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广安好家规展播—走进岳池】岳池杨氏:忠孝仁义修身齐家

2017-06-15 广安日报-陈玲 安辑哥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杨氏

一碗清茶,一套笔墨纸砚,62岁的杨武有时在岳池县顾县镇“杨氏宗祠”一坐就是一整天。他将杨氏家规家训编写成对联送给乡亲,每一幅对联都诉说着他对杨氏家规的热爱。

杨武是杨氏家族入川第19代子孙,祖辈4代皆是书香门第。如今,杨武虽已退休,但心系子孙的他,仍然在传承杨氏家规的路上继续前行。

杨武所在的岳池县顾县镇,居住着清朝(同治四年)杨廷楠的后人。以“杨氏宗祠”为中心,散布在长田、鱼峰、双鄢、天平、苟角等乡镇。

这支杨氏后人,继承和传扬东汉杨震“廉垂四知”“清白传家”、北宋杨家将“忠烈报国”的家门遗风,讲究忠孝信悌、礼义廉耻,注重修身定业、兴家报国。



倾情倾力修建宗祠

6月12日,记者走进顾县镇中华街看到,古镇街道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千米长街,街道两旁的房屋均为穿斗式木结构,为清末民初改建建筑。

坐落在中华街的这座“杨氏宗祠”和顾县镇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顾县镇这支杨姓人,祖籍为贵州省天柱县地锁寨。

历史的车轮回到公元1694年,杨氏鼻祖杨明翁第32、33、34代元孙,公孙8人奉昭填蜀,举家从黔江、长江抵重庆,步行至顾县。杨氏入川先祖白手起家,日事农桑、夜读诗书,创寺立村,将当地1300多年的文化与悠久的湖广文化、巴渝文化深度融合,成为当地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主流和精髓。

为了世代传承家族文化,1901年,杨氏入川先祖后人倾家所出,修建了杨氏宗祠。宗祠有三层阁楼,两侧厢房四间,分为前、中、后三堂。

 “祖辈倾尽所有修建宗祠,就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摒弃恶习,继承他们的优良家风,为祖国尽忠。”杨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杨中义告诉记者,杨氏家族分支极多,发展至今,杨姓人口近20万人。

千里寻根传承家规

每年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杨氏家族都会组织族人集中进行家风家规教育,缅怀家族先贤,表扬族人中的优秀人才、优秀家庭,学家风、正家规,教育子孙后代。

翻阅杨氏家谱可以发现,杨氏家训包括敦伦理、定职业、振族纲等十六条。

2015年,为更好地遵循祖训、继承先烈,杨氏族人成立了宗亲联谊会,对族谱家训去除糟粕、汲取精华。

 “我们杨氏家训核心精神是忠孝仁义、修身齐家、兴家报国,从伦理、节气、立业、自律等方面对子弟严格要求,是杨氏子孙为人处世、兴家立业的规范,也是我们传承祖辈孝悌仁爱、勤俭持家等优良思想的依据。”杨中义说,为了找到杨氏完整的家规,2015年1月1日,杨氏考察组5人历经1200公里,驾车到贵州实地寻访考查。

“天气寒冷,到达海拔较高的兰田乡后,大家都出现了高原反应,但没有一人有怨言。”杨华东是2015年版本《杨氏族谱》的主编,他说,寻访每天起早贪黑,有时还会被不理解的人冷眼相待,但他们无怨无悔,一定要把老祖宗的家规家训传给后辈。

经过努力,2015年,杨氏宗亲会续修的《杨氏族谱》对杨氏家规重新定义。

据记载,杨氏家族最早的族谱《杨氏宗谱始系序》,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声名远播影响社会

杨氏家族在顾县镇影响力大。

杨奚勤就是为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其英勇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杨奚勤出自书香门第,在父亲杨静斋以祖训家规严格要求下,自幼好学上进,发誓为拯救中华作贡献,自己改名为“拯中”,用生命践行了“倘遇危难,献身而已”的誓言。

先人的故事也对杨氏子孙影响深远。

杨金城是岳池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他注重对学生进行孝悌仁爱、勤俭持家等优良思想的培养;在生活中,他对自己的家人严格要求。

在杨金城的影响下,其弟杨春城、妹杨雪梅先后走上讲台,成为该县名师。

“杨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岳池中学高二学生杨艺说,杨老师经常教育他们在家尊敬长辈、在校团结同学,做一个热爱长辈、热爱祖国的人。

杨氏家训精神也影响了一大批当地党员干部。

“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规定: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希望大家实地感受和认真学习杨氏家风,带头廉洁修身、守正持家。”顾县镇纪委书记吴雪辉时常带领乡镇干部在杨氏祠堂学习廉洁自律准则。

不仅如此,杨氏家族还成为该县廉洁教育品牌,根据其深刻的内涵制作了专题片《杨氏家风世代传》,在全县进行宣传。同时,当地还定期组织干部、学生到顾县杨氏宗祠实地参观学习,带动形成良好的家风、社风、民风、政风。

杨武说,每到节假日,杨氏祠堂清茶幽香、高朋满座,在陈年往事的追忆里,杨氏家风的优秀文化,正在吐故纳新,融入社会、发扬光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