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丨赏笔墨之韵 书冬日之美——二十四节气文化讲堂之立冬

文旅通州 2023-08-07

雉入大水为蜃


地始冻


水始冰


传统节气
Li  Dong

立冬,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为“冬仨月”之始,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历书记载:“斗指西北维为立冬,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也。”


11月7日上午,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在通州区车站路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组织开展了“赏笔墨之韵 书冬日之美——二十四节气文化讲堂之立冬”节气文化活动,以传播二十四节气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为目的,分享立冬节气的民俗文化、养生知识、古诗词等;同时,讲解中国传统的书法知识与技艺,带领读者书写体验,感悟书法的东方文化和艺术之美,感受节气文化的智慧与美好!



立冬文化分享

主持人田洁介绍了活动主题、主讲嘉宾,以及参与的各方代表和群众。

活动主讲嘉宾李群英老师为大家分享立冬节气的相关知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冬季,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在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而秦岭淮河以北附近地区,冷空气频繁出现,降温成为这个时节的常态。立冬过后,天气寒冷,寒邪易伤阳气,也易诱发各种疾病,人们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立冬补冬,补嘴空”,作为一个休养生息的好时节,立冬之后吃食进补自然不能少,饮食上可适当食用温补之品以助阳散寒。锻炼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运动量也不宜过大,不可大汗淋漓,以免耗损阳气。

通过分享,让市民朋友们对立冬节气的由来、风俗习惯、节气趣事、饮食文化,以及相关民俗、养生知识等有了更多的了解。



立冬诗词赏析

嘉宾李群英老师精心挑选了几首冬季的相关的诗词,如宋代·卢钺的《雪梅》,现代·毛泽东《七律·冬云》,现代·陈毅的《青松》等,与大家一起朗读、赏析,从诗词中感受寄情于景,对冬季美的赞赏。



传统书法展示

书法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情感,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李老师通过讲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与书写特点,结合现场给读者朋友们书写立冬的祝福寄语,让读者在笔墨之间感受书法艺术的气韵和灵性,感悟书法的东方文化和艺术之美,尽享美好的冬日时光。


立冬宜习

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冬季从此开始。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羊肉、鹌鹑、海参中富含蛋白质,御寒效果好。海带、紫菜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芝麻、葵花籽里面的蛋氨酸能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一侯

水始冰


天寒地冻自立冬始,气温降至零下,水开始凝结成冰。


二侯

地始冻


立冬后五日,低温持续,土地开始冻结,出现地冻现象。


三侯

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再五日,野鸡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与野鸡线条、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立冬后雉鸡化身为大蛤。



立冬习俗

01

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02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立冬在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

03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在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04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05

“扫疥”



过去立冬,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的活动,称为“扫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06

舂“交冬糍”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07

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秋意虽未尽消,寒风凛然而至。感恩金秋的赠予,喜迎冬日的盛情。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关注文旅通州视频号~


—END—

往期推荐

1、喜讯!城市副中心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2、大运讲述人|北京这项国粹,也是大运河“漂来”的?!

3、大运河:延流千年美丽中国 一路奔腾向前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