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标 | 萧山这个雕像,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夏莹洁 萧山日报 2022-05-18


一提到毛主席像

老萧山人第一反应一定是

原杭二棉纺织厂的大型毛主席像


那个向前挥动着手的毛主席

静静矗立在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

看斗转星移 时光变迁

见证萧山纺织工业时代的落幕

指引新时代的萧山奔竞不息 勇立潮头


浙江范围都很少见的毛主席像

一说起毛泽东像,萧山人很快就会想到,工人路社区的原杭二棉厂内的那一座大型毛泽东塑像。


这个塑像高约7.6米,底座高3.8米,塑身由花岗岩拼接。整座塑像主色为浅红色,塑像上的毛泽东身穿军大衣,目光远视,神情慈祥,一手背执军帽,一手向前挥动。整个塑像带有“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的寓意。塑像背部的刻字,显示建造时间为1969年10月1日。


据原杭二棉厂党委书记、工人路社区第一任党委书记张香莲介绍,当时全省只做了3个毛主席像,分别立于新安江水泥厂、浙江大学和杭二棉厂。位于新安江水泥厂的塑像,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被拆除,后面两座则保留了下来。1993年,在毛泽东100周年诞辰时,原杭二棉厂对塑像又进行过修整。这样艺术精湛的大型毛泽东塑像,兼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2013年正式入选为杭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见证萧山工业发展的车轮滚滚


这座毛主席像就立在曾经的杭二棉厂门口。“一进厂就会注意到广场上这座塑像”,张阿姨回忆道,“那时候我们职工有什么先进、荣誉、表彰,都会到这个毛主席像前面来,是很光荣的。”曾在杭二棉工作十几年的张阿姨,是第二代“杭二棉人”,她的父母也在杭二棉工作了数十年,几乎陪伴杭二棉走过了创业、辉煌、破产、重组、改制等所有过程。


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许多大厂纷纷在各城市心拔地而起。它们和象征着权力的毛主席塑像一起,共同形成识别“市心”的维度。以近60年为参照系,无论人流、物流的聚集,还是与权力的距离,杭二棉无疑是萧山的城市原点。20世纪70年代,杭二棉已是全省少有的万人大厂之一。当时萧山城区每四、五户人家,就有一户是“杭二棉人”。杭二棉的职工不出厂门就能购物,上电影院,去医院看病,从小学一直升至高中的职工子弟学校、纺织技校、中专、职工大学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


时过境迁,杭二棉已经整体搬迁,曾经杭二棉的职工宿舍——棉北里将变成文化创意园,杭二棉子弟学校经历两次更名,成为现在的金山小学,杭二棉医院变成了现在的北干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竹桥头社区从原来的竹棚变成了钢筋混泥土搭建的居民楼,无数高楼大厦吞没了原杭二棉所在的地方……只有这座塑像一直矗立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地凝视了50个春夏秋冬,看遍了萧山的城市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毛泽东塑像承载着原杭二棉厂职工们的青春记忆,也代表着萧山纺织工业时代的符号意义。

 


一代人的集体青春记忆


毛主席像一直矗立在那里,但周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席像旁边是高楼林立,南面的公园与商场是萧山人休闲、娱乐的地方。北面是学校,以及未来文化创意园区。每天晚上,二棉路上,毛主席附近,有许多人散步,大家还会谈及往日的时光。


幼时曾在杭二棉周边生活过的潘阿姨用“欣慰”和“感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感慨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只能只找寻得到这么一点旧时的痕迹。欣慰是因为经过漫漫岁月,很多人和事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主席像依然还在。如今的萧山发展得好快,有好多高楼大厦立起来。”诚然,毛主席像已经成为一代人集体的青春记忆,在时光流转中渐渐内化为一座城市发展的记忆,见证着萧山工业发展的车轮滚滚,也将见证一代代萧山人的成长和奋竞。


时代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地奔涌,总有新的事物在萧山这片沃土扎根生长,大部分旧时光失去了物质的承载,但是那些遗留在时光里的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记忆的珍宝。


萧山地标大征集


70年光阴如剑,时光在我们这座城市刻下印记。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时代巨变的亲历者,见证着萧山的快速发展。一座城市的荣光,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一个个的地标。这些城市独有的地标,在风雨的洗礼下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彰显着城市的性格,默默讲述着岁月的匆匆往事。


即日起,我们向大家征集萧山地标,请大家推荐心目中最具萧山特色、最能体现萧山70年发展变迁的地标,我们将根据推荐的情况,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进行采访报道。


推荐方法:关注萧山日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iaoshanribao)或下载萧山发布APP,后台留言:#萧山地标#+推荐内容,并留下联系方式。


(文/夏莹洁 制图/王铃佳)

   

>>>>

你可能想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萧山日报和萧山发布APP萧山日报&萧山发布


点亮让小编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