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策略】利润向上游倾斜:最新工业企业盈利和出口透露的信息——A股投资策略周报(0327)
1-2月工业企业盈利和出口显示我国总体需求有较大韧性,但在上游价格高位的背景下成本压力凸显。细分部门来看,利润在上中游之间进行了再分配,利润开始向上游集中。后续一旦稳增长开始明显发力,在供应偏紧库存较低的背景下,利润会进一步向上游聚集,中游受到进一步挤压。因此,今年稳增长大年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考虑各个产业链最上游的环节。重视“需求从稳增长来,利润到上游去”的核心行业和个股选择逻辑。
核心观点
【观策·论市】最新工业企业盈利和出口透露出哪些信息?1)整体来看,1-2月工业企业收入依然保持稳健,与工业增加值基本吻合,显示了整体需求的韧性,但利润增速较前值有较大回落,表明成本有较大压力。2)分部门来看,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采矿业贡献主要利润增量;制造业增速再次转负,部分如电气机械高新技术制造保持韧性;消费板块受春节提振,部分如纺织、食品制造等有明显改善。3)拆分盈利结构来看,制造业内部成本上升,费用率持续走低,整体毛利率迎来下行拐点。中游设备、周期制造、医药、可选消费、TMT制造业毛利率均明显回落,必选消费毛利率显著提升。营运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库存减少。4)综合以上,出现这种原因核心在于供给端与需求端不匹配。今年稳增长大年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考虑各个产业链最上游的环节,如能源、工业金属能源金属矿产;或者有严格供给约束的持续提价的其他上游环节如电解铝、工业硅、硅片、半导体材料等。重视“需求从稳增长来,利润到上游去”的核心行业和个股选择逻辑。
【复盘·内观】本周A股市场多数指数呈现震荡横盘后下跌的走势,主要原因在于,1)部分投资者LPR降息预期落空;2)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控制压力明显加大,投资者担忧对经济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3)俄乌冲突继续;4)前期市场在政策利好下,短期反弹后也有二次探底的需要。
【中观·景气】2月集成电路进出口金额同比增幅收窄,移动通信基站产量累计同比转正。2月集成电路进出口金额同比增幅收窄,贸易逆差同比增幅收窄;2月LED芯片台股营收同比增幅收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扩大;1-2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幅扩大。2月份移动通信基站产量累计同比转正,程控交换机产量累计同比转正。1-2月新接船舶订单量累计同比增幅转负,手持船舶订单量累计值同比增幅略微扩大。1-2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同比增幅减小。本周钢坯、螺纹钢、铁矿石价格上行,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下降。
【资金·众寡】外资流出规模收窄,减持与计划减持规模扩大。北上资金本周净流出127.8亿元;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45.4亿元;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43.3亿份,较前期上升13.4亿份;ETF净赎回,对应净流出94.3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化工等;融资资金净买入医药生物、电气设备、食品饮料等;信息技术ETF申购较多,医药ETF赎回较多。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扩大;计划减持规模提升。
【主题·风向】本周产业观察——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布,关注氢能产业化提速。整体而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体现了国家对氢能产业的高度重视,明确了氢能在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应用生态,有助于氢能产业化提速。预期未来氢能领域将迎来更多政策支持,建议关注氢燃料汽车、电解水制氢等细分领域。
【数据·估值】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较上周下行,PE(TTM)下行0.2X至14.5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35.6%分位数。板块估值涨跌分化,其中,食品饮料板块估值上涨较多,农林牧渔板块下跌明显。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美元大幅升值。
01
观策·论市——1-2月出口数据和工业企业盈利数据透露的信息
1-2月工业企业盈利增速披露,配合1-2月进出口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很多重要结论。
● 1-2月工业企业盈利背后——收入增速依然稳健、利润继续向上游集中
1-2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披露,其中透露了很多关键信息。1-2月工业企业收入增长13.9%,依然保持稳健,与1-2月工业增加值相吻合,但是1-2月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回落至5%。利润增速大幅低于收入增速。
从分大类部门来看,制造业利润增速为-4.2%,自疫情复苏以来首次转为负增长,而采矿业增速为132%,继续保持了高增,公用事业利润增速为-45%。上游采矿业利润率显著高于制造业。采矿在工业企业占比继续提升。
从营业收入利润率的角度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1-2月为5.2%,较2021年12月下滑1.1个百分点,采矿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4.5%,为2021年10月以来次高值。公用事业整体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8%。上游采矿业利润率显著高于制造业。
在制造业领域内部,销售毛利率方面,制造业整体毛利率迎来下行拐点,中游设备、周期品制造、医药、可选消费、TMT制造毛利率均在1-2月明显回落,唯必需消费品毛利率明显提升。销售利润率的结论类似。
周期品制造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没有矿,纯加工制造的周期品制造业盈利能力也是恶化的,因此很多周期品生产企业如水泥、钢铁、铝制品不愿意扩产。
当然,面对成本压力,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也在开始提价,从1-2月的出口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剔除价格因素之后,出口增速为2.2%,远低于15%的出口金额增速,其中大部分出口增速的贡献都来自于出口价格的上行。当前人民币汇率偏强势,如果产品进一步提价,在全球出口市场的竞争力面临一定的压力。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当前上游采矿业毛利率维持高位,必需消费品提价顺利毛利率持续回升,盈利能力较好,但从侧面也反映了当前目前通胀的压力不小。从目前商品价格的趋势来看,无论是上游能源、矿产、还是农业品、价格都在持续攀升。利润向上游和必需品集中的趋势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如果后续中国稳增长进一步发力,在这一轮周期中,上游能源、矿产、农产品环节将会更加受益。“需求从稳增长来,利润到上游去”。
● 上游资源供应不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由于资源禀赋、产能过剩等多重原因,从2012年之后,中国的采矿业投资完成额开始大幅下降,到2015年降为负增长,2019年阶段性转为正增长,但是2020年疫情爆发后再度转负,在过去10年,采矿业投资大部分时候保持较低水平。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传统“过剩产能”行业,高能耗行业停止了快速扩张,以上市公司口径统计,以氨纶、铜、铝、焦煤焦炭、石油行业为代表的行业在建工程和资本开支都转为负增长。
2021年,对于能耗双控目标的强调,导致高能耗行业生产扩张受到了能源的约束,而2021年四季度以来上游原材料成本持续上行,需求不振,今年以来焦炭、有色金属、粗钢、水泥等高能耗行业产量都转为负增长。
由于成本压力提升,需求一般,上述行业减少了原材料的进口,使得国内原材料供应更加偏紧。
随着时间推移,2021年下半年开始,典型资源国(如俄澳巴南阿)出口增速开始显著高于典型制造业国家(如中国)。
尽管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这些国家因为各种原因,扩产效率较低,2015年以后,全球资源和能源的资本开支一直保持低位,而全球双碳目标的提出也压制了传统能源和高能耗行业的资本开支动力。2020年疫情爆发对全球资本开支又形成了阶段性约束。而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将会对全球能源矿产资本开支形成更加深远的约束。
● 制造业分行业盈利
▷ 大类行业
进一步在制造业内部来看,消费制造业板块盈利恢复明显。这里我们采用3个月滚动平均增速,由于原材料成本压力较大,周期品制造盈利增速高位回落,三个月滚动平均增速由前值2.6%降低至-11.0%;中游设备领域在春节停工、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的影响下,三个月盈利滚动平均增速由前值的-1.7%,进一步降低至-2.2%。受春节消费的驱动,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均表现较好,可选消费板块三个月盈利平均增速2.0%,较前值提升1.7个百分点;必选消费增速由前值的3.7%扩大5.3个百分点至9.0%。医药板块三个月滚动平均增速由前值71.3%收窄至29.5%。TMT板块三个月平均盈利增速由39.3%收窄至32.0%,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 细分行业
细分行业中,多数行业营收实现正增长,能源领域的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实现较快增长;消费板块的酒饮料、纺织、食品饮料、文教美工等有明显改善。41个行业中有40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22个行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或者亏损收窄,其中15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
能源板块,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板块对整体盈利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尽管在国内落实保供稳价政策,供给约束逐渐缓解的大背景下,资源品价格在去年12月份触顶回落,但开年以来受俄乌局势影响以及稳增长预期较强的驱动,1-2月份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能化产品价格继续上行。数据显示1-2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增长1.32倍,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采选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7倍、1.55倍,拉动作用均较去年12月份进一步增强;受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价格上涨拉动,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3.8%、27.3%,均实现较快增长。
消费品板块:受春节提振消费的影响,部分消费品行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且同比增幅扩大。三个月滚动平均增速来看,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同比增幅均扩大。细分板块中,1—2月份,酒饮料、纺织、食品制造、文教工美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2.5%(前值51.3%)、13.1%(前值1.59%)、12.3%(11.89%)、10.5%(28.12%)。一方面,受春节提振消费等因素拉动,部分食品制造等基本生活类消费品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另一方面,由于omicron传播力度较强,防疫物资需求提升,带来纺织业盈利同比增幅显著扩大。此外受益于地产政策边际放松,家具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由前值的-40.09收窄至-15.2%,环比改善明显。
高新技术制造业有所分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有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制造业等改善明显,仪器仪表制造、TMT制造业表现较为疲软,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保持较高韧性。2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有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制造业盈利同比增长5.7%(前值3.83%)、63.8%(前值-26.14%)、-34.7(前值-144.55%),环比均有较明显改善。仪器仪表制造、TMT制造业2月盈同比分别增长-14.9%和-7.3%,相比前值1.93%和104.45%均有明显下滑。通用设备、专用设备2月盈利分别增长-15.7%(前值-12.7%)、4.0%(前值11.55%)。
▷ 盈利结构拆分来看:成本上升,费用率持续压降
量、价拆分单月来看,量的上行是主要驱动,PPI小幅下滑,企业营业收入单月增幅扩大。2月份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12.8%,相比12月份的4.3%提升8.5个百分点;PPI全部工业品价格当月同比为8.8%,较12月份的10.3%降低1.5个百分点。量升价减的共同影响下,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有较大增长,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0万亿,同比增长13.9%,较去年12月份提升1.6个百分点。
进一步利润结构拆分,成本上升,费用下降,利润率略有降低。由于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企业成本继续上行,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由前值的83.74提升至83.91;发生营业成本合计16.28万亿元,增长15.0%;但另一方面,企业费用持续压降,2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费用由12月份的8.59降低至8.27。由于原材料价格上行带来成本上行较大,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增长5.97%,相比前值6.81%有进一步的收窄。
▷ 营运方面:库存减少,负债率略有上升
从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来看,企业资产和负债同比增幅均扩大,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但总体稳定。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4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较前值扩大0.5个百分点;负债合计80.03万亿元,增长10.2%,较前值扩大0.6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合计62.21万亿元,增长10.7%,较前值扩大0.5个比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6.3%,较前值56.3扩大0.2个百分点。
企业库存减少,产成品周转放缓,应收账款回收期有所增长。截至2月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8.84万亿元,同比增长14.8%,较前值13.3%增幅扩大1.5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5.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8%,相比前值增幅收窄0.3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放缓,天数较前值的16.8天提升至19.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由前值的49.5天增加至58.3天。
● 总结——总需求尚可,上游能源资源农产品供应不足,利润向上游集中
从1-2月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尽管收入增速保持了稳定,显示中国整体需求有韧性,但是利润增速显著低于收入增速,显示整体成本压力增加明显。而分大类部门来看,上游采矿业利润增速和利润率保持高增,制造业利润率明显下降,利润增速转为负增长,在收入增速稳定背景下发生,说明利润在上中游之间进行了再分配,利润开始向上游倾斜。
出现这种局面的核心原因,在于供给端和需求端不匹配。国内方面,由于2017年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进一步压缩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加上中国的原油矿产等资源高度依赖进口,无法自主决定产能产量。2021年开始能耗双控成为非常重要的目标,因此上游的供给基本保持稳定。但是中游在2017年之后仍然保持扩产的态势,并且经历了2017年、2020年两轮稳增长,2022年稳增长又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中下游的需求在持续扩张。
全球方面,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之后,欧美央行实行了需求的量化宽松,形成一轮需求刺激。供应方面,全球双碳目标、对于传统行业的偏见、导致上游环节资本开支在2014年之后就保持相对低迷。而疫情爆发对供应链的损伤以及俄乌冲突后对于全球能源矿产的资本开支将会形成新的压力,上游供应不足的局面难以缓解。
因此,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保持稳定向上的趋势,如果一旦中国稳增长开始明显发力,在供应偏紧库存较低的背景下上游能源资源价格有可能会进一步走高,使得本轮稳增长的利润将会进一步向上游积聚,中游环节无法直接对消费者提价,盈利能力受到挤压。而下游环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必需消费在持续提价,盈利能力有可能改善,可选消费价格传导更难,盈利能力受到挤压。因此,今年稳增长大年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考虑各个产业链最上游的环节,如能源、工业金属、能源金属矿产;或者有严格供给约束的持续提价的其他上游环节如电解铝、工业硅、硅片、半导体材料等。重视“需求从稳增长来,利润到上游去”的核心行业和个股选择逻辑。
02
复盘·内观——震荡下跌,市场缩量
本周A股主要指数多数下跌,其中科技龙头、大盘成长、消费龙头指数跌幅较大均超过3%,小盘价值上涨,中证1000、中证500跌幅相对较小,本周多数指数呈现震荡横盘后下跌的走势。从成交上来看,本周日均成交9510亿元,日均成交与前一周相比明显缩量。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港股26.5亿港币,北向资金本周净流出A股127.8亿人民币。
本周A股市场多数指数呈现震荡横盘后下跌的走势,主要原因在于,1)本周一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利率未降,部分投资者降LPR预期落空;2)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控制压力明显加大,新增确诊明显增多,后续防控政策具体走向尚不明朗,投资者担忧对经济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3)俄乌冲突继续;4)前期市场在政策利好下,短期反弹后也有二次探底的需要。
从行业上来看,本周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下跌,10个一级行业上涨,煤炭、农林牧渔、房地产涨幅居前,计算机、电力设备、建筑材料跌幅居前,从涨跌原因来看,本周上涨的行业原因主要为,房地产(稳增长、政策利好)、煤炭(涨价)、农林牧渔(粮食安全、农产品涨价、避险),跌幅居前的行业主要为计算机(TMT风格整体跌幅居前)、电力设备(新能源反弹后二次探底)、建材等。
03
中观·景气——2月份移动通信基站产量累计同比转正,铁矿石等价格上涨
2月集成电路进出口金额同比增幅有所收窄,贸易逆差同比增幅收窄。2月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当月值为110.05亿美元,当月同比上行24.09%,涨幅较上月收窄5.84个百分点,当月值较2020年同期增长47.52%;1-2月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上行27.70%。
2月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当月值为299.50亿美元,当月同比上行13.36%,较上月涨幅收窄10.87个百分点,当月值较2020年同期增长38.98%,1-2月份累计同比上行19.20%。集成电路贸易逆差当月值为189.45亿美元,同比增长7.93%,增幅较上月缩小13.25个百分点。
2月LED芯片台股营收同比增幅收窄。2月LED芯片台股营收25.27亿新台币,同比上升28.91%,增幅较上月缩小5.39个百分点。
2月多层陶瓷电容(MLCC) 台股营收同比增幅扩大。2月多层陶瓷电容(MLCC) 台股营收142.10亿新台币,同比上升20.29%,增幅较上月扩大6.59个百分点。
2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扩大。2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当月值1454.9万部,当月同比下降31.80%,降幅较1月份扩大13.6个百分点;1-2月份智能手机出货量累计值为4691.5万部,累计同比下降23.00%,降幅较上月扩大4.8个百分点。
1-2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幅扩大。1-2月电信主营业务累计收入为2586亿元,累计同比上升9%,增幅较去年1-12月扩大1个百分点。
2月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许可项目数同比增幅收窄。2月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许可项目数为6886个,同比上升40.19%,增幅较上月收窄0.85个百分点。
2月份移动通信基站产量累计同比转正。2022年1-2月,我国移动通信基站产量为102.3万信道,累计同比上升52.90%,较2021年12月累计同比扩大92.30个百分点。
2月份程控交换机产量累计同比转正。2022年1-2月份累计产量为100.1万线,累计同比上升28.70%,较2021年12月累计同比扩大30.70个百分点。
1-2月新接船舶订单量累计同比增幅转负,手持船舶订单量累计值同比增幅略微扩大。1-2月新接船舶订单量累计值为565.0万载重吨,累计同比下降17.03%,增幅较去年同期收窄122.15个百分点。2月手持船舶订单量累计值为9790.0万载重吨,累计同比上升38.85%,较上月增幅扩大0.28个百分点。
1-2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同比增幅减小。1-2月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8.9万台,同比增长7.2%,增幅较上月收窄22.0个百分点。
1-2月包装专用设备累计产量同比增幅转负。1-2月包装专用设备累计产量为13.74万台,同比减少6.70%,增幅较去年1-12月收窄了63.80个百分点。
本周钢坯、螺纹钢、铁矿石价格上行。截至3月25日,钢坯价格指数周环比上行1.51%至4786.0元/吨;全国HRB400 20mm螺纹钢价格周环比上行0.69%至4987.0元/吨;铁矿石价格指数周环比上行1.28%至542.67。
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下行。截至3月25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下行0.43%至172.07点;长江水泥价格指数下行0.28%至174.89;华北地区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下行1.28%至172.11,华东地区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下行0.30%至175.64;西南地区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下行1.07%至157.40;中南地区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下行0.16%至177.55。
04
资金·众寡——外资流出规模收窄,减持与计划减持规模扩大
从全周资金流动的情况来看,本周北上资金呈现净流出态势,融资资金净流入,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上升,ETF净赎回。具体来看,北上资金本周净流出127.8亿元;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45.4亿元;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43.3亿份,较前期上升13.4亿份;ETF净赎回,对应净流出94.3亿元。
从ETF净申购来看,ETF净赎回,宽指ETF均为净赎回,其中中证500ETF赎回最多;行业ETF申赎参半,其中信息技术ETF申购较多,医药ETF赎回较多。具体来看,股票型ETF总体净赎回28.2亿份。其中,沪深300、创业板ETF、中证500ETF、上证50ETF和双创50ETF分别净赎回0.2亿份、净赎回7.9亿份、净赎回8.3亿份、净赎回7.6亿份、净赎回0.9亿份。行业方面,信息技术ETF净申购9.7亿份;消费ETF净申购0.5亿份;医药ETF净赎回4.9亿份;券商ETF净申购3.6亿份;金融地产ETF净赎回2.4亿份;军工ETF净申购0.3亿份;原材料ETF净赎回0.2亿份;新能源&智能汽车ETF净申购3.4亿份。
本周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规模较前期回升,新成立偏股类基金43.3亿份。
本周(3月21日-3月25日)北向资金净流出127.8亿元,净流出额较前期缩小39.1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化工等,分别净买入10.0亿元、9.6亿元、7.3亿元;集中卖出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等,净卖出规模达-51.2亿元、-17.4亿元、-13.9亿元。
个股方面,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招商银行、紫金矿业、国电南瑞等;净卖出规模较高的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平安等。
两融方面,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净流入45.4亿元。从行业偏好来看,本周融资资金集中买入医药生物,净买入额达25.2亿元,其他净买入规模最高的行业主要包括电气设备、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等;净卖出的主要是有色金属、化工、非银金融等。从个股来看,融资净买入较高个股包括天合光能、兴业银行、复星医药等,净卖出较多的主要包括中国平安、广汇能源、隆基股份等。
从资金需求来看,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扩大;计划减持规模提升。本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15.2亿元,减持114.3亿元,净减持99.1亿元,净减持规模扩大。其中,净增持行业仅通信和休闲服务;净减持规模较高的行业包括电子、电气设备、化工等。本周公告的计划减持规模为237.3亿元,较前期提升。
05
主题·风向——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布,关注氢能产业化提速
本周市场下跌,Wind全A指数周度下跌1.41%,创业板指下跌2.8%,沪深300下跌2.14%。本周涨幅居前的主要为黄金、广东国资改革、新型城镇化等相关主题。
本周和下周值得关注的主题事件有:
(1)国产软件——工信部:1-2月软件业务收入11792亿元 同比增长11.6%
3月24日,工信部消息,1-2月份,我国软件业务收入11792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6.1个点,较2020和2021年同期的两年平均增速提高8个百分点。1-2月份,软件业利润总额1332亿元,同比下降7.6%,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15.2个点,较2020和2021年同期的两年平均增速回落11.8个百分点。
(2)数字人民币——央行: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 有序扩大试点范围
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会议。会议要求,2022年人民银行货金保卫系统要要全力保障现金供应,巩固形成整治拒收现金长效机制,继续提升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进一步筑牢反假货币工作防线。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有序扩大试点范围,持续完善设计和使用,逐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框架。
(3)特高压——我国华东华中地区两大特高压工程开建
3月24日,从国家电网获悉,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24日开工建设。这两项工程均采用我国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占地省等优势,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智能化施工和绿色建造等方面都迈上新台阶。
(4)元宇宙——中国移动:密切关注元宇宙相关技术和应用 已开启相关研究
3月24日,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密切关注元宇宙相关技术和应用,并已经开启相关研究。中国移动正在进行相关布局,包括强大的基础设施、算力网络以及中台能力。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移动就推出了类似元宇宙概念的一些应用,包括数智人、谷爱凌虚拟人,实现虚实融合。
(5)氢能——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3月23日,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加快推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开发关键材料,提高主要性能指标和批量化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燃料电池可靠性、稳定性、耐久性。聚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在氢能规范管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创新、氢能产业多元应用试点示范、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打造氢能产业发展“1+N”政策体系,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型氢能航空器研发,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探索固态、深冷高压、有机液体等储运方式应用。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逐步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推进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光解水制氢、海水制氢、核能高温制氢等技术研发。探索在氢能应用规模较大的地区设立制氢基地。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6)IPV6——中央网信办等印发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名单
3月23日,中央网信办等12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确定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名单,确定了22个综合试点城市和96个试点项目。通知明确,各试点城市和试点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可量化、可检查、可评估的试点目标和任务,细化工作计划,提出具体可操作、可落地的实施举措。加快推动IPv6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持续突破,积极构建“IPv6+”技术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中移动、百度、支付宝在列。
(7)新能源——两部门:“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
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推动车桩协同发展,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整装开发条件、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地区,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
(8)储能——两部门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加快青海省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河北、广东、福建、江苏等地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估;统筹推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新型储能发展。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 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
(9)太阳能发电——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3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9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7.5%;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2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471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水电123亿元,同比下降19.6%;太阳能发电94亿元,同比增长153.7%。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37.6%。
(10)AR——钉钉推新一代AR眼镜方案 联合Rokid发布AR眼镜用于智能办公
3月22日,钉钉与AR智能眼镜企业Rokid达成合作,双方将探索共建XR办公、内容,行业解决方案生态。钉钉WorkSpace已在Rokid Air AR智能眼镜上落地。目前,用户佩戴Rokid Air AR智能眼镜后,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使用钉钉这些能力办公,利用三屏协作的特点,同时进行IM、会议、文档的协作,还可以利用AR眼镜的3D建模等能力接入,探索虚拟现实在远程教学、设备巡检、远程医疗等行业场景的落地。
本周产业观察——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布,关注氢能产业化提速
● 氢能产业规划出台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规划》中,重点强调了氢能源的三大战略定位:
▷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作用及其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促进异质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优化配置,推动氢能、电能和热能系统融合,促进形成多元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 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以绿色低碳为方针,加强氢能的绿色供应,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深挖跨界应用潜力,因地制宜引导多元应用,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的能源消费转型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紧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加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突破氢能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瓶颈,加速产业升级壮大,实现产业链良性循环和创新发展。
《规划》为氢能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强调了氢能的战略地位,推动氢能多元化发展。推荐重点关注氢燃料电池汽车、电解水制氢。
● 氢燃料电池汽车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5万辆。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的统计数据, 2016至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实现大幅增长,由2016年的639辆上升至2019年的6175辆,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4%;2020年因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大幅下降,仅为1177辆,同比下降57%,保有量达到7352辆。目前来看,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能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则2025年5万辆的目标有望提前达成。
销量增长,储氢系统价格下降是主要动力。目前制约氢燃料汽车大规模商用的因素主要在于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的价格,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的价格已有大幅下降。目前国内商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约为1万元/kW,商用车用储氢系统的价格约为5000元/kg。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范围与规模扩大,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价格的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商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预计在2025、2035、2050年分别降至3500、1000、500元/kW, 商用车用储氢系统的价格预计在2025、2035、2050年分别降至3500、2000、1200 元/kg。随着储氢系统价格不断下降,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价格也将随之下降,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展。
● 电解水制氢
规划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以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原料的传统煤制氢技术路线在制氢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制得的氢气中含有的硫、磷等杂质会对燃料电池系统组件造成腐蚀,因此对提纯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相比之下,电解水制氢纯度等级高,杂质气体少,易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是最契合“双碳”目标的绿色氢能供应方式。
成本下降促进渗透率上升:电解制氢的成本下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到2025年可降至0.3元/kWh,到2035年可降至0.2元/kWh。二是电解水制氢系统的耗电量和运维成本降低,电解槽设备成本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将在2030年前下降60%-80%。根据相关研究,中国氢能需求到2030年将超过3500万吨,到2050年将接近6000万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逐步作为中国氢能供应的主体,在氢能供给结构的占比将在2040、2050年分别达到45%、70%。
2050年市场规模破7000亿:随着氢能供需量的提升,制氢系统装机规模将大幅提高,规模经济将有效降低单位投资,设备折旧在成本中的比例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减少设备的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以降低平均用电成本,从而降低制氢成本,促进氢燃料电池应用的经济性。至2050年,中国电解槽系统的装机量达到500GW,预期市场规模将会突破7000亿。
整体而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体现了国家对氢能产业的高度重视,明确了氢能在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应用生态,有助于氢能产业化提速。预期未来氢能领域将迎来更多政策支持,建议关注氢燃料汽车、电解水制氢等细分领域。
06
数据·估值——整体A股估值下行
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下行。截至3月25日收盘,全部A股PE(TTM)下行0.2X至14.5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35.6%分位数。创业板本周下行,PE(TTM)下行0.7X至40.8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24.0%分位数。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PE(TTM)本周下行0.2X至11.5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40.7%分位数。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PE(TTM)本周下行0.2至15.6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0.5%分位数。
在行业估值方面,本周板块估值涨跌分化,其中,食品饮料板块估值上涨较多,涨幅超过3.0X,农林牧渔板块下跌较明显,跌幅超过1.5X。其中,食品饮料板块上涨3.2X至64.5X,处于78.7%历史分位;农林牧渔板块估值下跌1.9X至76.9X,处于83.4%历史分位。截至3月25日收盘,一级行业估值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社会服务、综合、国防军工、农林牧渔、电力设备。
- END -
相 关 报 告
《美联储加息落地后,各类资产怎么走?_A股投资策略周报(0320)》
《今年开年下跌与去年有何异同_A股投资策略周报(0123)》
《市场在担心什么?有何转机?_A股投资策略周报(0116)》
《当前风格剧烈分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_A股投资策略周报(0109)》
《市场预期混乱,等待弥合的信号_A股投资策略周报(1017)》
《渐宽的流动性、更荒的资产荒与渐深入央企改革_A股投资策略周报(0926)》
《假期间港股调整对A股影响几何_A股投资策略周报(0921)》
《为什么你觉得现在既像2015,又像2018_A股投资策略周报(0912)》
《类“资产荒”再现,四大逻辑把握投资机会_A股投资策略周报(0905)》
分 析 师 承 诺
重 要 声 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