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有力,成效明显! 这6个县(市、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值得借鉴!

浙江经信 2023-02-03

亩均论英雄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9个设区市、57个县(市、区)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27个方面激励支持措施。其中,杭州市余杭区、宁波市镇海区、温州市瓯海区、德清县、新昌县、永康市等6个县(市、区)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方面工作有力、成效明显。

2020年对上述6个县(市、区)在安排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资金、用能权交易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给予一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1

杭州市余杭区



“企业+宗地”双线并行创新推进综合评价。2019年度首次采用“企业+宗地”模式推进综合评价工作,按“地随企走”原则对1140家规上和1046家占地3亩及以上规下工业企业按“地随企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关联企业及用地单位,作为政策激励倒逼及推进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的重要参考。

“行政+市场”双驱推动强力开展低效整治。一方面加大行政倒逼力度,完成政策性关停计划企业35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市场化转型,通过每年组织企业赴清华等高校开展“转型升级轮训”、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交流提升等方式,“先进带后进”帮扶低效企业提升经营能力。2019年共整治“低散乱”企业437家,其中低效企业完成整治提升38家,盘活土地面积463.40亩,新增产值6755万元,新增税收451.80万元。

“激励+倒逼”双向发力精准配置差别化政策。加大对A、B档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落实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相关差别化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用电成本6604.95万元,新增供应土地共1570亩。新增微光电子、华光新材入选工信部“单项冠军”、新增海的动力为浙江省“隐形冠军”,“隐形冠军”总数位居全省首位。



2

宁波市镇海区



镇海区认真贯彻省市委政府决策部署,把“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经过几年持之以恒努力,亩均效益持续提升。2019年,GDP增速7.1%,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652亿元,增速7.8%,总量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度,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7.9%、17.2%。

一是启动早、力度大。从2010年始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奖励政策, 2014年出台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亩均改革”。率先在区级媒体上公布A、B、C、D档企业名单,亩均税收列入区对镇街经济擂台竞赛。

二率先探索“地主”评价。将企业出租的关联企业的经营数据纳入“地主”企业评价,引导企业从源头拒绝低效企业。2018年评价企业1477家涉及出租企业491家。

三是建立大数据平台。包含“工业企业综合评价系统、盘活闲置厂房信息管理系统、亩均效益图示系统”三个子系统。2015年,建立综合评价系统,将评价结果导入“经济政策资金管理系统”,平台自动控制差别化财政政策。

四是实施产业准入。全省率先制定工业领域产业准入指导意见,按“鼓励、控制、禁止”三类准入管理。截止目前共否定不符合产业导向项目100余个。五是单项评价研发投入。对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投入评价,不合格企业不得享受绝大多数财政奖励。



3

温州市瓯海区



2019年,瓯海区实现规上工业单位建设用地GDP42.9万,同比增长11.5%,亩均税收57.8万,同比增长20.5%,亩均增加值290.8万元、增速19.2%。

在企业综合评价上,突出“精密智控”。建立亩均办实体化运作机制,抽调税务、市监、供电等多部门业务骨干,做到“专业数据专业分析、异常数据及时比对”,确保了基础数据的匹配精准。完善11项事前“一般评价指标”,40项事中“修正指标”和3类现场“核实指标”。创新推出“智控地图”,通过红、黄、蓝、绿四色标注,以颜色开启企业、镇街(开发区)“亩均大比拼”。

在要素供给上,突出“精细配置”。一方面,进一步把“奖”的标准提起来。将用能、供地、政策补助、评先评优等各类优惠与亩均效益评价结果挂钩,形成“奖、补、降”叠加优惠导向,带动企业持续投入、提升效益。另一方面,进一步把“罚”的力度严起来。对于C、D类企业,通过执行差别化政策,采取“罚、限、汰”叠加的严管措施,倒逼企业主动提升,同时坚决淘汰一批低能耗、低产能企业。去年以来,在严管+激励下,促成新增“小升规”企业达到113家;同时倒逼淘汰各类重污染企业1777家、数量全市最高。

在经济发展上,突出“精准把控”。通过“亩均”评价,对低效的工业区块实施企业“旧换新”、区块“旧建新”两种方式进行改造,确保把增量空间供给优质制造业企业。去年,全区新开工重大制造业项目10个,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14家。把“亩均”拓展到数字经济、城市产业培育领域,以“亿元楼”为要求,通过设置亩均产出的方式,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通过“亩均”倒逼,促使企业实施人员、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内部优化,有效减少了社会矛盾纠纷,去年,规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全市第一,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事故实现双降。 



4

德清县



一是向“低散乱”动刀。依托工业大数据平台,全面实施工业低效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2019年对231家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企业进行了全面出清,累计盘活闲置低效用地9660亩,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1238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63家。实施新一轮老旧工业园区改造,目标三年投入10亿元,新增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

二是让“标准地”进场。在全省率先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严格落实工业投资项目“345+1.5”准入标准,配套出台监管细则和奖惩办法。全县已累计成交“标准地”196宗8390亩,2018年以来,全县每年都有4个百亿级项目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引进数量都在100个以上、开工数量保持在130项左右,2019年投产达产项目亩均税收超过了40万元。

三是以“高精尖”赋能。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引进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端产业研究院23个,全县2019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突破3%,居全省县域第三。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县域智能工业“十百千”工程,已累计建成县级智能工厂(车间)项目18个,其中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首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全省县域最多。



5

新昌县



新昌县坚持深化改革抓落实,积极推进亩均效益绩效评价,通过土地使用税、财政奖励、排污指标等资源要素差别化应用,倒逼企业提高集约发展创新水平,使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提升全县工业企业亩均效益。

一是政策先行。制订出台《新昌县全面深化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实施意见》《新昌县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等政策,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正向激励,对亩均效益领跑者,加强财税、用地、水电和金融等政策倾斜;通过技改投入、兼并重组、腾笼换鸟、关停淘汰等方式,结合企业亩均效益绩效评价结果,建立低效企业改造提升“一企一档”,倒逼“低散乱“企业提档升级。

二是用地创新。坚持“有限用地、最优产出”,首创“供地答辩”精准供地新机制,结合企业近三年主营业务情况,遴选优质意向择地企业,通过现场答辩、评审,签订承诺书,获取用地资格;建立项目预审、履约保函等制度,对每个项目单独建档并跟踪管理;探索“多规合一”,建设浙商跨国并购项目回归产业园,推进“产城融合”;大力实施“空间换地”和“零地技改”,加快建设工业地产项目,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亩均产出率。

三是数字赋能。针对集团企业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相对复杂的实际,新昌采取数字化“全面转型”的做法,积极打造智慧工厂智能制造新模式;骨干龙头企业、中型企业对已有系统“整合集成”,打通内部数据孤岛,形成数据闭环;中小企业“工程外包”,试点先行、逐步扩面。



6

永康市



抓腾笼换鸟,破除“低产田”。强势推进盘活存量用地。2019年拆除低效工业厂房218万㎡,处置“四未”土地4750亩,存量面积下降58%,盘活存量用地2640亩;出清低效企业201家,整治提升“低散乱危”问题企业(作坊)1072家;强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实行差别化政策,2019年减免A、B类企业土地使用税5339万元,降低用电成本1936万元;对D类企业征收差别化水价、电价超过200万元。

抓空间换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深挖空间潜力,出台鼓励企业改造低效厂房的实施意见,改建为4层及以上的奖励100-200元/㎡,目前已完成低效厂房改造148宗,增加厂房面积600多万㎡。利用低效厂房拆后土地谋划建设小微企业园35个,占地面积325万㎡,建成后可入驻企业1800多家。

抓机器换人,加快转型升级。开展“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试点。新增省智能化改造项目86个,建成智能工厂、无人车间6个,11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产能平均提升30.42%,产品质量平均提高12.95%,企业用工减少13.78%。

抓主体培育,打造“高产田”。全力狠抓“小升规”,2019年,新增规上企业226家,总数达到934家,“小升规”工作连续3年稳居全省前列;新增股份制企业35家,累计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138家;致力深耕细分行业,防盗门、电动工具、保温杯(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竭力培育优质企业,252家企业入库培育“专精特新”;5家企业入选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




来源、审定:产业转型升级处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省经信厅要“心无旁骛抓落实, 一心一意谋发展”

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

重磅利好!浙江又推出35条企业减负降本政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