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三下乡|聚焦川东文化,寻访乡村印记(三)

不负青春的 青媒小团子 2024-03-13

暑期三下乡





★★★★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乡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乡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乡村文化,感受乡村文化特色,川东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实践团一行人分别于于7月6日、7日赴开江县甘棠镇、东部经开区麻柳镇了解文化建设情况。





7月6日上午10点,实践团到达开江县甘棠镇,与分管领导熊万丹副镇长,镇文化站唐荣波主任座谈交流。我们了解到,甘棠镇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文化形态丰富多样,独具地方特色。有众多的非遗项目如耍火龙、钱棍舞、豆笋制作等,文艺表演类的腰鼓队、军鼓队、;文化古建筑类的唐家大院、胡氏节孝牌坊;有特色农耕文化打造成果展示转洞桥村,集中连片的“稻田+”现代农业园区。其中,甘棠火龙已经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甘棠镇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为进一步感受甘棠镇文化发展情况,实践团展开了一系列实地考察。下午2点,我们来到古村落唐家大院。唐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历经200多年的风雨,现如今仍保留完整,一直以来都是甘棠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不仅如此,孝文化也是甘棠镇所推崇优秀民风习俗文化,其中最具孝文化代表性的就是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的胡氏节孝牌坊,2006年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里稻花开,一路水满江”,毗邻甘棠镇的李家大院则是“稻田+”现代农业推广的重要基地。该基地依托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通过打造旅游景点,形成种植田地、饮食一体化的文旅融合的模式,带动和助推当地高质量发展。


 “耍火龙”作为甘棠镇的省级非遗文化,其传承和发展情况是我们重点考察的内容。为此,我们走访了甘棠火龙传承人徐伟林。


据了解,耍火龙一般于每年春节进行,名为火龙闹春。火龙队由执掌宫灯、排灯、灯幡等各个环节的40多人组成,每到春节便走街串巷进行表演,十分热闹。对于该项非遗文化的传承,徐大师谈到自己有将其技巧传授给当地有兴趣的年轻人,并且当地正在尝试建立火龙协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舞火龙”,并且会以文字的形式将“舞火龙”的技艺传承下去。文化的传承需要有合适的传承人,关于传承人的标准,徐大师表示,需要是真心热爱该活动,有精力从事该活动,并且甘于奉献,有公益心的人才能将这项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当然,“耍火龙”的传承也面临着众多困难,包括资金不足、宣传不够、受新媒体冲击年轻人的爱好更偏向于时髦、流行文化。据徐大师表示火龙表演一般是由团队自费,其成本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耍火龙”的传承。





7月7日上午10点我们到达东部经开区麻柳镇。近年来,麻柳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点,以文化活动开展为重点,以文化品牌打造为亮点,不断加大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开创文化惠民、文化便民、文化乐民新局面,真正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我们走访并了解当地的北宋时期摩崖造像,清同治时期高拱桥以及当地的留守儿童书屋。在与副镇长邹荣的座谈采访当中,我们就当地的非遗文化及保护、传承,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了麻柳镇在坚持发展经济同时,加强阵地建设,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区级、市级老年运动会等。对省级非遗——抬工号子等一些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失传、消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摩崖造像历近千年仍保存完好,雕刻精美,色彩鲜艳,有清楚的年代记载,是达川区境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完好的北宋造像,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高拱桥建于清同治7年,为单拱大跨度飞架石桥,均用青石砌成半圆形拱,建筑风格独特,建桥工艺精湛,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留守儿童书屋最初有图书4000多册,现书籍时常更新,种类丰富,为孩子们点亮阅读“微心愿”。在与周镇长的座谈采访当中,我们针对当地的非遗文化和公共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了麻柳镇的文艺下乡活动,区级、市级的老年运动会和省级非遗——抬工号子等具体的文体活动及文化遗产。在当地文化发展上,政府帮扶力度大,文化发展潜力大,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留守儿童书屋的书籍类别不够丰富,管理人员专业性有待加强,书屋硬件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等情况。



福善镇真佛山,它是集佛教、儒教、道教于一体的“三教圣地”,素有“三教圣地,孝善之乡”美誉,以宗教文化而闻名,以孝善文化为重心。真佛山每一处浮雕,每一幅字画都展现出独有的艺术价值,我们细捻其中的文化底蕴。真佛山美景万千,旅游生态资源丰富,而其中蕴含的孝善文化廉洁文化经过创新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我国儒家自古倡导的道德规范和修身齐家之训领略得极为深刻。中国传统孝善文化薪火相传,代代相守,深扎民心,外化于形,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底蕴之浓厚,道德修养之高尚。



在两天时间里,我们分别寻访了达州市的甘棠镇与麻柳镇,感受了川东乡村各具特色的文化魅力。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乡村背后也需要有精神文明的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无论是甘棠镇还是麻柳镇,其特色文化都为其振兴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川东人民为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暑假三下乡|特色小镇巴渝行:阅人文·塑风貌·促振兴

暑期三下乡|茶旅融合促团结 乡村振兴开新篇


撰稿|董芯宇 曾琬情

摄影|罗嘉莉

排版|吴怡佳

责编| 杜雨萌

初审|张波 宋涛
终审|成华军
微信|scwlxytw
微博|@青媒小团子
---小团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