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盟批准红海护航,德国黑森号即将出动,欧盟外交为何走上偏路?

震海 邱震海 2024-03-23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


全文4725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各位朋友,大家好。

昨天(2月19日),欧盟外长召开了一场会议,并做出了几个决定。

第一,要派欧盟的海军进入红海进行护航。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德国海军。

如果不出意外,三天之后,也就是本周五,德国联邦议会将批准这一行动,之后德国的“黑森”号将正式出动,执行护航任务。

老实说,这是一次充满风险的行动,很有可能会遭遇胡塞武装的袭击,甚至会爆发军事冲突。一位执行此次护航任务的德国海军中将表示,这是联邦德国有史以来最具风险的一次军事行动。

所以,这次的事件还是蛮严重的,并且这虽然是一次军事行动,但连接着欧盟的外交。就我个人的眼光来看,这其实是欧盟外交走上偏路的一个象征。

第二,在昨天的欧盟外长会议上,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就是那个80年出生的女外长提出了一个动议,表示要制裁俄罗斯。

其实,俄乌战争爆发以后,德国已经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为什么贝尔伯克现在又要追加对俄罗斯的制裁?

这是因为纳瓦尔尼,俄罗斯以前最大的一个反对派领袖前几天在狱中突然去世。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过,纳瓦尔尼的死亡时间比较巧合,正好遇上了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并且纳瓦尔尼的遗孀也在这次会议的受邀之列。

这两件事撞在一起后,纳瓦尔尼的遗孀不但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非常高调地反对普京,还在2月19日公开宣布,她认为她的丈夫纳瓦尔尼就是被普京谋杀的,因为纳瓦尔尼在狱中一直不愿意屈服,甚至宣称她掌握了证据。

此话一出,西方各国就像找到了证据一样,开始“针对”俄罗斯。所以贝尔伯克在昨天提出,要追加对俄罗斯的制裁。

有关这一问题,欧盟外长会议虽然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动议,但我觉得后续仍然值得观察。

德国始终是俄罗斯与欧盟,甚至是与西方世界沟通的一个桥梁。因为双方地理环境非常近,历史上也爆发过战争,并且德国现在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俄罗斯的能源,或者说至少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在能源上遇到了困境。

坦率地讲,最近几年,尤其是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德国在俄罗斯与欧盟,甚至和整个西方世界沟通中的桥梁作用正在慢慢消失,它更多地是站在西方和欧盟这一边。

当然,这一点也无可非议,因为德国本来就是欧盟和西方成员国。关键问题是,这个桥梁作用没有了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与整体西方世界的沟通缺少了一个传话者,也没有了斡旋者

在如今地缘战略冲突甚嚣尘上的情况下,这一点和过去相比确实是值得担忧的。

我之所以强调跟过去相比,是因为德国,甚至是冷战期间的联邦德国,由于地理、经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始终是俄罗斯与西方沟通的桥梁。

甚至在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50多年之前,在维利·勃兰特担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德国曾出台过一个新东方政策,也就是与当时的苏联和解。这是当时的联邦德国,也就是今天的德国的前身西德提出来的,并且还是在冷战最高峰的时候。

在冷战最高峰时,当时的联邦德国都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更不用说现在,但遗憾的是现在冷战结束已经30多年了,当后冷战时代新一轮地缘冲突开始起来的时候,德国并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

一方面德国现在对俄罗斯的作用正在消失,另一方面德国的海军军舰也要出动,前往红海参加一次非常危险的军事行动,甚至有可能会介入一场军事冲突。

这两者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个个案,但其实是互为关联的,折射出不管是德国还是欧盟,在整个世界舞台上发挥调节、涡旋,或者说中立桥梁的作用正在日益消失,它们正在日益紧密地站在美国这一边。

今天是2月20日,再过四天俄乌战争就整整两年了。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之后,香港全球化中心曾在2022年3月14日举办过一个线上研讨会,邀请了德国方面、中国方面非常资深的,接近各自权力中心的智库专家讨论俄乌局势。

我们当时就提出,欧洲包括德国可以靠近美国,但是不一定完全贴近,中国虽然和俄罗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比较靠近,但是中国毕竟不可能和俄罗斯完全合为一体,反而中国和欧洲如果能慢慢往中间移,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可以加强中欧之间的各种关系,同时可以在美俄之间,或者说是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做出一些调节作用,这个建议在当时得到一部分人士的赞同,可遗憾的是当时的欧洲人没有看到这个战略重心,从而错失了一些机会。

但是历史上,德国或者说欧洲不是这样的。

30年前,我在欧洲攻读博士,同时也在欧洲做记者的时候,我清楚地了解到,在西方和伊朗的整个冲突当中,欧盟扮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

当时欧盟理事会的现任主席、前任主席和后任主席,被称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他们都与伊朗有对话,而在欧盟跟美国之间,他们则扮演一个相对比较平衡分化的协调角色,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当时在欧盟与伊朗的交往当中,欧盟奉行了批评性对话政策,意思就是我和你对话了,但我对你是具有批评性的,或者说我批评你了,但我还是会和你对话,这和美国与伊朗之间直接短兵相接形成了截然的反差。

30年之前,欧盟所扮演的这个协调角色,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包括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和中国关系缓和当中,欧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有在与俄罗斯之间,欧盟也曾发挥过积极地协调斡旋作用。而在这中间,比较重要的国家,正是德国。

但现在非常遗憾的是,无论是俄乌战争爆发,还是中东的局势,或是和伊朗的关系,以及最近的红海危机,欧盟好像都没有发挥历史上曾有过的调节作用。

是欧盟没有能力了吗?非也,如果没有能力,为什么历史上可以、30年前可以、十几年前也都可以,反而现在不能了呢?显然不是欧盟不能,而是欧盟不愿,这就是一个主观动机问题了,和能力无关。

这与欧盟,包括德国现在这些主要的外交当事人员、决策人员有相当大的关系。

比如刚才我提到的德国女外长贝尔伯克,说实在的,我对她是比较具有批评态度的,我觉得她无论是表达的语言,还是行为背后的战略思维,距离一个外长应该有的学识、素养、高度等还差很多,更不要说什么大历史、哲学、战略思维了。

另一位则是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冯德莱也是德国人,同时她也是德国的前国防部长,今年6月份,欧盟议会将开展选举,欧盟委员会要进行改选,冯德莱恩也正在寻求连任。

冯德莱恩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她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亲美,几乎就是一个美国的传声筒,美国怎么说她就怎么做,甚至做到一步到位,她与美国基本上是一条线的,没有在美国与整体的世界冲突当中起到调节斡旋的作用。

两年之前,香港全球化中心曾在研讨会中提出,欧盟可以和美国在一条线上,但不必完全吻合,两个圆之间可以有交叉,交叉点让它小一点,阴影部分小一点。

但自冯德莱恩在2019年12月上任之后,欧盟和美国中间相交的阴影部分越来越大,以至于不相交的部分越来越小,再过个三五年,欧盟几乎就要和美国完全贴在一起了。

而在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历史上是相交的部分很小,甚至一度越来越小的情况都有。

从我们的角度来,我们希望欧盟和美国,只有那么一点点地相交,毕竟都是西方阵营,有同样的意识形态、战略利益我们可以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但相交的部分不能太多。

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中国方面希望欧盟有独立的外交政策、有独立的战略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注意到这一点,提出“战略自主性”的概念。

马克龙这几年由于内政问题灰头土脸,在国际舞台上第二任期还没有展现出第一任期的风采,但还是要肯定他有一定的能力。

比如在去年4月,马克龙还带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同访华。

而冯德莱恩在访华前,还在欧盟的一个智库上发表演讲,率先提出对中国去风险化的概念,她的此番言论还在三周后被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引用。

显然,欧盟和美国之间内部有着很密切的沟通渠道,过去也是如此。

只是过去是正面的,具有建设性、调节性、斡旋性、创新性,欧盟会从比较自主的角度出发,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欧盟的信任要超过美国。

但现在则更为负面,欧盟要么是跟着美国后边走,要么是跟美国贴在一块,要么甚至是引领美国走,有时候美国还没有出台对华的战略思维,欧盟反而先采取行动。

虽然我个人觉得,中国还是要对欧盟做更多的细致的工作,包括智库、社会团体、民间群众、政界人士等方面。

但是从欧盟整体的趋势来看,欧盟现在和美国阴影部分越来越小,逐渐贴在一块。

会出现这种现状,和当事人的作用有很大关系,即德国的贝尔伯克外长,还有自由民主党。

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领导人往往是一意孤行,现在的自民党也和我们30年前的认知有所不同,绿党则更为激进。

相比起来,社会民主党的舒尔茨总理还比较理性,基本能承接老一代社民党人的一些传统。

不过这关乎于德国内政,情况非常复杂,这里不多加阐述。

还是回到冯德莱恩,她在欧盟执行委员会方面,扮演了一个不太正面的积极性角色,让欧盟在她上台之后,出于各种原因和美国走得越来越近。

昨日,她还表示自己很熟悉欧盟的地缘战略环境等方面,希望能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

我之前介绍过冯德莱恩,生活中,她在44岁就完成做7个孩子的母亲的使命,和丈夫分居两地。

事业上,她担任过德国联邦家庭部长、劳工部部长、国防部长等职务,并且在任职国防部长期间,德国国防部内部还有官员称她工作负责,可以长期待在办公室,等到周末才回家。

某种程度上,冯德莱恩是很多女性中的一个楷模。

但恕我直言,这个楷模是要打引号的,因为在她2019年12月上任之后,欧盟整体的对外战略上,丢弃了原本的独立性和创意性。这一点令人可惜。

如果她继续连任,我们还要继续做好欧盟跟美国贴近的思想准备和战略准备。

就像当时,马克龙虽然和冯德莱恩一同访华,但中国对他们是区别对待。

马克龙受到高规格礼遇,以及我们最高领导人的陪同,冯德莱恩则是被“冷落”,静悄悄地离开中国。

总而言之,在未来5年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如果有一天欧盟和美国完全贴近,我们除了做好思想准备,也要做好各种战略预案。

编辑:张纪红 邵文婷 黎煜 排版:张纪红

2024年2月《震海面对面》爆款趋势课准时开课。本周六(2月24日)晚20:00-22:30,邱震海博士将以俄乌战争两周年祭——国际格局、中国经济、周边环境的深刻变化为主题,为大家带来近期国际时局的前瞻和解析。

1.俄乌两周年,国际格局如何翻天覆地?2.龙年新气象,中国经济能否飞龙在天?3.慕尼黑交锋,对外关系迎来全新变化?4.海峡危与机,周边局势仍然面临挑战?

另外,我们还邀请了某日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陆先生、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德国波恩大学终身讲座教授辜学武、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他们将与邱博士一起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度解读。

本期爆款趋势直播课分为两部分,20:00-21:00为免费直播互动,21:00-22:30则为付费学员课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课程门票。

▼点击获取《震海面对面》爆款趋势课▼也可以加入至尊学习年卡,观看本期爆款趋势课程。至尊学习年卡包含四门课程:爆款趋势课、音频学习课、精品内参课、前沿资讯课。全年24期+的爆款趋势课,包含《震海面对面》和《震海月月谈》,以视频或直播形式呈现;全年104期+的音频学习课,包含《倾听彼得·邱》,以音频形式呈现;
全年156期+的精品内参课,包含《震海内参》双日报和周报,以文字及音频教学稿形式呈现;全年312期+的前沿资讯课,包含《震海速递》和《震海速递-突发》,以文字及音频教学稿形式呈现。在这里,学员们可以通过最前沿的科技、经济和地缘环境资讯,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事业及家庭

▼点击获取至尊年卡▼


往期推荐

普京政敌纳瓦尔尼去世,拜登愤怒,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走向何方?

俄乌局势逆转背后折射西方弱势,美俄私下接触,战局或突现大反转?

那么多的安全对话,为何仍无法阻止战争爆发?



防止走失,欢迎关注【彼得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