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变革大潮汹涌澎湃,在给传统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企业带来转型升级的“兵器”。作为双态IT的践行者,历经变革与发展的泰康资产有话要说。
第三期《双态IT 相对论》,我们邀请到泰康资产信息科技部执行总监杨宇和资深媒体人、ITHowBiz睿·信科技出品人丁晔,从实战角度,为您解析双态IT的应用。
干货满满,请细看节目视频:
☟建议在WiFi下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355rmetd7&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以下是精华内容文字版:
首先从职责分工来说,传统的IT使用的是业务经理和IT经理双经理的共同建设负责制,这是一个传统的经典的一个方法。对于互联网,比较常用的是产品经理的全程负责制。 这两种不同的模式,是因为IT在各自业务中的定位和价值不同。分析传统的IT,它主要是稳准狠的业务要求。什么叫做稳准狠,就是对数据要求异常的准确,对业务运行要求稳定。最后要狠抓,大力做应急和灾备建设。而互联网内的业务需求主要叫短平快,要求在短时间内多次业务迭代高频率下实现IT系统的快速支持,以及在互联网波峰的时候,能够进行横向的快速扩展。
在短平快和稳准狠两种业务模式下,我们需要配备不同的人员和管理方法,这就形成了泰康资产独特的IT的一个双态的IT模式。核心在哪里?就是在我们需要对不同的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方式,用产品、人员、业务、IT整个作为合一的产品经理负责制,负责整个项目从商业模型构建到最后盈利。在互联网产品经理全程负责制下,他需要承担整个企业的业务考核。而传统IT的双经理负责制,完全的严格分工就可以实现IT的管制分离。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互联网类的项目建设和传统的金融IT的建设,在技术架构、开发平台和最后实现上有很大的区别。互联网由于它需要短平快的得到结果,需要用一些开源的,开发框架,用虚拟化、云等相关的一个快速铺开的体系通过我们这种灰度上线迭代开发的模式,能够实现互联网的短平快的要求。而对传统的金融IT,我们更在意的是这种灾备建设和整个IT架构体系的稳定性,这一块我们有自己的一整套的泰康特色的灾备体系。在这之上,我们用一些商业化中间键作为我们CS和BS架构开发的模块,最后把开发测试和运维IT的团队分离,实现了IT的管制分离。
传统的稳态的业务和敏态的创新业务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对于像泰康资产这样的公司,他们必须要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下去掌控全局,所以他们有稳准狠,也有小快灵这样两种方式。
为什么泰康要选择双态IT架构?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认为任何IT的管理模式它的根源是IT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企业选择IT管理模式是和企业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以及对IT技术发展找到最匹配自己的一个产物。对于泰康资产来说,泰康资产面临着双重集团化管理的一个要求。首先它是泰康整个集团的一个卓越理财的一个板块,是泰康四位一体大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经过泰康资产十年的发展,泰康资产自己拥有了比如说像保险、受托资金、企业年金管理、公务基金管理、基本养老管理等一系列金融牌照。在这些复杂的业务下,泰康资产还有自己的按照业务线和地域的一些分子公司,所以泰康资产自己也是一个复杂的业务体系,也是在业务体系下有集团化的结构。在双集团化结构下,我们用双态IT的模式,解决双重集团化业务复杂的局面。
刚才杨总分享了泰康资产拿了多少牌照,实际上泰康资产控股和入股的企业业态相当丰富的。不仅是金融,还有很多传统行业在里面,其实我能够了解到的从在第一期,我印象特别深,第一期我们在探讨以联想为标本,它的业务模式之复杂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它体量很大,但是我就想说,其实在中国很多企业体量可能还没有进入全球财富几百强。但是从业态的复杂程度上其实不逊于一家大型的大体量的企业。想在这么多业态模式下,对所有的板块、入股控股企业有一个精准的信息通道,建立的接口之复杂,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所以,我相信无论是双态还是双重集团管控,两者是有共通点的。他们采取这样的策略是肯定是有他们的原因和理由的。
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双态IT?那就是因为我们在复杂的双重集团化管理的要求下,不能搞简单的比如说技术的开源、系统的云化一刀切。因为金融企业是拥抱互联网,并不是成为一家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对于金融的冲击实际上在过去两到三年曾经让金融行业的人出过冷汗的,这个是实话。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那次冲击,很大的影响到了国内银行固定存款的收益。所以,怎么去理解互联网,怎么去拥抱互联网,我觉得杨总肯定有自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一个企业为什么能够在行业里面成为明星,成为这个行业的明星企业。那必定是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快速的跟进,拥抱互联网那必须是走在前面的。六年前泰康资产就做了整体的虚拟化,三年前我们使用了容器技术等其它的很多东西。云化,系统上云,通过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我们有了泰康的集团云,也有泰康资产的私有云,也和合作销售类企业建立了混合云,也有办公的公有云的使用。所以说,我们是一个混合云、私有云、公有云以及那种所谓的内部云的一个交叉使用的情况,贯穿了我们企业整个的业务线。实际上对投资和对销售的管理,对办公,对灾备的支持,云是我们生活中和工作中已经离不开的一个很好的partner。
去IOE我们一直在做。但是,传统金融它自己必定还是一个很大的、传统的一个机构,我们不能搞一刀切的技术。所以,我们现在既要满足投资业务的稳定发展,也要满足销售服务的快速支持,双态的IT在任何时候来看的话,都是这个发展阶段对业务最好的支持。
我们很多观念集中在去IOE可能降低成本这个层面上。其实金融行业是不差钱的行业。真的不是为了省那点钱。去IOE最重要的,就是用开源的技术,用docker容器的技术。它能迅速的把原来我们那些繁琐的,把时间耗费在底层的那些技术的实施上的精力抽离出来。更多的聚焦在金融的业务的塑造上,这一点实际上是最大的价值。金融行业里面,他们在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是要用他们以往多年积累的这种金融的行业经验,来驾驭互联网两者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这个跟原来靠互联网企业去撬动这块看似已经很固化的市场做法完全不一样,所以他们的野心还是挺大的。
互联网的上半场基本上是金融的大门被互联网“野蛮的”敲开,敲开大门以后给金融的兄弟们发了互联网的十八般兵器,金融自己的竞争就从原来的纯业务竞争变成了使用兵器的业务竞争。这个我认为是咱们上半场的特点,到了下半场,IT的合作伙伴们和我们都要陷入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里。那就是如何把这些兵器从手上变到自己的心里面,这就需要大家更紧的拥抱在一起,让IT和金融合作伙伴三者的关系进行梳理。并且,能够实现对业务的理解和融合,只有这样的支持,才能够完成金融和互联网的下半场取胜。
首先是技术架构的变化,从传统的IOE到去IOE,这个是第一个对我们整个技术底层的挑战。其次是上了云以后,云和大数据,还有区块链等相关的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的IT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沟通方式、管理能力的挑战。在业务发展和IT支持的双重的一个双态的模式下,如何使用云和如何用好云已经是我们现在互联网下半场一个关注的重点。如果说上半场是一个互联网和金融拥抱的过程,那么到了下半场的话,我们更多的是要做金融和互联网紧紧抱在一起,同生死、共命运的过程。那就需要云是一个金融的云,而不是简单的互联网的云。 我们说混合云、私有云,类似于公有云,还有我们的内部云,各种云的选择并不是天然的可以去进行做的。我们为什么选择投资系统在私有云上,而销售类系统是在混合云上,办公类系统在一些公有云上。还有我们的其它的灾备系统在内部云上,这些选择都是有根据业务分而治之的原因。同时,我们还用了数据的整体的生产者、管理者、使用者的分离,把数据治理和云技术相结合,对云上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的信息安全的管控。
挑战在金融行业用一个词来说叫做脱胎换骨的变化,当然这个变化和企业整个IT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的想法是紧密相关的。我前面说过,六年前我们就做了整个的虚拟化,三年前我们就做了容器docker云化相关技术的使用。同时的话,我们需要把一些传统的金融的业务让互联网的产品经理深入的学习、沉淀、总结,那就是需要企业很长时间的一个技术和业务的积累,把我们这么多年的积累发展成为这种双态IT的一个动力。
双重集团化管理不光是在整个企业的业务的架构上有上有下。同时,业务线也在平面上有更复杂的立体和平面的双重扩张。对企业的IT来说,如果还继续沿用传统的金融的IT架构的话,那就必然会带来很多企业发展的一个业务发展的束缚。泰康资产为了解决这种传统IT的架构对企业的束缚,推动了双态IT的管理模式,用双态IT,成熟业务的项目经理制和对互联网类和销售服务的创新业务的产品经理负责制,这两种模式共存,根据业务选择不同模式,选择最适合自己模式的一个方法来进行最好的业务支持。
在双态IT的管理模式下,传统的金融模式是开发、测试、运维,一个独立管制分离。对互联网业务,我们是把整个建设产品经理带领全站工程师的一个整个管制合一。业务在不停的变化,成熟的业务和新兴的业务,他们是一个互动和轮循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IT对它的支持也是在双态管理模式下进行有机的平衡和互动,所以说用简单的话来说,业务趋近于成熟,我们用成熟的IT模式去做。业务趋近于活跃,我们用互联网的IT管理模式去做,用互动的模式来选择最好的支持业务的方法。
我觉得数据不管是互联网类的IT管理,还是传统IT管理,我始终坚信数据是一个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个双态IT和双重集团化管理的一个复杂的一个管理模式下,数据的整个治理对整个IT是起着决定性的业务支撑的能力和动力。我们对数据治理提出了把数据分而治,合而用的一个思路,通过把不同一平台或不同平台,分散在全国各地分子公司的数据进行整合,把不同业务线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了把数据的生产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对数据的分层分级,并把信息安全管理贯穿其中。根据不同的数据使用特点和信息安全的要求,达到最后是对数据云化也好,虚拟化也好,管理也好的一个具体的分配和分工,实现了我们对数据整个管理的有机结合。
我们现在谈到的大数据的价值实际上是有前提的,就是数据要全。我以前采访的基金行业的一些IT高管,他就跟我们讲他们的销售模式,导致他们无法拿到最终用户的这些很多信息。所以,他们收集起来的数据由于是整个业务链条,不是一个闭环的,所以收起来,也无法获得其中的价值。如果在这上面做出一些分析判断,反而会影响最终的决策,这是他给我的感受。所以,我觉得您刚才说的这个模式,首先要把所有分布在不同业务组织单位的这些数据汇总,其实就是要解决一个全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会聚效应。
杨宇这个想法我们应该是一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数据不光是在自己的系统内进行使用,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投、销、服务整个对外公报,实现数据在企业内部的一个有机的流动。只有做了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标准化,能够实现企业数据的归口,大数据平台才能算是搭成了最基本的企业数据框架。如果数据只在单一的系统和单一的体系中使用,而不能实现数据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流动,我们无法对销售的精准定位,对客户的营销精准分析,包括像客户积分,以及投资的服务商实现我们数据管理的要求。
所以,我觉得数据的这个整合,本身就要掌握技巧,整合完了以后,如何构建有效的分析模型,这也是一个技巧,而且是考验整个IT团队和业务部门,相互怎么能够协作,真正能够把数据的价值有效的发挥出来的一个环节。所以,刚才其实杨总也提到了大数据,我们行类可能说Hadoop这样的应用,在这里我也想请教一下杨总,就是泰康资产在Hadoop这方面的应用有没有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不管是Hadoop,还是区块链,很多互联网流行的技术,最方便的一些结构,对传统金融有很大的冲击。对传统金融来说,数据更多是关系型的、结构化的,而不是基于搜索的条目型的。所以说,传统金融在互联网碰软了以后,更多的使用了互联网对数据的散立、分散,以及对这种灾备的一些优势,通过数据的散立和分散能够实现对传统金融数据仓库,关系型数据仓库的整个的云化,实现数据在云端的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