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对萧山夫妇拍出了一部中国摄影史!今天,他们在钱塘江相聚了

萧山日报 2022-05-18

2020年6月3日,“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摄影家”获得者、著名摄影家、原新华社摄影记者牛畏予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关报道:纪念 | 这位摄影界大神级人物去世,享年93岁,萧山人很怀念她



牛畏予是萧山籍红色摄影家高帆的夫人,所以她的骨灰被送到了萧山。


今天上午,牛畏予骨灰洒江仪式在南阳街道钱塘江畔举行,家属们将骨灰与鲜花一起撒入江中。时隔16年,牛畏予与高帆先生终于在此相聚了。



高帆的故乡情结非常深。他一辈子都没有改掉萧山乡音,一辈子都没有改掉萧山饮食口味。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流露的是浓浓的思乡情。他晚年的摄影作品展,全国每一个省市都希望去巡展,最后他只同意了三个地方:北京、太原、萧山。2004年6月25日,高帆先生逝世。“一切从简,回家乡,在钱塘江潮水涨起的时候,让它带我一起走!”这是高帆在弥留之际对自己归宿的最后安排。2004年7月1日,高帆骨灰撒江仪式在南阳观潮城举行,他和钱塘江融为一体。


在中国摄影史上,高帆和牛畏予夫妇二人的名字是无法绕过的。


他们用摄影实践参与并书写了战争年代直至新中国时期的中国摄影史,同时,也在战火和历史的进程中拥有了自己的云卷云舒、山河岁月。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一瞬永恒是摄影的价值所在。不同于民国时期的摄影审美,也异于上世纪80年代将摄影纳入艺术领域的学术探讨,高帆和牛畏予摄影艺术的关键词是:民族、国家、人民,他们所从事的摄影生涯是其人生的最好注脚。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他们。




●高帆:战地摄影●


高帆(1922- 2004年)为浙江萧山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干事、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职。1939年,高帆所在的部队从日军手中缴获了一台相机,他的战地记者生涯由此开始。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高帆参与了百团大战、反扫荡战斗、平汉路破袭战、北流寺战斗、陇海战役、上党战役、定陶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平津战役等重要的战役现场摄影报道。


作为战地记者,高帆用镜头见证了一幕幕真实、激烈的战斗场景。譬如《上党战役中,晋冀鲁豫部队粉碎阎锡山部队对解放区的入侵,攻克屯留城》一帧里战士们对城门和城墙的轮番进攻,或者《临汾战役,我军爆破手进行连续爆破》一帧里狼烟弥漫的惊险爆破场面等,都是对战争一线的真实侧写。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这些战争时期的摄影作品“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写照,另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越”。




●牛畏予:珍贵的影像●


牛畏予(1927年-2020)是河南唐河县人,1945年参加革命,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1948年,牛畏予担任华北画报摄影记者,后随二野南下,在西南画报工作。1951年初转业到新闻摄影局任摄影记者和新华社华北分社摄影组长。


牛畏予是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摄影记者之一,她用敏锐的视角和细腻的镜头,拍摄了一系列在新中国时期广为传播的女性形象,歌唱家张权、舞蹈演员赵青、老年何香凝,以及红塔公社的女社员、大庆油田女工人、藏族女干部等等,这些照片展现出新中国女性乐观、健康、优雅、美丽的风貌。


作为新华社记者,牛畏予在众多新闻现场拍摄了环境肖像,既有党政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也有为新中国第一届全国美展进行创作的画家于非闇、吴镜汀、徐燕孙、王雪涛、陈半丁、姜燕,还包括数学家吴文森、钱学森,画家齐白石,作家郭沫若、老舍、丁玲,戏剧演员梅兰芳等等,弥足珍贵。


据悉,牛畏予和高帆的首次个人影展分别于1988年和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时隔数十年,夫妇二人的摄影佳作再次联袂登陆国家美术殿堂。展览期间,高帆、牛畏予的家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高帆、牛畏予摄影作品240幅。


文/范方斌 韩柳青综合

摄/范方斌

编辑/林屏飞

立即打


>>>>

你可能想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萧山日报和萧山发布APP萧山日报&萧山发布


一下,更有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