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50、60年代香港的华人摄影师,仅此一位!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在我的认知里面,
有且只有一位这样的摄影大师
那就是何藩
故事缘起
一台Brownie相机
何藩14岁时,父亲赠与他一台Brownie相机,从此迷上摄影艺术。
18岁时,何藩自购一部Rolleiflex 双镜头相机,继续摄影之梦,并用此相机拍下他所有经典作品。
青少年时代到二十八岁前是何藩最多产时期。其作品在当时已经获得广泛的关注,通过参加画廊比赛获得过众多国际摄影奖项。1958至1965年间,连续8届获得由USA影学会评选的“世界摄影十杰”。
他的摄影才华对电影业也产生不小的影响。他曾参演过多部电影(《西游记》、《女儿国等》),之后转作导演,执导近30部电影,是“实验电影”先锋,直到65岁退休。他的《离》更是获得英国宾巴利国际影展最佳电影。
新派摄影手法
打破墨守成规传统摄影
何藩的摄影自学成才,从未接受正式训练。
凭着从小对光影的敏感,他的摄影常常打破陈规,擅长利用几何图形与线条、光线与阴影的对比来营造戏剧性效果;阴影、雾气、建筑背景和出神入化的侧逆光,是其照片中经常使用的元素。每张照片,都将老香港的过往生活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有时候,为了拍到完美作品,他可一连数日在同一地点蹲守,只为等待合适光线。当摄影主体出现在最佳位置的瞬间,便按下快门,一气呵成。这种拍摄手法与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极为相似,所以他也被誉为“东方布列松”。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布列松中国摄影集
他爱以黑白色调为主,因为黑白能把色彩斑斓的世界抽象化,画面更有距离感,它神秘而伟大。“我不是不拍彩色照,而是彩色没那么适合我的世界。”
何藩还是一个修正主义者。他认为摄影除了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后期的黑房处理也非常重要。
由于摄影受制于很多因素,有时环境不允许摄影师在当时拍到最完美的照片,回去再以剪裁,进行二次构图。就像拍电影,后期制作也是相当重要的。镜头长短的节奏、次序、调度都大大影响最后的效果,甚至可以令作品起死回生。
寻找何藩的足迹
打动人心的烟火气息
“我觉得他们所表达的一种香港精神&草根精神,是最令我难忘的。小人物拼搏求存,一直在挣扎奋斗。”
何藩拍照时全凭感觉,因为能触动自己的事物,才能感动观者。他认为这样诞生的作品才会有灵魂及生命。
《太阳光》1959
何藩在2016年去世前与美国出版社 Modernbook合作出版其香港摄影三部曲《香港追忆》、《人生舞台》和《香港‧往日情怀》。三本摄影集内所收录的作品各有差异,未有重复。
《香港追忆》,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第二部曲《人生舞台》更进一步地透析香港,并收录了许多肖像摄影作品,一探庶民日常。
第三部曲《香港‧往日情怀》则别于前两部的写实风格,改采用大量的重曝技法创造出大量抽象作品。(PS:目前只有《香港追忆》在售卖,若想要咨询三部曲另外两本具体订购流程,可后台回复善本小管家,微信添加客服进行咨询)
何藩一辈子只用一部相机,记录下钟爱一生的香港的美丽与哀愁。他透过独特的视角与构图,以几何的光线线条搭配独有的香港街景,呈现出别具见解的东方意境。
end.
更多文章
粤语 | 2022,你还相信麦玲玲吗?
便宜好吃又大碗的香港美食哪里找?
想第一时间get粤语知识和课程优惠?
--------------------------------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323
招生老师微信:gangnizhi852
长按二维码加课程顾问Joyce姐姐
免费申请试听课!
免费GET粤语学习资料!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