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59.52万户、同比↑17.85%
春江水暖鸭先知
经营主体数量
是营商环境优化最直观的表现
12月18日
市发展改革委消息
今年以来
重庆新设立各类经营主体59.52万户
同比增长17.85%
截至目前
重庆经营主体总量达367.48万户
较去年底增长7.57%
……
今年以来,重庆各部门不断厚植经营主体发展土壤,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春水”,助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重庆两江交汇处 重庆城市影像师张坤琨 摄
重庆税务部门持续深化“精细服务”改革,在落实税惠政策、优化税费服务、深化助企发展等方面,有效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和便利度。
在各项政策出台后,重庆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第一时间筛选出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名单,通过优化标签体系,在重庆市电子税务局、税企互动平台分批次、分类别“点对点”精准推送政策信息,截至目前,已累计向2000多万户次纳税人推送政策信息。
与此同时,今年减税降费在普惠的基础上重点支持民企科技创新。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缴,该政策将实施至2027年年底。
在普惠基础上,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延续、优化、完善了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比如,延续并扩大加计抵减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实行加计抵减增值税政策、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20%。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重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03.6亿元,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314.8亿元,金额占比78%,受益最大。
税费红利逐步兑现,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更足。今年1—10月,全市新增民营涉税经营主体35.8万户。
重庆夜景 重庆城市影像师张坤琨 摄
实现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等业务“一窗通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重庆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从制度层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修订)》经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方面,面向企业、产业、园区运用产业数据和专利数据开展双轮导航,引导和支持2000家企业运用专利大数据资源导航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同时,建立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重庆市涉外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推动市级部门和区县联合建立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300余个。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业务受理窗口,实现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业务“一窗通办”。在黔江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新设3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方便企业就近办理商标业务,降低企业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降低通关、物流综合成本
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重庆围绕跨境贸易全链条、全环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在创新监管模式方面,重庆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推动货物自主存放、保税料件自由流转,简化外发加工、料件串换等业务手续,降低通关、物流综合成本。
在运输模式优化上,重庆率先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建立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和跨境公路班车3种主要的物流组织形式。截至11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品类已增加到980多种,辐射我国18个省(区、市),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86个港口。
此外重庆还应用数字手段,推动口岸智能应用再提级。例如,重庆首创区域“单一窗口”——“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并上升为标准版在全国推广共享,构建跨省区市通关物流业务协同体系,降低各环节之间衔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将单证处理效率提高3倍以上,申报成本降低50%以上;依托“单一窗口”,创新“贸易+金融”模式,为企业提供结算、融资、保险等多样化线上金融服务,便利结算融资结算超412.39亿元,特别是创新上线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为企业提供运费外币支付、进口到货融资、企业信用查证等功能,便利企业融资结算超283亿元。
重庆城市景观 邹乐 摄
构建多层次沟通联络机制
实现外企服务全覆盖
好项目,既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长得大。近年来,重庆构建多层次沟通联络机制,实现外企服务全覆盖。
1
夯实领导联系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机制
由市政府领导定点联系分管领域的重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3个以上,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定点联系辖区内重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5个以上,实行服务企业每年轮换,每半年实地走访联系企业(项目)1次以上,主动上门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现场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提升重点企业(项目)保障服务质量。
2夯实外资专班联络员服务制度
市级重点外资工作专班19个市级部门分别确定由“1名分管领导+1名处室负责人”的联络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专业政策解答服务。
3优化外商投资企业“行政服务管家”机制
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匹配方式,为本领域、本地区所有外商投资企业主体(项目)提供全流程、全方位跟踪服务保障。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行政服务管家416人。
4创新企业平台数字化沟通机制
创新建立重庆外资企业智慧服务云平台,更新政策及动态信息1700余条,处理投诉和协调案件935件。
此外,重庆市商务委在原有国家重点外资项目和100家市级重点外资项目名单的基础上,根据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要,扩围形成了全市206家重点外资企业服务白名单。对名单内重点企业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定期走访调研,及时了解诉求,加强服务保障。
提高政府采购工程
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
近年来,重庆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主要针对“清除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清除设置非必要条件排斥潜在供应商的行为”“清除设置非必要条件排斥潜在供应商的行为”“额外增加供应商负担”“破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事项重点检查,针对首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18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作出了警告的行政处罚,对33家采购预算单位和1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作出了责令限期改正的行政处理。
在流程上亮一亮实施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所有政府采购项目需提前至少30天公开意向,拓展政府采购信息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包括采购项目名称、采购需求概况、预算金额、预计采购时间等。
在效率上提一提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一体化平台,截至目前,网站共服务全市2.2万多家采购单位、1000余家代理机构、1万余名评审专家、17万多家供应商,年均办事量达2.6万次左右;
建立重庆市政府采购云平台,将法定政府采购公开信息以外的,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小额零星采购项目信息也纳入公开范围,并在公开基础上实现线上交易。该平台共吸引全市1.4万家单位、15家全国性电商及4万多家小微供应商入驻,累计完成交易161万笔,累计交易金额突破331亿元。
在成本上减一减在全国首批实行供应商基本资格条件承诺制,凡参与我市采购项目的供应商,一份标准承诺函就可代替原财务、纳税、社保等10多页证明材料,极大提升了供应商投标的便捷性。
在纾困上帮一帮上调价格评审优惠,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由6%—10%提高至10%—20%;
提高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将预留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到40%以上至2025年。
推出“政采贷”“政采担”服务,截至目前,全市贷款金额已累计突破97.17亿元、3300余户次企业受益,助推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编辑:邹雨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