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防疫常态化下的又一年
虎年春节:防疫常态化下的又一年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玉龙
因疫情原因,算上今年连续三个春节,平凉城乡以前过年时的喜庆热闹氛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即将到来的虎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二个春节。鼠年春节,因为疫情的突然爆发,平凉和全国其他城市同步按下了“暂停键”。那个春节,很多人第一次经历不聚餐、不拜年、不串门,所有的文化娱乐活动被叫停,大街上空空荡荡,人们的心情也“空空荡荡”。牛年春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春节,虽然很多人没能回家过年,但平凉的节日氛围依然比较浓郁。
与去年春节一样,在疫情防控和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平凉的商场、饭店、酒店、市场,都没有放松疫情防控措施,扫码、测温、登记有条不紊地进行。所有小区及乡村主要路口、村口都设有疫情防控检查点,凡过往车辆行人,扫码测温后即可放行,而那些悬挂外地牌照的车辆和司乘人员,则必须持有效的核酸证明和行程码,测温无异常登记后方可放行。各县(区、市)的融媒体也在春节前通过抖音、头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视频,倡导那些尚未返乡的人员“就地过年”。
90后韩云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去年春节因为工作忙,没有回平凉陪家人过年。今年,他早早计划春节回家看望父母,却因为疫情西安封城居家隔离了一个月。解封后,他本打算回家过年,但和家人沟通后,他放弃了返乡的打算,一个人继续留在西安过年。
在和记者交谈中小韩表示,虽然很想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但考虑到一些具体情况和问题,还是不回去好。他告诉记者,放弃回家过年的原因有二,一个是自己春节假期只有七天,路上行程除过两天,只剩下五天时间。按照要求,带星号的返乡者必须居家隔离14天,自己就不能按时回到西安上班了。一个是自己就职的这家公司收入待遇都不错,但竞争也很激烈,如果自己因为回家过年影响了正常工作,丢了饭碗,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对于他的决定,父母也表示理解。
小韩的母亲杨虹,说起儿子不能回家过年,显得有点伤感。她说,去年春节儿子没能回来,大年三十除夕夜他们一家人和儿子来了一场“云过年”。她专门买了一个手机拍摄支架和一个自拍杆,除夕夜和儿子视频连线,直播一家人吃年夜饭、看春晚的情景,儿子也跟着一家人一起“云聚餐”。虽然相隔千里,却像阖家团圆一样喜庆热闹。
图片来源于网络
00后李瑶在天津一所大学读书,为了响应“非必要不离津”和“就地过年”的号召,她今年春节将留在天津过年。她告诉记者,自己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而且是第一次不和家人在一起过年,虽然思乡心切,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要顾全大局。所以,几个室友商量后,都决定不返乡过年,留在学校过大年。
李瑶父亲李晓成表示,自己支持娃的决定,因为很多地方对于外省返乡的人员都是层层加码,特别是从天津以及西安回来的大学生,都会有比较严格的措施。各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更多人的安全,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他认为,娃留在校园里过年,或许是最佳的选择。毕竟现在的校园里面能够提供各种充足的物资,学生在校园内还能读书学习,春节的一个星期,学校也会安排活动,并不会感到无聊。
许多家长担忧滞留在校园的大学生无法回家过年,怕孩子吃不好喝不好受苦。李瑶笑着说,“我妈担心我在学校会饿着,我告诉她,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高校学生现在吃的可能比家里年夜饭还要好,而且有老师同学陪伴,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更重要的是利用假期可以温习功课,多看一些课外书,父母根本不需要担心。
在李瑶看来,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留在校园里面并不是属于漂泊的群体,她呼吁家长应该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留校过年的行为,这或许也是大学生求学时光里难忘的时刻,有着特殊的意义。
与韩云、李瑶不同,在西安已打工多年的80后张秀梅,很想春节回家过年,看望老人和孩子。但由于她打工的那家酒店倡导员工就地过年,她回家的希望落了空,心情最近有点惆怅。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前的每年春节,平凉大约有50多万人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赶回家过年。记者获悉,2020年全市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7.16万人,外出工作、求学、经商人数大约在十几万人次。然而,去年春节,返乡人数明显减少,许许多多的平凉人,怀着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他乡就地过年。
一年到头工作忙,好久没有回乡下看看老爹老娘了。春节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好不容易从繁忙事务中挣脱出来,带上儿女,带上思念、关怀,回家去和老人一起过个年。问一问今年的收成,看一看家乡的变化,听老人唠叨自己儿时的顽皮和天真,与那些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老同学谝谝闲传,吹吹牛皮……
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不能远行去旅游的平凉市民纷纷表示,春节假期回老家陪伴父母和亲人,让这个虎年的春节过得温馨、美好。
在崆峒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许红艳,老家在庄浪县城。虽然平凉城距离庄浪不远,但由于工作繁忙,她一年里回家次数有限,而且每次都是急匆匆去,急匆匆回,没时间和父母坐下来慢慢聊。前些年春节假期,她都是提前回家给父母买些年货,买几件新衣,在家里呆上半天,然后就邀三五伙伴,开车踏上了外出旅行的路途。
去年春节,她和丈夫去了泾川的公婆家过年,今年二人计划把四位老人接来一起过节。小许说,以前,她和老公每年春节前,都会因为该去谁家过年争吵不休,结果是双方赌气谁家也不去,旅行过年。这两年由于不能外出,夫妻二人假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陪伴父母,并且约定“主客场轮换制”,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今年二人商量了一下,计划把两家老人合在一起过年,今年“主场”安排在婆家,明年“主场”安排在娘家,这样就能过个皆大欢喜的年。她说,去年看到同事把两家老人接来一起过年,感觉特别热闹、特别幸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节来临,很多人千里迢迢赶回家和亲友团聚。对于那些“手机控”“低头族”来说,过年在家除了吃喝拉撒睡,多半时间都花在了玩手机上。能放下手机和亲人聊天拉家常,对他们的亲人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难怪一些父母抱怨:娃们人是回来了,心没回来,一天到晚“钻”在手机、电脑里头,不知道都忙啥着哩!
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在低头玩手机!”团聚,不仅仅意味着“见面”。亲情,也需要沟通和交流。
网友“一束烟火”在微信朋友圈感慨:大年三十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看着春晚,吃着饺子,说着彼此这一年的经历、遭遇、感受和收获,那该是一幅多么美好、其乐融融的画面。然而,现实情境却是一年未见的亲人,大家坐在一起,他在低头抢红包,她在低头发微信,他在低头刷抖音,她在低头玩网游,她在低头上淘宝。只剩下老爸老妈在那里自顾自地说着话,没人搭腔,没人回应……
他呼吁:过年回家,多和父母说说话,拉拉家常,别让手机“冷落”了亲情。
去年春节,微信上流传一篇短文:过去相机是奢侈品,而现在全家福是奢侈品。这句话,让无数80、90、00后顿生感慨。
摄影师石军告诉记者,在照相机、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那个年代,很多人过年回家,都要想办法借一台相机,或者带着父母家人去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洗出来家庭成员人手一张,留作纪念。
拍一张全家福,曾经是很多人的春节回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传统却在悄然发生改变。如今,城乡年轻人都在玩智能手机,都在玩微信、抖音,在网上不停地晒照片,晒自己,晒所能看到和拍到的一切,却少有父母的照片和父母的合影。
“我拍了几十年照片了,义务为很多农村家庭拍了不少全家福。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在变。”老石已退休多年,他不仅是个摄影爱好者,也曾是原平凉地区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逢年过节,到农村拍照时,有农民提出给自己家拍一张全家福,他就顺手给拍了,而且全是免费拍摄。据他估算,这些年来先后为近百户农家免费拍了全家福。前些年,老石组织了一帮摄影爱好者,去到边远乡村,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免费拍摄全家福,让他们感受家人团聚的温暖,留住最美“夕阳红”。
他认为,家的温暖和记忆需要情感的维系,更需要情感的储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多对家庭的美好留恋。而这种维系,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制造和珍藏。拍摄一张全家福,把欢乐时刻定格,把美好的回忆浓缩,一幅照片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血缘与亲情。
老石语重心长地提醒年轻人:电子相册再多,也要有张全家福。春节期间,难得一家人团聚,一定要拍一张全家福。
和前些年春节前商场、市场里人山人海的景象不同,去年及今年节前,平凉各大商场、农贸市场办年货的人并不多,很多市民选择网上购物。
“往年的这个时候,我已经不停地跑商场买年货了,但是去年和今年我很少往商场跑了,网上购物比较多。”家住世纪花园的王秋红说,春节很快就要到了,她近期在网上陆续购置了一批过节食物和衣服、鞋帽等,与往年相比,虽然跑商场的次数少了,但节前的消费并没有受到疫情防控影响,因为“战场”转移到网上了。
家住广成花园的郭云霞告诉记者,她平时就在网上购物,节前网上办年货节,电商有优惠促销活动,还有推荐货品的直播,选择丰富又方便,不用再往商场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俗文化学者邸广平认为,如今老百姓采购年货的方式更加多元,既可以到各大商场超市、年货集市采购年货,也可以在网上购买年货。线上下单、线下送货的便利,也是不少消费者选择网购年货的重要原因。而直播带货提供了更立体的购物体验,有力地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也符合当前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
疫情前火热的年夜饭预订,这两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一家饭店的大堂经理告诉记者,去年预订年夜饭的就比前些年少了很多,今年更少。市民张晓红表示,由于家里人多,以前都是在饭店里吃年夜饭,去年就改在家里吃年夜饭,今年是否去饭店吃年夜饭,他和老公商议了几次都没拿定主意,还要观望几天再决定。
记者走访发现,今年的年夜饭价格基本稳定,一些酒店为吸引消费者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让利。疫情之下,人们对餐厅年夜饭安全、卫生的关注多了起来,这也让年夜饭小份菜、分餐制等差异化服务增加。
据了解,“食品安全”“文明用餐”成为岁末年夜饭的主基调。大多数有开展年夜饭预订的酒楼、商家都打出了小份菜、分餐制的说明。食客们也逐渐习惯了使用餐厅提供的公筷、公勺。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不少消费者也表示,会根据防控政策调整年夜饭地点,如果允许小规模家庭聚餐,就去饭店吃年夜饭,如果不允许,就取消预订。有商家表示,“目前来看,今年春节年夜饭预订情况不乐观,”
记者温馨提示:春节外出就餐要强化防范意识,尽量做到不聚餐,不给疫情传播留下任何空间。就餐前要洗净双手,采取分餐模式,用公筷、公勺夹菜盛汤。避开人多拥挤时段,餐桌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及早离开就餐场所。点餐时要理性适度消费,饭菜尽量吃完,吃不完打包带走,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厉行节约文明用餐。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志强摄
此外,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虎年春节,市上还安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以丰富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如市广播电视台录制的平凉春晚,通过歌曲、舞蹈、戏曲、小品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深度彰显平凉厚重多彩的人文历史、自然胜景和民俗风情,着力展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崆峒山大景区新春系列活动,新年登高祈福将在大年初一皇城处撞钟迎接新年,祈愿美好。市博物馆将举办“共襄平博冬日盛宴?同庆寅虎中国新年”春节七天乐活动,结合馆藏文物和春节特色,精心设计了七场精彩的系列活动,让市民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的芬芳魅力。
同时,“文化过大年?艺韵暖万家”2022平凉市新春文化活动,还包括“噼里啪啦?乐开怀手作鞭炮”DIY体验活动、“传承精髓?演绎儒孝经典”情景剧活动、“黛眉微展?唐代仕女奇遇记”体验活动、“冰雪奇缘?浪漫邂逅冬奥会”主题活动、“国风大赏?古代服饰微复原”体验活动等专为青少年准备的多场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除夕 | 来自平凉日报社的祝福!
周伟王旭走访慰问企业医院并检查安全保障工作
突破550亿元!一图速览2021年平凉市经济运行情况
编辑:刘英娜
审核:李晓明
监制:曹彦仓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