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说说老通州洋人那些事儿——传奇女士麦美德
说说
老通州洋人
那些事儿
即日起,“文旅通州”微信公众号每周五刊登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故事丛书 《说说老通州洋人那些事儿》。
喜爱通州文化的亲们,一定要持续关注哟~
传奇女士麦美德
在北京大学校园北部的红色大屋顶传统建筑群中,有一对引人注目的孪生姐妹楼,被称作“南阁”“北阁”。周围其他的红楼都是长方形的庭院式建筑,而这两座楼却是正方形的,而且南北相对,比肩而立。它们是原燕京大学女部的办公楼,俗称“姐妹楼”。它的西面有一条将西校门附近的荷塘与未名湖连接的流动水渠,渠水晶莹澄澈,招人喜爱。姐妹楼的北阁叫“麦风阁”,南阁为“甘德阁”,而它们的英语名字则统称为Miner Hall(麦美德楼)。
那么,谁又是这位麦美德(Miner)呢?为何燕京大学女部办公楼要以这个名字来命名?
翻开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和燕京大学的历史,我们得知她就是曾任北京贝满女校校长、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创始人、麦美德燕京大学女部第一任主任的麦美德博士(S.Luella Miner,1861—1935)。
作为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麦美德女士具有一段非常富有传奇性的人生经历和教学生涯。
麦美德
咸丰十一年(1861年)1月30日,麦美德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市,父亲是一位献身于印第安人部落教育普及的教育家。她从小跟随父亲,在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中长大,耳濡目染,从小就立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光绪十年(1884年),她从大学毕业以后,便自愿到一个专门为黑人开办的学校任教,在那儿教了三年书。
光绪十三年(1887年),美国公理会在美国各地选派志愿者赴华布道,麦美德积极报名参加,并于同年搭船来到了中国。初到异国,语言不通,麦美德便在河北保定接受了汉语的短期强化性训练,并于第二年来到了美国公理会在通州创办的潞河书院任教。在传教的同时,她在潞河书院教授数学、地理、生理、历史和《圣经》等课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整个潞和书院在义和团运动中被夷为平地。麦美德离开了通州到北京避难。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麦美德受聘为北京贝满女校的第三任校长。
贝满女校的校舍在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大街路北的一条老胡同里,人们俗称“佟府夹道”,今同福夹道北京166中学所在地。这里有座高大府第,原是明代嘉靖年间宰相严嵩之子严世蕃的府第。清初,它被赐给康熙皇帝母亲的胞弟佟国维使用,因而称为“佟府”。佟国维的儿子就是赫赫有名,被雍正皇帝称为“隆科多舅舅”的步军统领隆科多。
历经百余年,为何佟府如此有名气呢?主要原因,一是佟府门前照壁上镶嵌着一块长6米、宽2米的汉白玉石。这块玉石上有青、褐色天然花纹,每逢雨季石面经水冲洗后,隐约可见山峦云雾之上有观音菩萨坐像,可谓世间奇石,被称为“佟府观音石”。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是贝满女校所在地。
麦美德就任贝满女校校长后,立即按照原来潞河书院的做法,致力于在高中基础上创建大学课程,并于1904年在佟府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女子高等学校——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麦美德任贝满女校校长的同时,还担任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长。协和女子大学的女大学生形象为中国的女子高等教育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一年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福州宣告成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也于1915年在南京正式招生开学。
司徒雷登就任燕京大学校长后,立即展开筹建海淀新校园工作,同时也开始了将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女部的努力。1920年,这一努力变成了现实,麦美德也正式出任燕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女部主任。她虽然在这个职位上只工作了短短的三年,但却为燕京大学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此,在海淀新校园落成时,作为女部办公楼的燕园姐妹楼以麦美德来命名。
1920年,燕大男女合校联欢会在佟府夹道美国基督教公理会院内举办,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等人出席庆祝。
燕京大学男女合校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毕业前种下一棵班级纪念树,提琴曲悠扬,毕业歌难忘,在刚种下的毕业纪念树旁唱年级歌,永志不忘在燕大的日日夜夜。
燕京大学办学之初,司徒雷登校长聘请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美国建筑专家亨利·墨菲设计校园,以未名湖为中心,将中国古代园林和西方现代设施相结合,建成了美轮美奂、如诗如画般的现代高等学府。燕大东部以未名湖为界,分为北部的男院和南部的女院。
未名湖畔博雅塔,是以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雅阁的名字命名的。1916—1918年,博雅阁在通州代理华北协和大学校长。
1924年,燕京大学为解决全校师生用水问题,在未名湖东南的小土丘处掘水井一口。水塔是当时为深水井专造的塔式水楼建筑,仿通州燃灯塔。未名湖畔水塔因系博雅阁捐资兴建,故称“博雅塔”。后来,燕京大学文科、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迁入燕京大学校园。
1920年麦美德任院长时的燕京大学女子学院
山东齐鲁大学也有两座与麦美德女士有密切关系的女生宿舍楼。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923年,山东齐鲁大学派人到北京协和女子医学院游说,几经谈判,达成北京协和女子医学院并入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协议。为了迎接北京师生的到来,齐鲁大学在1923年通过了“男女合校决议案”,并开始建女生宿舍楼。这一年,麦美德被选举出任中华基督教全国协进会副会长,并辞去燕京大学女子学院院长一职。齐鲁大学得到这一信息后,马上盛情聘请麦美德到齐鲁大学指导工作。
1924年春季开学后,北京协和女子医学院的五位女教师带着两个班的30名女学生来到济南的齐鲁大学,插入医学院本科班上课。在各年级学生加起来总共不过百十来人的医学院,课堂上骤然出现这么多操北京口音的女生倩影,仿佛九天仙女下凡到人间,令男生们惊喜不已。五位女教师皆为美籍医学博士,其中年龄最大者为蓝纳德,并校后蓝博士便做了齐鲁大学第一任女生部主任。她们还带来几十万的“嫁妆”,使齐大有了漂亮的第一女生宿舍楼,这幢楼在蓝纳德去世后,取名“景蓝斋”。“景”是景仰之意,为纪念齐鲁大学女生部第一位主任蓝女士而命名。
1927年,麦美德到山东齐鲁大学任神学院教授,并接替身体欠佳的蓝纳德成为女生部主任。
1929年10月27日,这天是星期天,齐大校园突起风潮,男女学生扛着大校旗,敲着军乐鼓,在圩子外校园内游行示威,墙上树上贴满了标语,要求文学院院长、洋人罗天乐下台。星期一学生全体罢课,要求齐大代理校长李天禄主动辞职。李天禄被迫贴出声明辞职,大部分学生回班上课。11月18日又发生更大风潮,学生组织“收回教育权大同盟”,自20日起罢课。文理学院停课关门长达半年之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30年寒假期间,齐大200多名工友宣布罢工,校园停水停电漆黑一片,食堂断炊,餐厅断食,附属医院病人无人看护,整个学校陷入瘫痪状态。校方被迫与工友代表谈判,却有山东省教育厅派员参与,居中调停。此地无银三百两。显然学潮、工潮背后都有组织指挥者,而其幕后的主使者并非别人,正是山东省教育厅的厅长何思源。
齐大校方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因为齐大向南京政府教育部申请注册立案,是需经山东教育厅批转。校方三番五次申请,而批复却总是遥遥无期。
学生罢课、工友罢工,何厅长暗自得意,齐大校方却焦灼万分。因为齐大不能注册立案,毕业生学历就得不到承认,山东省各地数十所教会中小学的合法性也大成问题。
就在齐大被弄得焦头烂额眼看要关门休学之时,1930年的夏天,形势却陡然转危为安。南京政府实业部长孔祥熙亲自出马挽救齐大,应校方之请出任名义校长。第二年孔祥熙又拉来时任教育部次长的老友朱经农出任齐大校长。在两位南京大员的夹击之下,何思源只好息兵罢战。一场轩然大波遂以1931年12月齐大顺利注册立案而告终。
孔祥熙既非齐大校友,也未闻有什么瓜葛,为何会自告奋勇大出援手呢?
原来,时任齐大女生部主任的麦美德是他早年的恩师。正是这位麦女士在校方一筹莫展之际挺身而出,跑到南京面见她的昔日弟子,恳请其速赴济南以解齐大之危。孔祥熙当即诺之。
麦美德与孔祥熙的师生情,要从孔祥熙到洋人办的学校念书说起。
光绪十六年(1890年),孔祥熙十岁,他那年患了“蛤蟆瘟”,也就是腮腺炎,百般医治不好。他的老爸孔繁慈见独子病况不妙,很是着急。就在这危难之际,太谷传教牧师魏录义携教会医师,主动登门送医。孔氏父子接受了两位洋人的雪中送炭。经过几天精心治疗,病情转危为安,又过了半个月就痊愈了。
第二年春天,魏录义牧师前来劝学,孔繁慈不顾孔氏族人反对,同意将爱子孔祥熙送入洋人办的华美公学念书。五年后孔祥熙毕业,成绩优异,教会要保送他去通州潞河书院继续深造。魏录义牧师自告奋勇护送孔祥熙赴通州,因为其夫人与在那里教书的麦美德女士是大学同学。
由于魏录义的介绍,加上这位东方少年聪明好学,孔祥熙成为潞河书院麦美德最心爱的弟子。当时潞河书院三名学习最好的学生皆出于麦美德门下,分别为孔祥熙、费起鹤、韩玉梅。费起鹤比孔祥熙高一级,韩玉梅与孔祥熙为同班同学。孔祥熙的第一任妻子就是韩玉梅,可惜的是,韩玉梅婚后不久因病离世。
1927年,齐鲁大学第二任女生部主任麦美德在景蓝斋门前主持茶话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潞河书院被焚毁后暂时在京城东交民巷复课。此时费起鹤与孔祥熙的事迹在校内哄传,两人成了同学们眼中的护教英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庚子之变大乱前夕,潞河书院宣布停课,即将毕业的孔祥熙返回山西太谷老家。此时的山西巡抚为毓贤,即刘鹗《老残游记》里所写酷吏“玉贤”。在毓贤的怂恿之下,全省191名传教士、修女悉数被杀,还有一万多教民及家属殉难,酿成最为酷烈的“山西教案”。躲在福音院里的教士、教民魏录义等14人全部被杀。孔祥熙兄妹曾一度躲入福音院避难,后来,在粪夫程老四的掩护下从后门溜走,并将魏录义等人的遗书偷偷带出。烧杀风声稍停息后,孔祥熙找到对教会向无恶意的太谷县令胡德修,料理了被害教士教民的后事,并到北京向华北公理会汇报了太谷教案的案情。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廷与洋人议和。孔祥熙作为山西教案善后谈判代表的助手赴晋谈判。攻入山西的八国联军之所以没有继续进攻,这应有孔祥熙的一功。
费起鹤当时也在山西。他比孔祥熙早毕业一年,先是被派往孔祥熙老家太谷华美公学任教,后到汾州。汾州大闹义和团时,地方官假意派兵保护外国传教士去天津避难,其实要把他们骗出城后全部杀死。费起鹤放心不下,要求跟随男女老幼10位外国朋友同行。出城不远这些人就遭到围杀,一阵混乱中费起鹤竟然侥幸走脱,而外国朋友无一生还。死里逃生的费起鹤步行回通州老家躲了起来,烧杀风声平息过后,费起鹤也到北京向华北公理会做了汇报。
由于费起鹤、孔祥熙“护教事主”有功,华北公理会决定保送二人到美国留学。麦美德闻之特别高兴。她详细询问了两位弟子山西护教一事,并亲赴山西走访调查。回京后,她写了两本书,《中国殉教者传》和《华夏两英雄》。
自1901年送别弟子孔祥熙赴美留学,至1929年齐大骤起立案风波,天地间白云苍狗。当年的太谷青涩少年已成为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高官,而洋人奇女子麦美德则已垂垂老矣。1929年后,麦美德将女生部主任一职让位于麦美德任贝满女中校长时的学生、留美博士刘兰华。
齐鲁大学在南京教育部注册立案之后,学校有了很大发展,可容60多人入住的景蓝斋已住满,新入学的20多名女生只好安排到几位教授家里去住。1933年,新部长刘兰华将女生部历年余款两万多美元全部取出,修建了齐大女生第二宿舍美德楼。
景蓝斋与美德楼位于齐鲁大学校园西北部,两者隔中心花园遥遥相对。红花绿荫丛中的景蓝斋雍容大度,美德楼小巧玲珑。暗香浮动月夜黄昏,总有一些怜香惜玉的护花使者在院墙外徘徊。不过虽可望而不可即,因为此乃闺阁重地,门禁森严,绣楼门楣上方悬挂一块木牌,上书“男宾止步”四个大字。
1935年,74岁的麦美德病逝于济南。这位终生未婚的传奇女士曾被齐鲁大学称为“学校精神之象征”。
在麦美德忌日一周年之际,燕京大学在贝公楼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麦美德博士逝世周年纪念会”。大会主席司徒雷登在会上致悼词。特邀嘉宾、原金陵大学创始人兼校长的福开森博士在会上做了题为“麦博士之生平”的主题报告。然后是麦美德的学生发言,其中有北平第一助产学校和附设东四妇产医院(现东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的创办者、担任南京中央助产学校校长的杨崇瑞。
如果提起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年龄大一点的中国人都知道。但被林巧稚称为“老师”的杨崇瑞,却很少有人知道。杨崇瑞与林巧稚都是在北京协和医学堂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高材生,都是为了事业终生未嫁的杰出女性,又都是在1983年去世。
杨崇瑞比林巧稚大十岁。光绪七年(1881年),杨崇瑞出生在直隶通州,八岁入通州富育小学读书,1906年就读于北京贝满女校。正是在此,杨崇瑞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麦美德老师。
1929年,杨崇瑞在北平灯市口大街创办了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和东四妇产医院;1933年又创办了南京中央助产学校,并亲任校长,把“牺牲精神,造福人群”定为学校的“校训”。
1948年,杨崇瑞被国际卫生组织聘为联合国妇幼卫生组副组长。第二年,她在欧洲各国参观时,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顿时欣喜若狂。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她毅然谢绝朋友们的挽留,放弃了联合国的高薪和要职,辗转返回祖国。回国后,她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不久,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任妇幼卫生局局长。
中国近现代妇幼卫生事业创始人、中华民族近现代妇幼卫生事业的拓荒者杨崇瑞,热爱她终生为之奋斗的妇幼卫生事业。她身居要职,却粗茶淡饭,一生都过着俭朴的生活,她把积攒下来的钱用于助产教育和地方妇幼卫生事业。1983年逝世后,亲属根据她的遗嘱,把她积蓄的6.9万元人民币和书籍杂志全部捐赠给国家。
岁月蹉跎,光阴荏苒。传奇女士麦美德和她的学生杨崇瑞都已离我们而去,然而她们终身为之奋斗的“牺牲精神,造福人群”的诤诤话语,会永远留在人间。
—END—
往期推荐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