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书】推荐|《审计文化:有关问责、伦理和学术机构的人类学研究》


本周推荐:

《审计文化:有关问责、伦理和学术机构的人类学研究》

Marilyn Strathern. 2000. 

Audit Cultures: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in Accountability, 

Ethics and the Academy.Routledge.

标签:审计文化实践,新自由主义,问责和伦理,公共人类学


近几年来包括北大、清华和复旦在内的中国名牌大学在各类专业排名体系中的位次升降始终牵动着学校各级领导的神经,也是微信群聊里众说纷纭的话题。这种情形会总会让人想起早在16年前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斯特拉森(Strathern)领衔撰写的一本以《审计文化:有关问责、伦理和高校的人类学研究》为题的专著。


在人类学者看来,排名本身就是是一种正在对国际上众多大专院校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审计文化(所谓audit cultures)的体现。无处不在的审计文化正在渗透我们的工作场所、公共机构和高等院校。审计文化使我们屈服于一种需要我们为自身行为负责的伦理机制。当然审计实践本身带来的后果(即社会学家默顿所说的“未预结局”), 无论好坏, 却常常很少被人质询。对于像学术院校这样的地方来说,审计文化到底是带来了更有效的问责手段,还是对创造性的思想产生了变相遏制?在《审计文化》一书中,12位社会人类学者对影响深远的问责实践、使问责得以兴盛的政治和文化氛围以及问责实施的后果,进行了深入检视、反思和探讨。


本书主编 英国当代人类学领军人物 斯特拉森教授

 

    对于大学、国际组织和机构来说,审计文化的盛行必将使得以新自由主义商业管理模式(有时候美其名曰“新型公共管理”)主导学术世界,从而“合理”地削减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这也是英国高等教育界人士至今诟病撒切尔夫人财政政策的原因)。面对以“问责”和“透明化”为特征的标准化的审计日常实践,人类学者在研究和批评过程中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首先审计本身代表的就是包括人类学家在内的教研人员在平时力求捍卫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强调责任感以及公开透明地使得更多的普通人得到机会(如强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制度或者标准化测试机制)。然而,审计实践的企业化评估手段实际上无法客观地甄别“懒惰”的真才实学者和善于利用游戏规则的勤奋“多产”学者。


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国内的老牌名校不由自主地受到审计文化的左右。审计文化在实践中也带来了以公司化的手段来经营和治理高校科研机构,导致领导者在短期内片面追求以数字体现的成果展示(如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和引用率),以“科学”的单一标准判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水平和教研人员的绩效,忽略乃至舍弃见效慢的基础教研环境的改善计划(如图书馆设施的维护更新和服务水平的专业化)。在单纯追求以数目字管理为目标的学校发展模式的同时,大学教育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脱离其主旨和精髓。这正是包括人类学者在内的学界同人必须正视的公共议题。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推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