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方代表和企业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交流发言
编者按
3月26日,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省委书记袁家军出席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郑栅洁主持会议。省领导陈金彪、朱国贤、黄建发、熊建平、高兴夫、陈铁雄在主会场出席。会上,宁波市、柯桥区、乐清市、双环传动机械、春风动力负责人围绕各自主题作了交流发言。现将发言内容刊载如下:
宁波市副市长陈炳荣交流发言
加快打造单项冠军之城
切实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中共宁波市委 宁波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扎实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和规上工业企业三年数字化改造,大力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5个,居全国城市首位;去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居全国非直辖城市首位。主要做法是:
01
建立梯度培育机制
着力夯实单项冠军之城建设基础
实施分层分级培育,建强主力军、优选后备队、培育生力军,共有384家企业列入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对龙头骨干企业,强化“一企一策”服务,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提升市场话语权。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准冠军”,建立动态管理清单,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初创型企业,实施“智团创业”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冠军“苗子”。去年384家企业以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4.6%的规模,创造了24.6%的营业收入和33.9%的企业利润。
02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着力增强单项冠军之城建设动能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建立红、黄、绿“三色图”,精准开展攻关行动,特别是对有望实现进口替代的黄色类问题,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联合攻关。搭建以单项冠军企业为龙头的共性技术平台,推动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共研共用。建立以单项冠军企业为主体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产业化全周期发展。近三年,累计部署重大科技专项356项,其中10条标志性产业链项目183项,形成突破国外封锁的关键核心技术32项,开发战略性创新产品78个。
03
强化引领辐射带动
着力提升单项冠军之城建设能级
围绕链式集聚、裂变带动、协同融通,强化单项冠军企业引领辐射带动。在链式集聚方面,按照“关键核心技术—材料—零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培育思路,谋划建设化工新材料等10条标志性产业链。在裂变带动方面,以航母型企业为重点,通过技术支持、市场带动,孵化一批新的单项冠军。如舜宇集团孵化出舜宇光电信息、舜宇车载光学技术等国家级单项冠军。在协同融通方面,依托现有单项冠军企业,组建高水平企业共同体,突出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确保每条产业链都能培育出一批单项冠军。
04
坚持“五链”融合推进
着力优化单项冠军之城建设生态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聚焦创新产品应用、知识产权保护、资源要素保障等企业关注重点,打造一流产业发展生态。在创新产品应用方面,出台“三首”产品应用保险补贴办法,动态更新产品目录,对首年度保险费给予80%的补助。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健全跨部门协作、市县联动机制,构建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开展全域产业治理,实施甬江引才工程、顶尖人才集聚行动,深化排污权和用能权交易改革,帮助优质企业茁壮成长。
以数字化改革
撬动纺织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绍兴市柯桥区委 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
柯桥是纺织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形成了“产业+市场”的独特优势,是全国最大的绿色印染基地。2020年,纺织产业逆势上扬,中国轻纺城市场群、网上市场成交额达到2163.3亿元和607.1亿元,印染产值增长5.1%,纺织行业改造提升综合指数全省第一。拥有135家纺织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迎丰股份”等三家纺织类企业实现上交所主板上市。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以来,紧扣“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积极谋划打造“纺织印染产业大脑”,为打造世界级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蓄势赋能。
01
立足产业优势
全力夯实数字化改革基础
结合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为全面开展数字化改革奠定扎实基础。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创建环思智慧等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力引育设计端的“瓦栏文化”、物资采购端的“亚仑商城”、生产制造及供应链端的“数制科技”等专业数字化服务团队。贸易企业与生产企业通过全流程跟单,实现交货时间缩短50%以上,损耗减少20%以上。
▲实施企业数字化改造。148家纺织印染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广建立“数字孪生工厂”,60%以上企业建立生产制造和购销存管理系统。先行试点的13家新智造印染企业,生产效率提高8%以上,能耗降低10%以上,产品质量控制提升15%以上。
▲推动数字市场赋能。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两大国家级试点,全面推进数字市场建设,率先在全国专业市场推出“市场码”,实现“一码通管”,形成纺织印染、商贸物流供应链体系数字闭环。依托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建设,高标建设智能物流港,促进仓储、物流、交易智慧高效运转。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借助印染创新中心、工程师协同中心等平台优势,建立信息化协同研发及技术诊断平台,63家印染企业与304名工程师,实现线上实时技术对接、答疑问诊。
02
加速迭代升级
积极谋划纺织印染产业大脑建设
在现有纺织印染工业互联网、高端创新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功能、加速迭代,积极推进纺织印染产业大脑建设。
▲构建政府侧数据仓。基于政务“一朵云”,打通政府各部门有关数字经济运行的公共资源,汇聚产业、环保、能源、金融等数据,加快共享共用,实现产业分析和科学谋划。
▲开发企业侧应用。围绕产业生态、新智造应用、共性技术和集成政府服务四大板块,大力开发应用场景。其中产业生态板块,积极探索协同诊断、协同制造等应用,已集合上下游企业10万余家;新智造应用板块,形成智能生产、排产、管理、运维等应用;共性技术板块,谋划共享实验室、机理模型、工业APP等应用;集成政府服务板块,积极推广“企业码”2.0版,集合了政策兑现、中介服务、“三驻三服务”等18个应用。
▲构建数据中枢系统。首批13家印染企业、500余家贸易企业接入产业中台,政府侧和企业侧数据服务已部分融合,并开始建设行业趋势分析、数字画像等创新应用。
03
强化数字引领
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后,我们立刻行动起来,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在深入调研纺织印染企业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召开专题部署会,做到高效协同、步调一致;
▲努力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共建的产业大脑建设和运维机制,大力开展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力求实用、管用、好用;
▲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全力支持“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
以“亩均论英雄”
推动制造业低碳化发展
——中共乐清市委 乐清市人民政府
低碳化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乐清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战略部署,把以“亩均论英雄”推动制造业低碳化发展作为育先机、开新局的关键一招,有力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转型提升。2020年全市GDP逆势增长4.5%,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14位,数字经济综合评价跃居全省第5位,在省经信厅、财政厅组织实施的振兴实体经济综合考评中居全省第1位。尤其是通过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乐清制造业走上了资源消耗降低、质量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的发展轨道。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0.32吨标准煤/万元,为全省平均的38%;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8.9%,规上企业亩均税收54.6万元、亩均工业增加值266.5万元,分别居全省各县市第1、第2位,电气产业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01
以集成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
实现减碳发展
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全区域、全行业实行亩均评价2.1万家企业,集成“1+10”全要素差别化政策,倒逼淘汰低端铸造等落后产能企业280家,聚焦152家高耗能重点企业集中攻坚整治,获评省级淘汰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先进市。集中改造容积率2.0以下老厂房260个,新建厂房平均容积率高达2.8。改造提升低效企业749家,数量为全省最多,改造后亩均税收增长80%;95%的新增用地优先供给高亩产低耗能企业。实施“亩均信用贷”,撬动银行为895家A类以上企业发放无抵押低息贷款21.6亿元。
02
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产业
推进控碳发展
认真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推进产业发展深度融入整体智治大格局。智能化技改已覆盖近90%的规上企业,电能表、断路器等传统产品加速向低碳节能的数字化产品迭代升级,去年列入省“四个百项”重大技改项目19个,数量居全省第1位;4家企业跻身全省亩均效益领跑企业名单。德力西去年技改投入8796万元打造绿色智能工厂,亩均税收达406万元。率先建成“亩均论英雄”产业大脑全数字化应用场景,实时监测117家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获省工业节能和绿色制造改革试点评比第1名;云谷大数据中心、北京超算中心项目即将投用。
03
以绿色化导向培育新兴产业
迈向低碳发展
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亩均碳排放、技改强度和人才密度等指标植入“亩均论英雄”体系,率先出台低碳产业发展新十条,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在跨界跨境中拓展低碳市场,如正泰与华为跨界合作推进电力能源领域数字化改革,环宇高科3月底将与全球电气行业巨头美国伊顿公司合资,进军万亿级新兴市场。在引才聚才中提升低碳能力,投运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国家级“引才计划”人才领衔的无耗材空气净化器等低碳项目落地投产。在培优育强中壮大低碳产业,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龙光电子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新能源控制系统等3个新招引省“152”项目一季度落地开工;1月份两家企业A股上市,力争全年A股上市、过会6家,一批新募投的高科技低碳项目落地开工。
新时代的“亩均论英雄”,论的是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的英雄,比的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使命担当。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坚持唯实惟先、系统创新,以新亩均标定低碳发展路径,争取列入省“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和“零碳”体系建设试点,打造一批示范引领的“零碳工厂”,率先实施“区域能评+区域碳评”,设立“碳账户”,探索碳交易;以新理念撬动全域工业治理,争创省级工业全域治理试点,依托与国开行达成的5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大力度实施区域连片的工业区块改造提升,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制造业“长高长壮”;以新机遇引领产业低碳转型,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智能电网及成套设备、新能源电气设备改造升级的市场机遇,加快培育低碳电力装备、再电气化设备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绿色低碳园区,努力在以“亩均论英雄”推动制造业低碳化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为全省大局增辉添彩、为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从无到有 从零到一
奋力闯出国产RV减速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经过40年的砥砺奋进,已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齿轮研发制造企业之一,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作为一家有强烈家国情怀的企业,面对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机械手需求激增,但核心中高端减速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双环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深深扎进中高端减速器研发之中,闯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跨越发展之路。公司在牵头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的同时,于2016年成功自主研发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高精密RV减速器,实现国产RV减速器“零的突破”,并通过实施整零协同战略,加速推进了产业链产业化进程。目前,国产市场占有率突破60%,整体市场占有率突破40%,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努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回顾这段创业创新历程,我们的具体做法:
01|聚焦攻克自主研发“关键点”
从逆向研发开始积累经验,在设计摸索、制造加工中不断尝试,通过10年5亿元的研发投入,全面攻克了材料合理性选用及批量热处理稳定性等6大核心关键难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6项,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双环产品批量上市后,打破了由日本垄断的市场格局,日本纳博某型号减速器售价由1万元断崖式下降至3千元。同时,着眼提升良品率,打造了全流程生产管理的智能制造车间,全面实现了提效率、降成本、控品质的目标。
02|聚心重组协同创新产业链
研发之初,因为国产中高端减速器尚未制造,产业链缺失严重,高强度高耐磨性钢材、铸件需要特殊定制,关键零配件缺乏标准。在省制造业产业链提升工程支持和省经信厅引导下,双环逐一与上游轴承、润滑脂等供应商进行对接,组建研发共同体,摸索制定产品标准,逐步完善供应链。待技术成熟时,又积极和下游国产机器人整机企业合作,逐步拓宽使用场景,构建了需求方、供给方、技术方、政府方“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解决了机器人RV减速器这个“卡脖子”产品的断链风险。
03|聚智打造高端人才汇集地
虽然双环是全球最大的专业齿轮制造企业之一,并且减速器与齿轮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RV减速器作为我国历时几十年努力仍未攻克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对双环而言仍是全新的未知领域,直接面临着原有产业人才不匹配等问题。于是,我们以最大的诚心和努力,积极引进了以张靖博士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打造了150人的双环机器人精密传动团队。目前,该团队有国家、省重点联系专家4人、“省万”人才2人,2019年获评省领军型创新团队。
04|聚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初入市场时,面对国内厂家的疑虑,我们以免费试用、免费技术扶持的方式,以产品质量兜底的承诺,逐步开拓出国产RV减速器的领地,成为了头部供应企业。目前,我们的主要客户已突破百家,涵盖焊接、装配、喷涂等10多个领域,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连续三年国产减速器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我们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提前谋划、提前布局,全力推动产品出口,目前海外产品已进入跟踪评测阶段。
深化数字赋能 打造“未来工厂”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春风动力是一家专业从事大排量摩托车、全地形越野车及配套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国际化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国宾护卫专用车定点制造单位。公司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上交所主板上市,2020年获得全国单项冠军企业称号,是全省首批“未来工厂”。
春风动力全球经销商超过3000家,核心供应商超过300家,单一产品制造工序最高可达600道。面对如此复杂产业生态,如何在高度离散的高端装备产业,实现高度柔性的高效精密制造,春风动力在省、市、区经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立足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确定了以数字化构建公司新型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路径,积极探索“未来工厂”建设新模式。
2012年开始,公司着手编制数字化建设规划,历经基础建设、单项运用、系统集成、协同创新等阶段。2017年后,公司加大工业云平台建设,初步形成数字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2019年,伴随公司全球化战略实施,公司数字化建设进入“以客户价值驱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技术赋能系统”建设新阶段。系统以客户场景需求为牵引,以信息技术链接协同设计、柔性生产、供应链响应等业务流,在各个环节开发应用支撑,设计功能模型。同时,通过搭建“数据中台”,进一步实现数据实时交互、应用高效协同、模型持续优化,推动企业精密制造能力、智慧运营能力和服务延展能力实现大幅提升。主要做法:
01|数字赋能的基础是数据资产积累
公司确定客户、供应商、技术、质量、物料、员工六大主数据,透视58个部门和137个业务模块,串接100余项主业务流,确定数据源、流转、演化、特征、应用等定义路径,对多维异构数据进行标签、清洗、萃取、重组、建仓,现已形成的数据资产容量达到200TB,数据资产价值应用正从制造端向产业生态重构逐渐深入。
02|数字赋能的技术支撑是“数据中台”
春风动力数据中台与20多个业务系统、20余万车载智能终端、机器人/AGV/数字加工/检测等各类设备等实时数据交互,开发运用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机器学习、建模分析等技术,深度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数据治理持续迭代优化,实现“智慧产品、智能产线、智慧供应、智慧运营”等全场景下的创新突破。
03|数字赋能的核心目标是能力提升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高度柔性的高效精密制造是春风动力跻身国际一流竞争的硬核能力。当客户需求一键式确定,个性订单即时导入ERP系统,经计划调度模型、物料控制模型、APS高级排程测算,单元生产指令与技术要求自动派发到车间设备终端,在MOM生产运营平台指挥下,变式BOM、线边MES、SNC采购执行、LES物流执行、质量阀控制、预警响应等功能交互作用,协同调度160多个作业单元和300多家核心供应商,实现2小时生产所需物料线边直供和以单台为最小单元的柔性制造。
通过数字化建设,春风动力经营业绩持续提升,近5年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尤其在去年疫情期间,公司以供应链精准协同实现了快速复工复产,以市场敏捷响应实现了全球订单最大化供应保障,前三季度净利润逆势同比上涨110%,至今仍是供不应求。目前,公司个性订单比率大于70%,近600道制造工序全调度周期可以缩短至7天以内,设计开发成功率100%。
在企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数字化改革是需要长期践行的战略举措。二是数据赋能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跃升、促进产业生态重构的重要抓手。三是全省上下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氛围和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是加速春风动力数字化发展的强大推力。
责编 | 金文
编辑 | 陈丹文、郑钧允
往期 · 推荐
◆袁家军: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省经信厅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习近平在浙江》专题学习(扩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