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商策略】“数字基建”浪潮来袭!——中国创造系列报告之二

​陈刚 张夏 招商策略研究 2021-02-24


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4月22日-4月25日在福建福州举办,会议由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福建省主办,会议主题“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信息化会议,ICT行业顶尖企业和科研机构将参加峰会。数字基建,硬件先行,关注相关产业带来的硬件设备需求的提升,如底层硬件设备(如芯片、存储器、PCB等)——应用层硬件设备(5G(主设备/光通信/射频等)、云计算(服务器/数通光模组/IDC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器/数控装备等)、智能手机(屏幕/摄像头/3D玻璃/无线充电等)、智能政务/智慧城市(服务器/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等)、 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电表等](模组、控制器、传感器)。


核心观点

🔹未来几年是我国5G、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大规模部署期,随着各类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数字中国建设将进入高峰期。六个方面看数字基建的必要性: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过了城镇化增速的的高峰期,传统基建房地产也已经过了最高峰;从制造业的角度出发,长期中我们迎来全面升级的时代,中低端产业逐渐转移出去,中国正迎来制造业升级;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产业大爆发;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我们当前正处在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前夜;从贸易战和国际政治格局来讲,我们必须要加大自主创;从政策支持的角度来看,国家近几年关于数字经济方面出台越来越多的政策,政策先行引导,将使得相关行业和企业得到资源的倾斜和支持。

🔹5G:当前又处在新一轮通信技术进步周期中,5G将替代4G,成为万物互联的时代的底层通信技术,当前连接数、数据均持续爆发,VR/AR、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唯有5G技术才能在可靠性、速率和延时要求方面支撑超过百万亿级的物联网应用规模,将拉动超十万亿级的产业规模,近期各巨头应用落地加速,商用不断临近。根据招商通信组的推荐,关注主设备【中兴通讯】;光通信【亨通光电】、【中天科技】、【光迅科技】、【烽火通信】、【菲利华】;射频【金信诺】、【国睿科技】。

🔹云计算:当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已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从政策层面来看,工信部于2017年4月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简称《计划》)。提出未来三年我国云计算产业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投资建议:根据招商通信组,重点推荐:【光环新网】(国内云计算稀缺龙头);【鹏博士】(持续加大在云&IDC、视频等新兴业务的布局)。根据招商计算机组,关注:1)传统软件企业“云转型”:广联达、用友网络2)工业云:鼎捷软件、航天信息;政务云:太极股份、华宇软件3)高端化+国际化:紫光股份、网宿科技。4)网络安全和空间治理:美亚柏科、绿盟科技、启明星辰5)IDC:数据港6)自主可控:东方通、浪潮信息、中科曙光。

🔹智能手机:当前智能手机也处于高端化和集中化两大趋势之中。从硬件的角度来看,智能手机往高端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将带来小屏幕OLED、摄像头高端化、充电充电、防水、3D玻璃、快充等产业的发展。关注OLED(京东方A)、快充(顺络电子/横店东磁)、防水(长盈精密/立讯精密)、音频(歌尔股份等)、摄像头(欧菲光等)。

🔹智能政务:前政务大数据的应用还只是起步阶段,随着政务大数据信息的不断开放及规范,政务大数据会在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多领域被应用。从硬件的角度来看,政务云主要涉及运维平台、安全设备、大数据平台以及IAAS+PaaS平台,涉及硬件包含服务器(处理器、存储)、网络设备等。

🔹物联网:作为一个大产业变革,一定程度上具备和移动互联网相似的发展逻辑:万物互联,“网”、“端”先行。国内三大运营商加紧部署NB-IoT,引领物联网商用,标的方面,根据招商通信组推荐:【高新兴】凭借对中兴物联和中兴智联的并购以及内生整合,全面布局物联网模块通用连接能力,以及车联网和行业应用终端。【中兴通讯】:公司拥有在5G、SDN、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在物联网网络层和平台层具有绝对优势;中兴微电子拥有可满足商用需求、成本在业界领先的NB-IoT芯片。关注:【广和通】:公司专注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无线通信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无线通信模块和解决方案,是无线通信模块的主流供应商。【移为通信】:公司聚焦M2M领域,在芯片研发领域具有技术实力,并入Simcom后有望持续发力物联网行业。【宜通世纪】:借助主营业务的运营商客户基础,在物联网领域优先布局连接和平台层,通过与Jasper进行战略合作,为中国联通提供的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


一、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即将召开,主题投资机会来临

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4月22日-4月25日在福建福州举办,会议由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福建省主办,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信息化会议。会议主题“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峰会两大主线:电子政务、数字经济,八大细分方向: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智慧社会、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数字福建、数字海丝、物联网,ICT行业顶尖企业和科研机构将参加峰会。随着政务信息化、电子政务3.0落地实施,政府大数据公开更是打通政府信息孤岛,形成政府云化、数字化的高效透明管理的必由之路。

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发布的《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四个药方”,其中一个就是创新增长方式。“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握创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可以看出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创新增长的四项行动之一。2017年4月,在德国举行的G20数字化部长会议上发布了《G20数字经济部长宣言》,强调了ICT技术作为当今数字经济支柱的重要性。2017年7月,汉堡峰会通过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公报《塑造联动世界》,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全球化、创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2018年2月上旬,G20阿根廷峰会数字经济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会议延续和深化G20杭州峰会、汉堡峰会成果,重点围绕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测度、数字经济工作技能、缩小性别数字化鸿沟和数字政府等五个议题展开。


二、六大逻辑论“数字基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未来几年是我国5G、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大规模部署期,随着各类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数字中国建设将进入高峰期,会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各行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从城镇化的角度,中国已经过了城镇化增速的的高峰期,传统基建房地产也已经过了最高峰。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政府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9.4%迅速上升到2017年的58.52%。但是自从1997年再次达到高峰以来,城镇化进程开始放缓。同时,伴随着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也经历了一段蓬勃发展的时机。但是在08年的“四万亿计划”带来的基建小高峰后也开始呈下降趋势。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城镇化和传统基建房地产都已经过了高峰。这表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从经济发展的支撑角度来看,“数字基建”将成为未来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撑点。

第二,从制造业的角度出发,长期中我们迎来全面升级的时代,中低端产业逐渐转移出去,中国正迎来制造业升级。我国制造业量大质低,相关产业政策先行引导。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备,制造业规模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但从质量上而言与世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版的“工业4.0”《智能制造2025》颁布意味着中国将加大力度发展先进制造业,从过去的追求制造业“量”的发展转变为追求以“质”为重、以“质”带量的发展模式,自动化和智能化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从政策上来看,近几年政府在智能制造方面出台了众多产业政策,从国家级战略层面来看,《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都体现出国家在顶层政策的支持力度之大,其核心都是要加大发展中国先进制造业,从“制造大国”逐步发展成“制造强国”。

第三,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产业大爆发。当前,数字化基建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建设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基建”底,传统产业数字化是提升全要素效率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当前中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数字化建设跟传统产业相结合,引发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带来新的技术模式和生态。当前,ICT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根据IDC的预测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广义ICT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美元,增速超过7%。此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3.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同比增长超过18.9%,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比重为30.3%,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9.9%,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数字化的冲击和改革下,通过影响企业业务模式、终端的需求模式以及商业模式,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第四,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我们当前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前夜。这一轮以我们称之为“智联网”为核心的机器革命,将会在未来5到10年内再次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第五,从贸易战和国际政治格局来讲,我们必须要加大自主创。本次美国提高关税的品类与“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领域几乎重合,反应了美国开始忌惮中国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崛起,因为这将从根本上危机美国在全球产业链顶端的利益以及全球霸主的地位。从长远来看,美国对高科技类产业的贸易保护措施将加快国内自主创新的步伐,尖端科技产业国产化势在必行,对于那些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将长期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第六,从政策支持的角度来看,国家近几年关于数字经济方面出台越来越多的政策,政策先行引导,将使得相关行业和企业得到资源的倾斜和支持。


三、“数字基建”地图梳理

“数字基建”顾名思义,即数字时代的基础硬件设备建设,数字经济时代,具有最确定投资机会的也是爆发性最强的就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建设,硬件先行,从底层设施的移动宽带的建设,到硬件层面的芯片、集成电路、服务器、传感器等,这些硬件类设施的建设是保证数字经济建设的基础。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包含如下两个设备层级:底层硬件设备(如芯片、存储器、PCB等)——应用层硬件设备(5G(主设备/光通信/射频等)、云计算(服务器/数通光模组/IDC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器/数控装备等)、智能手机(屏幕/摄像头/3D玻璃/无线充电等)、智能政务/智慧城市(服务器/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等)、 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电表等](模组、控制器、传感器)。

1

5G

 

当前又处在新一轮通信技术进步周期中,5G将替代4G,成为万物互联的时代的底层通信技术,当前连接数、数据均持续爆发,VR/AR、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唯有5G技术才能在可靠性、速率和延时要求方面支撑超过百万亿级的物联网应用规模,将拉动超十万亿级的产业规模,近期各巨头应用落地加速,商用不断临近。

政策方面,5G时代通信产业政策推动越发频繁。随着全球5G商用节点越发提前,我国通信产业链即将进入政策收获期,未来政策推动力度有望加码:

√  “十三五”规划:争取成为5G国际标准和产业的主导者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2016-2020)》等

技术方面,我国企业技术积累丰富,有望引领5G技术。2016年底,由中国通信企业主导的Polar码打破欧美巨头在核心编码领域的垄断,从近期我国IMT-20205G推进组公布5G第二阶段测试结果来看,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企业完成参数各项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5G技术的商用上,逐步建立对海外企业的竞争优势。今年我国将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2019年开启网络建设,2020年落地商用。

产业链方面,根据招商通信组的推荐,主设备实力增强将带来其全球市场份额提升,其随行业发展的受益性和业绩成长的确定性高,是“锚”品种,重点推荐:【中兴通讯】;光通信作为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石,具有先发优势和长久的技术积累的白马龙头持续增长,重点推荐:【亨通光电】、【中天科技】、【光迅科技】、【烽火通信】、【菲利华】;射频方面大规模天线等新技术带来射频需求的增加,以及有源模块和无源模块的紧密耦合将带来格局变化,为孕育行业“黑马”提供了条件,重点推荐【金信诺】、【国睿科技】

2

工业互联网 

互联网经过20年的发展,投资红利期已过。而5G+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从网络基础设施升级,人工智能的突破,到互联设备激增,这些因素的合力将使物联网、智能制造、VR、无人驾驶等领域从概念加速照进现实。基础设施和设备智能助推下,工业物联网等物联网应用加速落地,正进入爆发期。具体而言,工业互联网就是将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结合:工业革命出现了各种机器、设备、机组和工作站;互联网革命是的计算、信息与通讯系统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将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

根据去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2018年到2020年我国将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和应用。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在推动工业企业内网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在工业领域逐步部署IPv6、窄带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并以此形成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和生产体系。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市场空间巨大。根据Yole Development预测,工业互联网接入机器设备数量将爆炸式增长,2015年接入规模为26亿件,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0亿件,实现高达25%的年复合增长率。GE预测未来工业互联网有望影响46%(约32.3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据工信部预计,到2020年,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

国内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产业基础薄弱、领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但企业信息化与互联网化的水平则较差。其次,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研发、部署工业互联网的主动性受到影响,试点典型应用标杆带动能力有限。政策将会率先在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等企业推广相应的网络升级和技术应用。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已经处于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的出炉,将助力我国智能制造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表仪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部分装备产业规模销售收入已超过10000亿元,技术方面,在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也有所突破,但智能制造的部分核心技术还十分依赖进口。

产业链方面,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包括传感器与芯片提供商、通信设备商、网络服务商、中间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平台运营和服务提供商。可关注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端(用友网络、启明星辰、东方国信、天源迪科、宝信软件)、智能制造领域(黄河旋风、科远股份、美亚光电、青岛海尔)

3

云计算 

当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已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从政策层面来看,工信部于2017年4月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简称《计划》)。提出未来三年我国云计算产业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计划》中提出目标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据此测算,相较“十二五”末的年化复合增速达到30%以上。此外,近期中国存托凭证(CDR)规则正式落地,新规则要求试点企业需要:少数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且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可以看出,云计算是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81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4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预计2020年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6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7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中国云计算市场总规模将达13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此外,据IDC预测,2014-2018年间,制造业和政府行业作为我国云服务细分市场份额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的两大领域,有望实现40-50%左右的年增长,该增速显著超越了30%的行业平均水平。

与美国相比,我国云计算渗透率上升空间还很大。2015年我国云计算收入占IT支出比重达9.71%,16年快速增长,达到15%。2009年至2015年云计算复合增长率高达69%,远超同时期我国IT支出8.9%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19年针对云环境的IT基础设施开支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5%,达到543亿美元,在企业IT基础设施总开支中占比从2015年的32.9%增长到46.6%,而同一时期,非云IT基础设施开支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7%。另外,美国CDN渗透率达到90%,而国内仅为15%,这也说明国内市场云计算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数据存储量、网络流量以及计算能力的大规模提升,推动整个IDC产业的爆发。整体来看,我国云计算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云计算的高速增长将带动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IT设备市场的增长。

投资建议:根据招商通信组,重点推荐:【光环新网(300383)】:中国云计算市场进入加速发展窗口期,云业务许可审批明显加快,国内云计算稀缺龙头全面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拥有超过4万个机柜的服务能力,未来有望在IDC方面形成40-50亿的产值,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公司携手AWS全面打开成长空间,随着云业务许可审批明显加快,以及牌照落地,我们认为公司云计算成长空间将全面打开。

【鹏博士(600804)】:公司持续加大在云&IDC、视频等新兴业务的布局,这部分价值明显低估,存在价值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在行业价格竞争趋缓大背景下,公司处于降本增效,以及云&IDC、视频等新业务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业绩逐季恢复概率较大。

根据招商计算机组,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主线和相关标的。1)传统软件企业“云转型”:广联达、用友网络2)工业云:鼎捷软件、航天信息;政务云:太极股份、华宇软件3)高端化+国际化:紫光股份、网宿科技。4)网络安全和空间治理:美亚柏科、绿盟科技、启明星辰5)IDC:数据港6)自主可控:东方通、浪潮信息、中科曙光

4

智能手机 

当前智能手机也处于高端化和集中化两大趋势之中。根据招商电子组的观点,智能手机从2015年进入相对存量时代之后就已经不是总量提升的逻辑,更多结构性升级和分化的逻辑,伴随两大趋势:1)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化趋势;2)集中度提升趋势。创新与消费升级驱动单机价值量持续提升,对产业链带动明显。智能手机经过第一轮渗透率提升之后,进入单机价值量提升阶段。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智能手机往高端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将带来小屏幕OLED、摄像头高端化、充电充电、防水、3D玻璃、快充等产业的发展。

Type-C的普及带来快充以及音频革命。根据IHSTechnology的报告预测,USB-TypeC接口使用量最大的市场将集中在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上,现在被USB覆盖的所有领域都可用USB-TypeC取代。不考虑线缆等附件,到2019年将出货约20亿带有USB-C接口的设备,CAGR高达231%。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无线产品将于今年开始放量并快速增长,预计到2019年渗透率将达到50%;

无线充电将给手机、可穿戴设备、未来家电和物联网带来新使用模式。随着苹果、小米等厂商相继加入WPC无线充电联盟,新款iPhone8、iPhoneX系列正式支持无线充电,同时汽车车载和全车无线充电应用开始崭露头角,未来家电/物联网应用亦大有可为,无线充电必定是趋势,市场规模未来5年望达近千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无线充电市场将从2016年34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40亿美元,渗透率从7%提升到60%以上。预测到2018年之前,无线充电市场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无线充电产业链爆发在即。

手机防水是近年来消费电子又一大爆发点,在苹果三星等巨头引领下,防水产业链爆发在即。根据招商电子组的观点,防水涉及产业链环节广,诸多A股上市公司参与。消费电子防水技术是多层次的防护方案,智能手机零部件多个环节受到影响,市场规模超过数百亿:首先是外观件部分液体硅胶(LSR)有望爆发,其次声学防水已经成为重要议题,再次,在连接器、耳机等部位的防水设计,电路板防水覆膜也是辅助手段之一,最后防水检测设备在也开始放量,在各个环节都能看到中国公司的参与。

音频设备方面,以Airpods代表的TWS无线立体声智能耳机标志着音频技术发展新时期。苹果发布Airpods是音频技术进入无线时代的标志,未来无线立体声(TWS)耳机有望快速渗透,经测算到2020年仅消费市场无线耳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美元以上,考虑医疗、工业等新领域,整体市场将达到300-400亿美元。产业链方面,招商电子组认为,在众多因素驱动下,TWS无线立体声耳机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其产品结构和复杂度大大超越以往的耳机产品,单品价值高市场空间可观,产业链企业有望受益行业的快速爆发。

5

智能政务 

2017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推进政务信息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效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切实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提出了“十件大事”实施目标:1、消除“僵尸”信息系统;2、加快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共享;3、提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支撑能力;4、接入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5、加快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建设;6、推进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建设;7、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和全国大普查;8、加快构建政务信息共享标准体系;9、规范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建设;10、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要在“2018年6月底前,实现国务院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各地区结合实际统筹推进本地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初步实现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0月在网络强国战略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上“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在2017年5月17日“2017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提到“中国将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

12月8日,习总书记在主持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数字经济2.0时代,数据成为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再强调再次提示了数字经济基础支撑技术、工业制造智能化升级、政务大数据、信息安全等业务领域的成长性。

此外,近期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一期)中标结果出炉,结果如下

§   私有云,预算: 641.13万元;中标公司:中国移动,金额:207.5万元

§   公有云,预算: 156.53万元;中标公司:浪潮软件,金额:39.85万元

§   工程数据资源共享与大数据分析采购项目,预算: 2567.27万元;中标公司:东软集团,金额:2547.18 万元

§   工程总集成服务及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采购项目,预算: 4637.37万元;中标公司:太极计算机,金额:4487万元

§   工程基础支撑体系及试点建设采购项目,预算: 2423.07万元;中标公司:浪潮软件,金额:2288万元

我们认为,当前政务大数据的应用还只是起步阶段,随着政务大数据信息的不断开放及规范,政务大数据会在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多领域被应用。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我国政务信息产业主要包含硬件投资、网络设备投资、软件投资以及服务费支出等四项,2016年以上四个方面市场占比分别为35%、15%、21.5%、29%。据智研咨询统计,2016年我国政务云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前四名为新华三、华为、浪潮和阿里四家企业。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政务云主要涉及运维平台、安全设备、大数据平台以及IAAS+PaaS平台,涉及硬件包含服务器(处理器、存储)、网络设备等。

6

物联网


从2006年,国务院提出要部署传感网,到2010年物联网成为国家首批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再到现在物联网成为我国信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从2011的《“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2012年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的《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和2016年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今年的《工信部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物联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发展规模也逐步的上升,根据我国工信部数据,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

2017年却被视为物联网商用元年。随着窄带物联网标准正式冻结、国内三大运营商重点布局、设备制造商强力推动,物联网的规模化商用正全面提速、步入快车道。随着物联网连接数的大规模提升,NB-IoT建设将进入高峰期。2017年6月,工信部发文要求加快NB-IoT基础设施建设,要求2017年末基站规模达到40万,网络覆盖直辖市,省会等主要城市。2020年,基站规模数将会达到150万个,实现NB-IoT网络全国普遍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的深度覆盖。2017年实现基于NB-IoT的M2M(机器与机器)连接超过2000万,2020年总连接数超过6亿。2017年11月,中国移动宣布2018年将提供20亿元的物联网专项补贴,其中10亿元是专门为NB-IoT准备,最高补贴率可以到达80%。该项补贴将有望带来NB-IoT模组2018年的出货量提升至5000万,整体物联网模组的增速上升至30%-50%,NB-IoT模组和终端体量的提升将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实现加速发展。

物联网作为一个大产业变革,一定程度上具备和移动互联网相似的发展逻辑:万物互联,“网”、“端”先行。国内三大运营商加紧部署NB-IoT,引领物联网商用。另外,由于物联网芯片的研发技术门槛较移动通信芯片低,且具有需求量大,应用场景丰富,国产芯片厂商有望借物联网之风迎来发展机遇。

标的方面,根据招商通信组推荐:

【高新兴】:凭借对中兴物联和中兴智联的并购以及内生整合,全面布局物联网模块通用连接能力,以及车联网和行业应用终端。【中兴通讯】:公司拥有在5G、SDN、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在物联网网络层和平台层具有绝对优势;中兴微电子拥有可满足商用需求、成本在业界领先的NB-IoT芯片。

此外,重点关注:【广和通】:公司专注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无线通信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无线通信模块和解决方案,是无线通信模块的主流供应商。【移为通信】:公司聚焦M2M领域,在芯片研发领域具有技术实力,并入Simcom后有望持续发力物联网行业。【宜通世纪】:借助主营业务的运营商客户基础,在物联网领域优先布局连接和平台层,通过与Jasper进行战略合作,为中国联通提供的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日海通讯】:通过整合资源,收购隆尚科技向物联网连接层布局,入股艾拉物联进行平台层布局。


四、“数字基建”公司梳理

根据以上所列领域,我们梳理出涉及硬件的上市公司供参考:




欢迎关注“招商策略研究” 微信公众号:zhaoshangcelve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编制。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基于合法取得的信息,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本公司及其雇员不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

本报告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