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动态 | 基于数字足迹视角的城市旅游流空间模式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小猿猴GISer 2021-09-20

Editor's Note

我导师课题组的公众号,欢迎转发关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轨迹时空 Author 轨迹时空





01 引言




旅游流是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产生于景点间的空间流动,是旅游系统中的神经中枢和纽带。随着城市功能转型与旅游业发展,旅游者在城市中流动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影响日益凸显。研究旅游流的空间模式,对于城市休闲游憩场所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旅游业态开发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数字足迹视角,提出了一种城市旅游流空间模式探测研究框架,通过重心模型、关联规则挖掘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旅游流的空间规律,并以青岛市的网络游记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02 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去哪儿网网站中公开的由游客分享的2012-2018年间的1215篇网络游记网页作为初始数据,采集每篇游记的用户id、游记id、出发日期以及游览景点的POI序列等信息,并通过一定的规则对数据进行清洗,经过处理后,最终保留游客在987篇游记中关于53个景点的7657次游览记录。


图1 青岛市网络游记数据分布


图1绘制了各个景点在网络游记数据中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青岛市作为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游记中的热门景点多分布在其南部沿海区域,并且受境内的半封闭海湾胶州湾的影响,该区域划分为差异明显的东西两部分,本文将它们分别称作“东海岸”以及“西海岸”。


2.2 旅游流空间模式研究框架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数字足迹视角的旅游流空间模式研究框架。研究框架的主要思路是借助经数据清洗后的数字足迹数据源,使用模式探测方法(重心模型、关联规则挖掘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等)分析城市旅游流的流动特征与网络结构,并在此基础总结出研究区域的旅游流空间模式。框架的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2 城市旅游流空间模式研究框架


2.3 具体方法

1. 将游记数据按2012-2018年的七个年份进行分割,并利用数据中各景点的旅游流强度以及地理位置信息构建重心模型,对不同年份的青岛市旅游流重心进行测算,得到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2012-2018年青岛市旅游流重心变化图


2. 在数据样本中,共观测到游客的6669次景点间移动,根据数据中各景点间的旅游流流向频率进行排序,最终得到流量最高的20个旅游流流向,如图4所示。

图4 旅游流流向频率


并根据各个旅游流流向的景点间距离与出现频率的相关分布绘制出旅游流流向的距离-频率分布图如下所示。

图5 旅游流流向的距离-频率分布


3. 借助CARMA算法,挖掘网络游记数据中的关联规则。经过多次实验,最终获得关联规则记录总计14条,如图6所示。

图6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4. 根据网络游记数据,构造各旅游景点间的流向数据矩阵,借此构建青岛市的旅游流网络结构,并使用中心性分析与结构洞测量两类方法来发现青岛市旅游流网络的结构特征。


首先,使用度数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三种度量指标进行中心度的计算,部分景点的计算结果如表1,并根据中心度指标数值对旅游流网络进行可视化,结果如图7。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了中心度指标数值的高低,节点间连线的粗细程度表示各旅游景点间旅游流流量的大小,并对中心度指标数值处于前15位的旅游流节点进行了标注。


表1 中心度指标计算结果

图7 中心度指标分布


其次,选取效能性与约束性两种指标进行结构洞的测量,部分景点的计算结果如表2,并根据结构洞指标数值对旅游流网络进行可视化,结果如图8。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了结构洞指标数值的高低,节点间连线的粗细程度表示各旅游景点间旅游流流量的大小,并对结构洞指标数值处于前15位的旅游流节点进行了标注。

表2 结构洞指标计算结果


图8 结构洞指标分布


5. 依据以上的旅游流的流动特征与网络结构分析结果,根据本文提出的研究框架(图2),总结青岛市旅游流的空间模式特征,并借助形象符号对旅游流中的模式现象进行抽象表达,绘制旅游流空间模式示意图,如图9所示。

图9 青岛市旅游流空间模式




03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足迹视角的旅游流空间模式研究框架,该框架将传统的空间分析以及统计学方法与社会网络理论相结合,从旅游流的流动特征与网络结构的分析角度,对城市的旅游流空间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探测。本文将提出的研究框架应用到了青岛市,选取去哪儿网的网络游记数据作为数字足迹数据源,构建数据清洗方法,借助重心模型、关联规则挖掘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等研究手段,深入探讨了2012-2018年青岛市旅游流空间模式,得出了以下结论:


(1)青岛市旅游流的空间模式受景点热度与距离衰减因素的影响,呈现了以东海岸的局部区域为流动重心、多核心流动路径的流动格局。


(2)青岛市的旅游流空间模式结构松散,核心节点分布不均衡性强,形成了内部竞争激烈、权力失衡的网络模式。


(3)在青岛市旅游流的空间模式中,由重要节点及路径连接形成的核心区域沿旅游流空间的边缘即海岸线呈U形分布,凸显了青岛市的滨海旅游城市特性。


(4)青岛市的旅游流空间模式揭示了沿海-内陆以及东-西海岸之间的旅游资源差异,如何推进青岛市旅游业的平衡可持续发展,仍然是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框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可应用于其它数字足迹数据源。



引用格式

Mou, N., Zheng, Y., Makkonen, T., Yang, T., Tang, J. J., & Song, Y. (2020). Tourists' digital footprin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ourist flows in Qingdao, China. Tourism Management, 81, 104151. doi: 10.1016/j.tourman.2020.104151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详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