冬天
豌豆颠(尖)儿你吃了没得?
如果你还有什么
关于豌豆颠(尖)儿的故事
欢迎留言与小布丁分享!
烟火重庆,最鲜活的
便是热气腾腾的日子
↓↓↓
早安·新重庆丨赶场了~~~土鸡土鸭嘿实买,还要抓把豌豆dian儿!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姚於
编辑:杨夕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