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同学”再度破圈,知识类红人会成为游戏宣传的“新伙伴”吗?

repick DataEye 2022-06-07
  
ADX头条 第210期 | 2021/10/22

导语:找聪明的人,做对的事!


近日,B站科技类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下文简称“何同学”)的“恰饭”视频《我做了苹果放弃的产品...》的热度持续发酵引起了DataEye研究院的关注。


该视频作为知识垂直类内容视频,在传播如“制作”、“无线充电设备”、“硬件设备应用”等方面知识同时,也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反馈及互动。


截止至今日,该视频在B站达到了1006.5万次播放,5.3万弹幕、184.7万个点赞、58.5次收藏和27.8万次转发,而在微博上更是达到了 2621万次观看,18.7万次转发、4.8万次评论以及76.5万个点赞。


据悉,乐歌股份相关负责人对外回应,由于临近“双11”,这是公司首次和网红策划的一场活动。


令人惊讶的是该视频带来的连锁反应,作为一次商业广告视频,其热度发酵当天,乐歌股价开盘累计上涨13.51%,公司市值增加约5.5亿元,随后几日内乐歌的热度不断拔高,百度搜索指数也不断攀升,并于19日达到3,180点,而其百度资讯关注指数也于19日达到了峰值,为177,219。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乐歌搜索指数趋势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乐歌资讯指数趋势


知识垂直类视频博主何同学与乐歌这次成功的跨界合作,得到的商业广告与知识类视频结合的双赢结果,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基于此DataEye研究院认为:


游戏作为“第九艺术”,也身为内容与文化的承载方式之一,而游戏内容也对知识型红人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元素。如今用户对内容要求从“吸睛”到“干货”的态度转变之下,游戏内容通过与知识型红人的结合,在如文化、知识向能够完成输出多角度的创作内容,也为我们在营销侧上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知识型红人在厂商引导下,结合产品的内容进行创作,通过软性营销在场景化的状态输出优质内容。


在完成游戏内容沉淀的同时,也对其固有粉丝群体的影响下将产品扩散到更广泛的圈层,引导潜在用户完成转化,打通用户对产品的感知及夯实品牌的认知。


01

“泛知识”已成为众多内容平台传播的侧重点

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多达95.4%的网民都是网络视听用户。


近年来,随着大众阅读习惯、感知习惯、内容喜好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内容要求也日渐水涨船高,早期泛娱乐向的内容逐渐供大于求,用户的消费习惯正在转向,朝能够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内容发展。


各大媒介平台也逐渐从“泛娱乐”过渡到了侧重于优质内容的积累,而趋于成熟的短视频内容,其作为传递内容的载体,也改变了普罗大众依赖书本课业吸收知识的传统方式,为接纳知识降低了门槛。


而根据《艾瑞咨询》给出2020年疫情后用户对于视频传播内容题材偏好的变化,用户对于科普纪实、新闻事实等严肃内容平均增幅高达16.7%,娱乐向内容则出现了3.2%的下滑。


内容创作者通过平台衍生出大量的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扭转了早期用户对于严肃向内容的刻板印象。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以B站为例,B站有91%的视频播放量来源于PUGV,其中泛知识内容视频播放量占比为45%。无论是人文历史,社科科普、还是情感健康知识类内容在B站涵盖了相当广泛的用户。根据B站给出的数据,仅在今年5月,便有超过7855万的用户在B站知识版块内学习,约占月活用户的35%


各大平台相继布局,如快手的“快手新知播”计划;抖音的“dou知计划”、“学浪计划”;B站“知识分享官”、“游戏知识分享官”计划;爱奇艺“爱知计划”等扶持计划,也为“泛知识”内容的发展扭紧了发条。


诸如现金激励流量扶持等方式奖励,对知识类内容传播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而平台的“知识”类垂直频道或版块,也将用户的知识学习场景逐渐丰富完善起来。


02

游戏本身承载了文化、知识内容

不断强调高质量游戏制作的今天,一款优质游戏与知识、文化的关联性是必然紧密的,随着硬件设备的更迭优化,手游的内容生态也逐渐饱满丰富起来,也为相关的内容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与土壤。


知识类视频内容可结合游戏文化、知识内容的承载特点,得到广泛的传播。在知识类红人创作下的视频、图文内容,可以结合如游戏背景游戏世界观游戏文化内容源自哪些文化的延展或取材游戏内国风文化的元素游戏内细节彩蛋等方面进行创作。


以B站UP主“靠脸吃饭的徐大王”为例,他的创作频道“徐老师讲故事”围绕《英雄联盟》宏大的背景故事及世界观,从2016年更新至今,累计发布了172个相关内容视频。


该栏目内播放量最高的视频达294万次,在这172个视频中视频播放量均在20万次以上,同时该栏目也为“靠脸吃饭的徐大王”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粉丝体量。


图片来源:B站UP主 靠脸吃饭的徐大王


营销侧上,厂商基于“找什么人,做什么事”覆盖相应的用户圈层的传播概念。


一个好的知识类的创作内容,建立在严谨的科学与知识框架之中,厂商有相当大的概率无需考虑其传播的时效性,甚至在一定条件或话题热度传播下,能够引发用户的兴趣进行相应的搜索学习,有着相当可观的长尾效应潜力


以B站UP主“弓手冬郎”在“2021 知识分享官第六期”活动下,创作关于游戏兵器元素解读“《黑神话悟空》解析01:角色的兵器,藏着解析剧情的关键线索”为例,源于《黑神话悟空》的视频创作内容,引起了一定范围内B站用户对于其视频内容知识严谨性的讨论,截止至今该视频共计达到13.5万点赞,2.9万收藏以及1.2万转发。


图片来源:B站UP主 弓手冬郎


优质的视频内容在传播上拥有相当的长尾效应潜力。如上图,制作于8月的视频内容,在发文日仍有用户主动的观看。


03

学者专家、知识型红人,传播品牌的绝佳载体

知识类内容具有天然的普适性,通过“科”与“普”的结合输出优质内容同时,成为厂商履行社会责任,传播传统文化,加固观众对于品牌认知的绝佳载体。


早在2016年,我国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李光斗先生便提出了“知识型网红”是网红发展的未来,他认为:“只有持续的内容生产力才能让网红持久的发展下去,知识型网红会产生持续的内容生产力,会持续获得发展。”


当下,用户对于内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知识、文化垂直类内容逐渐成为各大平台所侧重的深耕方向,而游戏厂商也需实现履行好社会责任,传播传统文化、新文创的重任,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因此DataEye研究院认为:知识垂直类视频内容,是向用户进行产品营销及传递品牌价值认知的有效手段,由于其普适性科普性,也是履行社会责任传播传统文化输出产品内容的好方式。


  • 从传播上来看也附带了一定的产品认知及品牌价值的传递功能,而且在相关领域可以聚集并影响大量拥有相同消费诉求的受众,也更容易完成跨圈层的二次传播;


  • 从受众上看,知识类传播者的用户黏性非常高,其严谨的知识框架和可持续输出的创作内容,提供的内容专业度也更具信服力及说服性,更容易打动观众及更广泛圈层的好奇心与消费决策;


  • 从方式上来看,知识类传播者属于学者、专家或KOL/KOC一种,当内容从知识走向产品,双向互动的方式基于场景化的内容,在可感知的状态下更易于激发用户的兴趣,连接用户的需求完成转化。


以《三国志·战略版》为例:


该游戏早期传播时,因游戏军武题材与军事领域知识的强联系,请到了“局座”张召忠老师、政委金灿荣老师在《军武大本营》节目中用《三国志·战略版》演练并解构真实的三国战争,也为观众科普有关三国及军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找到了《军情观察室》主持人董嘉耀老师出镜为游戏进行代言。


在军武领域拥有广泛受众的专家的跨界合作下,在赚足眼球的同时也为游戏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用户。而近期,《三国志·战略版》也利用其与传统文化的强联系,请到了传统文化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老师及德云社的代言。


图片来源:《三国志·战略版》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各领域学者、专家逐渐走向了镁光灯下,在传播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他们也不局限于课堂与传统的文化节目。


入驻各平台的学者、专家谈笑间金句频出,将科普与文化知识传递从更具趣味性和普适性的角度不断扩散,同时他们在网络媒介的泛娱乐化的传播过程中,与明星、网红同样受到普罗大众的崇拜与追捧,因此他们也能将其代言的产品扩散到更广泛的用户圈层,为厂商获得更广泛的潜在用户。


相较学者、专家,知识类红人则更具亲民性。由于知识类内容制作具有一定的门槛,该类内容创作者在优质的内容输出下,由于内容垂直度会在相关领域聚拢一定体量的粉丝基础,而该类粉丝涵盖的文化圈层跨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广泛的。


在强调用户存量,破圈传播的现今,这种大批拥有相同消费需求、跨年龄段且覆盖文化圈层广泛的人群,正是游戏厂商所真正需要的“泛用户”


如B站的知识类UP主,通过视频内容能够快速传递一个点或相对碎片化的知识片段,引起“Z世代”用户的学习兴趣。B站作为拥有的大量用户的流量门户,也更易于在原有基础粉丝情况下完成破圈传播。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传递不出的品牌价值。


总的来说,知识型红人在营销侧上偏向于软性推广,如科普、试玩、直播等,这种软性推广具有相当说服力的专业性与垂直度,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场景化互动性。


知识型红人的推广内容是结合游戏内的知识、文化元素所创作的。它在不断完善丰富产品内容维度的同时,也将品牌的认知传递出去,基于通过用户对传播者与游戏的认可,也能够自发的完成二次传播及相关的内容创作,因此也更易于唤醒其粉丝及潜在用户的精神消费需求及情感共鸣。


厂商在宣传产品,品牌传递及塑造用户认知的过程中,厂商需要赋予品牌深刻的文化内核,通过各种强有效的内外传播途径结合,让用户感知厂商的产品及品牌,让产品在品牌的价值传递下让用户自发的拥趸,让品牌与时间做朋友,从而走的更长更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