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不通高铁,平凉就没有出路吗?
即便通高铁也只是平凉发展的外因
黎君
前不久,有个外地人士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针对平凉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现实问题的评析文章,文章的言辞比较尖刻,一些思路有着很强的冲击力,足以刺激平凉人的神经。
文章在网络上被疯转后,引发了平凉舆论圈的大波澜,在许多场合,该文一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虽然有些观点见仁见智,但有个绕不开的焦点话题是平凉能不能通高铁。
多数人与那位外地人士的看法一样,平凉本来就发展起点低、后劲不足,基础薄弱,交通条件滞后,严重影响了平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速度,现在全国到处都在建高铁,平凉却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平凉的发展步伐将被延缓,与周边已抢得先机尤其是外地发达地区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平凉将在落后的羁绊下更加落伍,平凉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堪忧,被别处甩开几条街将成为平凉人不得不面对的严酷现实,多年来平凉人谋求腾飞的希望将更加渺茫,平凉的出路会在哪里?
平心而论,人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高铁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硬件,平凉人得不到,制约发展速度是必然的,在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中,曾被平凉人引以为豪、津津乐道的陇东旱码头的辉煌和兰州、银川、西安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已不复存在,如果再与高铁失之交臂,平凉将在失去发展机遇的同时,无可奈何地失去发展动力,这难道不足以令人担忧吗?
这样的担忧中,隐含着平凉人对美好前景的无比渴望、一片拳拳的热爱家乡的情怀。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在发展之路上健步如飞?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能拥有美好光明的发展前景?谁愿意自己的家乡一直顶着落后的帽子,被别处的人轻看、不以为然?
虽然如此,我们仍然有必要厘清一个问题,那就是,不通高铁,我们就该对发展前景失望吗?
我们承认高铁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强力的推动作用,没有它,迟滞发展速度会成为必然,但一味地把追求高速发展的希望全盘寄托在高铁上,显然是偏颇的、绝对化的。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平凉人而言,高铁充其量是促进发展的外因,是外在条件而非惟一条件,如果我们忽视内因而只把心思简单地放在对外因的关注上,无异于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那么,制约平凉发展的内因都是些什么?曾记得在1994年宝中铁路通车后,我在《平凉日报》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叫《好梦成真之后》,我在文章中讲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对铁路产生的期望值太大,甚至将平凉经济腾飞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铁路的贯通上,或许是一种失误。西北经济发展缓慢,固然有地理条件差、自然资源贫乏、交通不畅等诸多客观因素,但人的观念陈腐、思维方式不合时宜则是更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有人说南方人干了再说,边干边说,西北人说了再干,光说不干,细作思忖,言小旨远。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行为方式严重束缚了西北人的手脚,要么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要么好大喜功,异想天开,长于画地为牢,机械照搬文件、政策,缺少变通,喜欢步人后尘、东施效颦,怕担风险,懒于创新,贪图享受,办事效率低,总是怨天尤人、耽于幻想,官本位思想盛行……”我大段引述自己多年前的文章,目的仅在于为平凉人提供一个思考参照,二十多个年头过去了,试问,早年笔者所列举的西北人其实指的就是平凉人的惰性和一些负面现象,改变了多少?剔除了多少?宝中铁路真的完全成全了平凉人的发展之梦吗?仅一个形象寒碜猥琐的平凉火车站在虎山下一杵就是几十年而让平凉人无比汗颜的现实,就够平凉人难堪了,就够对平凉人谋求发展的现状构成嘲弄了,还需要列举出更多的实例吗?
据此,我们不得不形成这样的观点:如果不对平凉发展的软环境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不优化平凉的发展内因,不做足人的文章,即便通了高铁,又能怎么样?大家日思夜想让平凉通高铁,这是热爱家乡的表现,既然热爱家乡,目下最该做的,是扎扎实实从自身做起,改变些实在不合时宜的东西,这比吵吵嚷嚷着通高铁更具现实意义、更有价值。
出品:平凉日报社全媒体工作室
监制:李建军
编辑:苏小虎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投稿邮箱:plrbweixin@163.com
联系电话:1303418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