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凉好人丨记国家一级演员、平凉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蒲虎勤

平凉日报 2023-02-03



让戏曲传承的种子生根发芽
——记国家一级演员、平凉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蒲虎勤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小凤


 12岁考入陕西宝鸡戏曲学校学习戏剧表演,蒲虎勤和戏曲打交道已有42年。



  “从小在生产大队文艺宣传队的舞台上看演出,当时就梦想成为一名戏曲演员。这42年,风里来雨里去,在最基层的文艺第一线背过铺盖卷、睡过麦草铺、住过百家屋、吃过千家饭,演出大约4000余场。”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蒲虎勤感慨不已。
  说起自己的戏曲人生,蒲虎勤最为骄傲和自豪的还是由自己主创的品牌剧目眉户剧《崆峒山下》。


  2016年6月,蒲虎勤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戏曲优秀人才“千人计划”高研班进修一年,期间聆听30多位国内外著名戏曲导演、编剧、作曲、舞美专家授课,观摩80余场全国各种剧种演出。“这次学习让我对戏曲理论、戏曲表演、音乐创作、导演手法、舞美灯光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蒲虎勤介绍,学习回来的第三个月,他向单位申请离岗创业,出资注册了平凉德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想创作一部反映平凉脱贫攻坚的现代戏,充分体现平凉儿女齐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进事迹。
  眉户剧《崆峒山下》的创作项目由此启动,特别邀请了五省戏剧专家作为《崆峒山下》的创作团队,多次深入崆峒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田园地头寻找原生态的创作素材。经过近一年半的推敲修改,剧本定稿,经过2个多月的排练,2018年5月29日《崆峒山下》进行了首演汇报演出。


  “剧本修改过30多次,反反复复写了3个成型的剧本,定稿后两个多月的排练,演员们没有一位叫苦叫累,正式演出结束后,观众长达八分钟的掌声让我无比感激和骄傲,也令我今生难忘。”蒲虎勤说,从创作剧本到组建演出队伍,到不厌其烦地排练,再到最后的成功演出,这个过程中付出了不少努力和艰辛,首演成功后感动油然而生。
  首演后,蒲虎勤和团队的演员又多方听取修改意见,从各方面做了多次提高修改,《崆峒山下》参加第五届甘肃省戏曲红梅奖大赛开幕式演出、河南第八届黄河流域戏剧节大赛、甘肃省“春绿陇原”展演、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剧目”展演演出、本地巡回演出多场,获得了众多好评。


  在创作大型剧目的同时,蒲虎勤和平凉第十中学合作,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创办了平凉第一个公益性的戏曲培训班,传承繁荣戏曲艺术。
  他带领学生们排练大型现代眉户剧《父亲》,大的角色由德韵公司专业演员承担,小的角色让戏曲班的学生们参与,让孩子们参与体验舞台演出的过程,提升学生对传统优秀戏曲文化的认知程度。2017年,蒲虎勤带领学生蒲铭婕、张丽参加中国第二十一届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所演出的优秀传统古典剧目《虎口缘》片段,获得了中国第二十一届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称号,戏曲班被评为甘肃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


  “在不影响学生正常文化课的基础上,我们每天坚持一堂课,对学生从戏曲艺术传承、理论知识、形体表演等方面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从小接触戏曲、了解戏曲、热爱戏曲艺术,现已开设小学、初中、高中戏曲培训模式,经过系统学习,孩子们就会对戏曲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蒲虎勤说,把戏曲教育引入课堂,把学生演员推上舞台,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在校园内播下一颗颗戏曲的种子,掀起师生学唱、赛唱戏曲的热潮,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曲文化繁荣发展、传承传唱的良好氛围。
  蒲虎勤还把几十年收集来的戏曲藏品进行整理分类,创建了“平凉德韵戏曲展览馆”,目前馆藏戏曲艺术品6000多件,历经近300年历史,有清代、民国的男女蟒靠、皮影和老剧本等。“这些艺术品见证了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历程,希望更多的人从戏曲展品中,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了解中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蒲虎勤告诉记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往期精选


优然牧业灵台县万头全群奶牛养殖示范园区项目全面启动开建

灵华高速二期及东延线项目开工

我市将全面推行消费投诉信息公示

疫情防控丨3月20日平凉市疫情防控提醒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号:plrb933

微博号:plrbtxwb12


编辑:齐   荣

审核:李晓明

监制:李玉成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