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

国际

34家美企齐聚北京,中美关系紧张之际,一场大戏即将到来!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来谈谈中美关系。众所周知,中美在1979年签订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在去年8月到期后,双方决定延长半年。到了今年2月,《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再次到期,这次双方在比较低调的情况下又延长了半年。这背后其实显示出了双方既不愿意中断,但又信心不足的现状,那么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在这过程中,有一件事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即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将在3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据海外媒体报道,这次至少会有34个美国企业高管前来参加,其中大部分都是大企业,比如苹果、黑石,以及保险公司巨头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了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前来参加论坛的美企高管仅有23家。当然,最终数据还是要以中国官方的消息为准。针对这一消息,相信大家前几天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苹果CEO库克已经抵达上海。而就在前几天,中国大陆最大的一家苹果零售店在上海静安正式开业。以上消息说明了什么呢?我认为这其实意味着在企业领域,中美关系正在大幅缓和。另外,外媒还透露,中国领导人有可能在下周论坛结束后,会见到访中国的三十几个美企高管。我们要如何看待这件事?背后又传递出了什么信号?这与近期中国官方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有何联系?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3月22日 下午 6:07
其他

布林肯访菲力挺,座位安排形同下属,菲方是疏忽还是故意?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依然是两条线索:第一,昨天(3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与菲律宾外长展开谈话,并于当天晚上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举行会面。会上,双方再次重申“牢不可破的友谊”,以及美国对菲律宾的安全承诺等等。实际上,这背后句句剑指中国,不仅剑指中菲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同时还剑指未来如果台海有事,菲律宾要如何为美国所用。坦率来讲,这是美国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结合前不久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问马尼拉一事,可见美国目前试图从军事线和商务线,牢牢地将菲律宾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第二,最近美国及欧洲与台湾地区的一些动向值得我们关注。据悉,即将上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的萧美琴,最近几天已经离开美国首都华盛顿前往欧洲,名义上是参加研讨会,但实际上是与欧洲的一些势力加强联动。另外,最后我还会谈一谈21年前的今天(3月20日),那一天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虽然现在时空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我希望能从过去20年的世界格局走向,挖出背后的规律来前瞻未来10年、20年的世界格局走向。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3月20日 下午 5:52
其他

载入史册的一天,不同时空的四件大事,如何影响世界发展?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3月18日,无论对现在还是十年前来说,都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从现在来看,今天有两件大事值得关注。首先第一件事,据最新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已宣布顺利连任,将继续担任俄罗斯下一任为期6年的总统。这个事情本身完全不出乎人们意料,背后原因你我都懂。那么普京连任意味着什么?俄罗斯未来将走向何方?其次第二件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将在韩国举行第三届“民主峰会”。据悉,第一届是在2021年,当时由于疫情,会议均在线上完成。第二届是在2023年,当时疫情基本缓和,所以峰会是在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此次选择在韩国举行,显然是和尹锡悦采取的大幅度亲美政策有关。那么“民主峰会”到底意味着什么?显然是围堵中国之举。那么如何围堵中国,美国的套路是怎么样的?从十年前来看,2014年的3月18日也发生了两件石破天惊的事情。第一件事也与俄罗斯有关。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宣布正式将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独立出来,纳入俄罗斯的版图。第二件事,十年前的今天,台湾地区爆发了“太阳花学运”,一批具有“台独”倾向的年轻人占领了台湾地区的立法机构,这场闹剧直到2014年4月10日才收场。据悉,这次事件的起因表面上是反对两岸的服贸协定,但本质上其实是与大陆的脱钩之举。因此现在岛内有舆论认为,十年前的“太阳花学运”培养了一批天然的“台独”。不仅如此,当时马英九要执行“一中”路线,也遭到了这批天然“台独”的反对,这也为2016年民进党上台奠定了基础。一晃十年过去,在2024年回顾2014年,我们不难发现世界深层结构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3月18日 下午 6:56
其他

特朗普再出狂言:如他未当选,美国将血流成河!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特朗普在昨天的一次集会上口出狂言,表示如果今年11月份他不被选为总统,那美国民主就到头了,并且美国将发生“血洗”。换句话说,如果他不当选,美国将会血流成河。老实说,我并不认为特朗普说这些话是因为老年痴呆症,我也不认为他是一时失语,我认为我们应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遥想2021年,特朗普行将卸任之际,2021年1月6日,他居然在社交媒体上煽动自己的支持者冲击国会山。如果说当时只是小试锋芒,那这次特朗普如果还是没被选上的话,美国民主恐怕真的会面临重大挑战。特朗普为什么会口出狂言?其背后的理性逻辑是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嗅出什么?就在特朗普发布疯狂言论同时,俄罗斯拒绝了瑞士方面就俄乌问题召开的国际会议的邀请。此前曾表示愿意和谈的俄罗斯为何直接拒绝了瑞士的邀请?其背后有何隐情?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张纪红
3月17日 下午 6:41
其他

欧洲内部关系微妙,中国出招好时机,法国将成突破口?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主要和大家聊聊最近两个欧洲国家的动向,一方面是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与俄乌战争的关系。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法国,一个是德国。大家知道,在欧洲内部,法国和德国既是兄弟也是欧洲经济整合的一个火车头。但最近这段时间,这两个国家有些貌合神离,意见并不完全统一。前几天,我提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援助乌克兰上的立场明显不同,马克龙想要派兵,虽然以一己之力也无能为力,而朔尔茨则像一个小媳妇,比较小心谨慎。对比来看,马克龙显然像欧洲的一个君王,用德国人的话来说,他似乎希望能够在最后两年任期里青史留名。在中国问题上,这两个国家也显示出不同。德国方面,朔尔茨一连三天与东南亚三个国家进行“闪电式约会”;法国方面,有知情人士透露,5月马克龙将在巴黎接见中国领导人。德国为何突然密集接触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有何预警?假如中国领导人访问法国消息属实,背后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德法关系?另外,昨天(3月15日)法国、德国、波兰在柏林会面,一致提出要加大对乌援助,但就援助方式语焉不详。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和波兰对此义愤填膺,而德国显得无精打采,为何如此?德法貌合神离的背后释放什么信号?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3月16日 下午 5:31
其他

全球超级大选年,美俄选举至关重要,世界将迎来动荡的12年?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年是超级选举之年,全世界有大概70几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着选举。其中,我们比较关注就是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以及明天(3月15日)开始的俄罗斯总统选举。之所以关注,不仅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所谓的超级大国,更重要的是目前俄乌战争还打得正酣。如果11月美国总统大选是特朗普胜选,理论上俄罗斯会躺赢,那么在此之前,俄罗斯会不会如期、如意与美国进行秘密谈判?今天(3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独家报道,其中透露今年1月,美国和伊朗在阿曼地区举行了几轮秘密谈判。虽说是到了阿曼,但据说双方并没有进行直接对话,而是由阿曼官员穿梭于两方代表团之中进行谈判。主要谈什么呢?那就是红海危机。坦率来讲,像红海危机这么大的一件事,美国和伊朗都能在第三方的支持下展开秘密谈判,我相信未来几个月,美国和俄罗斯可能也能借助第三方展开谈判。此外,明天(3月15日)俄罗斯大选就要开始了。理论上,这次俄罗斯大选没有什么悬念,肯定是普京当选。根据俄罗斯相关条例,普京或可以连任至2036年。这期间,美国要用三个总统任期来交换,而且可能还要经过2至3次的政党轮替。可预见的是,未来12年可能是一个极度动荡、引发战争与革命的时期。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3月14日 下午 6:51
其他

拜登公布2025财政预算,40亿“抗中”经费,释放什么信号?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昨天,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结束了对菲律宾为期两天的访问,并在访问结束后发布了两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一个是美国要花重资投资菲律宾,在菲律宾建造半导体制造基地和工厂,另一个是针对美国目前对菲律宾半导体工厂投资明显不够的情况,美国将把现有的投资金额翻一倍。雷蒙多表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防止中国获得军事领域先进半导体技术。除了投资菲律宾,美国3月11
3月13日 下午 8:11
其他

放不下选票,却又围剿TikTok,美国荒唐背后是什么逻辑?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来谈谈两条互有关联的线索,分别关于美国和德国,且都涉及到了与中国的科技合作。首先是美国方面。3月1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将全院休会一天,来审议众议院提出的有关限期字节跳动与TikTok剥离的事件。因为此前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这个事件算是兹事体大。从整体上来说,这也是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非常拙劣的步骤。可笑的是,美国一边以大规模收集用户信息等理由为难TikTok,一边是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为了争取连任,让自己的竞选团队都在手机里面下载并使用TikTok。这充分地体现出了美国的实用主义,以及TikTok确实好用。只是拜登竞选团队使用TikTok,相当于被自己的理念和底层逻辑“打脸”。这种“既要打压你,又要用你”,无疑是再一次展现美国的双重标准。其次是德国方面。近两年德国在处理对华的经贸政策、中国与美国的战略关系上处于失衡状态,原因之一是内部的厌华、反华情绪在不断上升。最近,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结束了为期4天的访美行程。在访美期间,哈贝克的三点说明令外界关注。其中,当他被问到假如特朗普上台,会在中美之间选择谁?哈贝克表示,德国宁可选美国。一直以来,中德之间有着很多的贸易往来,即便欧洲提出了“去风险化”,但德国有些企业不但没从中国撤资,反而还追加投资。在这情况下,德国为何仍站队美国?未来中德关系何去何从?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3月12日 下午 6:42
其他

台海局势微妙,赖清德继承蔡英文“国安团队”,美大选成最大变数?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有媒体爆料,表示蔡英文团队所谓的“国安团队”基本将留任。换句话说,赖清德的核心安全团队不仅会继承之前蔡英文的人马,其路线也将相当程度地得到延续。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信号,正如媒体的评论,台湾地区即将上任的副领导人萧美琴,将是一个手中握有实权的副领导人,不再像之前台湾地区的副领导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显示出萧美琴和美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目前,距离1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到520赖清德上台的时间刚好过半,那么,从现在到520两岸关系的走向如何?520赖清德可能会发出什么信号?520之后到今年下半年11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这段时间,美国会不会出现一些重大变数?另外,我昨天提到过,罗马教皇方济各在前几天呼吁乌克兰举白旗,进行和平谈判。对于方济各的提议,乌克兰方面并不接受,表示乌克兰国旗由几种颜色组成,但里面没有白色,教皇不能让他们投降。坦率地讲,罗马教皇目前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这从侧面反映了桌面或者水面下的暗流汹涌。所以,从现在开始到11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以及11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之后俄乌战争将会如何发展?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张纪红
3月11日 下午 7:24
其他

古巴宣布与韩建交,朝鲜惨遭背刺,半岛局势何去何从?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不谈那些重大的国际新闻,而是谈一个相对冷门的消息。虽说冷门,但在冷门当中,其实也可以看出国际上的一些阵营组合,或者有关未来走势的一些蛛丝马迹。这个消息便是古巴宣布与韩国建交。在这最近几年当中,古巴这个国家似乎已经淡出了世界舞台,或者说淡出了世界媒体的视线。无论是俄乌冲突、中东战争,还是中美关系,甚至是它自己与美国的冲突等一系列国际事务,我们都很少在这其中看到古巴的身影。然而如今他突然宣布与韩国建交,这个消息可以说是石破天惊。按理说,一个国家与另外一个国家建交,这本身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本没有必要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但是朝鲜半岛有所不同,毕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韩两国的关系并不友好,甚至双方的敌意恐怕未来还会不断恶化。而古巴与朝鲜之间,还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关系。那么古巴此举,朝鲜心中会有何反应?对于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势有何影响?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黎煜
3月10日 下午 8:55
其他

中国特使到访乌克兰,乌方提出“苛刻”诉求,停战钥匙在谁手中?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谈谈俄乌战争,尤其是俄乌战争在桌面下各方的一些斡旋情况,即两场访问。第一场访问是昨日(3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访土耳其,在伊斯坦布尔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面,并交谈许久。据说,交谈主题除了一些双边关系以外,最主要的是在商讨由土耳其来召开一次乌克兰问题会议,或者进行斡旋的可能性。而泽连斯基离开土耳其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有可能将在三月中旬到访土耳其。换言之,在前后不到一个星期时间里面,俄乌交战方的主要领导人都先后到访土耳其。土耳其为何能同时与乌克兰、俄罗斯保持着比较好的关系?在俄乌战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第二场访问是中国乌克兰问题特使在前日(3月7日)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与乌克兰总统办公厅主任会面,双方也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除了提及中国对俄乌冲突的解决方案,乌克兰方面主要是向中国方面提出朝鲜向俄罗斯援助武器的问题。但这个问题非常棘手,中国能不能帮他解决,愿不愿意帮他解决也是另当别论。值得一提的是,泽连斯基并未参与到谈话当中。那么,泽连斯基为何对这两场访问保持不同的重视态度?乌克兰对中国又有何诉求?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邵文婷
3月9日 下午 9:18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拜登发布国情咨文,一改对华态度,隐隐布下三大陷阱?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3月8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首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在这里祝各地的女性朋友们节日愉快,永远美丽。其次,今天也是马航MH370失踪十周年的日子。十年前的今天,马航MH370在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中国,在途经越南胡志明市时忽然失联,然后再也找不到。当时,一连串的搜寻工作进行了几个月,但无果而终。但就在3月4日,马来西亚现任总理安瓦尔表示,如果出现令人信服的证据,马方“乐意重启”对马航MH370的调查。当然,未来结果如何还要另当别论,但我们也以此来纪念在10年前失踪的所有人员。另外,今天国际上也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美国总统拜登发表了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美国现任总统每年都会发表一次国情咨文,全面阐述其内政和外交的情况,而今年尤其关键。因为今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拜登作为现任总统,同时也是下任总统的候选人,其发表的国情咨文理论上等同于他的选战宣言。那么在谈及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时,拜登透露了哪些信息?第二,瑞典宣布正式加入北约,这也是北约继芬兰加入后的又一新成员国。截至目前,北约正式成员国已扩大至32个,这是欧洲安全局势和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而这显然是由俄乌战争所引发的。那么,这对俄乌战争意味着什么?对未来欧洲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意味着什么?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3月8日 下午 7:45
其他

“菜单论”凸显美式霸权,中国外长连发4问,直戳靶心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上午,中国外长召开的每年全国大会的例行记者会引发了众多关注。近年来,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或者说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进而导致中国的一些对外方略也在逐渐调整,发生变化。坦率地讲,对于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中的一些偏差,中国应该果断进行纠偏。今天的记者会上,中国外长不仅分享了一些成功斡旋地区和全球危机的中国秘诀和中国经验,还重点谈及了中美关系和两岸问题。在两岸问题上,中国外长也再一次重申了大陆方面的立场,这既是一次宣誓,同时也是对包括大国势力在内的一些域外势力要介入台湾问题,试图与台湾当局进行联系的警告。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美国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麦考尔在昨天宣布,他要在520赖清德上台的时候窜台,参加赖清德就职典礼。鉴于此,中国外长在此时重申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背后有何深意?是否在警告美方?至于中美关系,中国外长重点驳斥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期的一句话:“要么坐在餐桌上,要么就在菜单上。”那么,中国外长究竟说了什么?又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何种影响?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张纪红
3月7日 下午 7:42
其他

“超级星期二”结果揭晓,黑利大势已去,年轻的美国为何又现老人对决?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昨天(3月5日),美国的“超级星期二”如期而至。截至目前,选举结果还没有完全揭晓,但大致的方向已经出现。据不完全统计,15个参加选举的美国联邦州中,特朗普至少获得11个州的胜利。换句话说,特朗普成为今年美国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坦率地讲,这一结果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只不过是再一次确认,让特朗普更加名正言顺。虽然我们早有预感,但还是不免让人在倒吸一口冷气之余,感到深深的悲哀:美国怎会变成如此?按理说,美国其实蛮有活力的,不仅平均年龄低,而且人口净增长速度很快。但就是这么一个有活力的国家,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参加
3月6日 下午 6:27
其他

为应对“超级星期二”,拜登政治炒作中国电车安全问题,有何溢出效应?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两条线索:一是,我国乌克兰问题特使与俄罗斯副外长的会面情况。众所周知,最近我国乌克兰问题特使已经开启了对欧洲国家的访问之旅。还记得在2023年的第一轮穿梭外交中,俄罗斯是最后一站,而今年的第一站就是俄罗斯。随后,我国特使还会去到波兰、德国、法国,最后肯定要到欧盟和北约的总部布鲁塞尔。从今天(3月3日)上午俄罗斯外交部公布的消息来看,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那么,双方谈得如何?达成了哪些共识?背后又意味着什么?未来俄乌战局将如何发展?二是,3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从本月开始,将全面对在美国的中国电动车展开所谓的安全问题审查。对此,昨天(3月2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电视节目上“大放厥词”:“如果我们不对在美国的中国电动车展开安全问题调查,北京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命令全部的在美电动车熄火,并将数据传回北京……”坦率来讲,我觉得美国人可能在写科幻小说,想象力是有多大才能想出这一招。这也不免让我想起昨天在节目中评论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居然认为,去年中美双边贸易大幅度下降是件好事。从这逻辑来看,假如美国本月开始大规模地对在美中国电动车展开安全调查的话,那么中国后续一定会有反制措施,比如拥有特斯拉的朋友,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就要小心了。后天(3月5日)就是美国的“超级星期二”,拜登此时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何用意?如何评价拜登政府此举?后面会有哪些溢出效应?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3月3日 下午 5:35
其他

美大选即将正式开跑,特朗普去而复返,埋葬美国民主?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两条互有关联的线索:中美经济贸易关系和美国即将开始的总统大选。昨天(3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专访。其中谈到2023年中美双方对对方的出口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尤其是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下降了近20%,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则下降了4%。要知道,中美贸易额在2022年还创下了历史新高,2023年骤降,必定事有蹊跷。然而,面对这样的反常情况,戴琪在接受BBC采访时却表示这是好事,代表中美双方各自都开始寻找分化市场。坦率地讲,戴琪这番话要么是反话,在表达一种黑色幽默,要么就是真的这样想,而这其实就是在暗中推动中美脱钩,推动中美各自贸易供应链的分化。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曾说过一句话:“中美是不能脱钩的,因为中美一旦脱钩,美国75万个家庭都要受到重大损失”。身为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难道不觉得保障美国75万个家庭免于损失是她的责任?另外,下周二(3月5日)美国大选将迎来“超级星期二”,之后美国将正式进入到总统大选的模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黑利的总统大选之路将梦断3月5日的超级星期二,而从3月5日到11月5日期间,美国的两个老人,拜登和特朗普将展开一场在我们看来既无聊又精彩的总统大选。无聊,是因为这场总统竞选是2020年的一场翻版;精彩,则是因为这毕竟是两位老人的第二次对决,而特朗普这次当选的可能性很大。特朗普不仅是去了又来了,还背了满身的官司,他能成为一个“香饽饽”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为总统,又会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什么影响?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张纪红
3月2日 下午 9:05
其他

普京发表国情咨文,向西方“亮剑”,背后只为递出橄榄枝?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2月29日,普京发表了2024年国情咨文,传出一个核心信息:西方国家不要低估俄罗斯的决心,俄罗斯具有打击西方境内任何一个目标的能力。此外,普京还表示:“俄战略核力量处于完全战备状态。”带有很明显的核威胁之意。眼下,2024年进入3月份,换句话说今年已经过去了六分之一。那么在国际局势方面,肯定会发生一些重大拐点,其一就有可能出现在俄乌战局上。至于这个拐点,到底是像朝鲜战争的停战模式,还是像伊拉克战争那样出现更大的灾难呢?另外,俄罗斯核力量是否真像普京说的那样?普京此次“亮剑”想向世界释放什么信号?背后真实的战略动机是什么?如何评价当前的俄乌局势?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邵文婷
3月1日 下午 5:44
其他

俄乌战争第三年,第二轮穿梭外交开始,中方角色为何不可替代?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170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在俄乌冲突当中的角色。时间过得非常快,今天已经是2024年2月的最后一天了,换句话说,2024年已经过去六分之一了。昨天(2月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宣布,中国乌克兰问题特使将启程前往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等国家进行访问。据悉,这是中国乌克兰问题特使第二次出访,上一次出访是在去年的5月份,不仅访问了上述5个国家,整个访问花费的时间也很长。有关上一次访问的内容,我们并没有在公开媒体上看到非常详尽的报道,而从访问之后的效果来看,上一次的访问似乎发挥了作用,但没有完全阻止战争进一步恶化。上一次中国乌克兰问题特使出访后,舆论曾涌现出各种有关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角色的分析报道。当时我曾做出评论,上次的出访只是第一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中国介入乌克兰问题进行调停的1.0版本,后面还会有2.0、3.0版本,但中国的整体思路和原则不会变,那就是劝和不劝战,因为中方一直强调我们是站在和平这一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完全可以和西方据理力争,因为我们的立场就是和平。当然,站在和平这一边的意思就是不主张战争,但是光是站在和平这一边还不够,中方还要促和劝谈。所以去年中国外交部曾提出有关中国解决乌克兰问题的12点声明,其中就有中方愿意劝和促谈,并希望俄乌双方立即无条件停战停火。但问题是,去年四五月份时有关停战停火的具体条件还不成熟,当时距离俄乌战争爆发才一年多一点,而乌克兰当时还在酝酿所谓的春季大反攻。之后春季大反攻一再推迟,变成了夏季大反攻,夏季大反攻又因为前期准备不充分,后期推进不顺利,整体没什么成效,所以西方对乌克兰的兴趣开始减少。换句话说,从乌克兰去年第四季度大反攻陷于不利境地开始,美国和欧洲的厌战情绪开始上升。现在,又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乌克兰前方的战局目前依旧相当危急。坦率地讲,俄乌双方在前线的战况都是危急的,因为我们不能因为俄罗斯目前稍占优势就认为它会一直占据主动。同时,我们也不能低估乌克兰的抵抗决心。但我们还要明白,在没有国际社会援助或者调停的情况下,乌克兰想要获得阶段性胜利恐怕会非常困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前线战争其实是陷入了僵局,并且这个僵局对于各方都是不利的。我之前一直强调,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角色理论上是独一无二,甚至是不可替代的。那么中国为什么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呢?因为中国跟俄罗斯和乌克兰两边都说得上话。当然,中国跟俄罗斯说话的空间会更大一点,但中国跟乌克兰也没有翻过脸,同时,中国与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也说得上话,且美欧这些国家其实对中国也有所求。虽然欧盟领导人一再放出威胁,表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取决于中国在俄罗斯问题上态度,但反过来从策略和实用性的角度说,欧盟其实对中国也有所求。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中国所处的环境相对还是比较舒适的,进可攻退可守。一方面中国强调了不站队,另一方面我们也指出中方站在和平一边。我们既没有跟着西方的步子对俄罗斯施压,也没有顺着俄罗斯的调子走。所以,中国和乌克兰外长才能在之前的国际会议中见面,才有了这次中国乌克兰问题特使的第二次出访。从出访的国家来看,中方特使除了会去俄乌两个交战国之外,还会去之前已经访问过一次的波兰、法国和德国,因为这三个国家与俄乌战局和欧洲内部都有密切的关系。老实说,俄乌战局与其让美国介入,还不如让欧洲人自己解决。上述的三个欧洲国家中,波兰靠近西乌克兰,并且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它甚至有决定乌克兰生死的影响力。至于法国和德国,它们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尤其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表示,有可能会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除了上面几个国家,这次中国乌克兰问题特使最后一站还要去欧盟总部布鲁塞尔,而上一次的行程并不包含欧盟。截至目前,公开媒体并没有报道中国第二轮访问会不会有新的方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站在和平这一边的底层逻辑和底层原则是不会改变的,不仅要促谈劝和,还会要求俄乌双方,尤其是乌克兰背后的西方各方立即无条件停火停战。我们要注意“无条件”这三个字,因为很多人促谈劝和是有条件的,就是一定要达到某个目标或要求才能从中斡旋。但我们要知道和平是没有条件的,只要想和平就一定会想尽一切的办法、理由去创造和平,反之,只要不想和平就有一千万个理由毁掉和平。现在,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了,我之前也提到过,大规模的战争基本上都会在战争持续两年之后出现一个拐点,从这意义上说,俄乌战争理论上会在今年出现一个拐点。而实际上,至少从俄乌双方及乌克兰背后的西方来看,这个拐点不是略有端倪,而是存在很多端倪。其实双方都在试图找一个台阶,让各自体面下场,所以现在在桌面底下,一定会有很多秘密接触。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无所作为,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可以起到更多作用。说了那么多,中国政府此轮谈判的主要提议是什么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我认为一定会比去年提出的“12项倡议”更进一步,尤其是在停战停火方面。此前我曾提出,俄乌战争或可以达成类似朝鲜战争模式的停火,这不失为一种促谈劝和的意见。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因为从现实主义来说,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想打出一个让它们能够全方位声称自己取得胜利的结果,这当然是在痴人说梦。坦率来讲,俄乌战争再打下去,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没面子,它们现在需要的是里子。那如何给它们里子呢?对俄罗斯来说,只要不动乌东四州,撤了就算了,以后的事可以以后再说。这样一来,不仅保住了面子,也保住了里子;或者可能丢了一些面子,但最主要的还是保住了里子。对乌克兰来说同理,乌克兰现在需要思考的是,是否一定要夺回乌东四州?坦率来讲,乌克兰要想回到战争爆发前的状态已经不太现实,而且如果没有西方更大规模的投入或派兵,想要夺回乌东四州更是几近不可能。不过,停战停火不等于认可这个现状,朝鲜战争停战70年了,终战协议至今还未签。所以,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假设俄乌停战,后面会否再度爆发?我曾说过,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有很多经验教训是可以汲取的,比如若俄乌汲取了十年之前的克里米亚危机教训,或许此次俄乌战争就不会爆发。但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一旦后面又发生矛盾,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前面的伤疤。所以我认为,即便此次俄乌能达成不论是朝鲜战争模式或其他模式的停战,如果后面不长记性,不能汲取战略教训的话,这个战争可能又将重新爆发,并且历史不会再给俄乌70年时间,甚至可能都不到7年。接下来再谈回中国。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角色,一是独特,二是不可替代。虽然此前我曾说过,中俄关系在战略性的背后有其脆弱性,但我依然想强调的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俄关系有它的偶然性、必然性、功利性、实用性、战略性和脆弱性,只有从这6个“性”出发,我们才能完整地看待如今的中俄关系。而中国只要坚守不给俄罗斯提供直接用于战场上的武器,我认为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就能有所立足,这也为中国斡旋或参与斡旋俄乌局势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有一个问题是,从全球战略上来看,也许俄乌停战的那一天,就是中国承受来自美国更大战略压力的一天。究其原因,是美国的“两场明战和一场暗战”。就美国而言,它非常希望在2024年全面摆脱两场明战,即俄乌战争和哈以战争。这么做的目的,一是让拜登在今年美国大选中获得更多筹码,二是能将有限的战略资源投放到围堵中国上。但是,上帝是否会让美国和拜登如愿以偿就要另当别论。当然,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这背后的战略用意,并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能因为后面会承受更大压力而不促谈劝和,这有悖于良知。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希望吃人血馒头,也不希望以他国的灾难来摆脱自己的战略压力。要想摆脱战略压力,自然是要从自己做起,从改善自身的战略环境做起,而不是寄希望于外部的偶然事件。我们需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建设性干预,来彰显我们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只有这样,中国才能长远立足于世界。另外顺便提一嘴,在中国特使出访乌克兰前,中国副外长访问了俄罗斯。而在更早之前,中国副外长还访问了朝鲜平壤。我国副外长访问平壤,一方面是加强与朝鲜的双边关系,另一方面不排除去了解朝俄之间日益紧密的互动,如军事互动等。而此次我国副外长访问俄罗斯,除了加强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就我国特使访乌一事进行交流或交底。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一定完全正确,仅供大家参考。编辑:张纪红
2月29日 下午 6:39
其他

西方援乌倦怠,马克龙煽动派兵,一厢情愿还是内部有分歧?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236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将聚焦两个分歧,一个是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另一个则是西方内部对于TikTok的分歧。下个月开始,美国总统大选就要正式开始,而不久之前还要禁止TikTok的拜登团队,他们内部也已经开始使用TikTok,这种行为无疑是“双重标准”,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双标”。不但我们认为是双重标准,连美国老百姓、美国媒体、美国舆论都认为这是双重标准。并且更有意思的是,有拜登团队内部人士承认他们就是“双标”。就在美国开始“双标”的同时,欧盟最近倒是开始对TikTok展开一些所谓的审查和调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中方还是要以不变应万变,让欧美自己先商量。同时,有关“双标”的问题,中国方面如果有一些舆论进行分析、解构和揭露,也可以变成一场很好的舆论战。01长话短说,回归第一个分歧,也就是北约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前天(2月26日),法国巴黎举行了一场有关援助乌克兰的会议,东道主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都有出席,泽连斯基也远程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召开的背景大家多多少少也都了解,俄乌冲突到现在,乌克兰如果没有西方北约等国家的援助,那么无论是弹药还是死伤人数恐怕都难以为继,现在的问题是,乌克兰后援无继,相关的军事援助始终下不来。然而就在这次会议之后的记者会上,东道主马克龙在被问到“北约或西方会不会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时”却表示,虽然这个问题内部有分歧,但他个人认为所有可能性都不可排除,包括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此言一出,可以说是舆论哗然。因为从乌克兰战争爆发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在这期间,西方内部始终坚守一条所谓的底线,也就是不论西方、北约,或者个别的西方北约成员国都不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因为如果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北约就形同于和俄罗斯直接开战。另外,在战争刚打起来的时候,泽连斯基曾要求北约在乌克兰内部设立一个禁飞区,禁止俄罗斯飞机进入,但这一提议遭到了北约的反对。因为如果答应泽连斯基的要求,北约就形同于在制空权的问题上与俄罗斯开战,或者说短兵相接。而北约和西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顾虑,主要还是考虑到俄罗斯是一个核大国,一旦把俄罗斯惹毛,俄罗斯动用核武器是谁也受不了的。但问题是,经过2年的焦灼战斗,现在西方已经明显看到,如果不进一步的投入,比如继续提供军援,或是派遣地面部队,那么乌克兰部队纵有千百万个抵抗意志,恐怕也是难以独自对抗俄罗斯。前天马克龙记者会上语惊四座的一番话,究竟是北约内部已经有所探讨,还是马克龙的一厢情愿,或是法国一个国家的意志,还是西方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老实说,在过去的48小时里,有关的探讨和争论很多,根据我们今天早上从欧美那边收到的消息,美国、德国都表示了反对,都排除了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的可能性。美国首先反对,之后德国总理舒尔茨也表示不存在这个可能,这理论上就是马克龙被啪啪打脸。当然,美国和德国虽然是西方阵营当中比较重要的国家,但毕竟还不能代表全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其他国家的意见。与会的捷克总理表示,在是否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的问题上,北约内部是有争议的,其中不排除有些国家愿意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但捷克是反对的。从捷克总理的话来看,马克龙的这番话明显不是他个人的一厢情愿,或者说临时的头脑发昏,北约内部有些国家有可能是支持向乌克兰派遣军队的,而其中很可能包含法国。为什么法国支持向乌克兰派兵呢?大家知道,法国戴高乐主义很早就提出了战略自主性这个概念,而所谓的“战略自主性”就是我的战略我自己来做主,意思就是法国不必要完全听从北约的统一指挥,也更不会唯美国马首是瞻,这可以说是法国的一种风格,或者说外交准则。而作为戴高乐主义的徒子徒孙,马克龙自然是长期信奉这一准则。1月27日,中法建交60周年时我曾做过一个评论,法国虽然不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但却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也是法国戴高乐主义的体现。中国外长在1月25日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会上,形容中法关系时使用了“心心相印”一词,说明双方有高度的精神和战略默契。当时我就评价,如果将这些词用在人际关系上,那妥妥是在形容恋人关系,所以中国是非常看好法国的。然而在西方内部,我必须承认法国是一个异数,但又由于它是一个大国,所以即便是异数也不可被忽视。不同地方都会存在异数,比如北约的土耳其、欧盟的匈牙利等。虽然它们不算小国,但与法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法国是常任理事国,也是目前欧盟内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所以更不能忽视。如果特朗普在今年美国大选中胜选,导致美国退出北约的话,那谁来保护欧盟?我曾在评论中谈到,与其让欧盟七上八下地发展核武器,不如让法国为西欧地区乃至整个欧盟提供核保护伞。当然,这都是后话,法国的态度我们不可小觑,更不可忽略,更何况马克龙本人仍旧雄心勃勃。虽然这几年马克龙稍微老了一些,而且由于内政问题,他在第二任期被搞得灰头土脸,与第一任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得不承认马克龙的雄心还在。所以,我认为这件事可以作为一个战略动向或迹象去关注。从目前常规思维来看,我不认为法国会单独或联合几个北约国家派兵乌克兰,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可能性不大。此前我说过,俄乌战争可能会在今年的春夏或夏秋之交,即今年的7月或8月出现重大拐点。这个拐点与其说是在外交线或秘密线上,不如说会先出现在军事线上。我们一直说,你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拿不到,所以战场上见分晓。而西方不愿在战场上看到的,就是乌克兰被拖下去。因此,西方可能需要考虑的,一个是军力,另一个则是派兵。这在今天,即2月28日可能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和天方夜谭,但在6月28日可能就不一定了,这一切要看那时的战场情况。所以此时此刻,在马克龙派兵乌克兰不是不行的情况下,大家还是要予以一定的关注和重视。02我们再聊聊TikTok。从特朗普时代开始,美国就一直上演着禁止TikTok的闹剧。之所以称之为闹剧,一是因为底层逻辑不来自中国,而是来自美国。如果说禁华为是底层逻辑,那还“情有可原”,但现在TikTok的底层逻辑来自美国。二是因为美国禁止TikTok主要源自两个担心:第一,担心TikTok的数据收集能力。说实在的,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就没有不收集数据的软件,但大部分数据都是有关娱乐和消费方面的,并不涉及关键的国家安全数据。第二,担心TikTok的动员能力,尤其体现在年轻人当中。的确,TikTok在年轻人当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我认为所谓的“动员能力”完全不值得一提,也不值得一评。现在只要是一个好产品都会有动员能力,尤其是现在的社交媒体,为何只揪着TikTok不放?美国一路以来的禁TikTok闹剧,可以用特朗普的“不是公平公开的竞争”来形容。在此背景下,美国传来了一个有意思的消息:临近美国总统大选,拜登的竞选团队竟自己用上TikTok进行宣传。据说,现在团队内人手一个TikTok。这引起了广泛热议,有人说美国双标,以后美国人说的话还有人信吗?对此,拜登的竞选团队今天出来表示:“我们正是看中了它的动员能力,尤其对年轻选民的动员能力......”这番话听上去很可笑,难道你是今天才知道TikTok的动员能力吗?你当初不就是因为担心才禁的吗?还以收集数据等借口给TikTok栽赃罪名......好了,当现在可以为自己所用时,什么收集数据、动员能力、国家安全等都不担心了,这不是妥妥地打脸吗?与此同时,除了美国,欧盟现在也开始对TikTok进行审查。所以,这件事其实很荒唐,不仅是一个闹剧,更是一个丑剧。对此,我想引用我国前领导人所言:“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也就是胜似闲庭信步,任由它们去弄。其实只要是好产品,还怕找不到好用户吗?对于那些闹剧,大家呵呵一笑就完了。编辑:张纪红
2月28日 下午 5:43
其他

美国大选临近,中美贸易代表会谈“姗姗来迟”,能为拜登助力多少?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761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根据昨天晚上收到的消息,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十三届部长会议期间,中国商务部长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进行了会面。之后,中国就这次会面的情况发布了新闻稿,表示双方进行了专业深入的交谈。注意“专业”和“深入”两个词。前者毫无疑问是指双方的交谈涉及到了贸易问题,因为两人都是搞贸易的;后者则是指双方的交谈可能触及到了一些深层次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中方的新闻稿中并没有使用实质性、建设性和坦率性这些词语,换句话说,双方此次的交谈没有出现争论,自然也没有触及到一些实际问题,并不具备建设性。有人可能会问,什么叫“建设性”?要解读“建设性”,就要把分歧、实质性和建设性放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双方的交谈虽然有分歧,但还是触及到了很多实质性问题,或者说双方在触及到实质性问题的时候是存在分歧的,但双方未来还是要向前看,这就是建设性。首先,从大面上说这次会面还是值得欢迎的,因为这毕竟是戴琪为数不多与中国商务领导人的见面。大家知道,戴琪是华裔,她之前在广州呆过几年,普通话说得不错。按理说,她应该是拜登政府当中率先与中方打交道的,因为她对中国比较了解,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另外,戴琪主管的贸易领域历经了特朗普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说,早在三年之前,拜登政府上台的时候,我们就期待她可以在这一领域与中方接触,因为不做出改变对美国其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假如说美国方面真的对中方保持善意,并希望双方交谈能得出建设性成果,第一件应该做的事就是取消高关税,或者至少是大幅削减关税,至于其他战略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以后再说。但是从拜登上台三年以后的情况来看,中美之间在军事、外交、台湾问题等方面虽然是分分合合、起起伏伏,但最后还是在向前走,唯独贸易问题就像一块焊死的铁板,是死水一潭,根本没有任何的触及。上面提到过,这对美国是百害无一利的,那为什么还是没有触及呢?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曾说过一句话:“贸易问题其实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身为财政部长的我已经无权干预。”当然,财政部长只是管一些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贸易问题是贸易代表戴琪主管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方面和整个拜登政府的大政方针有关,贸易代表自己也无能为力,而这中间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拜登的意愿,是拜登不愿意取消。另一方面,这其实与戴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戴琪是美国贸易部门的执行长官,而且她不光可以执行,也可以向上峰汇报,拥有参与战略制定的权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这次中美贸易长官会面一事我们还是要欢迎,毕竟迟到的来临也还是来临。其次,我必须强调这次会面来的太晚了。如果说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更早一点,中美之间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如果说在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甚至去年的这个时候,如果中美双方的贸易长官能会面的话,我觉得其实都来得及,因为去年这个时候拜登执政的时间刚刚过半。当然,现在也不太晚,但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进入3月份,美国总统的竞选就要开始了,之后各方的精力都会放在竞选上,更何况现在的特朗普在竞选上是势如破竹。到这个时候,双方只会拼“硬气”,也就是看谁对中国更硬,所以此时此刻希望中美双方在贸易问题上有所缓和,其实是门都没有的事情。众所周知,拜登政府是2021年上台,那么在2021年上半年,戴琪其实是无所作为的,而在下半年,2021年的10月4日,她曾跑到CSS,就是美国比较有名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表过演讲。当时我们以为拜登政府已经上台半年,戴琪在贸易办公室的工作也捋得差不多了,所以她可能是有话要说。在戴琪发表演讲当天,我们曾对演讲进行了全程的直播,并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点评,为我们的学员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但结果还是令我们比较失望,因为演讲的总基调不仅没说取消关税,也没说削减关税,而是继续维持特朗普时代留下来的对华高关税政策,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正是在这次演讲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才会说出上文提到的那句话,贸易是一个政治议题,她无权干涉。当然,身为财政部长的她,确实无法干涉贸易代表的事,但这个事情一拖拖了三年,直到现在拜登的任期都快结束了。从这意义上说,中国商务部长和戴琪的见面一方面是值得欢迎,另一方面对于大局其实无补。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方的新闻稿中只说了专业深入的交谈,而没用实质性和建设性,甚至是坦率性这三个词。上文提到了,实施对华高关税政策对美国来说是百害无一利的,很多的美国家庭和美国供应商也都深受其害,那么拜登团队为什么没有取消或者大幅削减关税?我认为这与拜登当局,以及整个美国社会目前维持对中国高压政策的所谓政治正确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最容易处理的事情,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只要越雷池一步,就显示了对中国的放任。所以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当然就拼命地做。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戴琪的问题,但戴琪背后的老板是拜登,而拜登又是美国民意的选择,他背后又有一个美国的民意。(注:音频口误,以文字稿为准。)与此同时,在执政当局和美国民意之间还有那批精英阶层,也就是智库、执政官员、前官员,正是这三层架构,构成了制约美国对华政策可能出现任何缓和的因素。一些朋友可能会疑惑,不是说中美之间还是有一些建设性的内容可谈吗?我想说的是,现在中美关系之间所有的建设性之举,都是经过了猛烈冲撞之后才有的,比如2023年的气球风波,美国也是在撞了南墙之后再回头,这才有了后续的些许前进。只要有一段时间不撞南墙,中美关系可能就会马上打回原形。如果在不撞南墙的情况下,美国原本的对华高压政策基本上也是维持不动。以上,就是目前美国对华政策和战略背后的底层逻辑。当我们了解了这个底层逻辑后,一方面我们要倒吸一口冷气,另一方面美国未来的总统无论是谁,我们对中美关系都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所以从这意义上说,我们对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不要抱有期待。众所周知,戴琪是一名华裔官员,作为中国人我们或许会对其抱有一定期待,比如此前的骆家辉等人。但坦率来讲,在美国无论是学界、政界、智库的,还是军届的官员,有时候越是华裔越会矫枉过正。因为他们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受歧视、受怀疑的小群体,所以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有时候会刻意表现得比美国人更蠢。这其实就是人性,和他们是不是华裔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所有的商业、政治、战略洞察背后,其实某种程度也是一种人性的洞察。鉴于此,我们大概也能看清此次我国商务部长和戴琪的会谈。当然,也许双方还会谈一些其他话题,比如昨天(2月26日)双方居然谈到了台湾问题。说实在这令我非常纳闷,两个国家的贸易代表见面,不谈贸易上的问题,反而去谈台湾问题。既然是两个贸易代表来重申台湾问题立场,那理论上也说明此次双方没有什么好谈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我国商务部长并不是专门与戴琪会见,而是在参加国际会议期间进行的会谈。既然来都来了,不谈也浪费,那还是谈一谈吧。那么坐下来谈什么呢?那就是台湾问题。当然,戴琪肯定要提中国政府产业补贴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说实在的,这其实是围绕着问题核心兜了一圈,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这叫“为谈而谈、为见而见”。当然,也许我有了解不详的地方,如果有了解内幕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纠正。但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见总比不见的好。再来简单聊聊另一个话题,即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昨天(2月26日)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节目上的讲话。伯恩斯作为美国驻华大使,又是美国资深的外交官,经常在第一线处理中美关系,甚至对中美关系的一些战略定夺起到相当大的影响作用。昨天伯恩斯的讲话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未来美国及整个世界都不应该在中国的主导下进行;第二,中美不能“离婚”,两国必须共存。在访谈期间,主持人追问:“既然矛盾这么复杂,不如干脆脱钩......”伯恩斯随即表示:“脱钩不行,离婚也是不行的。这样做的后果,将会使75万个美国家庭无法解决晚餐问题......”我并不知道这个“75万个美国家庭”是如何得来的,可能是美国方面的统计数据。当然,美国肯定不止这75万个家庭,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美国这75万个家庭的生计与中美关系有着紧密联系。所以,伯恩斯说脱钩是不行的,“离婚”也是不行的,但在这过程中要进行管控等。坦率来讲,伯恩斯这番表示并没有太多新意,但从整体来说,这非常符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去年3月提出的“去风险化”概念。所谓的“去风险化”,其实就是将双方关系中敏感的部分掐掉,将风险去除,之后就按正常关系进行往来。就我个人看来,这本身也无可非议,目前的“小院高墙”不去不行,美国人也不会允许中国继续在美国的高科技体系当中,中国当然也不会满足于自家高科技在美国的底层逻辑下步履蹒跚。中国是一定要超越美国的,而等到部分或全方位超越美国的那一天,也就无所谓去不去风险了。而目前最麻烦的,是在通往超越的道路上。所以从这意义上说,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全方位摆脱封锁和孤立的过程。当然,除了这个方面,我相信中美关系有98%的部分都是不具备任何风险的。因此我觉得,中美双方有相当大的必要和空间,好好地坐下来谈一谈。那么,目前中美之间的政治层面、外交层面、战略层面都已经确定,唯独在贸易层面还有相当部分的可为空间。但从理论上说,当前中美在贸易层面可以说不可为,因为正如我前文所言,美国总统大选马上就要开始了,目前美国国内各大候选人对中国只有强硬的成分,绝无放软成分。假如明年是特朗普上台,那更是没得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假如是拜登连任,第一任期都没能解决的事情,估计在第二任期也不大可能解决。这恰恰是让人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说实在的,美国再怎么采取强硬措施,也不应该与75万个美国家庭为敌,而且据我们了解,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中国企业家已经开始做风险对冲和风险分化,希望能用几个市场结合替代美国市场。等到中国大部分的出口商完成替代美国市场的动作后,届时对美国来说可能一切都太晚了。编辑:陈诗敏
2月27日 下午 6:12
其他

克里米亚危机10周年:对世界有何警示?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845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众所周知,昨天(2月24日)是俄乌战争正式爆发两周年的日子,但从我的整体划分来看,昨天只是狭义上的俄乌战争两周年,广义上的俄乌战争历时更长。有的朋友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还记得10年前的这个时候,即2014年2月下旬,俄罗斯正式出兵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此举可用吞并来予以形容。虽然当时俄罗斯出兵的队伍拿掉了军人的标志,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那是俄罗斯的部队。随后在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正式撤兵。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俄罗斯虽然没有和乌克兰军队爆发类似如今这样大规模的冲突,也没有导致大量的军人死亡,但俄罗斯完成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有两个标志:第一,俄罗斯动作非常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目标;第二,俄罗斯将原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纳入到俄罗斯的版图当中,并且还成立了克里米亚的行政管理局。在过去的两年里,俄乌战争死伤无数,远远超过了十年前在克里米亚发生的军事冲突,但克里米亚基本上仍牢牢掌握在俄罗斯的手里。那么,从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十年前的克里米亚危机,有前因也有后果。从前因来说,这至少从2003年乃至更早之间就开始了,即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围绕乌克兰的冲突。从后果来说,它间接催生了2022年2月24日的俄乌战争。实际上,在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撤军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围绕着乌克兰的地缘战略冲突并没有消停。还记得在2003年,当时乌克兰有两个总统候选人,一个是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另一个是亲西方的尤先科。有关尤先科,令我们记忆犹新的便是其中毒事件,最终导致其脸部毁容。在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乌克兰经历了几轮总统上任。在2013年年底,时任乌克兰总统的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而致力于与俄罗斯签订一系列贸易协议。换言之,从2003年开始,乌克兰就一直存在国家方向抉择的问题,即究竟是走入欧盟的怀抱还是投入俄罗斯的怀抱?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乌克兰这个小国的历史宿命,也是其悲哀所在。同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注定了乌克兰一些亲西方的领导人无法完成“小国大外交”,反而让乌克兰成为大国地缘战略冲突当中的一道小点心。那么在2013年年底亚努科维奇作出拒绝后,乌克兰当地的民意就产生了反弹,这说实在比较奇怪。众所周知,现在的乌克兰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亲俄罗斯,西部亲西方,而在当时这是无法量化的。但就在亚努科维奇作出拒绝后,乌克兰内部集体掀起了一股反弹,无论是议会内部或外部,还是街头或地缘冲突都甚嚣尘上。所以,这种情况也就导致了2014年2月下旬的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事件。虽然这次冲突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军事冲突,但最后达成了效果。一方面,俄罗斯军队扎扎实实地控制了克里米亚;另一方面,普京运用其长期从事谍报工作的谋略,在当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举行了一个公投,公投的结果就是将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的版图。因此,在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军队才心满意足地撤离克里米亚。当然,这个撤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撤离,毕竟克里米亚已经是俄罗斯的一个行政管理区。以上,就是当时俄乌之间的一些情况,这个情况也导致了几个后果:克里米亚危机在直接意义上导致了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冲突不是直接发生在俄罗斯和美国之间,不管是克里米亚还是乌克兰,它要做的是选择,即投入欧盟还是俄罗斯。所以在克里米亚危机后,首当其冲的便是搞坏了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当然,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也被搞坏了——这其实就导致了在1999年形成的G8格局正式消亡。众所周知,1999年之前的G7是冷战时期留下的一个产物,在1999年科索沃危机后,G7峰会在德国科隆举行。当时我作为香港记者亲赴现场,有两个印象深刻的感受:一是,当时西方已将俄罗斯纳入其中,G7正式改为G8;二是,当时由叶利钦派去的俄罗斯总理在峰会上受尽屈辱。由于当年峰会在德国科隆举行,当时的东道主是德国时任总理施罗德。施罗德在与媒体吹风时就提出:“我们的下一步目标是让G8变成G9……”那么下一步要纳入谁呢?答案是中国。说实在的,就连中国记者都觉得匪夷所思,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国际雄心,距离进入G8还相距甚远,但我们的中国高层思路还是比较清楚的。所谓G7或G8,实际上是西方国家制定的一个游戏规则,而无论是俄罗斯或中国加入,更多是作为一个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所以当时的中国在等一个机会,希望自己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当中。那么这个机会是什么呢?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两房危机到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后,2008年10月15日美国华盛顿举行了G20峰会,那时中国顺理成章地加入了。2008年中国的国力与9年之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虽然还没有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但当时每个人都在谈G20,就是只要中国和美国握手,似乎全球的问题都能解决。那么等到中国加入G20后,中国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游戏规则的接受者,同时还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用最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不是坐在桌边上参与游戏规则的谈判,那你一定就在菜单上被人吃掉。”所以在1999年的时候,俄罗斯一方面被西方纳入其中,G7变成G8;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受尽屈辱,里面全部的“奥秘”大概就在于此。15年之后,即2014年发生了克里米亚危机,这导致了俄罗斯与西方展开了第一场决裂,俄罗斯被G8剔除。但即便是那个时候,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也没有完全交恶,后来又过了8年时间,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俄罗斯与西方才正式决裂。当然这个决裂按照之前我在评论中所说的那样,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因爱不成而生恨。所以无论是对中国或世界而言,还是要保持一个审慎警醒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从1999年俄罗斯被纳入G8开始,到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俄罗斯被踢出G8,这一路我们既可以看出地缘战略冲突的风云变幻,也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心路历程。克里米亚危机到现在又过去了10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里米亚危机是广义上俄乌战争的开始,因为俄罗斯毕竟还是动用了军事手段。狭义上的俄乌战争就是两年之前,即2022年2月24日开始。那么无论是克里米亚危机也好,还是俄乌战争也好,给了我们什么警示呢?俄乌战争我们已经说了很多,那么现在我们重点说一下克里米亚危机,主要分为三点:第一,克里米亚危机有个历史渊源;第二,在这历史渊源的过程中,有地缘战略的冲突,而在地缘战略冲突过程当中,无论是冲突的哪一方,都有很多教训可以吸取;第三,当冲突要爆发的那一刻,各方如何看定、如何认定规则,才可以决定后面的去向。先说第一点,克里米亚在历史上到底属于谁?在1783年之前,克里米亚不属于俄罗斯。1783年,俄罗斯正处于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俄罗斯的顶峰时期,也就是在这时,俄罗斯正式吞并了克里米亚。可在1954年时,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出于各种目的,如感谢乌克兰在二战时参与苏联卫国战争等几大原因,把克里米亚还给了作为苏联加盟国之一的乌克兰,而这在普京心中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其实,无论是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还给乌克兰,还是列宁在1922年建立苏联时认定的,加盟国有自由退出的权利,普京都不认同。尤其是加盟国有自由退出的权利这点,他认为这恰恰是种下了苏联解体的种子。普京始终认为,至少从1783年以后,克里米亚就应该是俄罗斯的,而不是乌克兰的。只不过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好时,可以相安无事;但一旦关系不好,乌克兰要纳入西方的怀抱,那对不起,前苏联领导人给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俄罗斯要夺回来。而在这里面,就有相当部分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成分在里面。首先,从历史渊源上,在1783年以后,先不说俄罗斯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获得克里米亚,但克里米亚曾经确实属于俄罗斯。其次,俄罗斯能不能因为乌克兰愿意走入西方的怀抱,就把1954年被还给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强行夺回来呢?这里面有意气用事的成分在里面,也有普京所谓的“作为一个民族英雄果敢”的一面。但大家仔细去看,这里面有相当大程度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这层心路历程,如果不能把它理清楚的话,恐怕无论是在未来的10年、20年,还是50年、100年,俄罗斯可能还会面临很多的艰难。第二,在乌克兰问题上,从2003年开始,乌克兰到底是向西走还是向东走,到底是纳入西方还是纳入俄罗斯?理论上,这背后有欧盟、美国作祟的影子,也有地缘战略冲突的影响。那么从西方来说,如何更公平公正对待俄罗斯这么一个大国,以及欧盟东扩、北约东扩等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刻思考。从俄罗斯来说,也要深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属于俄罗斯的乌克兰,如今却有很多乌克兰人害怕被纳入俄罗斯?在这个过程当中,西方犯了重大的战略错误,俄罗斯也有许多可以反思的空间。第三,从历史上来说,俄罗斯毫无疑问存在可以说是顺手牵羊、刻意获取或巧取豪夺的行为,包括最近两年的俄乌战争,俄罗斯也把乌东四州强行纳入到俄罗斯的领土当中去。实际上,俄罗斯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说这些领土是自己的,但如果要这么说的话,我们也可以说俄罗斯有很多领土在历史上是属于我国的。此外,在今天德国东部的石荷州等地方,以前还是丹麦的。我们知道德国历史上有个大哲学家叫康德,他出生在柯尼斯堡,这个地方后来被强行纳入苏联领土,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现在这个地方还充满强烈的东普鲁士色彩。那么所有的这些问题,是不是要重新改过呢?今天我们去看15世纪以后的欧洲地图,每一个世纪的领土都在改变,直到二战后这些领土才正式定下来不再改变。如果还要再重新改变的话,那势必要爆发无休无止的战争。所有这些,我想都是值得俄罗斯朋友反思的,也是值得所有其他国家反思的。因为人类历史还很长,我们未来还会有很多年的历史,如何认定规则;如何界定冲突;如何认定历史来源;如何准确地设定管理领土归宿、文化认同和历史来源以及未来的走向……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弄清楚这些问题的内在终极原则,恐怕人类未来还是避免不了更多更长的军事冲突。编辑:陈诗敏
2月25日 下午 9:20
其他

金门海难事件未结,美台再商军售,密谋建设兵工厂?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504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过,美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率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四名议员,分别在22日上午10时和11时与蔡英文和赖清德见了面,并在下午与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主要负责人韩国瑜、江启辰进行了会面。目前,有关这一系列会面的消息已经全部出来,其中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虚、实两个方面。从虚的方面来讲,首先,加拉格尔表示了对台湾地区和民进党的支持,称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都会一如既往地展现对台湾的支持。加拉格尔这句话说实话有点引人发笑,毕竟下一任美国总统会不会像现任美国总统那样支持台湾地区都是未知数,并且加拉格尔已经宣布他今年不再参选,不光不会继续连任“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主席,就连国会议员也不会连任。所以,明年这个时候他身上是没有任何职务的,那他又怎么知道明年的美国会不会支持台湾地区呢?其次,加拉格尔对民进党的蔡英文和赖清德也是极尽赞美之词,表示一个政党能够连任三次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加拉格尔指出,最近几十年美国连任的总统也就里根、小布什等人,其中里根、小布什也就连任了一次,总共是两个任期,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从历史来看真正连任的大概只有罗斯福。同时,加拉格尔还开玩笑地表示,建议蔡英文在卸任之后到美国政坛一试身手。坦率地讲,以上的部分都是虚的,但其中也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第一,上文提到了加拉格尔不再寻求连任,但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整个美国政坛或者说西方政坛对中国有战略敌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这种敌意还呈现出了剧烈上升的趋势。对于这点,我们要予以充分的思想准备。2019年我到欧洲、美国考察时,从走访的几家智库,以及政府国会机构中,我就敏锐地察觉到,欧美之间,以及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之间其实是有重大分歧的,但唯有一点他们是形成共识,那就是对中国的战略敌意。当然,2019年时欧美对中国的战略敌意还没有上升到现在这样的程度,只是厌中或者厌华,后来则是变成了抗中,直到现在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反中反华。所以,即使加拉格尔卸任,明年上任的美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依然很可能是一个充满反华色彩的人,对于这点我们还是要提高警惕。第二,从加拉格尔本人来说,他未来能够施展影响的空间确实相当有限,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他已经宣布不再参选。之所以不再参选,是因为不久以前加拉格尔在某一件事情上,和美国政坛的主要人物产生了矛盾,从这一点看,他在美国政坛上其实属于一个异数。在反共反华的问题上,加拉格尔某种程度有点像当年的麦卡锡。当然,美国现在有两个麦卡锡,一个是美国去年刚刚卸任的众议院议长,这位麦卡锡只在议长的位置上待了短短的几个月就下台了。另一个麦卡锡则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冷战时期反共的一个主要参议员麦卡锡,他曾提出“麦卡锡主义”,而这一主义的实质就是疯狂地反共、政治迫害及排外。去年下台的众议院议长麦卡锡,恰恰是加拉格尔的提拔人。2023年1月份,历尽艰辛的麦卡锡终于成功当选为美国众议院议长,并于当月成立了“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任命加拉格尔为主席。不管是提拔人、伯乐,还是师父,总之麦卡锡现在是下台了,所以加拉格尔作为一个美国政坛的一个异数,或者说激进派,他在美国政坛能够发挥空间相当有限。换句话说,加拉格尔这种激进的风格,才是导致他始终不能融入美国主流政坛的直接原因,而他得罪政坛大佬最多只能是间接原因。这某种程度和20世纪90年代的麦卡锡也有一拼。当时麦卡锡提出的“麦卡锡主义”可说把美国政坛、军界、情报界搞了个天翻地覆,但最后结果如何?不仅麦卡锡本人下台,郁郁寡欢,新时代的“麦卡锡主义”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非常遗憾的是,冷战结束30年之后,当美国与中国又展开本该非常健康、正常的战略竞争的时候,当年的“麦卡锡主义”又死灰复燃了。老实说,美国众议院同样叫麦卡锡的前议长在上任几个月后灰溜溜的下台,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所谓的必然,其背后隐含着历史的讽刺。就目前来看,加拉格尔人走倒是一回事,但人走必定茶凉,并且即使他现在还没卸任,但他是美国政坛的异数,并不完全受见于政坛的主流,所以他说的那些话,现在基本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可信度,更不要说以后。22日下午,加拉格尔还见了韩国瑜和江启辰,韩国瑜和江启辰也对加拉格尔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送给了加拉格尔春联,但这些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所以都是虚的。从实的方面来讲,加拉格尔现在毕竟还没有下台,在任的这几个月他还是可以继续强力推动一些他的政策。因为他虽然不受见于政坛主流,但官位还是在上升,即使所谓的“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没有行政权利,但却有推动议程的权利。这个议程是什么呢?就是竭力促成美国对台军售。目前,台湾地区是已经付钱了,但出于各种原因,比如库存不够、生产线要拉长等等,美国还没有交付武器,所以台湾方面很着急。据台媒报道,在22日的会面过程中,民进党和国民党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无论民进党还是国民党,凡是见到加拉格尔都希望他能够尽快促成武器交付。注意,不仅是民进党,国民党也在催促美国交付武器。说实话,民进党催促是情有可原,但国民党也对加拉格尔说了相似的话,这背后释放的信号其实不言而喻。对此,我就不再置评了,评多一句都是废话。另外,这里面还有两点非常重要的信息。第一,出于各种原因,美国目前还有200枚“鱼叉”导弹没有交付。对此加拉格尔在会见台湾方面的人物时表示,他回国后一定会去落实。第二,美国要在台湾地区建设一个“民主兵工厂”。所谓“民主兵工厂”,一方面是对台军售,另一方面是美国援台武器要在台生产化。还记得在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后,大陆方面突破所谓的台湾海峡中线,使解放军巡视台湾地区及周边海域和空域合法化、常态化、机制化。从这以后,美国国会内部就一直在推动美国援台武器在台生产,以防发生战争,美国武器无法进入台湾地区。所以,此次加拉格尔除了表示要将200枚“鱼叉”导弹交付到位,还提及了所谓的“民主兵工厂”。当然,加拉格尔能否以一人之力推动此事另当别论,而且现在他并不受美国政坛主流待见,但他昨天仍做出了这个承诺。目前,加拉格尔的访台行程还未结束,明天他才会离开,所以今天的行程也非常重要。实际上,去年2月17日至21日,加拉格尔曾秘密来过台湾地区,媒体并未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加拉格尔于2023年1月12日上任,换句话说,他在上任一个月零五天后就秘密访台了。而且,当时他的师父——麦卡锡作为美国众议院议长刚刚上任,可谓风头正旺。风头正旺时搞秘密访问,即将辞职时反而搞公开访问,这某种程度也印证了我所说的:越是讳莫如深,背后越有料;越是公开高调的,背后越没料。由此可见,加拉格尔此次访台背后的料并不多,不论是武器交付还是“民主兵工厂”,都不是他一人之力能够完成的,至于前面那些虚头巴脑的发言,我们听听就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去年的秘密访台。到目前为止,有关去年秘密访台的公开资料依然不多,但我们有大胆的理由猜测,加拉格尔应该和蔡英文进行了一些密谋,目前美国国会推出的亲台议程,恐怕大部分与去年的秘密访台有关系。接下来,我再来谈谈今天早上日本一位学者发表的最新文章,该文章也引起了台媒的关注。说实在的,我们现在非常关心赖清德在5月20日前、中、后的一些表现。同时大家也关心在5月20日前后,中美能否分进合击对赖清德进行施压和管控。而在这敏感时刻,两岸之间又发生了金门海难事件,目前大陆方面的公务船已经前去巡航。对此,加拉格尔并未作出表示。据说,加拉格尔此次访台得到白宫方面的明示,要求其低调行事。因此在这篇最新的文章中,作者谈及赖清德在5月20日之后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处理所谓的“中华民国”。此前我曾讲过,在“两蒋”时代和李登辉早期,台湾地区自称“中华民国”,虽然当时并未被国际法所承认,但至少双方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46年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承认双方互相覆盖,这也是两岸各自表述的共识所在,即“九二共识”。但后来,岛内开始试图改“国号”和偷换概念,从“中华民国到台湾”变成“中华民国在台湾”,后来又主张“中华民国是台湾”,主权认定也逐渐变成“金马台澎”,即金门、马祖、台湾、澎湖四个列岛,与大陆无关。那么,赖清德要如何处理所谓“国号”的问题呢?坦率来讲,中美对此看得很清楚,实际上就是隐性“台独”。日本学者就认为,这不光是“台独”,也可以说是“华独”,但无论是哪种说法,中国大陆都不会承认。面对这样的挑战,赖清德如果处理得好,那么可能未来4年还能相安无事;但如果处理得不好,那么未来4年不单是局势紧张,兵戎相见的可能性也会增加。编辑:张纪红
2月23日 下午 5:52
其他

金门海难事件性质反转,赖清德面临上任挑战,520后两岸关系走向如何?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561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的文章主要有四条线索。第一,两岸关系。大家知道,2月14日下午一艘大陆渔船在被台湾方面追赶时发生了翻船,导致两人死亡。现在,根据我们最新获知的消息,这艘渔船是被台湾方面撞翻的,那么这件事的性质将完全不一样。在大陆公务船已经开始对台湾方面的船只实施登船检查的情况下,这一消息无论是对蔡英文还是赖清德都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520之后,赖清德将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我们拭目以待。第二,21日,美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和几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国会议员组成的代表团已经抵达台湾地区,并分别在今天上午10时和11时会见了蔡英文和赖清德。截稿前,台湾方面还没有传出和会面内容有关的消息,所以双方具体的会谈内容无从得知,但最大的基调其实已经有了。第三,我国外长已经结束了参加第六十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行程,并开始了对几个欧洲国家的访问。21日,我国外长抵达了法国,并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面。其实,去年慕尼黑安全会议行程结束后,我国外长也曾顺便对几个欧洲国家进行访问,区别是,去年法国是第一站,今年则是最后一站。去年王毅的访问为3月底马克龙访华做了铺垫,那今年的访问又会解决什么问题?第四,后天就是俄乌战争两周年了,对于俄乌战争,其实也有了一个整体的反思机会和空间。碍于篇幅原因,这部分内容估计不会太多,朋友们如果对俄乌战争两周年整体的反思,以及俄乌战争的底层逻辑、未来的走向和历史背后更加深刻的思考感兴趣。想了解普京到底在想什么?俄罗斯人到底在想什么?普京与苏联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普京为什么不认可乌克兰?普京对前苏联领导人的态度如何?以及俄乌战争对欧洲、对整个世界局势会有什么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欢迎各位在24日晚8时来到直播间,我们会邀请一批大咖嘉宾进行权威解构和透视。当然,除了俄乌战争,直播还会穿插一些对今年整个中国经济的预测,朋友们如果想感兴趣,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门票。言归正传,我们首先来看两岸关系。中国大陆的渔船现在不光是被驱赶,而且还受到了撞击。坦率地讲,涉及到撞击这件事的性质就不一样了,这牵扯到台湾有关方面在执法时的问题。其实,台湾方面驱赶大陆渔船的行为本身就已经说明他们粗暴,和中国大陆那种人情的温暖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大陆方面给他们搭帐篷、送饭、送水的情况下,他们驱赶本就不对,再加上撞击的情况,性质将发生更大的变化。有渔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台湾方面只是驱赶是不会翻船的,最多就开得快一点,而且“快艇”意思就是能开得快,如果因为开得快就翻船,逻辑上根本就说不通,因此翻船的捕鱼快艇是被撞击才翻的。翻船导致4人落海,其中两人死亡,这是以两条人命为代价。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大陆当前的动作做得非常好,是果断出手,就像佩洛西执意窜访台湾地区后,大陆的军舰、飞机立即出动。本来所谓的“台海中线”就不存在,我们也不承认,而现在台湾当局所谓的专属经济区和海域也是同理。我一直强调,厦门到金门很近,甚至最近的距离就1.8公里,两公里都不到。国际法规定,12海里以外才是公海,而两岸本就不受国际法约束,更何况1.8公里的距离根本就谈不上所谓的“专属经济区”。所以,如果不从两岸一家亲的角度出发,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局势只会越来越激化。这件事对于中国来说,首先是坏事,因为我们付出了两条人命的代价,但从战略和策略角度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再进一步。而从未来的两岸关系,以及大陆、台湾地区和美国三方的关系来说,本来三方的关系就已经非常错综复杂了,尤其今年5月20日赖清德就要上任,这无疑会使三方的关系更加混乱。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台湾内部这几天就这一事件发出的舆论称,中国大陆的快速渔艇被台湾有关方面撞沉这件事对赖清德是一大挑战。从1月13日之后,两岸关系从表面看上去还是风平浪静,但这件事发生后,似乎又起波澜。老实说,这件事其实可大可小,如果台湾方面面对中国公务船只未来采取的执法行动相安无事,那就可以继承事实,但如果要采取行动那就是恶意挑衅,那520之前两岸关系可能就会比较动荡。就目前来看,大陆方面还算比较克制,只是动用公务船只进行例行公务检查,但下一步的行动呢?我们可以继续观察。无独有偶,偏偏是这时候美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带领两名共和党和两名民主党议员到了台湾。上文提到过,有关加拉格尔与蔡英文和赖清德会面的具体内容,到目前还没消息,可能到今天晚间才会有消息流出,因为台湾当局肯定要筛选一些敏感的内容,但大概内容无非就这几条。美国所谓的“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其实就是一个刻意反共反华的机构,虽然它在美国国会内部没有行政权力,但它有设立议题的权力。在特别委员会里,议员可以设立、炒作、蛊惑或煽动国会众议院通过某项决议,这项决议甚至可以提到参议院继续通过。这对美国的白宫、五角大楼等行政机关来说构成很大的压力,假设行政机关也正有此意,想必还会构成重大影响。所以,一是我们不用过于关注和担心特别委员会目前的动作,因为它没有行政权力;二是我们仍需关注其背后的动机,因为它有设置议题的权力,可能会产生一些潜在的影响。此前我曾提过,“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的年纪不大,只有39岁,而且他是学冷战史出身,所以他对共产党可以说充满了偏见。但问题在于,2023年年底加拉格尔宣布,2024年将不再寻求连任国会议员。换句话说,加拉格尔也不会再连任“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主席之位。所以,有着明显反华反共标签的加拉格尔,将在今年年底从美国国会山消失。那么在他消失之后,其未来的人生使命和计划到底是什么?我们拭目以待。但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便主席换人,“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也依然存在,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关注。对于此次加拉格尔及代表团赴台访问,我估计今天上午(2月22日)主要是收集蔡英文和赖清德的意见,便于他们回到华盛顿后设立或提出一些议题,从而对美国的行政部门构成影响,继而影响美国对华对台的政策。其中,对台军售毫无疑问是主要议题之一,另外可能还会有一些昏招出台,这就涉及到今天上午蔡英文和赖清德分别与加拉格尔及代表团的会谈情况。当然,这只是一个孤立现象。距离1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只过去40天不到,期间还经历了春节,所以满打满算工作日大概只有30几天。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美国已派出三波政界人士前往台湾地区。首先第一波在台选次日,当时前往台湾地区的有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而在他们回到美国后,向拜登禀报了什么,截至目前还不得而知,美国媒体以及各大智库可以说是讳莫如深。此前我一再说过,一个国家政府越是讳莫如深,说明背后越有料。其次第二波是在春节前,美国国会派出了一个议员代表团;如今这次便是第三波,只不过其中有加拉格尔,他身上反华反共、亲台友台的标签更引人关注。有关这个话题,后续有任何消息,我也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做出解构,欢迎大家持续关注“邱震海”公众号。接下来再来谈谈第三个话题,即我国外长在参加完慕尼黑安全会议后,顺访欧洲国家。实际上,顺访欧洲在过去已有传统。去年我国外长在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前后,顺访了四个欧洲国家,分别是法国、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而今年我国外长在结束慕尼黑安全会议行程后,顺访了西班牙、法国这两个欧洲国家。不难发现,在最近一年尤其是后半年里,欧洲的对华政策趋于敌意,中欧关系面临着比较动荡的局面。据媒体报道,中国前副外长在参加完本次慕尼黑安全会议后表示:“本次会议对中国的关注在减少......”一方面,这受到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影响;另一方面,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对华政策已经不是欧盟的第一选项,中国在欧盟的地位在下降......”坦率来讲,欧盟的对华重视在下降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欧盟的对华敌意在上升。造成这个敌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俄乌战争、欧盟的意识形态以及其内部的右翼民粹,还有去年下半年发生的电动车风波等。从这意义上说,我国外长对两个欧盟的主要国家进行访问,没有坏处。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顺访的最后一站是法国,去年法国是第一站。由此可见,中国对中法关系的高度重视,中国还是希望法国能够在欧盟发挥一个比较好的作用。无独有偶,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此前在一场相关的座谈会上,我国外长高度评价了中法关系,称“中法民心相通”等。当时我评价说,如果把这个用于双边关系的赞美用到人际关系上,那几乎就是对一个美人的赞誉,也是妥妥的心心相印的关系。此外,中国一直非常赞赏法国的独立自主,相对欧盟内部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中国对马克龙提出的“战略自主性”依然抱有期待。虽然坦率来讲,马克龙在其第二任期内受国内牵制较多,因此他的“战略自主性”能发挥的余地相对较少,但中国方面还是很看重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观察今年的中欧关系能否回暖,虽然不一定谈得上柳暗花明,但我们还是要对马克龙寄予一定的期待。目前,俄乌战争来到两周年之际,虽然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我相信欧盟内部会纪念和反思。在这过程中,中欧之间其实是可以有一些共同作为的,只是不知道欧洲方面会不会做这方面的探索。两年前,在俄乌战争爆发后,香港全球化中心组织了一些中欧之间重要智囊的对话,给予大家战略上的思考空间,以达到战略创新或战略干预。也许在未来,香港全球化中心还可以再次扮演类似的角色。编辑:张纪红
2月22日 下午 8:18
其他

金门海难事件大陆强势回应,海警搜查台湾邮轮,迈出第一步!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725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的文章内容主要是三条线索:两岸关系、台湾地区内部局势,以及哈以冲突。01首先是两岸关系。昨天,大陆方面的海警对金门和厦门之间的一艘观光邮轮实施了搜查。这次的事件,其实是在直接回应不久之前一艘大陆的捕鱼快艇在金门海域捕鱼,遭遇台湾当局的驱逐,致两人死亡一事。这某种程度也印证了我之前所说的大陆一定会有回应,并且这次的回应一定就像一年半之前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一样,是坏事的同时也是好事,让我们能一步到位,直接跨越那条既不存在,我们也不承认的所谓的“台海中线”。现在,同样的道理,金门海域的事件某种程度也让我们能直接进入台当局所谓的台湾地区周边主权范围之内的海域。未来,大陆方面一定会采取强力的法律战。在之前的评论中,我曾提出过有关的建议,我认为大陆方面一定会这样做,我也强烈建议大陆的公务船只,对以后金门与大陆之间所有的往来船只,展开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直接检查,并且执行检查任务的一定是公务船,甚至可以配备一定的武器装备。所以,昨天大陆的行动可以说是迈出了第一步。我认为在金门海域的一系列事件中,有错的首先是台湾当局。大家知道,金门和厦门的距离很近,只要站在厦门就可以眺望到对面的金门,甚至有人可以直接从厦门游到金门。所以,在两岸一家亲的阶段时,理论上根本就不存在你的我的,因为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然而,现在在民进党当局的操控之下,却出现了这些所谓的“经济专属区”和“专属海域”。既然这些所谓的专属区域本就不存在,并且大陆方面也不认可,那大陆方面自然可以完全仿照之前佩罗西窜访台湾后的行动,直接进行反应。所以,未来大陆公务船对台湾地区的船只进行例行检查,不仅是势在必然,还是水到渠成。都说这儿了,就再提一下,因为昨天是第一次例行检查,所以那艘游轮上的一些台湾旅客有点惶恐不安,担心自己能不能回去。但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两岸一家”,回当然回得去,即使回不去,干脆就到厦门,毕竟厦门的条件某种程度上比金门要好很多。当然,这只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一般而言,台湾地区正常的渔业船只和正常的民众根本不必对大陆公务船只的检查感到惊恐,因为这只是在以法律手段,将两岸一家亲的客观事实框定下来。这对正常捕鱼和出游的台湾地区民众,根本不会有任何的伤害和影响。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大陆方面的这些法律战和法律行动还会不断加强,而且也应该加强,直至全部纳入其中。02接下来,是台湾地区内部局势。昨天(2月20日),陈水扁就自己出的一本回忆录举行了一场新书发布会。据悉,这本回忆录并不是陈水扁亲自写的,而是陈水扁合并了6年之中一些机构对他的专访形成的。回忆录出来以后,陈水扁装模作样地在台湾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陈水扁指名赖清德和柯文哲,要他们两个阅读这本回忆录,因为这里面有一些他20年前执政的经验。所谓的执政经验其实就是朝小野大,因为其所谓的立法机构内部民进党人士只占少数,不仅20年前的陈水扁如此,今年520之后赖清德民进党当局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况。当然,陈水扁不仅说这本回忆录里有一些经验教训可以让赖清德和柯文哲汲取,他尤其表示,自己20年前执政时是“强势外交”。如果我理解的不错,所谓的“强势外交”其实就是指他在国际上搞的那些“台独”行为。1999年,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亚洲部主任采访时,曾提出了所谓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概念,而当时台湾地区陆委会主委就是蔡英文,之后陈水扁在2001年上台并提出了“一边一国论”,而这两个概念,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昨天的新书发布会上,陈水扁表示自己的强力外交拓展了台湾地区所谓的国际空间。陈水扁还表示李登辉在1999年提出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和他提出的“一边一国论”是一脉相承。老实说,他这句话我们是相信的,因为他本来就是李登辉的徒子徒孙,甚至比李登辉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后面点了几个人的名字。上文提到,他点了赖清德和柯文哲要他们读这本书。要赖清德读书这一点不奇怪,因为他本来就是民进党,并且520就要走马上任了。而要柯文哲读这本书,某种程度上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赖清德和柯文哲之后,陈水扁还点了马英九的名字。陈水扁表示,马英九08年上任后采取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其实就是在延续李登辉1999年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论。换句话说,陈水扁认为马英九三不政策的精神内涵和逻辑思维的脉络,与李登辉是一脉相承。对于这句话,大家可能会有诧异,但不管是诧异还是印证了一些人之前的感觉,这是陈水扁口中的话,我就不再评论了。去年3月底4月初,马英九曾经到大陆访问过,因此整体来讲他还是有中华情结的,但不可否认,他执政期的三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让许多事被拖延,并且也积累了许多矛盾。所以在马英九执政的八年,两岸关系虽然是柳暗花明,但整体来说是无所作为。陈水扁昨天的话虽然是他的一家之言,但似乎有一点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从台湾内部来讲,距离520赖清德当局走马上任已经越来越近了,今天是2月21日也就是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那么未来三个月,无论是两岸,还是中美遏制赖清德,还是赖清德与美国,这个三角关系其实非常微妙。我们简单回溯一下,1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尘埃落定之后,香港全球化中举行了一连三天的线上研讨会,请的都是美国和大陆方面接近各自权力中心的一些智囊人士。韦德宁当时说的一些话,我在这里再次重复。20年前,韦德宁担任小布什政府的总统特别助理,以及美国国安会的东亚事务主任。韦德宁称当时小布什和陈水扁的沟通非常困难,在当年的“520演讲”中,陈水扁就没有把演讲稿给小布什和小布什的团队看。韦德宁还称,如果这次赖清德跨越一些底线的话,那么美国将会有三条措施应对。一是将大幅减少、推迟乃至停止对台军售;二是大幅减缓与台湾的经贸关系;三是游说盟友跟随美国这样做。这三条措施韦德宁基本上是脱口而出,这显示出美国内部,至少在智库层面上,已经形成了某种预案。所以在未来三个月中,无论是中美、两岸还是民进党和美国之间的沟通,即便表面上是风平浪静,但水下一定是暗流汹涌。同时,今天也非常关键。去年1月12日,美国众议院内部成立了“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今天该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率领了6名美国国会议员抵达台湾地区,他们未来几天在台湾地区的一言一行、见谁说了什么、形成什么共识、有哪些分歧等都十分值得关注。他们访台结束回到美国后,如何推进在美国内部的两条线,一条线是国会线,一条是行政线,这些内容同样关键。特设委员会在美国国会中有相当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他们将会多大程度上影响行政方面,也就是白宫、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等等一些对台决策,或者至少在5月20日之前对赖清德施加影响的一些进程,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另外,三天之后,也就是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就整整两年了,这里面有很多事情可以进行反思、探讨。比如战争的起源、战争的合法性、对国际关系构成的影响、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当然还有目前的战况,而战况又分为战场、外交线和秘密线三条线。最近西方已经产生厌战的情绪,那么现在战场的局势究竟如何,乌克兰军队是守势还是攻势?未来战争会如何结束,普京、拜登、欧洲他们分别会做出何种打算?有关这一系列问题,朋友们可以关注本周六(2月24日)晚上8点我们的《震海面对面》爆款趋势课,我们将会邀请一系列矩阵型的专家,从各个角度来给大家解答这些问题。03最后再来说说哈以冲突。我之前一直说美国现在面临两场明战、一场暗战,两场明战就是俄乌战争和哈以冲突,暗中就是针对中国。前几天我也说了,新加坡的国防长黄永宏说要尽可能使暗战不要变成明战,因为世界无法同时承受三场战线,那么下面我们来谈谈其中一条战线,哈以冲突。以色列最近要对拉法展开进攻,而且是惨无人道的地面进攻,因为还有180万居民居住在那里。而美国反对以色列进攻拉法,并在昨天的安理会提出决议,这不说史无前例,至少也是绝无仅有的,美国要对以色列动手了。说实在的,美国对以色列在这件事情上不满,已经心存已久了,而且布林肯已经5次访问中东地区,都无果而终。关于这件事情,目前安理会还没有形成决议,美国方面还在斡旋,还在提出动议。值得一提的是,巴西总统卢拉,最近已经把以色列进攻加沙,比喻成当年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也导致了巴西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巴西已经召回了驻以色列大使,以色列也向巴西提出了强烈抗议。这说明在这件事情上,以色列方面失道寡助,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美国昨天在安理会上,动用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提出要求以色列停火,这也说明了至少美国行政机关,也就是拜登政府,已经对中东战争失去了耐心。如果两场战争在今年下半年都不能得到一个拐点,并且都向激化的方向发展,这会对拜登的选情造成重大伤害,拜登希望连任,以延续他把两场明战慢慢地缓和,同时把所有的资源调来对付中国的战略目的。所以,昨天美国的这一举动有着重大的战略含义。而两场明战中的另一场战线中,俄乌战争两周年之际,大家也一定要高度关注,普京结束卡尔森采访之后,下一步到底会如何走?我认为在最近稍显平静的水面之下,一定还会有暗流汹涌。大家一定要关注“邱震海”公众号,一有新消息,我都会给各位提供第一线的解构分析。俄乌战争即将进入两周年,两年以前,我们对俄乌战争做出了预判;两年过去了,这一次我们又回来了。三天后有关俄乌战争全面反思的爆款趋势课,里面除了有俄乌战争的内容,还有一些关中国经济的评论,大家不要错过。▼点击获取《震海面对面》爆款趋势课▼编辑:张纪红
2月21日 下午 5:59
其他

欧盟批准红海护航,德国黑森号即将出动,欧盟外交为何走上偏路?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725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昨天(2月19日),欧盟外长召开了一场会议,并做出了几个决定。第一,要派欧盟的海军进入红海进行护航。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德国海军。如果不出意外,三天之后,也就是本周五,德国联邦议会将批准这一行动,之后德国的“黑森”号将正式出动,执行护航任务。老实说,这是一次充满风险的行动,很有可能会遭遇胡塞武装的袭击,甚至会爆发军事冲突。一位执行此次护航任务的德国海军中将表示,这是联邦德国有史以来最具风险的一次军事行动。所以,这次的事件还是蛮严重的,并且这虽然是一次军事行动,但连接着欧盟的外交。就我个人的眼光来看,这其实是欧盟外交走上偏路的一个象征。第二,在昨天的欧盟外长会议上,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就是那个80年出生的女外长提出了一个动议,表示要制裁俄罗斯。其实,俄乌战争爆发以后,德国已经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为什么贝尔伯克现在又要追加对俄罗斯的制裁?这是因为纳瓦尔尼,俄罗斯以前最大的一个反对派领袖前几天在狱中突然去世。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过,纳瓦尔尼的死亡时间比较巧合,正好遇上了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并且纳瓦尔尼的遗孀也在这次会议的受邀之列。这两件事撞在一起后,纳瓦尔尼的遗孀不但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非常高调地反对普京,还在2月19日公开宣布,她认为她的丈夫纳瓦尔尼就是被普京谋杀的,因为纳瓦尔尼在狱中一直不愿意屈服,甚至宣称她掌握了证据。此话一出,西方各国就像找到了证据一样,开始“针对”俄罗斯。所以贝尔伯克在昨天提出,要追加对俄罗斯的制裁。有关这一问题,欧盟外长会议虽然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动议,但我觉得后续仍然值得观察。德国始终是俄罗斯与欧盟,甚至是与西方世界沟通的一个桥梁。因为双方地理环境非常近,历史上也爆发过战争,并且德国现在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俄罗斯的能源,或者说至少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在能源上遇到了困境。坦率地讲,最近几年,尤其是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德国在俄罗斯与欧盟,甚至和整个西方世界沟通中的桥梁作用正在慢慢消失,它更多地是站在西方和欧盟这一边。当然,这一点也无可非议,因为德国本来就是欧盟和西方成员国。关键问题是,这个桥梁作用没有了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与整体西方世界的沟通缺少了一个传话者,也没有了斡旋者。在如今地缘战略冲突甚嚣尘上的情况下,这一点和过去相比确实是值得担忧的。我之所以强调跟过去相比,是因为德国,甚至是冷战期间的联邦德国,由于地理、经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始终是俄罗斯与西方沟通的桥梁。甚至在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50多年之前,在维利·勃兰特担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德国曾出台过一个新东方政策,也就是与当时的苏联和解。这是当时的联邦德国,也就是今天的德国的前身西德提出来的,并且还是在冷战最高峰的时候。在冷战最高峰时,当时的联邦德国都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更不用说现在,但遗憾的是现在冷战结束已经30多年了,当后冷战时代新一轮地缘冲突开始起来的时候,德国并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一方面德国现在对俄罗斯的作用正在消失,另一方面德国的海军军舰也要出动,前往红海参加一次非常危险的军事行动,甚至有可能会介入一场军事冲突。这两者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个个案,但其实是互为关联的,折射出不管是德国还是欧盟,在整个世界舞台上发挥调节、涡旋,或者说中立桥梁的作用正在日益消失,它们正在日益紧密地站在美国这一边。今天是2月20日,再过四天俄乌战争就整整两年了。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之后,香港全球化中心曾在2022年3月14日举办过一个线上研讨会,邀请了德国方面、中国方面非常资深的,接近各自权力中心的智库专家讨论俄乌局势。我们当时就提出,欧洲包括德国可以靠近美国,但是不一定完全贴近,中国虽然和俄罗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比较靠近,但是中国毕竟不可能和俄罗斯完全合为一体,反而中国和欧洲如果能慢慢往中间移,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可以加强中欧之间的各种关系,同时可以在美俄之间,或者说是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做出一些调节作用,这个建议在当时得到一部分人士的赞同,可遗憾的是当时的欧洲人没有看到这个战略重心,从而错失了一些机会。但是历史上,德国或者说欧洲不是这样的。30年前,我在欧洲攻读博士,同时也在欧洲做记者的时候,我清楚地了解到,在西方和伊朗的整个冲突当中,欧盟扮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当时欧盟理事会的现任主席、前任主席和后任主席,被称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他们都与伊朗有对话,而在欧盟跟美国之间,他们则扮演一个相对比较平衡分化的协调角色,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当时在欧盟与伊朗的交往当中,欧盟奉行了批评性对话政策,意思就是我和你对话了,但我对你是具有批评性的,或者说我批评你了,但我还是会和你对话,这和美国与伊朗之间直接短兵相接形成了截然的反差。30年之前,欧盟所扮演的这个协调角色,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包括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和中国关系缓和当中,欧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有在与俄罗斯之间,欧盟也曾发挥过积极地协调斡旋作用。而在这中间,比较重要的国家,正是德国。但现在非常遗憾的是,无论是俄乌战争爆发,还是中东的局势,或是和伊朗的关系,以及最近的红海危机,欧盟好像都没有发挥历史上曾有过的调节作用。是欧盟没有能力了吗?非也,如果没有能力,为什么历史上可以、30年前可以、十几年前也都可以,反而现在不能了呢?显然不是欧盟不能,而是欧盟不愿,这就是一个主观动机问题了,和能力无关。这与欧盟,包括德国现在这些主要的外交当事人员、决策人员有相当大的关系。比如刚才我提到的德国女外长贝尔伯克,说实在的,我对她是比较具有批评态度的,我觉得她无论是表达的语言,还是行为背后的战略思维,距离一个外长应该有的学识、素养、高度等还差很多,更不要说什么大历史、哲学、战略思维了。另一位则是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冯德莱也是德国人,同时她也是德国的前国防部长,今年6月份,欧盟议会将开展选举,欧盟委员会要进行改选,冯德莱恩也正在寻求连任。冯德莱恩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她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亲美,几乎就是一个美国的传声筒,美国怎么说她就怎么做,甚至做到一步到位,她与美国基本上是一条线的,没有在美国与整体的世界冲突当中起到调节斡旋的作用。两年之前,香港全球化中心曾在研讨会中提出,欧盟可以和美国在一条线上,但不必完全吻合,两个圆之间可以有交叉,交叉点让它小一点,阴影部分小一点。但自冯德莱恩在2019年12月上任之后,欧盟和美国中间相交的阴影部分越来越大,以至于不相交的部分越来越小,再过个三五年,欧盟几乎就要和美国完全贴在一起了。而在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历史上是相交的部分很小,甚至一度越来越小的情况都有。从我们的角度来,我们希望欧盟和美国,只有那么一点点地相交,毕竟都是西方阵营,有同样的意识形态、战略利益我们可以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但相交的部分不能太多。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中国方面希望欧盟有独立的外交政策、有独立的战略思维。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注意到这一点,提出“战略自主性”的概念。马克龙这几年由于内政问题灰头土脸,在国际舞台上第二任期还没有展现出第一任期的风采,但还是要肯定他有一定的能力。比如在去年4月,马克龙还带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同访华。而冯德莱恩在访华前,还在欧盟的一个智库上发表演讲,率先提出对中国去风险化的概念,她的此番言论还在三周后被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引用。显然,欧盟和美国之间内部有着很密切的沟通渠道,过去也是如此。只是过去是正面的,具有建设性、调节性、斡旋性、创新性,欧盟会从比较自主的角度出发,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欧盟的信任要超过美国。但现在则更为负面,欧盟要么是跟着美国后边走,要么是跟美国贴在一块,要么甚至是引领美国走,有时候美国还没有出台对华的战略思维,欧盟反而先采取行动。虽然我个人觉得,中国还是要对欧盟做更多的细致的工作,包括智库、社会团体、民间群众、政界人士等方面。但是从欧盟整体的趋势来看,欧盟现在和美国阴影部分越来越小,逐渐贴在一块。会出现这种现状,和当事人的作用有很大关系,即德国的贝尔伯克外长,还有自由民主党。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领导人往往是一意孤行,现在的自民党也和我们30年前的认知有所不同,绿党则更为激进。相比起来,社会民主党的舒尔茨总理还比较理性,基本能承接老一代社民党人的一些传统。不过这关乎于德国内政,情况非常复杂,这里不多加阐述。还是回到冯德莱恩,她在欧盟执行委员会方面,扮演了一个不太正面的积极性角色,让欧盟在她上台之后,出于各种原因和美国走得越来越近。昨日,她还表示自己很熟悉欧盟的地缘战略环境等方面,希望能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我之前介绍过冯德莱恩,生活中,她在44岁就完成做7个孩子的母亲的使命,和丈夫分居两地。事业上,她担任过德国联邦家庭部长、劳工部部长、国防部长等职务,并且在任职国防部长期间,德国国防部内部还有官员称她工作负责,可以长期待在办公室,等到周末才回家。某种程度上,冯德莱恩是很多女性中的一个楷模。但恕我直言,这个楷模是要打引号的,因为在她2019年12月上任之后,欧盟整体的对外战略上,丢弃了原本的独立性和创意性。这一点令人可惜。如果她继续连任,我们还要继续做好欧盟跟美国贴近的思想准备和战略准备。就像当时,马克龙虽然和冯德莱恩一同访华,但中国对他们是区别对待。马克龙受到高规格礼遇,以及我们最高领导人的陪同,冯德莱恩则是被“冷落”,静悄悄地离开中国。总而言之,在未来5年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如果有一天欧盟和美国完全贴近,我们除了做好思想准备,也要做好各种战略预案。编辑:张纪红
2月20日 下午 7:35
其他

那么多的安全对话,为何仍无法阻止战争爆发?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5594字,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已经结束,但有关会议的一些余波还在荡漾,根据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众多的信息,我今天将从两点为大家进行最后的解构和分享。第一点,中国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会见了乌克兰外长库列巴,从这中间我们能看出,在中俄关系密切的同时,中国和乌克兰关系同样有一些核心信息值得关注。第二点,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担任新加坡外长之前黄永宏的职业是医生,所以一般提到他的时候,会在名字之后加上这么一个称呼。在演讲中,黄永宏医生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世界没有办法同时忍受三个战区,所以要尽全力避免亚洲地区发生一场战争。其中“三个战区”,就是我之前一直强调的两场明战,一场暗战。与此同时,他还强调“金拱门理论”已经不管用了。什么是“金拱门理论”呢?上世纪90年代,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也就是《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提出了一个理论,凡是两个国家之间互相开设麦当劳分店一般都不会打仗。而麦当劳的象征就是金拱门,所以就被称为“金拱门理论”。这一理论背后的意思就是,两个国家只要贸易关系加强就不会发生战争。黄永宏医生指出,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这一理论已经被证明是错的,而这里面的核心就是德国。按理来说,德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不可谓不紧密,因为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德国非常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但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战争还是爆发了,最后还给德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不光是德国与俄罗斯,中美之间紧密的贸易关系也没有阻止双方地缘战略冲突的上升,包括两岸关系同样也是如此,甚至其他地方也是一样。01上面提到的两个点其实互有关联,那么我们就先回到第一个点,从中国外长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讲起。首先,根据现场记者们的描绘,双方会见时我国外长是很淡定的,而这也是中国官员或者中国领导人的一贯风格,然后库列巴看到我国外长后,一个箭步上去紧紧地握住我国外长的手,这说明乌克兰还是非常,或者说至少是看重来自中方的伙伴关系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细节描述,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大家可以做个参谋。其次,在会见过程中,我国外长给出了一个核心信息,表示中国不会向俄罗斯提供致命的物质帮助。所谓的致命物质帮助,意思就是提供杀伤性武器,而这句话从中国外长口中说出,并且还是对乌克兰外长说,坦率地讲意义是不同的。事实上有关我国外长讲的这句话的内容,我之前强调过好多次,也得到了来自美国很多情报机关的证实,中国确实没有向俄罗斯提供致命的物质援助。当然,武器没有援助,其他的军民两用的物资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这也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在俄乌战争打了两年的情况下,还可以昂首挺胸于国际上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另外,我国外长还表示,中国在俄乌战争当中其实是不站队的,我们不会去火中取栗,也不会袖手旁观,相反我们会促和、劝和和协调。这句话我转述地不一定标准,但大意就是如此。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方试图在艰难的国际环境当中,寻找一个既站稳脚跟,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国际环境的道路。从整体上而言,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大家都心知肚明,无论是我之前的评论,还是上周我专门点评普京接受卡尔森专访时强调的内容,中俄之间的关系有冷战之后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也有现实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更有着眼于未来的脆弱性和战略性。在中俄两国的关系上,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同的官员、不同的部门会发出不同的调子,比如中俄两国的国防部长。前一阵,中国新任国防部长上任后,中俄举行了一个会谈,其中中方的表述好像跟我国外长的表述有点不同。其实,有关这些问题,我在之前评论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包括其他一些事件时都强调过,中方的外事部门的首长、立法部门的首长和最高的国家元首之间发出的基本基调是一样的,但风格会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不进行仔细和专业的解读的话,往往会认为各个部门之间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要看最高领导是怎么说的。那么不同部门之间的风格到底怎么研判?其实,各个部门之间的表述之所以会有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切入口不同。有的是从专业切入口,有的是从情感切入口,有的是从意识形态切入口,还有的则是从纯外交专业切入口,或者军事切入口。各个部门的切入口不同,自然就会从这个切入口来展示他的专业表述,而这些专业的表述其实都有它的合理之处。我们如果要想了解问题的全貌,还是必须把很多专业的表述拼在一起,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在众多的切入口中,外交这个口不但只是外交,还代表着国家形象。这一点不仅是中国,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出去都是代表着本国的形象。不光是外形、礼仪,我国外交部长所讲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的国家声音和中国的国家立场。除了外交,我还想从其他角度为大家进行解读,各位不要说我“耍滑头”,因为世界万物复杂,国际关系、人际关系、战略利益,以及人性、情感和利益都是一种多重的组合,这恰恰是一种务实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02下面再说第二个点,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黄永宏担任新加坡的国防部长应该有很多年了,我之前参加香格里拉对话时,黄永宏就经常出来跟我们见面,当然那时候他还很年轻。老实说,新加坡从总理李显龙到国防部长黄永宏,都能站在一个相对中立的角度看问题。当然完全中立不可能,因为新加坡地处亚洲,同时和中国,或者说儒家文化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它在政治、战略,甚至意识形态上又更能获得来自西方的信任,这恰恰体现了新加坡“小国大外交”的独特性。虽然这个角色现在越来越难扮演,但新加坡还是扮演地不错,并且几乎每一次李显龙和黄永宏的发言,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叫平衡、中立和专业。这一次黄永宏的演讲透露了这么几个信息。第一,就是我上文提到的世界不能同时有三个战区,也就是我强调的两场明战一场暗战。除了俄乌、中东,如果暗战也变成明战的话,这就会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了,因为一个世界不可能三个地方同时在打仗。而且这个世界大战还是一场无厘头的世界大战,因为每一个地方的战争都有不同的渊源和不同的源起。所以,黄永宏说亚洲地区要尽全力避免出现战争。在这问题上,中美之间首先责无旁贷。第二,贸易越密切,军事冲突可能性越低的金拱门理论不存在。上文提到过,这一理论是弗里德曼在90年代提出的,当时还处在后冷战时代,即第二次全球化时代。我曾经说过,如果用大历史观来划分的话,1979年到2019年是全球化的40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纳入其中注定要成功的40年。1990年到2020年则是冷战结束之后,后冷战的20年。这中间有很多年跟全球化的40年重叠,也是世界各国互不为敌的30年。但现在不一样了,40年的全球化,以及后冷战时期都进入到了尾声,今年是后疫情时代关键的第二年。不仅如此,今年也是在政治战略上大转折,在行业上大分化,甚至各位事业、企业出现大分化的一年。所以,时代不同时,金拱门理论就不管用了,黄永宏觉得军方现在要全力以赴地加强往来,国防部长之间也应该加强往来。不过,对于这一点,我要提出稍微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个世界很危险。就像黄永宏说的,这个世界未来10年、20年、30年,如果我们不能管控的话,我们将面临一场战争,尤其在亚洲地区。那么,如何避免战争?上文提到过,在我参加过的香格里拉对话中,有9年是黄永宏作为正式代表,也是这段经历让我看尽了各种风云变化。但不得不说,跟现在相比那是个美好的时代,我们跟美军,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都很好。但我也从中看到一些灰犀牛的逻辑。为此,我还以香格里拉对话为主,在2015年写了一本书,名为《迫在眉睫:中国周边的危机的内幕与突变》。当时我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国的战略冲突将在10年内爆发。虽然现在还未到2025年,但现在的世界局势果然如此。关键问题在哪?在我看来不在对话,因为这个世界上对话很多,比如香格里拉对话,军方的对话,贸易的对话,外交官员的对话,也看到学者智库2轨或者1.5轨的对话。但是所有这些对话,都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拿香格里拉对话为例,从2002年开始举办到现在,2002年世界还很美好,但现在2024年世界已经离战争已经不远了,难道这22年间军方的对话都是白对了吗?慕尼黑安全对话也是同理,从1963年开始,今年已经是第61年了,难道也是白对话了吗?所有这些对话似乎都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甚至也没有缓解地缘战略矛盾的上升。这其实是因为其中存在问题,这些对话都只是部门的对话、行业的对话。军方人只跟军方人对话,贸易人只跟贸易人对话,外交人只跟外交人对话,政治人只和政治人对话……这就导致我们所有的解决问题都是通过一个切入口进去,而世界却是一个复杂体,背后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切入口。03如果看到这里,还是感到一头雾水,我再重申以下两点:第一,法国人曾说过一句话,战争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把它交给将军们。这说明战争要不要打,怎么打,在什么时候打,打出一场什么结果不是军人能够解决的。所以如果是军人之间,国防官员和学者之间对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同样贸易也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把它完全交给贸易官员来解决,外交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把它完全交给外交官员来解决。这些逻辑都是互通的,因为这个世界是整合性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强调复合型人才,因为当一个人知识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于单一,是不匹配现在的时代。另外,美国有国家安全委员会,20年之前我们就倡导中国也要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因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个整体的概念,有军队、情报、科技、经济、中央、地方、学者、民间……所以对话没错,但要倡导多元式、整合系的对话,要把各个部门、各种视角都整合起来。第二,必须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能说过就算。大部分的对话,包括香格里拉对话和慕尼黑安全对话也是讲过就算,忙得一塌糊涂,但解决问题了吗?首先,它里面的人员之间都是单一的。智库跟智库对话,学者是和学者对话,军队跟军队对话,没有整合性的对话。其次,还存在各自表述的问题。就像主持人主持一个论坛,挑拨台上的嘉宾互相斗一斗,让在电视播放的时候能马上提高收视率,而这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黄永宏作为一名医生,他和企业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不是光谈一谈就完了,需要解决问题,不然病人去就诊,医生光谈话不解决问题,医生是做不久的。同理,企业家如果只是空谈,是要耽误事情的。所以医生和企业家,以及世界上的很多行业都是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当然,我并不是说慕尼黑安全会议不好,香格里拉对话不行,包括我们中国也有香山论坛,非常多的对话。但如果可以的话,要多元、整合,各个部门都参加进来,然后用各种思维互相碰撞,将军事、经济、政治、哲学、战略、和科技等一系列思维整合在一起。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问题的现象下沉到问题的本质,在抓住问题本质后,分门别类来解决问题。打个比方,我们将一个大问题,拆解成了十个小问题,可以至少提炼出三至四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来解决。我们通过多次对话,做到整合性的切入、下沉式的提炼、分类式的触及。如果一共四组问题,最终通过几组对话解决了一到两组,那都是在人类命运共体的方向往前推进一大步。这是医生的思维,这是企业家的思维,这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思维,而不是空谈的思维。编辑:张纪红
2月19日 下午 6:28
其他

俄乌局势逆转背后折射西方弱势,美俄私下接触,战局或突现大反转?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166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大年初九,在中国内地的朋友们想必也已经返工,我也在这里祝大家开工大吉。最近国际上的热点事件就是俄乌战争、慕尼黑峰会,以及昨天谈到的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突然去世。这三件事情都在同一个时空环境下发生,今天我就来分析一下其背后的关联。从慕尼黑安全会议说起,虽然这次会议我本人并没有躬逢其盛,但我也在一路观察。今天慕尼黑安全会议就结束了,本来这次会议是要讨论弥漫在世界各地的一些地缘战略冲突的乌云,虽然确实有所涉及,但我昨天也强调,这次会议的节奏还是被纳瓦尔尼突然去世的消息打乱了。目前为止,纳瓦尔尼去世的真相依然不明,而且我相信这一真相永远也不会大白于天下,所以对于这一事件我们还是要继续关注。关键问题在于,纳瓦尔尼去世的影响已经显现,一些纳瓦尔尼的同情者、支持者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举行抗议活动,据我们今天早上得到的消息,已经有几百人因此被逮捕。从我个人的角度,那些有关普京导致纳瓦尔尼去世的阴谋论还是有一定的存疑性,并且我相信未来几天有关纳瓦尔尼死讯的热度慢慢就会过去。虽然慕尼黑安会议的议程在过去几天被纳瓦尔尼的死讯抢了风头,但原来的议程也并没有完全被它覆盖。那么,慕尼黑安会议的议程是什么呢?就是俄乌战争,欧美之间对乌克兰的支援,以及乌克兰在战场上的颓势和窘态。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会议上的表现来看,两年之前,在距离乌克兰战争爆发只有一个星期时,泽连斯基西装笔挺的出现在当时的慕尼黑安会议的讲台上,侃侃而谈接受了CNN记者的专访。两年之后,在这次的慕尼黑安会议上,泽连斯基不再西装革履,而是穿了一件T恤衫来到现场。此次出席慕尼黑会议时,泽连斯基发表了一番讲话,其中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也让人相信他是有备而来。泽连斯基表示:“不要问我们乌克兰人战争何时结束,问问你们到底为战争做了些什么”。这句话可以说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意思就是,最近无论美国还是欧洲,甚至整体的西方世界对乌克兰军事上的援助都在逐渐减少。事实也确实如此,除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美国国会的600亿美元军费援助,欧盟的500亿欧元援助虽然是“下来了”,但距离完全兑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此同时,乌克兰前线军队的弹药却在不断枯竭,或者至少相对于俄罗斯来说,在弹药上乌克兰军队是处在劣势的。这一点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第一,挪威的情报局局长在前几天突然发布消息,表示根据挪威及北欧情报机关掌握的情报,现在的乌克兰战场上,俄军处于优势,乌军处于劣势,而他们主要评估的就是武器装备以及弹药储备。第二,17日乌克兰军方宣布他们已经决定从阿夫杰耶夫卡撤军,在战争之前,阿夫杰耶夫卡地区的居民本就不多,大概也就三四千人,而经过两年的战争,这里几乎已经被夷为平地。而在最近,俄罗斯的炮火更是一直在覆盖这个城市,用乌克兰新任总参谋长的话来说,在炮火不断压过己方士兵尸体的情况下,他们作出了撤离的决定,这不是退却,而是为了保护士兵的生命。这些话虽然有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成分,但一切尽在不言中,也就是乌克兰军队至少在东部前线确实敌不过俄罗斯的炮火。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两个,一个是武器弹药捉襟见肘,另一个就是库存弹药入不敷出,而这显然和西方军援不到位有极大的关系。两年之前俄乌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我曾做出过一个研判,乌克兰军队的实力是没有办法跟俄罗斯军队单打独斗的。这并不是说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不行,而是俄罗斯毕竟是一个大国,它背后有一个国家的资源做支撑,并且俄罗斯本身就是个军事大国,而乌克兰即使军队再强悍也毕竟是个小国,这与抵抗意志并无关系。只不过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包括欧洲源源不断的为乌克兰提供军火,才能使其部分程度的反败为胜。所以,我们如果对过去两年的俄乌战局进行总结的话,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俄罗斯盲目轻敌,以为可以用闪电战在三到七天内解决问题,结果事与愿违。第二个阶段,2022年三四月份以后,乌军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一直持续到2023年春季,并开始计划春季大反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春季大反攻一再推迟直至2023年的6月4日才真正开始,这某种程度大概也是导致泽连斯基撤换乌克兰军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的原因之一。于是春季反攻变成了夏季反攻,但夏季反攻攻了半年多,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说实在有点令人大跌眼镜。第三阶段,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从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和2022年三四月份相比,俄乌之间的态势发生逆转。坦率地讲,俄罗斯转主动为被动是情有可原的,大家可以理解为俄罗斯轻敌,并且,乌克兰当时得到了西方巨大的支援而去年下半年开始,乌克兰的春季攻势无果而终,从原来的主动转为被动,同样也情有可原。其原因之一就是来自西方的援助开始大量减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对援助乌克兰心生倦意。但在欧洲内部,最近还有单个国家在和乌克兰签约,比如这次慕尼黑安全会议,泽连斯基和德国总理朔尔茨签订了一个德国和乌克兰的防卫协定,德国将大规模的援助乌克兰。不过到目前为止,还不太清楚德国这个援助是单独援助,还是在北约框架下的援助。要知道,今年下半年还有美国大选,假如最后是特朗普胜出,那么美国在退出北约,或者是淡出北约的情况下,德国还会不会单独援助乌克兰,这仍是一个疑问。而英国,前段时间也和乌克兰签订了单独的防卫协议。但这一系列事件,目前基本上也还属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所以乌克兰便从原来的主动转为了被动,这也导致了乌军被迫撤离东部城市阿夫杰耶夫卡。到了2024年
2月18日 下午 6:43
其他

普京政敌纳瓦尔尼去世,拜登愤怒,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走向何方?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聚焦两件事:第一,正如我昨天预告的那样,北京时间2月16日晚十点半,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外长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从双方事后发布的新闻稿来看,措辞有一些不同。那么,具体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的措辞又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第二,在“世界乱成一锅粥”,国际局势风云变化的时候,昨天深夜从莫斯科传来消息,俄罗斯最大的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在狱中去世。纳瓦尔尼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铺天盖地的各种猜测、阴谋论涌现,但无独有偶的是,此时此刻正值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期间,而纳瓦尔尼的妻子尤利娅也在邀请之列。2月16日,纳瓦尔尼的妻子出席了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讲话,正因为纳瓦尔尼的死讯传出,尤利娅在会议上的讲话,风头甚至盖过了各国政要,包括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中国外长等。这背后似乎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游亚萍
2月17日 下午 5:31
其他

驱离大陆渔船致2人死亡,台当局称合法,逼大陆出手?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主要谈两个焦点:第一,从2月16日至2月20日,我国外长将展开一系列的外事访问活动。首先,他将前往德国,参加第六十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会议期间,我国外长可能会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由于会面时间是北京时间今天晚上,所以有关双方会面的消息,我将会在明天的节目中和大家进行分享和解构。除了德国,我国外长还将前往西班牙和法国进行访问。我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为各位解构一下本次会议可能会触及和解决的一些问题。同时,最近越来越敏感和越来越重要的中欧关系,可能也会因为这一系列的访问行程有一定提升。第二,我们谈一谈2月14日下午1点多,在金门海域发生的一件事情。一艘大陆渔业快艇在进入金门海域捕鱼时遭到了台湾当局的驱赶。在离开过程中,这艘大陆渔业快艇翻船导致4人落海,其中两人死亡。这件事在两岸之间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从表面看,这件事是一件小事,但由于台湾当局处理不当,我觉得未来一段时间,这件事有可能会演变成两岸关系的冲突焦点之一。老实说,我认为中国大陆也应该利用这个方面做一些文章。那么,慕尼黑安全会议后俄乌战争到底会如何走?俄罗斯方面会不会派代表参加这次会议?美国和北约方面到底怎么看?中美两国究竟会在会议期间讨论哪些问题?另外,为什么台湾当局要驱离大陆的渔船?此次事件后中国大陆可以采取什么反制措施?以上问题的答案,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张纪红
2月16日 下午 7:11
其他

有关俄乌战争,邱震海最新立场声明!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一晃中国的新春假期已慢慢走向尾声,在快过去的假期里,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不难发现这些事都围绕着普京和俄乌战争展开。再过9天,俄乌战争就要两周年了。从某种程度来说,两周年往往是一个扭转点,所以我一直认为,今年俄乌战争有可能会向着一个拐点的方向发展。在评论今天的新闻前,我首先要回答一些朋友的问题,即我在做评论时究竟有没有立场?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在做评论时是没有立场的。对于一个评论员来说,有立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没有立场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当然,没有立场不等于没有逻辑和公正,恰恰有的时候立场开放了,我们的天地才开阔。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在看待一件事时,第一步是要无差别地收集任何信息,第二步是有逻辑地梳理和整合收集到的信息,第三步是进行分析和推理,第四步是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信息要有两个独立的消息来源;二是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过去的24小时里,发生了两件我认为“似是而非”或“欲盖弥彰”的事情。当然这只是我的假设,大家在听我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也会慢慢推导出自己的结论。首先,据说乌克兰又击沉了俄罗斯一艘军舰,截至目前俄罗斯已有1/3的军舰被打掉;其次,普京在俄罗斯接受专访时被问到:“你更愿意看到特朗普当选,还是拜登当选?”普京的回答是拜登,他表示因为拜登更能被预测,而特朗普则飘忽不定、出其不意,经常让人措手不及。那么,第一件事究竟是真是假?放出消息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普京的最新发言?为什么我假设此举是“欲盖弥彰”?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2月15日 下午 5:30
其他

2024年:国际舞台可能有哪些“灰犀牛”?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五,同时也是西方的情人节,在这里我祝大家有钱有爱,成为人生赢家。昨天我说这几天国际上发生了很多事,这些事都预示着今年与中国国际环境有关的地缘战略走向。今天我将用几组数字来归纳和提炼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并尝试分析这些事预示了怎样的未来走向。首先,大家需要关注一场大选和一场战争,即今年11月的美国大选和还未结束的俄乌战争。近来特朗普和普京之间的互动十分微妙,二人近期言行似乎在隔空喊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大家还需关注一场专访、一句狠话、一场讨论,即美国记者卡尔森对普京的专访、特朗普对北约放的狠话,以及北约目前正在讨论的核武器建设。其中,一场讨论的溢出效应可能会波及日本、韩国、朝鲜,甚至是台湾地区。然后,未来有两场访问值得关注。第一场访问是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将在2月21日率团赴台。迈克·加拉格尔是美国著名的反华反共政客。此前在由香港全球化中心举办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曾担任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特别顾问的韦德宁就表示加拉格尔访台,其态度与美国行政部门的方针不同,会给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很多干扰。那么此次赴台,迈克·加拉格尔将谈什么?又将如何影响两岸局势?第二场访问是普京将在今年访问中国,这是此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向媒体透露的。普京在美国记者的独家专访中说:“相较于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你们美国显然更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普京的这一句话背后有何意味?访华后中俄关系如何走向?最后,大家还要关注一张逮捕令和两个潜在“战场”。一张逮捕令指的是,因涉嫌拆除和损坏苏联士兵纪念碑,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和国务秘书泰马尔·彼得科普被俄方通缉。这是首次有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发出通缉令,俄罗斯为何如此?背后有何深意?这将如何影响俄乌战局?两个潜在“战场”指的是,以北约为代表的西方战场和以台湾海峡为焦点的东亚战场。有关这两个“战场”,如何结合近来种种迹象进行分析?背后有何深层逻辑?如何预判“灰犀牛”带来的影响?欢迎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2月14日 下午 5:36
其他

特朗普背刺盟友,欧盟欲发展自身核武,全球核危机恐将死灰复燃?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在我们欢度中国新春佳节的时候,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美国记者卡尔森对普京的独家专访。对此,我在前几天的文章中给大家做了一些解读和延伸的评论。此次普京的讲话虽然风平浪静,只表达了他个人的一些看法,但我认为这会对未来的国际地缘战略走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与之相关的,还有今年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的机会非常大。不仅如此,近段时间普京和特朗普的言行让人有两者在唱双簧的感觉。一方面,普京接受了美国记者的专访,这位记者又是亲特朗普的;另一方面,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上表示,他将“鼓励”俄罗斯攻击他认为未履行财政义务的北约盟国。虽然这是一个“大嘴巴”行为,但结合特朗普此前种种行为,难免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明年特朗普上台,届时世界可能天翻地覆。那么,届时美国是否会退出北约?假如美国退出北约,谁来为欧洲提供核保护伞?最重要的是,全球的核危机会否死灰复燃,甚至呈现更加匪夷所思的局面?据悉,目前欧洲有不少智库传出,欧洲在认真考虑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和核防御系统。前几天,德国总理访问华盛顿,虽然没有和拜登讨论这一问题,但双方有直接或间接地触及到这一问题背后的背景。不仅如此,近来欧洲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也在互访,话里话外都在谈论有关这一问题的担忧。那么,欧盟是否真的会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体系?如果要发展,欧盟国家中谁来搞?谁有能力搞?又会怎么搞?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震海听风》。编辑:陈诗敏
2月13日 下午 6:02
其他

普京对卡尔森究竟说了些什么?折射哪些深层警示?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5429字,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了特朗普和普京,尤其是普京,上周接受了美国记者卡尔森的独家专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解读一下,普京这长达两小时的专访背后折射出的,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普京的思维,还是俄乌战争当中一些深层结构的问题,以及对今天和未来的人们的一些启示和警示。今天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会从一些简单的面上,大概给大家几个启示。第二部分,我会比较详细地谈一下,普京两个小时的专访中透露出的一些核心信息。第三部分,我会加上我的评论,大家可以看看我评论背后的逻辑。首先,第一部分。从整个这两个小时的专访的语言实录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大概可以粉碎几个,在过去两年,或者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西方世界流传的一些言论,比如普京身体抱恙。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曾在5月份搞了一场阅兵式,当时俄罗斯的天气已经转暖了,但普京还是在腿上盖着厚厚的毛毯,所以有很多人便猜测普京身体不好。甚至还有传言称,俄乌战争未来的战局,包括俄罗斯内部的政局和俄罗斯与世界的关系,与普京的身体状况将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无论是收看这两个小时的专访,还是阅读两个小时专访的整个文字实录,都可以看出普京的精力是相当好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专访的时长问题,最主要是美国记者卡尔森在专访期间,可以说是和普京进行了一番唇枪舌剑,给普京挖了很多坑。普京一方面是和美国记者互相交锋,同时也在试图跳出这个坑,站到自己的历史和战略的制高点。双方的言语交锋可以说是高手对决,如果没有相当强的体力、心力、脑力和意志力的话,这两个小时的专访恐怕很难完成。并且,专访的最后,还是普京先说差不多了,并询问卡尔森是否还有其他问题。所以,这应该是粉碎了普京身体不好的流言。同时,这次专访也显示出了普京现在的信心满满。因为这是普京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第一次全方位接受,尤其是西方媒体的独家专访。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过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普京有过两次电视讲话,和一次发表在报纸上的长篇文章。其中,普京阐述了他历史观,但在历史观之余,普京很多的对当年历史细节的回顾,包括有几大心路历程中的很苦涩的心理感受,普京是在这次专访中第一次展现出来。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展现出来?现在俄乌战争即将两周年,这个时机当然很重要,同时,从整个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普京应该可以说是重新获得了他的信心,他要借这次专访向全世界说清楚道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内在上来说,在过去两年的战场上,普京至少是撑下来了,反倒是西方有点心生厌倦,在这个时候普京信心开始上升,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把事情说清楚道明白的时候。以上内容是我认为大概可以从这次专访中得出一个印象,不一定完全属实,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判来进行判断。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在这次长达两个小时的专访中,普京大概说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他的历史观,也就是他理解当中的历史是怎么回事,其中尤其讲了乌克兰的历史。第二,就是在苏联消亡之后,尤其是2000年普京上任之后,他与包括克林顿和小布什在内的几位美国总统的交往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他本人的心路历程,还是俄罗斯当时和西方的关系,同时用他的话来说,显然是受到了西方的欺骗。第三,普京是用了比较长的语言,来阐述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当代,或者说最近一二十年的关系,试图从中证明发动俄乌战争是有道理的。当然,除了这三个部分,卡尔森还在专访最后的部分提出希望普京能够释放那名因为所谓窃取俄罗斯国家机密而被扣留的32岁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对于这一问题,双方也是进行了一番攻防,如果一会有时间可以谈一谈,就不在这儿花大时间阐述,因为这不是问题的焦点。首先就是普京的历史观方面,这一部分应该说和我昨天给大家阐述的,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普京在2021年6月24日在俄罗斯报纸上,发表的长篇的有关他历史观的阐述,基本如出一辙。整体说来就是,大俄罗斯是862年诞生,所以在1862年的时候俄罗斯庆祝了他1000年的诞辰。普京可以说是在试图证明,在这一千年的过程当中,基辅或者说乌克兰从来都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在过去,基辅曾经叫基辅罗斯,俄罗斯来自基辅,后来基辅在很多年当中也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在这1,000年当中,乌克兰有几次因为波兰的缘故脱离了俄罗斯,但后来又返回俄罗斯。一直到1922年苏联建立之后,乌克兰还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事实上,在2021年6月份的一篇长文,以及后来的电视讲话当中,普京是几次显示出对前苏联领导人在处理乌克兰,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很多加盟共和国和民族问题上的一些高度不满。普京认为,列宁、斯大林的一些做法其实是不合适的,对包括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内的历史问题留下了很多隐患。也就说,普京在前面一部分的有关他历史观的内容,最后就是试图证明,乌克兰从历史上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所以俄罗斯要拿回他过去的领土是有历史依据的,也有当时的法律依据。普京表示,首先违反国际法的应该是西方,他们在1991年强行承认乌克兰,使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显然,普京就是在试图证明,乌克兰在历史上和俄罗斯存在长期的纽带关系,证明乌克兰无论在地理上、在领土上、在战略上、在心理和文化上都不应该脱离俄罗斯。普京还举了个例子,19世纪80年代,他还在苏联特工的时候,曾开车前往乌克兰,在乌克兰当地他遇到了很多穿戴完全不像俄罗斯的人,并且他们还说的匈牙利语,但普京一问他们又说他们是乌克兰人。至于原因,是因为当时西乌克兰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匈牙利,甚至原本属于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的一部分领土也在乌克兰当中。普京之所以举这个例子,也是想证明:第一,乌克兰的西部原来就不是乌克兰的一部分,它本来就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国家,而这也证明了现在的乌克兰的历史复杂性。鉴于此,美国记者卡尔森还提问普京,这是不是意味着匈牙利也必须要把乌克兰西部的那些领土给拿回去?你有没有跟欧尔班谈过这个情况?大家知道,普京和欧尔班两个人都是强人,且关系不错。对此,普京表示,他还没有跟欧尔班谈过这个问题,并且,他也不认为自己会跟欧尔班谈这问题。坦率地讲,有人曾提过,泽连斯基如果在俄乌战争中失败,那么乌克兰西部有可能会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波兰几个国家所肢解。当然,这是另外一派学说,也有待之后验证,大家可以先了解下。除了历史观,普京还重点讲了他2000年上任之后,和当时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见面的情况。因为当时美国和俄罗斯、普京和克林顿的关系很好,普京就问克林顿,俄罗斯可不可以加入北约。克林顿当时第一个回答是,“当然可以”。然而在第二天,普京和克林顿吃完饭时,克林顿又表示,他回去和团队商量时,他的团队表示俄罗斯现在不能加入北约。普京表示,他当时感到“极度失望”。除了克林顿,普京还举了第二个例子。在小布什担任总统期间,普京曾拿了很多俄罗斯情报机关获得的证据去询问小布什,为什么美国一直在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独立分子。对此,小布什表示,这不可能,并反问普京是否有证据。普京那时是有备而来,就拿出了情报机关的证据,小布什看到后,用英文说了一句话,翻译中文就是“我要踢他们的屁股了”。换句话说,小布什对于美国国内有人在支持搞北高加索独立分子的事,一无所知。之后,小布什承诺,他回国后会去调查,但一回国就杳无音讯。普京耐心耗尽后,就让他们的情报机关写信,询问一下美国的中央情报局究竟什么情况。美国中央情报局回信表示,他们确实是在和俄罗斯的反对派在合作,并认为做这件事情是正确的,他们将继续做这件事情。在专访中,普京对卡尔森表示,他读到这封信的时候就知道,一切都不用再问了,一切都明了。卡尔森问普京,他内心是不是感到有些痛楚?普京表示,这不但是我的痛楚,也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痛楚,我们曾经那么渴望融入整个西方,但最后他们完全不信任我们,他们完全不让我们加入。既然你不让我们加入,那我们就不加入,我们就发展自己的东西。普京还表示,北约要准备发展AEBN导弹系统的时候,他曾提出能不能由北约、欧盟和俄罗斯一起发展,因为欧洲大陆的安全是大家互相负责的,俄罗斯也必须有一份责任。这能保证AEBN导弹系统互不视三方当中的一方为敌人。而这可能也是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普京为什么一再表示欧洲的安全秩序不容分割,因为他认为俄罗斯也是个大国,有参与权。普京指出,既然西方不答应一起发展导弹系统,那俄罗斯就发展自己的导弹系统。“现在俄罗斯的导弹系统,比他们在欧洲部署的导弹系统更先进,我们已经不需要他们了”。普京举这些例子,是在证明西方是容不得俄罗斯加入的,同时也证明俄罗斯当时是想融入西方的。当然,普京在讲到亚努科维奇、讲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在最近十几年的关系的时候,他也不断在用政变来描述美国、欧洲对乌克兰内部亲西方选举人的一些支持。普京表示,亚努科维奇在面对西方时完全是无所适从的,所以俄罗斯必须要帮助他。而这可能也是普京对今天俄罗斯介入乌克兰事务进行的辩护。最后,我们就进入第三部分,也就是我个人的评论,大家不一定要听我的观点,但是可以听我形成观点的逻辑。我认为这里面大概折射出三个信号。第一个,印证了俄乌战争是俄罗斯对西方因爱不成而生恨,俄罗斯的本意,甚至普京自己的本意一开始是融入西方而不被接纳。从2000年至少到2022年,长达22年的过程当中,俄罗斯因爱不成而生恨。一个人因爱不成而生恨之后,这种怒气就会爆发出来,这是俄乌战争的本质之一,也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本质之一,甚至是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本质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思考的话,可能会有更多的洞察和更深入、更多元的思考。第二个,根据普京的访谈内容,西方在处理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当中,显然是“耍了”俄罗斯一把,这也是西方犯的一个战略错误。30年之前,我当时是在欧洲,一边攻读博士,一边从事新闻工作,所以这里面相当一部分的事情,我是亲眼见证过、报道过和评论过。当时我还很年轻,可能不一定有今天这样的历史观和洞察力,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西方在当时其实是犯了重大的战略错误。如果你现在去跟西方人谈这个重大的战略错误,他们可能不一定会承认,他们也许会承认自己犯了人性的错误,但不会承认犯了战略错误。所以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是有非常相似之处,面对一个鹤立鸡群的大国,即便是已经被打得趴在地上的北极熊,西方还是有忌惮。现在从反过来,从多年以后来看,这个忌惮显然是成为了俄西关系当中的一个心结,同时也成为西方犯下的一个战略错误。而这种战略错误只要我们把眼光从30年前抽回到现在,抽回到2014年2月9日,我们会发现,在我们周围这种关系比比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可能会酿成二三十年以后更大的悲剧。既然这样的话,从过去的历史当中,我们应该要迅速学会一些东西,使我们现在做的那些事情,不会为二三十年之后奠下一个悲剧的基础。第三个,它里面也讲到中俄关系,当普京讲到中俄关系的时候,他说“现在我们不怕了,我们有中国。”2月8日,普京在与中国领导人通话的时候说到,“中俄双方的关系现已经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是普京的原话,现在,他又跟卡尔森重复了一遍这个话。卡尔森也说,现在的美国,比起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更害怕一个强大的中国。对此,普京也表示同意。普京原话的细节我就不再展开,那么在这个场景下,至少说明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是带有相当程度的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有历史的实用性,有现实的功利性,同时在未来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脆弱性。好了,第三部分的评论稍微有点长,我也不便更加深入,就点到为止,还是那句话,大家不一定听我的结论,但可以去追寻我形成这个结论的逻辑,看看是不是在逻辑层面上同意我的推断。编辑:张纪红
2月11日 下午 8:59
其他

2024美国大选:为什么特朗普当选的几率如此大?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各位朋友,大家好。昨天我梳理了兔年与中国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国际大事,今天我们继续来前瞻龙年与中国有关的国际大事。大事有两种,一种是可预期的,一种是不可预期的,可预期的是“灰犀牛事件”,不可预期的是“黑天鹅事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从深层逻辑上可预期的“灰犀牛事件”。第一是普京,有关俄乌战争;第二是美国大选,有关特朗普。前几天,普京接受了美国一位电视记者的采访,这是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普京首次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访谈时间长约两小时。在这场采访中,普京大谈他的历史观,大谈俄罗斯与美国、俄罗斯与欧洲、俄罗斯与世界的关系。在俄乌战争即将两周年的前夕,普京大谈他的历史观,有何意味?2024美国大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截至目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已经在艾奥瓦州、新罕布什尔州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共和党党内初选中胜出。众所周知,特朗普面临着几十余起官司,为什么官司缠身不但没有影响他在选民心中的地位,反而还更受欢迎呢?这折射出美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欢迎收听《震海听风》。编辑:游亚萍
2月10日 下午 5:30
其他

乌克兰临阵换帅,扎卢日内被解职,俄乌战争将迎关键拐点?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3221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大年除夕,我在这里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龙年大吉,事事顺意。今天来总结一下,兔年中国在国际当中环境发生的大事。去年10月份,以巴战争发生之后,当时我总结美国面临两场明战一场暗战,这个显然是跟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挑战有关系。从目前情况来看,两场明战一场暗战在龙年显然要向着急剧拐弯的方向进行。一场暗战方面,2024年5月20日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要上台,届时两岸关系以及中美之间是互动,还是博弈,或是冲撞、激战?这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出现一个拐点。两场明战方面,昨天我给大家讲了,哈以冲突目前来看不容乐观,它的主要标志是美国无法掌控局势,尤其是无法掌控以色列。那么今天来给大家讲讲两场明战当中的另外一场战争,俄乌战争。昨天(2月8日),俄乌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直接和俄乌战争有关的,一件和俄乌战争本身没有什么关系,就是中俄关系。首先来讲讲跟俄乌战争直接有关的事件。昨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式解除了乌克兰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的职务。这也就意味着,过去一段时间媒体盛传的消息得到了证实。这也说明,目前泽连斯基依然是强有力的掌控着乌克兰的政治领导权和军事领导权。现在新的总司令也任命了,是原来乌克兰武装部队陆军总司令,这两人相比,显然是刚刚被解职的扎卢日内更有声望,无论是在政界、西方,或是在乌克兰民众当中。泽连斯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于两个原因对扎卢日内非常不满意。第一个原因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的所谓的春季大反攻,后来被称为夏季大反攻,到目前为止无果而终,推进非常不利,这是军事上要撤换他。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政治上,因为扎卢日内在政界、军界,尤其是在乌克兰民众当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威望。有一种说法正在渐渐被证实,今年3月份,乌克兰本来要举行总统大选,但由于战争推迟了,虽然推迟,但总归还是要举行的。在总统大选过程当中,扎卢日内有可能会参选,换句话说,扎卢日内可能将成为泽林斯基的竞争对手。那么显然,恐怕泽林斯基会将扎卢日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我个人在想,解除了扎卢日内的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不是反而更加助长了他在民众当中的威望吗?所以我们就事论事而言,恐怕还是军事上的因素占主导位置。昨天,泽林斯基在解除了扎卢日内的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之后,两人各自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发了图文。图就是一张两人握手的照片,文就是两人各自表示,现在战争进行到了一个拐点,两年之前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军队可能需要一个新的带头人。当两人各自把握手的照片放在社交媒体以后,有媒体就评论说,与其说是两人达成了默契,还不如说是两人的分手。到底是默契还是分手,我们就不评论了,我们现在的观察主要集中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在政治上,乌克兰未来有一天举行了总统大选,就另当别论。军事上,新上任的原乌克兰武装部队陆军总司令能不能扭转乾坤是我们非常关心的。目前,在俄乌战争即将两周年之际,双方打得已经很焦灼,所谓的焦灼就是乌克兰无法把俄罗斯赶出去,俄罗斯也无法完全吃掉乌克兰。而且,来自美国、欧盟的军事援助也在日渐减少。据之前我们得到的消息,并且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这个迹象是很明显的,就是各方尤其是美国对于乌克兰战争已经心生倦意,想尽快的抽离,把有限的资源用来遏制中国。那么希望在今年夏天左右,乌克兰的战局能出现拐点,所谓的拐点,非常有可能是1953年朝鲜战争停火的模式。如果那样的话,在未来几个月,乌克兰就要在军事上打出筹码。就像以前有一句名言说的一样,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得不到。这件事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个事恰好发生在除夕前夕,所以拿出来做个评论。我认为这件事在我们的龙年,在未来的几个月,可能会发生一些阶段性的质的变化。其次,再来讲讲中俄关系。昨天,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就新春祝贺互相通了一个电话,中俄之间两国领导人互通电话应该是常态,因为早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双方就已经不是盟友胜似盟友。去年,中俄两国领导人也见了面,而且去年各方面的关系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双方的贸易关系达到了历史新高。当然,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目前为止依然保持中立,连美国的情报机关都承认,中国没有向俄罗斯提供任何的致命性的武器,中国恪守自己的承诺,我们永远站在和平这一边。但是这不等于说中国和俄罗斯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地缘环境当中不加强战略协调,我记得在2019年疫情爆发之前,中俄两国领导人见面的时候,就已经签署了两份协议,一份是中俄两国双边类似盟国一样的协议,另外一份是有关中俄两国共同平衡国际秩序的共同声明。这在当时的地缘战略当中,其实就像扳道夫一样拨准了一个轨道。昨天,中俄双方领导人再次通话,显然是就中国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龙年双方要共同做些事进行商讨。对此,中国领导人表示,中俄两国应该密切的加强彼此的战略协调,同时捍卫各自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权利,尤其是要防止外部势力干涉内政。以上三条非常明确。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中俄中两国的关系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这个可能是在我记忆所及,至少是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普京为数不多的,用非常高级别的形容词来形容中俄关系,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俄两国的基础性架构依然非常牢固,而普京再一次重申中俄之间的关系,无论如何都有它的现实意义、象征意义以及未来长远的战略利益。最后,再次祝大家今天晚上除夕快乐。编辑:游亚萍
2月9日 下午 5:35
其他

拜登欲颁新令,禁止美个人数据入华,“气球事件”再临?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663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虽然大家现在的节奏都在慢下来,但世界的节奏依然还在很快。今天主要是讲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根据我们目前最新得到的消息,不出意外的话,美国总统拜登将在下周,也就是中国春节长假期间公布一个行政命令,禁止美国人的个人数据流入中国。这件事说实话兹事体大,它会涉及到未来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交流,会给刚刚恢复的中美关系蒙上一层阴影,甚至对我们个人的一些家庭部署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第二,中东局势。我之前经常强调“两场明战,一场暗战”。那么两场明战里面,俄乌战争马上要两周年了,现在哈以战争或者说巴以战争中,哈马斯在各国情报机关的斡旋之下提出了一个动议,表示希望哈以双方能停战4个半月。届时,哈马斯会释放一些以色列人质,同时也希望以色列能够释放一些被羁押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士。但根据今天早上我们收到的最新消息,这项动议被以色列右翼的强硬总理内塔尼亚胡和他的集团正式否决了。对于美国来说,这是哈以战争停火梦断,而对于世界局势来说,这场热战恐怕至少在中国春节以后不会停止。第三,就是英国皇室。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最近被确诊癌症。对于查尔斯本身来说,这是一件不幸的事,那么对于英国皇室未来意味着什么?对英国国家又意味着什么呢?长话短说,先说回第一个话题。根据我目前了解的信息,如无意外,美国总统拜登下周想签署新的行政命令,禁止美国个人数据流入中国。什么叫“美国个人数据”,就是美国公民手里拥有的数据,也就是美国公民普通的消费行为、普通的出行行为、普通的工作行为等这些个人数据。如果禁止这些数据流入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第一,理论上说,已经使国家安全的概念极大泛化和扩大化;第二,它会影响中美之间从去年11月15日旧金山峰会之后中美关系各方面的回暖,包括已经举行的金融和经济工作小组会议,美国财长耶伦访华等等。拜登下周有可能要签署的这项行政命令,一定会对刚刚开始冒头恢复的中美经济、人员的交流构成重大影响。那么,这个重大影响会重大到什么程度?我认为可能是超乎想象。因为如果禁止美国公民的个人数据流入中国,那就是意味着所有美国公民的消费行为、出行行为、正常的经济行为,包括到中国的旅游、和中国企事业单位的交流等等这些数据都会受到限制,更不用说双方的经济往来。要知道经济往来、金融往来都是靠人来进行的,而这些动作背后一定会有一个轨迹,有大数据留下来。坦率地讲,美国人可能是想多了。它们是在不断地收集中国的各种信息,现在它们可能是把自己的爱好放到了中国身上,认为中国也在收集很多美国的信息。当这一行政命令出台,第一,美国国内一定会对美国公民所有与中国相关的行为进行监管;第二,它一定会引起中国方面的反对。如果中国方面也出台一个类似的禁令,禁止中国公民的所有数据流入美国,那这就已经不是去风险化了,这基本上就是妥妥的中美两国脱钩。即使是从事非常普通的中美两国的贸易,或者是中美两国之间纯个人、家庭的旅游,以及公干出行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才会在上文说,这件事兹事体大。根据我们目前得到的消息,不出意外,这一命令可能会在中国春节期间,也就是下周公布,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最近几天,有人说中国的大A让人很失望,希望一觉醒来到了2025,因为2025中国的大A可能会反弹。这个话题并不在我们今天的评论之内,我想说的是,真希望一觉醒来,大年初一发现这个消息是假的,或者至少美国方面改弦易辙,取消发布这一行政命令。所以,未来几天大家要密切关注相关消息,今天已经是星期四了,所谓的下周就是四天之后,正好是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大家也可以关注“邱震海”公众号,一有消息我就会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第二,第二个话题就是中东局势,哈以战争,也是美国两场明战中的第二场战争。经过之前卡塔尔、埃及、以色列,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机关的斡旋,他们最终是搞出了一个动议。哈马斯方面可能是接受了卡塔尔和埃及的提议,表示愿意停火4个半月,并交换手中扣押的人质。从释放人质和战俘的角度来说,这一充满人道主义的结果好像是有意义的,但这真的有意义吗?哈马斯其实是在以退为进,因为本来并不需要这样,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好像能够确保暂时停火。但没想到的是,今天早上收到消息,以色列方面,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内塔尼亚胡的内阁拒绝了这一提议。内塔尼亚胡的内阁有一个5人的军事委员会,里面除了内塔尼亚胡,其他几个人也来自以色列内部几个不同的强硬派别。根据我目前得到的消息,这5人的委员会里面,已经至少有两个人向内塔尼亚胡发出了威胁,表示如果他同意这个提议,他们就退出5人委员会,而他们退出的话,就意味着内塔尼亚胡在军事上会失去很大一块支撑。所以,不管内塔尼亚胡本人有没有这个意愿,他都没法同意。说实在的,内塔尼亚胡本人也属于强硬派里面的一种,所以我大胆估计,在5人军事委员里面,可能有比内塔尼亚胡更加强硬的人,而无论是军队还是以色列的国家命运可能就掌握在这些人手里。所以,这些人一威胁内塔尼亚胡就软下来了。到目前为止,这个阶段性的交易算是破产了,这也意味着至少在我们春节期间,甚至是春节过后,哈以战争都不会停止,这其实是一件让人感到唏嘘的事情。而且,这也不符合美国的意愿。此前我一再说,美国的意愿是希望两场明战的规模或多或少地收缩。首先,美国希望俄乌战争能够达成朝鲜战争模式的停火,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说服泽连斯基,同时说服普京。其次,哈以战争这边,最主要的是说服内塔尼亚胡及其背后的强硬势力。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对内塔尼亚胡及其背后强硬势力的影响力显然有限,这是让美国感到很沮丧的地方。所以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第五次前往中东斡旋,如今看来没有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果。当然,也许背后还有一些运作没有释放出来。所以大家在春节期间,要继续关注“邱震海”公众号,我会第一时间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消息,为大家整理和解构。如果说今年上半年,这两场战争都无法结束,那就要看今年年中的情况,尤其是俄乌战争。再过半个月,俄乌战争就要正式两周年了,目前背后还有一些事情在运作。接下来,我们再谈谈第三件事,即英国王室。前几天,英国的现任国王查尔斯三世宣布确诊癌症。此前,他曾接受前列腺肥大的检查,结果一不小心检查出患有癌症。至于是什么癌症,目前还没有公布,但可以确认不是前列腺癌。据了解,这件事是查尔斯主动命令手下公布的,他想告诉英国公民以及全世界,所有人在癌症面前都是一样的,即便贵为英国国王。这其实和英国王室过去讳莫如深的做法有很大的反差,也给查尔斯本就具有争议的公众形象带来了一丝亮点。众所周知,查尔斯上任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18个月,而且他是英国历史上待命待位最长的一位王子,所以相较于“查尔斯国王”,大家对“查尔斯王子”更熟悉。谁也没想到,上任十几个月后就面临这种情况。当然,以英国的医疗条件,肯定会全力以赴地救治查尔斯,但问题是英国王室下一步怎么办?我认为下一步要分三个问题来分析:第一,英国王室本来就已经够乱了,现在是更乱了;第二,皇室的成员其实都很忙,虽然这些忙都是象征性和礼仪性的,当这些忙碌停下来后,英国王室本就已经缩减的影响力,可能会更加缩减;第三,谁会是下一任国王?首先来聊第一个问题。前文我提到,查尔斯国王的公众形象非常具有争议,这背后不是由于他待位时间最长,而是由于他的前妻戴安娜。我记得很清楚,1997年9月1日,世界媒体都在铺天盖地宣布戴安娜王妃死于非命。从现在许多秘闻来看,这背后显然是有一些幕后运作的,可能也有阴谋,而这至少和当事人——查尔斯王子脱不了干系。英国王室除了这一丑闻外,最近还有很多事。一是身体健康方面,比如威廉王子的太太凯特最近也被爆出身体不适;二是哈里王子与威廉王子反目成仇,出走他国,与其妻子梅根生活在美洲。其次来讲第二个问题。目前王室成员虽然没有行政权利,但作为政治形象,他们每天需要处理的公务也很多。以查尔斯国王为例,据统计,去年一整年,查尔斯国王出席了400多场公众活动。换句话说,每天至少有一场甚至更多场活动,如果除去周末和节假日,查尔斯国王一天可能要出席好几场公众活动。不仅如此,查尔斯国王每天还要签署无数个所谓的公文,虽然这些事在行政上意义不大,但对于英国这么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来说,具有十足的象征意义。按照目前情况,查尔斯国王虽然纸面上的工作还可以继续,但公众活动肯定要退出了。那么接下来谁来替代?是安妮公主还是威廉王子呢?实际上,安妮公主自己也有很多活动要参加,所以后面势必要将威廉王子扶上台面。这其实就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我前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谁会是下一任国王?所以,威廉王子后续会不会就此开始慢慢走上前台,这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坦率来讲,英国王室无论在英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没有什么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关王室的一切事情,依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后续,英国王室如何发展,国王的接替人选是谁,王室内部有何动荡?这对英国政治经济乃至国际层面有哪些影响?我们拭目以待。编辑:张纪红
2月8日 下午 5:48
其他

中美经济工作小组会议首次在京召开,耶伦二次访华值得期待?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331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主要和大家说一个中美关系当中比较正面、积极、良心的事件。从昨天开始,也就是2月5日至6日,中美在北京举行了一连两天的第三次中美经济工作小组会议,前两次都是在美国。而在这次会议之前,中美还举行了三次金融工作小组会议,并且最后一次好像也是在北京举行。中国人都讲究事不过三,从中美元首峰会之后,到中国新年之前,中美两个工作小组都完成了三次会议,不仅时间间隔都不长,还是一连三次完成。至少从外部特征来说,我认为这显示出中美双方从高层到中层,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比较强烈的意愿来推进,或者至少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无论是金融工作小组会议,还是经济工作小组会议,本身应该都是前年中美巴厘岛峰会之后达成的一个共识,但由于去年这个时候中美关系进入低谷期,所以一切都泡汤了。直到去年6月份,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到后来财政部长耶伦,再到已经去世的美国前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以及8月下旬的商务部长雷蒙多,一连串的美国政要都来华进行
2月6日 下午 6:39
其他

乌克兰内讧真相:绕开泽连斯基,总司令秘密与西方商量停战,意欲何为?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273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在刚过去的24小时里,世界又发生了很多事情,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美国和英国又开始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第三轮空袭,这也是自2月2日美国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发动袭击后的又一次行动。换句话说,美国现在已经全方位与哈马斯、胡塞武装等所谓的抵抗轴心展开交战,我个人对此感到非常担忧,我相信坐在白宫的美国总统拜登也很担忧。这对拜登来说,就是一发不可收拾,完全不在其掌控之内。二是,2月3日晚,卢甘斯克地区的一个面包厂遭到袭击,致20人死亡。对此,俄罗斯将其定义为恐怖袭击。众所周知,卢甘斯克地区原先属于乌克兰,后在2022年9月被俄罗斯占领,目前属于俄罗斯领土。如今该地区遭遇袭击,俄罗斯已明显将矛头指向乌克兰,认为是乌克兰发动的袭击,而乌克兰方面目前仍未回应,既不否认也不承认。这让我们联想到2022年10月初,连接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的刻赤大桥也曾遭遇袭击。当时有人认为是俄罗斯自导自演,也有人认为是乌克兰所为。后来有证据证明,此袭击由乌克兰情报机关发起。那么这一次面包厂遭袭会不会也是乌克兰情报机关所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证据和蛛丝马迹可以证明,但从最近的一些外部特征来看,我认为不是没有可能。大家知道,再过20天,俄乌战争就要2周年了,届时俄乌战局会是怎样的格局,令人非常关心。此前,我曾多次谈及乌克兰内部正在进行的内讧,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之间的严重内讧。今天我们又收到一些新的消息和内幕,据说泽连斯基目前已拿到确切的证据,指责扎卢日内私下与西方达成停火协议,协议指出俄乌将在今年年中停火。由于此协议并未告知泽连斯基本人,所以令其很愤怒。泽连斯基作为一个政治领导人,他有他的盘算,也有他与西方博弈及与俄罗斯较量的筹码,同时,他也有对自己政治生涯下半部分的考虑和计划。何出此言呢?因为如果没有战争,今年3月份,乌克兰要如期举行总统大选,到今年最晚3月31日,乌克兰本应要诞生一个新的总统。不过现在还在战争期间,一切戒严,所以这次的总统选举就推迟了,有关这问题,西方各国以及包括乌克兰境内,都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要推迟,那推迟要有个大概的时间表,所以理论上说,泽连斯基本人目前可能希望能在今年冬天之前,有一个体面的、比较完美的停火结果,也就是我一再说的,要么是春夏之交,要么是夏秋之交达成停火。那么为了这个停火结果,他要在战场上先打出一点筹码,这在理论上也无可非议,但他没想到他的总司令,还是由他亲自任命的总司令,居然私下与西方做交易。当然,这是我们目前了解到的一面消息,泽连斯基那边目前还没有一个正式的说法。但从昨天我跟大家透露的情况来看,泽连斯基已经决定要开除扎卢日内。前天,泽连斯基已经通知了白宫,然后白宫回复:“这是你们乌克兰人民的内政,你们任命武装部队总司令,我们充分尊重。”这其实就显现出白宫要把烂皮球踢给乌克兰,让乌克兰自求多福,生死自保,因为白宫没有钱了。而在乌克兰内部,既有反泽连斯基的,也有支持泽连斯基的,各种势力都在进行较量,这从2022年10月8日刻赤大桥遭袭一事可以看出,当时显然是乌克兰的情报机关单独所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调动和部署,所以现在乱象很多。几个小时之前,也就是今天凌晨发生的卢甘斯克面包厂遭袭事件,到底是乌克兰高层的统一部署,还是情报机关的单独所为?单独所为又是意欲何为,是要干扰整个进程,还是要为马上开始的谈判来争筹码,扎卢日内和泽连斯基目前的内讧会走向何方?说实在的,这些事情不仅影响俄乌战局,也影响由俄乌战局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其他地缘战略格局的走向,所以最近这段时间,美国可谓焦头烂额,就算是三头六臂也插翅难逃。而这些事情又涉及到3月份开始的美国总统大选进程,涉及到拜登的政治命运,我们不要忘了,背后还有特朗普在虎视眈眈,拜登的每一个过失,都会被特朗普视作把柄。有关以上话题,今天就先谈到这,请大家继续关注“邱震海”公众号,有任何消息我都会在第一时间送上解读。未来几天,我会透露和解析更多消息,比如目前特朗普内部的竞选计划和他的部署,以及一旦上任后,他脑子里已经存在一幅执政蓝图是怎样的,当然这也要取决于后面他的班子和整个国际形势等等。编辑:陈诗敏
2月4日 下午 6:02
其他

危急时刻,泽连斯基临阵换将,乌克兰前线将迎转机?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3996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主要讲两个线索:第一,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国对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由伊朗支持的一些武装组织的设施展开了轰炸。这算是对6天之前,也就是上周日,约旦美军基地被杀死的三个美军士兵的一个所谓报复行动。这意味着美国现在已经几乎在各个点上,都和由伊朗支持的所谓的抵抗轴心组织成员展开过交战。可以这么说,局势正在向着去年10月中我提出的那种可能发展:如果美、英、俄罗斯,以及该地区所有的所谓武装组织都开始分别进行交战,这场冲突不仅会扩大,还可能会演变成为一场令我们担忧的地区半世界大战。说实话,这种局势是比较灾难性的。当然,美国现在还在试图掌控局势,但能不能掌控好,这个度如何把握,坦率地讲,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第二,就是继续来谈谈最近乌克兰内部的内讧。具体来说,就是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和大家提到过的,泽连斯基和他的武装部队总司令之间的矛盾。昨天,乌克兰方面突然宣布,他们已经通知美国白宫,表示他们将在最近撤换武装部队总司令。要知道,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而且俄乌战争马上要两周年,今年乌克兰的外援又相对比较薄弱。在美国600亿军费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下,乌克兰又要更换武装部队总司令,乌克兰的仗恐怕是很难再维持下去。老实说,这两个线索其实都跟今年全球的地缘战略局势的微妙布局有一定的关系。说回第一个。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国总统拜登下令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85处,由伊朗所支持的当地武装组织的设施,发射了重型的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科比表示,(在轰炸时)他们有意识地进行了选择,以避免平民伤亡。但不管怎么样,正如我上文所说,到目前为止,在10月7日哈马斯进攻以色列之后,坦率地讲,美国对真主党展开过进攻,对胡塞武装展开过进攻,现在又在西部对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由伊朗所支持的武装组织也也展开了进攻。虽然美国是分开进攻的,但被称为“抵抗轴心”的这个组织里面,几乎所有的武装组织,都已经跟美国展开过正面或者间接的战争行为。而这就是我去年所说的,战争的规模其实在不断的扩大,并且这个规模的扩大恐怕并不会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当然,从美国来说它的沙盘推演也是比较清楚的,一旦规模扩大它就将陷入战争泥沼。而且我之前也强调过,美国最好能从中东和俄乌这两场明战中全身心的抽出,或者至少抽出一部分,而不是继续陷入泥沼。但关键问题就是我刚才说的,局势往往不会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胡塞武装,如果它不搞红海,美国恐怕也懒得去管这个事,而恰恰在红海危机还没有缓和之际,6天之前约旦的美军基地又遭到了武装组织的袭击,还死了3个美军士兵。前几天,无论是总统拜登,还是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都语焉不详地表示,“我们将在我们选择的时间,我们选择的地点,用我们选择的方式展开回击”。老实说,美国不回击肯定不行,但回击到什么度呢?所以就有了今天凌晨美国对那85个设施的轰炸。但我们还是要问一问,美国的轰炸有用吗?就像不久前,从1月12日开始美英对胡塞武装展开的空袭,它有用吗?感觉是没用的,因为如果真的有用,美国恐怕不会找中国帮忙。然而,即使没用,样子肯定还是要做,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国轰炸完了以后,这些组织有没有可能对美国展开进一步的袭击,这就又不是美国能掌控的了。所以,中东地区的局势正在向着美国不希望看到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发展方向,但从兵不厌诈的角度来说,让美国更多的陷入中东的泥沼,对中国其实是有利的,这也会让美国在外交以及战略上对中国有更大的需求。由于目前的资料还不充足,我就先说一个预测,如果明天或者后天有更详细的资料,我也会进一步为大家分析。第二条线索,我们就来讲讲两场明战一场暗战中的俄乌战争。马上,俄乌战争就要两周年了。昨天的文章中我讲到,泽连斯基和他的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之间发生了很严重的内讧。从泽连斯基的角度来说,他对扎卢日内的不满已经很久了,具体来说就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因为乌克兰所谓的“春季或者夏季大反攻”,至今没有取得足够的进展。所以泽连斯基想撤扎卢日内的职,但扎卢日内拒绝辞职,并且扎卢日内最近几天还在不断攻击泽连斯基。扎卢日内表示,“俄乌战争即将两周年,(目前)他们的对手俄罗斯部的国防生产依旧相当有序,还在源源不断的制造各种弹药,但乌克兰军工厂制造弹药的能力却相当滞后,以至于他们相当程度必须要依靠外援”。所谓的外援自然是指美国、北约或者欧洲的这些援助,目前欧洲500亿的军援好不容易算是下来了,但美国那600亿却依旧不见动静,甚至之后也不会见动静。从扎卢日内的角度上说,他是把原因归咎于乌克兰军用体制不行,而这个体制不行和国家体制有关,国家体制改革不良的责任自然就在于总统,所以根本上扎卢日内就是在指责泽连斯基。一边是泽连斯基指责扎卢日内说他指挥能力不行,另一边扎卢日内也在指责泽连斯基。老实说,这情况有点像以前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国共内战的时候,国民党部队往往会说,“报告长官,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而扎卢日内就是在说,“报告美国长官,不是由于我无能,而是由于总统领导的国家体制不行”。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命令扎卢日内辞职,但扎卢日内不愿受命。所以泽连斯基是一纸电文上告白宫,他们最近马上就要撤换扎卢日内。当然,从总统的角度来说,他当然可以撤换,但问题是撤换以后下一步要怎么办。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有关下一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的人选的消息。我相信泽连斯基心目当中肯定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但这个人是谁,军事才能行不行,和泽连斯基是不是一条心,尤其是他能不能帮泽连斯基完成反攻大计,还未可知。从目前情况来看,俄罗斯要全方位占领乌克兰已经不可能了,而乌克兰要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把俄罗斯军队从那4个已经被占领的州赶出去也是门都没有的事情。所以,现在解决俄乌战争最好的方式就是朝鲜战争那种模式,也就是停火,等十年二十年以后再谈。坦率地讲,这种办法对泽连斯基自己的政治生命也会构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泽连斯基之前自比丘吉尔的时候我就指出,他比丘吉尔还差很多,而他估计也已经做好了被选下去的准备。其实,泽连斯基领导乌克兰进行的所谓抵抗俄罗斯的战争并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如果双方今年内能签订停火协议,泽连斯基想要连任恐怕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关键问题是,现在想这些问题还是有点长远。我们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下一任总司令的人选是谁,乌克兰在今年上半年的俄乌战场上到底能不能扳回一城,为今年无论是春夏之交,还是夏秋之交有可能会来临的俄乌的谈判争得一点筹码。我经常强调,在军事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得不到,如果你要在谈判桌上得到东西,首先就要在军事上获得一些筹码,然后外交官或者政治官员才能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多的筹码。如果说今年夏天,俄乌要举行停火谈判,那么今年上半年,乌克兰一定要在这个战场上拿到更多的筹码,这大概就是泽连斯基整个的想法。所以从这意义上说,虽然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但说不定换好了也有可能。到目前为止,有关泽连斯基换人的消息还没有任何的内幕消息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换人肯定和北约商量过,而最近很诡异的是,北约非常安静。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筹莫展,还有一种就是在谋大计。我个人认为谋大计恐怕已经不太可能,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前者,一筹莫展。有关以上我谈到的话题,想要获取更多内幕消息,欢迎大家在本周六(2月3日)晚20:00-22:30,收看2月份《震海月月谈》爆款趋势课。本期课程邀请到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赵建先生,以及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期间还会谈到未来中国经济、股市、楼市的整体走向。本期爆款趋势直播课分为两部分,20:00-21:00为免费直播互动,21:00-22:30则为付费学员课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课程门票。▼点击获取面对面门票▼也可以加入至尊学习年卡,观看本期爆款趋势课程。▼点击获取至尊年卡▼编辑:张纪红
2月3日 下午 8:14
其他

台立法机关选举尘埃落定,国民党扳回一城,美对台策略有变?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852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最近一段时间,我对2024年一整年地区以及全球地缘战略格局走向背后的微妙互动进行了分析。今天主要是和大家透露几个新的消息,同时再做一下点评。今天主要是三个线索:第一个,昨天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召开了病后第一次记者会,透露了美国对中东的态度。第二个,前天的美国外交协会的演讲中,沙利文还透露了有关中美最近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些互动。昨天,台湾地区立法机关的领导人都出炉了,均是国民党,这种情况下,大家势必会关注未来美国的态度、中美互动,以及台湾岛内的政治格局。第三个,就是乌克兰最近的局势。再过22天,俄乌战争就整整两周年了,俄罗斯方面先不说,我们先来看看和乌克兰有关的消息。首先,欧盟500亿欧元的对乌军援终于在昨天尘埃落定,据说是他们内部搞定了匈牙利。与此同时,美国的600亿美元军援依旧“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当然,很大可能是以后也不会“响”,“人更不会下来”。同时,乌克兰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小麻烦。据说,总统泽连斯基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扎卢日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甚至是严重的内讧。此外,还有一个我认为比较严重的事,就是乌克兰最近公布了48家所谓的“支持战争的国际企业”,并对他们实施了一些限制和封锁措施,其中除了8家美国企业,10家法国企业,10家德国企业,还有14家是中国企业。有关问题中国外交部已经跟乌克兰驻华大使提出了严正交涉,认为这从从长期来说会影响中国与乌克兰的关系。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以上这些线索虽然表面看上去很散,但都涉及到今年几个地缘战略互动的圈子,或者说小生态,但正是这几个小生态,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全球的大生态。闲话少叙,下面我们就来一个一个剖析。首先,是中东局势。昨天,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终于在病后第一次公开露面。从表面上看,昨天的记者会是说美国要反击,但我觉得,从新闻的含金量上来说,与其说是美国要反击,倒不如说是奥斯汀病后第一次出来说明情况,对美国总统拜登和国会表示歉意。至于他在记者会上透露的有关中东局势的内容,一方面就是在重复前几天拜登所说过的陈词滥调,无非就是“我们要在我们选择的时间,在我们选择的地点,以我们选择的方式进行反击”,完全没有新意。而这种没有任何新意的陈词滥调背后,正折射出了我之前文章中强调的,美国以及拜登面临的两难局面。如果不反击,国内民众不买账;如果反击过度,美国布下的这一整盘棋就乱套了,到时候就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而是真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地区式的准世界大战,不仅真主党、胡塞武装、叙利亚,包括伊朗、英国、俄罗斯都可能会被卷进去。所以,美国现在非常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但中国帮不帮还是要看美国的态度,美国要拿出相当的诚意。那么美国对中国有所求,中国对美国也有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自然包括台湾问题。所以接下来就是第二个线索。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沙利文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上透露了中美谈到了红海危机和朝核问题,但有一个没说,那就是沙利文还透露他与我国外长谈到了台湾问题,尤其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协调。其实,在1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举行完选举之后,香港全球化中心曾举行过一系列的中美智囊对话,在全球播放后引起了很密切的关注。当时,中美的核心智囊就指出,在这方面中美有小互动的空间。当然,这个互动的空间,一取决于中美之间力量的博弈,二则涉及到中美在全球的筹码互换。据悉,沙利文在外交关系协会上说,他与我国外长在台湾问题上进行了密集的磋商,但磋商的议题“布满地雷”,因此他不便透露细节。沙利文的话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台湾问题上,中美进行筹码互换、条件互设、底线互碰的过程非常艰难。说实话,中美双方都知道今年要在台湾问题上有所控制,但显然美国并不愿意在这一问题上全方位回应中国,一如中国不愿意在红海、朝核问题上全方位回应美国一样。如果从筹码的角度来看,美国对中国在两个问题有所求,中国对美国在一问题上有要求,这数量并不平衡。当然,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显然是非常重要,所以在筹码互换的过程中,美国内部显然没有全方位回应中国的要求。所以,沙利文才会用“布满地雷”来形容,因为美国内部也在评估,而沙利文当场也没有办法跟中国方面做出任何的承诺。当然,中国方面在红海的问题上也没法做出承诺,所以在用词时才会用“可以转达”。说实话,沙利文回国后肯定向华盛顿转达了中方的要求,而美国内部也要进行磋商和评估,尤其是双方会晤举行时,台湾地区立法机关的领导人选举还没有开始,所以美国人可能也在抱着侥幸心理,如果民进党大胜,他们就能硬一点。沙利文的话是在前天,也就是1月31日说的,而在昨天,也就是2月1日,台湾地区进行了立法机关领导人选举,最后的结果是国民党的韩国瑜和江启臣担任正副领导人。这结果一出,1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所谓的“朝小野大”再次坐实。同时,香港全球化中心在1月15日举行的第一次中美核心智囊研讨会上,美国小布什时期的总统特别顾问韦德宁就说过,其实赖清德上任之后他的权限是相当有限的。当然,那个时候台湾地区立法机关领导人的选举还没有举行,而从昨天的结果来看,国民党虽不能说扬眉吐气,至少也是扳回了重重的一局。同时这也代表了5月20日后,即赖清德和萧美琴就任后,民进党的很多战略和决策,如两岸政策等,很有可能会被立法机构锁住。所以,这种博弈对两岸关系来说,肯定有正面的影响;而对美国来说,也有一定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在岛内立法机构负责人还没正式选出前,美国不愿意对中国做出承诺的原因。我估计,最近几天白宫内部一定在紧锣密鼓地磋商,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邱震海”公众号,有新消息时,我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送上点评。有关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选举这件事,暂时说到这为止。中美博弈涉及方方面面,而在岛内立法机构负责人选举结果出来之后,台湾问题也算尘埃落定,接下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5月20日之前,中美之间会否出现策略性联手,共同制约赖清德。至于韩国瑜,他不但与大陆的关系比较好,而且他还主张“九二共识”。韩国瑜担任高雄市长期间,曾去过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其中在香港地区时,他还进过中联办的大楼,所以他和大陆方面走得相当近。对此,无论是岛内或外界都猜测,韩国瑜担任立法机构负责人后,有没有可能访问大陆?坦率来讲,我估计很难。而且由于官职身份,韩国瑜在岛内可能会引起巨大的纷扰,但我认为,以他的理念、身份、权限,其实是可以为两岸关系做一些建设性的事情。这些事情,从深层次的战略角度来看,显然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但从维持表面的现状来说,对美国又是有利的。所以在这过程中,就中美博弈、台湾问题来说并不简单,再加上在朝核和红海危机上,美国对中国有所要求,这就更加不简单了。可以看到,这三盘棋放在一起下,三个小系统变成了一个大系统。另外再来讲讲乌克兰方面的消息。2月1日,欧盟方面通过了500亿欧元的援乌协议,据说最后是德国和法国搞定了匈牙利,可以说这给泽连斯基打了一个强心剂。但后面又爆出一个新消息,泽连斯基和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的矛盾越来越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所谓“夏季大反攻”,到目前为止已过去8个月,但没有取得实际进展。所以,泽连斯基因此怪罪扎卢日内,而扎卢日内反过来怪罪泽连斯基政治领导力严重不足。第二,泽连斯基认为扎卢日内有政治野心,未来想竞选总统。目前,扎卢日内予以否认,但未来的事情谁也不知道。那么,下一步到底会如何发展?目前,泽连斯基非常希望能将扎卢日内换掉,但扎卢日内拒绝辞职,而且军中反弹严重。坦率来讲,在面对俄乌战争两周年之际,以及整个西方对乌援助已经心生厌倦的情况下,泽连斯基并不敢对扎卢日内这一军中大将痛下死手,所以这件事目前是个僵局。不论是乌克兰内讧、外援削弱,这对普京来说,自然是乐观其成的。所以就俄乌战争而言,一方面,从孤立的意义上看,我认为俄乌战争两周年不值得纪念,但却值得好好地观察和分析未来走向;另一方面,它对方方面面的一些暗示作用,正在慢慢发酵。最后,再和大家谈谈乌克兰宣布48家所谓支持战争的国际企业这一消息。在乌克兰公布的48家国际企业中,美国企业有8家,法国和德国各有4家,中国有14家。对此,中国副外长已经召见了乌克兰驻华大使,中方认为此事很严重,在证据不确凿的情况下,贸然宣布将严重影响中乌之间的关系。或许乌克兰方面认为中国没有全方位支持乌克兰,但说实在的,中国在过去两年的俄乌战争中,一再表示站在和平的一边,我认为理论上已经足够了。当然,中国肯定会对有些企业进行管控,但直接支持战争肯定是没有的。开玩笑地说,卖菜刀的人本意是让买家切菜,但如果买家非要拿去行凶,能反过来让卖家承担责任吗?这显然不符合常理,所以乌克兰此举多少有些病急乱投医。关于以上话题,暂时说到这,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想要获取更多内幕消息,欢迎大家在本周六(2月3日)晚20:00-22:30,收看2月份《震海月月谈》爆款趋势课。本期课程邀请到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赵建先生,以及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期间还会谈到未来中国经济、股市、楼市的整体走向,同时明天还有重大事情宣布。本期爆款趋势直播课分为两部分,20:00-21:00为免费直播互动,21:00-22:30则为付费学员课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课程门票。▼点击获取面对面门票▼也可以加入至尊学习年卡,观看本期爆款趋势课程。▼点击获取至尊年卡▼编辑:陈诗敏
2月2日 下午 6:12
其他

泰国会谈后,沙利文返美演讲语气沮丧,中美究竟谈得如何?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378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一晃2024年已经到第二个月了,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中美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从11月15日中美元首在加利福尼亚举行会谈,到上个月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美之间有一些非常微妙的互动,而我们香港全球化中心也在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我们邀请相关专家、智库学者举办了三场国际会议。前不久,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我国外长在泰国首都曼谷完成会谈,我对此也进行过评论,在双方各有所需的情况下,这段时间中美可能会出现一些小小的缓和。然而,根据美国方面最近的动向,中美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出现了一些小转折,甚至可能会遇到一些小的阻力。昨天,归国的沙利文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讲,其中主要谈到了他和中国外长会谈之后的中美关系,透露了美国最近在两件事情上有求于中国,一个是红海危机,另一个就是朝核问题。沙利文指出,在这些问题上,美国目前并没有取得满意进展,并且美国方面和中国方面正在磋商,中美元首是否能在今年春天再次进行视频通话。有关中美元首通话的消息,我之前已经向大家透露过,只不过沙利文的演讲再次证实了这一消息。但有关中美在红海危机和朝核问题上,并没有取得足够的进展,却是一个新消息。我相信有关朝核问题,中美在曼谷的会谈之前就已经展开了,而红海危机则是美方在会谈期间向中国提出的。关于红海危机的消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透露过,中国在曼谷会谈上表示,中方愿意帮美方传话。那么沙利文为什么会在会谈结束几天后,向外界透露他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取得足够进展呢?从沙利文透露出的信息来看,首先美国很沮丧,其次沮丧的背后则显示了美国在红海危机和朝核问题上对中国有所求,而这某种程度也在我们的预判之中。说实话,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直在做一个预警:今年朝鲜半岛可能会有重大变数。一方面,朝韩关系在重回恶劣的轨道;另一方面,俄朝关系在密切提升。在乌克兰战场上,朝鲜提供常规武器大规模支援俄罗斯,这在为中国减压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俄罗斯也在投桃报李,回馈了朝鲜大规模的或者说高质量的核技术资源,这对中国东北的国家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助推了目前正在恶化的朝韩关系。老实说,美朝关系今年估计会非常波动,虽然我相信朝鲜目前为止的许多行动,还只是一个战略幌子,但很多战术上的阴影也在慢慢呈现。正如前文所说,美国在朝核问题上对中国有所求我是有预判的,但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剖析,而根据昨天沙利文透露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三个问题:第一,中美在红海危机和朝核问题上没有取得足够进展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这背后有什么复杂的背景?第三,未来中美关系还能比较顺利的发展下去吗?提到背景,就不得不说一下,中美本周刚刚在北京结束一个有关共同禁毒的工作会议,其中主要商讨了中美两国能不能共同禁止芬太尼泛滥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中美可以说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进展,但美方现在在另外两个有求于中国的问题上却是很沮丧的。我们先来看看红海危机。我相信中国是帮助美国传达了它的诉求的,但转达是转达,中国方面在转达时用不用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这背后的关系就非常错综复杂。坦率地讲,中国“帮”美国能帮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20多年前,在朝核危机开始,三方会谈乃至六方会谈的时候,我就在香港的媒体上写过文章,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脑子要非常清楚。从策略上说,弃核、反核,以及朝鲜半岛无核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以及中美两方的共同利益,但中国仍需思考是否要全方位回应美国的要求。当时,美国的要求是更迭朝鲜的政权。从现在来看,美国的这个要求显然是天方夜谭,中国根本不可能答应。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很多学者、朋友还认真的把这作为一个思考题进行论证。但我当时就指出,如果中国跟着美国全方位回应美国的要求,那么反过来在台海问题上,在中美的战略对决必然要来临的情况下,中国将处于很被动的位置。虽然,这是当年的一个个案,但在背后逻辑上,红海危机以及之后要谈的朝核问题和这个个案的逻辑,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而中美关系的错综复杂也在于此。首先中美之间永远有很多合作的空间,所以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对美方有要求,而美国对中国也有需求,不仅是共同禁毒,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等具体难点的问题上,现在能帮美国的只有中国一家。尤其现在朝俄关系错综复杂,美国、俄罗斯本就是里面的玩家,所以美国根本不可能通过俄罗斯向朝鲜施压。而在伊朗问题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俄罗斯是和伊朗说得上话,但美国和俄罗斯目前处于准交战,或者说半交战的状态。因此,即使美俄之间有秘密管道,俄罗斯也不可能帮忙。而中美目前至少没有全方位翻脸,所以美国可以求中国,但在求中国的问题上美国显然也是策略性,它遏制中国的战略依然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果要“帮忙”,要回应美方的要求,那一定也是策略性的。因此,中国在“帮忙”时:第一,要符合中国自己的国家利益;第二,要符合人类整体道义上的原则,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哪怕是一种交易,也要做到你来我往,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同样“非礼也”,而美国方面自然希望中国往而不来,但这明显不可能。所以,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国在红海危机上所发出的声音,在一点一点地升高。我们的立场是很明确的,包括在即将2周年的俄乌问题上,我们永远站在和平这一边。但如果美国想要中国全方位回应它的战略需求,而不是策略需求,除非美国愿意与中国交换更多的筹码,否认很难实现。从这意义上来说,不是中国不帮美国,而是中国要站在自己、人类、中美关系平等互惠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尤其是“互惠”层面,只有美方拿出更多的牌,中国才值得在帮忙的问题上更近一步。我认为在红海危机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中国和伊朗不是说不上话,但是伊朗也是一个大国,它有自己的主观意愿和立场。另外在朝核问题上,之前我们就预判到今年会出现朝核问题,当然那时我们没有得到消息说,美国希望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进行斡旋。结果,昨天(1月31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演讲中自己先透露出来,从他失望的语气可以看出,美方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也有所求。由于缺乏管道,美方希望中国能在朝核问题上起到调停、沟通和斡旋的作用。那么至于是在美朝、韩朝,还是中朝之间,中国能不能扮演一定的角色,这其中非常微妙。此前我曾多次对朝俄关系作出点评,当时我的立场很明确,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于任何一个不损害中国利益的纯双边关系乃至多边关系,我们都是乐观其成的,甚至我们还成人之美。但是,如果这些关系有损中国利益,那就另当别论。当然,损害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朝俄关系虽然不会直接损害中国利益,但会造成间接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家都说朝鲜在帮中国“解围”,但实际本意并不如此,朝鲜为了促进朝俄之间的军事合作和核合作,这其实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有间接伤害。另一方面,从大国关系角度来说,我个人不主张把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这四个国家绑在一起,但西方人喜欢这样做,而朝核问题更是让西方坚持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这过程中,对于朝俄愈发紧密的军事合作和核合作,第一我们要密切观察和缜密评估,第二中国要想回应美国需求,比20多年前更加为难。此话怎讲呢?首先,20多年前中美关系比较简单,不像现在如此错综复杂,无论是共同遏制陈水扁“台独”,还是在六方会谈上,中美基本上同频;其次,涉及到朝俄关系,20多年前由于俄罗斯国家实力比较弱,所以在六方会谈中俄罗斯等于是一个局外国家,有时需要靠外交强行介入。但现在,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遇到困难,朝鲜也感到孤立无援,于是两个孤独者就在一起抱团取暖。从这意义上说,沙利文昨天的演讲语带沮丧很正常,作为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他也需要思考接下来要如何向中国出牌。所以,今年上半年会是中美之间非常微妙的磨合期,尤其在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就任之前。说到台湾地区,大家还要密切关注一件大事,即岛内立法机构领导人会在今天(2月1日)出最终结果。当双领导人都齐备后,我们大概就可以看出未来岛内权力博弈的基本走向。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观察的是,美国到底能不能给中国更多筹码以达成中美合作。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魔”减一丈,那“道”至少也要减一尺,这就是背后的战略意味。有关以上我谈到的话题,想要获取更多内幕消息,欢迎大家在本周六(2月3日)晚20:00-22:30,收看2月份《震海月月谈》爆款趋势课。本期课程邀请到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赵建先生,以及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期间还会谈到未来中国经济、股市、楼市的整体走向。本期爆款趋势直播课分为两部分,20:00-21:00为免费直播互动,21:00-22:30则为付费学员课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课程门票。▼点击获取面对面门票▼也可以加入至尊学习年卡,观看本期爆款趋势课程。▼点击获取至尊年卡▼编辑:张纪红
2月1日 下午 6:16
其他

是否援乌:西方内部大分歧!中东料现核危机,拜登两难,中国机遇?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2958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一晃2024年第一个月已经要过去了,而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马上也要两周年了。最近几天,我观察到一些西方媒体已经开始准备所谓的“纪念俄乌战争爆发两周年”,但说实话,这个战争其实没什么值得纪念的,因为战争就是战争,它代表着杀戮,而和平才是人类第一要务。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去年10月8日以后,我一直在强调美国目前面临着两场明战一场暗战。现在一月份已经快要结束,而美国国会600亿美元的援乌资金目前还没批下来,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泽连斯基非常着急。前一阵,泽连斯基在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还在表示,“(西方)支援乌克兰不光是为了乌克兰,也是为了你们(西方)”。与此同时,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也在一次午餐会上语带哀求的西方发问,他们是否还坚持认为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援助是正确的。说实话,最近在对乌援助的问题上,西方内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纷争。比如美国中央情报局长伯恩斯最近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美国停止支援乌克兰的做法其实是在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他这是把对乌援助和遏制中国联系起来,而这显然对应了我所强调的两场明战一场暗战的框架。对于伯恩斯的文章,细节我就不再赘述,大家心里也都明白。除了伯恩斯,西方媒体以及其内部的智库最近其实都在写文章、发表演讲、做战略评估,但根据我的观察,这些人基本上就两派,一派厌战,认为援乌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这主要是美国国会内部人的看法;另一派则是那些所谓的主流的政界、情报界、媒体界,以及智库研究界等群体的观点。老实说,这两派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问题是人既是理想主义者,也是现实主义者,换句话说,执行任何计划前,首先得有“面包”。坦率地讲,美国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在经济上,美国的加息目前已经到顶了,而拜登要争取连任的话,从3月份开始他就要投入到一连串的竞选活动中去了。所以拜登现在一是要稳住,二是要把经济搞好,三则是要保证现在的很多事情不会陷入泥沼。从这意义上说,暂时策略性的和中国联手,至少在520前后遏制赖清德的“台独”倾向,也在拜登今年所谓的大战略之中。与此同时,伊朗这边红海危机还在持续当中,也不知道是不是中美最高外交领导人的峰会起到了一丢丢作用,这几天倒是有了点按下不表的意思,但西方内部最近的一个评估也认为,红海危机以及中东局势仍在继续往下发展。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说,北有真主党,南有胡塞武装,这边还有叙利亚,并且这三个势力背后都牵扯到伊朗和俄罗斯。我们不要忘了,伊朗虽然谈不上核大国,但却是一个核国家。而俄罗斯最近由于朝鲜对它在俄乌战争当中常规武器的支持,双方是“投怀送抱”,你给我常规武器和导弹,我给你核技术。所以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2024年除了要关注常规的政治、经济、战略、军事冲突之外,有关核层面,我们同样需要提高警惕意识。由于近来朝俄之间进行着军事合作和核合作,我们北部被称作“火药桶”的朝鲜半岛,可能会再次爆发战争。此外伊朗方面,目前各国的智库专家也非常担忧,如果无法按下目前的局势,伊朗很有可能会加强它的核武装。2009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努力推动伊朗的弃核进程,终于于2015年成功签订了《伊核协议》,但后来无果而终,被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推翻,直到现任总统拜登上台后,依旧未能重启。单从这一点来说,拜登政府还不如当时的奥巴马政府。如今,红海危机爆发,前天(1月29日)我曾提到,由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受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派遣了一架无人机袭击了美国在约旦的军事基地,造成了3名美军士兵死亡。1月30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话说:“我们会反扑的,但是我们要挑一个好的时机。”实际上前天拜登已经有过类似的表述,只不过昨天又再表示了一遍。从其语焉不详中可以看出,美国现在很为难,拜登明知道是一定要反击的,不反击内部过不去,今年大选也过不去;但如果反击得太厉害,让所有的伊斯兰世界国家、政权、武装组织等联合起来,那美国是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此时此刻,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美国一是没钱,二是要照顾到伊朗那边,不能按下葫芦又起瓢。从这意义上来说,在遏制中国的问题上,2024年上半年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松缓的时期。因为一是美国处境复杂,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美国都顾不过来;二是美国和中国在台海问题上,还有一个完全表面的、策略性的合作,再加上近段时间,中美关系稍有缓和。当然,美国大的战略依然是遏制中国,中美关系依然极度脆弱,所以我们不能称之为“小阳春”,但这可能是未来为数不多的一个窗口期。如果中美能够利用这个窗口期夯实双方在具体事务性方面的合作,那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双方的战略冲突。编辑:张纪红
1月31日 下午 6:06
其他

岛内发声指责外长,一词暴露真实野心,终于不装了?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4047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众所周知,前几天中国外长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泰国曼谷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事前事后,我都对此做了预测和点评。整体上来说,会谈氛围不错,成果也不错,主要有2点:一是美国在红海危机上对中国有需求,二是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对美国有要求。然而没想到,会谈结束后,台湾地区的外事部门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应。这些反应表面上看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但背后透露了隐形或实质性“台独”的内涵。与此同时,这背后也要看美国的态度,说实在的,美国对此既限制又纵容,态度非常微妙。长话短说,先从中国外长和沙利文说的两句话谈起。第一句是“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第二句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风险是‘台独’”,坦率来讲,这两句的表述一点问题也没有。从“一个中国”原则的角度来说,台湾问题确实是中国内政,即便在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人也是承认的,因为其所用的表述是“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如今50多年过去,没想到实际情况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所以中国方面才要再次向美国声明。至于第二句,即“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风险是‘台独’”,其实是要定义什么是“台独”?一般来说,大家普遍认为“台独”就是宣布改国号、修宪法等,但其实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都不太可能会发生,因为无论是当年的陈水扁还是现在的蔡英文,或是未来的赖清德,都不会“蠢”到这个地步。众所周知,中国大陆有三条红线:一是改名字,二是修宪,三是外国军队占领台湾地区。实际上,不管是“台独”势力还是所谓的外部势力,都不会明显触及以上三条红线,从而惹怒中国大陆。那么他们玩的是什么呢?正是偷换概念、文字游戏,也就是隐性“台独”和实质性“台独”。所以在中国外长说了这两句话之后,台湾地区的隐性“台独”和实质性“台独”就有反应了。1月29日,台湾地区的外事部门发表一则声明,称台湾地区拥有自己的主权,中国外长所说的两句话是在“歪曲台湾的主权”。此声明一出,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拆解这套话术背后隐性或实质性“台独”的本质,那么这个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所谓的“中华民国”在各自宪法上,对主权的认定是有一定重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定主权覆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虽然目前台湾地区处于当地人的治理之下,但实际上我们是拥有主权的,总有一天会用和平手段或武力手段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而另一边,他们的宪法是在1946年由国民党正式修订,其宣布主权既覆盖中国大陆,也覆盖中国台湾。从当年的“两蒋时代”,到后来一路的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他们都不敢对其进行修改。由此可见,双方对主权的认定存在重叠,而这个重叠在当年带来了所谓的“汉贼不两立”问题,一度困扰着各方。但即便如此,后续各方都没有修订过这个主权认定。直到从李登辉时代开始,岛内主张所谓本土化、民主化的二代、三代成长起来后,尤其是隐性“台独”成长起来后,他们在慢慢地偷换概念。首先,他们主张“中华民国在台湾”,所谓“在台湾”,意思就是与大陆无关,他们认为台湾地区的主权在于“金马台澎”,即金门、马祖、台湾、澎湖四个列岛。理论上来说,这其实就是放弃了1946年宪法的主权认定,不承认其主权覆盖中国大陆,而这也相当于放弃“一个中国”的原则,因为“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而当他们提出“中华民国在台湾”,即把台湾地区放在“金马台澎”以后,其实就是隐性“台独”的第一步。当然,这个说法已经过去20多年,后来已经演变成了“中华民国是台湾”。所以,这批人既不用改“国号”,也不用改所谓的宪法,只需认定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们互不隶属。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偷换概念。主权是可以重叠的,而且是必须重叠,治权作为两个政治实体是可以各自为政的,因此在承认一个主权的情况下,两岸是可以谈的。但就这次台湾地区外事部门公开表述的所谓的“中华民国台湾”一词明显是有问题的。要知道,世界上从来没有“中华民国台湾”这种说法,这就是由民进党当局发明的。而民进党当局这么做的原因,无非就是想表达“两岸互不隶属”。那么互不隶属什么呢?是治权互不隶属,还是主权互不隶属?如果说治权属于政治实体,那么主权就属于一个国家的概念,在台湾地区称为国族认同,在大陆则叫做国家认同,或者民族认同。当然,民族认同是一个文化概念,国家认同则是一个国家的概念。所以,当民进党说出所谓的“中华民国台湾”,“我们本来就拥有自己的主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时,这里面其实满满的都是套路、陷阱,以及偷换概念。当他们说所谓的“中华民国台湾”时,就已经抽离了原来这个名号的概念,也偷换了原来所谓的宪法理念,对中国大陆拥有主权的概念。换句话说,也就是放弃他原来的国族认同,或着说国家认同。当他们说“互不隶属”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用治权互不隶属,替换主权互不隶属,所以民进党当局其实就是在搞语言陷阱和文字游戏,也是在钻法律的漏洞。说实话,这个法律漏洞并不是自己产生的,因为本来的法律并没有漏洞,是民进党根据70多年的现实,硬从法律里面钻出来的一个漏洞,而这恰恰是一个陷阱。这个陷阱就是美国人现在说的“现状”,那么这个现状是什么呢?现状就是台湾地区在那边,中国大陆在这边,双方目前没有发生战争,但也没有统一。美国人说的模糊其实就是现状,但这个现状是会发生改变的,这边你还在维持现状,那边可能就在悄然发生改变。上文提到“中华民国在台湾”最终变成“中华民国是台湾”,以及民进党在提及“互不隶属”时,既不说主权互不隶属,又不说治权互不隶属,其实民进党恰恰就是在用治权替换主权。说实话,在与民主党进行针锋相对时,这些把戏好拆穿,但跟美国人进行针锋相对时,就要非常谨慎。因为美国人说的所谓“现状”,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这个现状里面如何去认定主权、治权、“台独”都是模糊的,这里面就会有许多陷阱和漏洞。所以,美国人现在所说的“他们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表面上看好像挺有道理,但如果说那边的现状已经出现了变化,那其实就是实质性的台独。也就是不理会中国大陆之前设置的三条红线,改名号、改宪法,以及被外部军队完全占领。当然,美国军队一没有能量,二也不可能或者说不愿意全部占领台湾,但实质上美国的对台军售,其实已经被美国用重新武装台湾的概念所替代,而这也是一种“台独”。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强调过,以前是美国对台军售,也就是由台湾当局掏钱购买美国军火,所以被台湾人说是冤大头。后来美国开始让国会拨钱,让台湾购买军火,那么现在呢?根据2023年12月通过的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的规定,美国现在是要帮助台湾军队建立机制性能力。换句话说,就是美国不光要给台湾地区提供武器弹药,还要训练其军队。就像北约和美国两年前帮助乌克兰军队训练一样,也就是说,整个台湾地区陆海空三军的机制性能力全部由美国来接管。所以,美国不用兵力来占领台湾,他实质上正在把台湾现存的这支军队,改建成一支美式装备、美式训练、美式标准的军队。当然,这支军队能不能有作战力另当别论,但这实质上也是隐性“台独”的态度。所以,当我们把一个问题进行拆解再合成后,你就会看的非常清楚。因为没有拆解时,你只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但拆解以后,里面的东西都会变得非常透明。到那时,从任何一个角度出发,你都能找到和他针锋相对的合理依据。所以,我觉得台湾地区外事部门发的这个所谓的声明其实也“挺好”,表面上看,它是要声明所谓的立场,但其用词和概念已经相当清晰的折射了隐性或者说实质性的“台独”诡计和内涵,而这恰恰给了我们有朝一日与民进党,同时也是与美国人进行交锋的一个非常合理的逻辑和法律依据。编辑:陈诗敏
1月30日 下午 6:55
其他

突发!美大兵在约旦遭袭丧生,关键时刻得州变天,拜登骑虎难下?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3915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两个新闻都与美国有关,一是美国的国际处境,二是美国的国内困境。这两个新闻互有关联,不仅涉及到今年拜登政府的竞选走向,同时还涉及到中美关系以及美国在全球的处境。长话短说,先来谈第一个新闻。今天(1月29日)一早我们收到消息,一架无人机袭击了美军在约旦东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的一个基地,造成3名美军士兵死亡,另有25人受伤。据了解,美方认为这是由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受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发动的一次袭击。同时这也是自去年10月7日哈以冲突爆发以来,首次有美军士兵在中东地区的袭击中丧生。换句话说,这意味着美国第一次卷入其中。当然,说卷入其中可能不完全合适,因为在1月12日美英对胡塞武装展开空袭后,美国就已经牵涉其中。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这次冲突中,第一次有美国大兵丧生。众所周知,美国人的性格一定是要血债血偿的,所以美国总统拜登当天就发表声明表示,对此事一定要有回应;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则表示,美军将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做出回应。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将对当地武装展开又一轮军事攻击,只不过时间和方式我们暂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一定会加倍偿还。如果真是这样,不仅意味着未来中东战火将持续扩大,还意味着美国将深度介入中东局势。去年10月中旬我曾做过评论,我认为这场战争可大可小,如果是小,就需要各方管控得当,尤其是美国需要对以色列进行适当管理。当时我还分析,如果美国管不了以色列,在北有真主党,南有胡塞武装,另外还有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情况下,中东战火将持续扩大。此外,各个组织背后有伊朗的影子,叙利亚背后还有俄罗斯的影子,多个势力交错下,如果搅在一起,中东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地区性的准世界大战。随着2024年第一个月行将结束,当前局势似乎正朝着我评论的方向发展。在红海危机方面,前几天中美高层在泰国举行会晤,当时我就评论称,美国希望中国能够和伊朗说说话,一起解决红海危机。可是那个时候,美国在约旦的军事基地还没有遭到袭击,美国大兵的命还在,然而现在局势生变,美国首次有大兵丧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不仅如此,最近几个月,美国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集团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弱。虽然在美国、以色列、埃及三国情报局局长举行会晤后,有消息传出哈以有可能会停火两年,但在整体大局背后,仍然是暗流涌动。更何况哈以停火的消息,截至目前还未得到第二个消息来源的证实,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做评论。此前我曾预判,拜登政府希望两场明战,即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能够暗下来,使它能腾出精力,好好开展今年的美国总统竞选。目前,特朗普可以说势如破竹,如果拜登再拿不出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政绩,恐怕11月被特朗普打败,不是没有可能。此前,我曾研究了美国许许多多的法律,发现没有一条法律可以阻止戴罪之身或是有案在身的特朗普参选,甚至也没有法律可以阻止他当选总统,所以那句“要么把监狱搬到白宫,要么把白宫搬到监狱”的调侃,很有可能成为现实。由此可见,拜登团队现在的压力很大,所以他们希望能尽快从两场明战中抽身,但没想到“按下葫芦又起瓢”,意外一波接着一波。之前美国好不容易和中国稍微谈好,中国也回应说帮忙转达,结果现在驻约旦美军士兵遭袭,中国会不会转达就另当别论了。今天美国有内部消息传出,中美在泰国的会谈其实并没有谈妥,至少没有达到美国的预期。有关这一消息我们也在证实当中,在这就不再展开。说实话,对于美军在约旦遭袭这件事,美国人是很恼火的,毕竟出现了伤亡,美国如果不反击,不仅面上无光,对国内的民众也不好交代,但要是真的反击,美国很有可能被疯狂报复,从而卷入一场新的战争。美国现在的情况真可谓是“三面楚歌”,北有真主党虎视眈眈,南有胡塞武装眈眈虎视,另一边的约旦也在摩拳擦掌,时刻准备让美国“血债血偿”。其实这背后主要涉及到两个大国的利益,一个是伊朗,一个是俄罗斯,而美国是哪个也动弹不得。另外,从1月12日至今,美国和英国已经对胡塞武装进行了多轮空袭,但没有收到任何的成效,反倒是英国已经多多少少卷入其中,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哈以冲突或者说中东危机是在向着一个拜登不愿意进入的灾难性方向发展。对于目前的拜登来说,如果进行反扑,那么他就是在加深冲突,要是不反扑,那就是在加深他国内选举中面临的危机,真的是进退两难,里外不是人。也难怪他会在前几天的公开集会上,把特朗普说成“美国现任总统”,因为年纪大了脑子也“坏”了,但又说过来,即使脑子“坏”了,身为一个领导人也不能这样心猿意马、心慌意乱,整个人不在状态。接下来,我们来谈第二个新闻。最近几天,美国得克萨斯州和联邦政府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双方甚至要开始火并。一些消息还称,得州已经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美国要爆发内战。那么,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呢?起因是非法移民,目前得克萨斯州面临的来自中美洲,或者说中南美洲的非法移民的压力很大。而根据美国的联邦制度,一般的文化权、边境防卫权都在州政府手中,所以美国每个州都有国民警卫队。为了阻止非法移民入侵,得克萨斯州的政府命令该州的国民警卫队筑起高墙,但非法移民是全美国都面临的问题,于是拜登政府便要求得州把这个墙拆了。理论上,得州政府即使不拆这个墙也是正常的,因为在联邦制国家里面,州政府有它自己的权力。但没想到的是拜登政府一纸诉状,把得州告到了联邦最高法院。1月22日,也就是上周一,联邦最高法院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票数做出了判决,表示支持拜登政府要求得州拆除高墙的提案,于是联邦政府手里的边防巡逻队就跑去强拆,但得州也有国民警卫队,两边都是有武器的军事武装人员,所以就干上了!于是得州就立即宣布该州进入紧急战争状态,于是便有说法说,美国要开始内战……现在的情况是,拜登和得州州长两个老头争执不下,而那边势头正盛的特朗普也看热闹不嫌事大,不断拱火表示,现在各个州的国民警卫队都应该赶到得州支援,支持得州。目前,该事件还在发酵当中。对此,有人说“美国的内战一触即发”。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好像迹象是有可能的,但要是称它为“内战”,这肯定比不上南北战争时期的黑白冲突,但这件小事可能会让得州的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层面的边境巡逻队之间产生冲突,甚至出现火并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一方面不用夸大这个事,但另一方面这件事确实看上去有点荒唐可笑。当然,这个荒唐首先来源于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导致各个州和联邦政府可能因为触及到各自的底线而擦枪走火。其次,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社会目前存在的一些生存质量问题,包括今年美国总统大选两个老人之间的对决,以及特朗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拱火,凡此种种都很说明问题。关键是,在今年内政、外交,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政府该如何拿捏平衡,这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正如我上文所说的拜登在面对美军基地遭袭,3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情况时,如果不反击,其国内肯定要拿来说事,会对他争取连任造成不利影响,但即使反击,反击到什么程度?如果反击不果,或者说反击程度不够,估计还是会被拿来说事。一边是得州,一边特朗普还在搅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放下身段来请求中国和伊朗去传话。而中国要不要传、会不会传、能不能传,传又会传到什么程度,让我们拭目以待。编辑:张纪红
1月29日 下午 6:48
其他

中美泰国会晤氛围好,白宫再放风,两国元首或有新对话?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全文3999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各位朋友,大家好。昨天(1月27日)我提到,1月26日我国外交部长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曼谷展开会谈,由于当时是第一天,没有任何消息透出来,所以我昨天做了两个预判:第一,凡是政府不透露的,后面必定有料;第二,后面的料是相对比较正面的,即中国回应美国的要求,同时中国对美国也会提出要求。我认为,目前中美在两大领域各有互动和交换,即美国在红海问题上对中国有要求,中国在台海问题上对美国有要求。1月28日,我们收到最新消息,我国外交部长和沙利文为期两天的会谈已经结束,根据目前透露出的消息来看,基本印证了我上述所说的两个预判,也印证了中美各自的需求痛点。首先来讲讲台海问题。虽然在前两天的会谈中,台海问题不是主轴,但从事后双方各自发表的声明来看,中方表示台海问题很重要,这是中国的内政,同时“台独”是最大的危险;美方表示希望维持台海的和平稳定。坦率来讲,从双方各自的表述来看,中美在台海问题上还是有着严重的分歧,但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声明都用了三个词:坦率、实质性、建设性。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过去将近两年时间里,中美之间无论是元首峰会还是高层会晤,如果同时使用这三个词,基本上是比较完整的。这并不是文字游戏,三个词各有其意义。“坦率”意味着有分歧;“实质性”意味着触及了问题要害,直奔痛点;“建设性”意味着虽有分歧,但还会有下一次会谈,即双方在构建一个比较正面的进程。在这三个词中,“坦率”是不可能少的,因为中美之间不可能没有分歧,所以如果是缺少了“实质性”或“建设性”,大家可以从反面来理解那次会谈大概是怎样的一个氛围。那么在本次会谈中三个词都用到了,双方就台海问题各自表述了自己的立场,中国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底线,美国也阐明了自己希望的台海氛围,意思就是只要中国维持和平稳定,美国都没有意见,但中方实际上也指出了“台独”是最大的危险,中美双方要共同管控“台独”。大家知道,虽然现在是1月底,但距离5月20日赖清德正式就任还有不到4个月,对此香港全球化中心在上周举办国际会议时就提出,现在过一天少一天,这段时间应该是中美合作管控赖清德的关键时期,因为双方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双边,都有策略性的需求。2024年不仅对美国很重要,对中国也很重要,如果台海生乱,不仅美国受不了,中国大陆也不会答应。所以在此过程中,中美之间虽回不到20年前共同管控陈水扁那样“美好”的境界,但至少短期内,中美在策略层面上有共同合作的基础。所以,在本次会谈后的声明中,双方还是用了“建设性”这个词,说明在今年一整年,中美关系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其中自然包括虽有分歧但也有策略性合作空间的台海问题。有关这一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非常实质性的消息,但我认为从双方本次会谈情况来看,氛围应该还是不错的。从这意义上说,我们有理由期待在5月20日之前,中美之间可以磨合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结果。当然在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国会的代表团将络绎不绝地前往台湾地区,说实在的,这也让美国行政当局感到担忧。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他们是支持的,但从战略平衡上来说,他们是有担忧的。对此,中方正可以利用美方的担忧,与美方达成某种程度的战略交易或者战略交换。其次来讲讲红海危机。坦率来讲,这一问题对美国而言更加实际,而对中国来说,正好可以利用美国这一需求对其进行反要求。近来,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评论倾向于我在上周所得出的结论,即自1月12日美英发动轰炸以来,基本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一结论就连美英内部的军事专家也已经承认。如果红海危机仍不能解决,未来可能会发展为第二个乌克兰,虽然规模没有乌克兰那么大。所以此时此刻,美国既希望金蝉脱壳,同时又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在过程中,中国几乎是美国唯一可以呼救的对象。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也指出,俄罗斯已经靠不住了,美国现在也没有脸面去找普京,只有找中国,而恰好中国和伊朗完全说得上话。果不其然,在前两天的中美会谈中,沙利文就向中方提出了这个问题。从今天的报道情况来看,中方表示也很关心红海危机,已经向伊朗转达了一些意见。换句话说,中方已经在对伊朗施加影响,而且中方也愿意回应美国的要求。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中国在红海的利益,不光是不受胡塞武装袭击那么简单,中国目前运往欧洲60%的货物,都需要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所以虽然中国自己的商船没有受损,但是中国制造的货物运往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国家,难度增加了很多。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去年12月以来,从中国运往欧洲的集装箱,已经涨到了7000美元/个,上涨了一倍多,这个涨幅非常快。从长远的情况来看,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也会对今年的中国外贸造成间接影响,所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说,中国也愿意回应美国的要求。第二,从推进中美关系的角度来说,如果美国这个要求既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又符合全球共同的商业利益和道义利益,同时还能促进中美关系,何乐而不为呢?坦率来讲,有来有回,你对我有所求,我对你当然也有所求。如果中国之前找不到在台海问题上向美国施压的理由或契机,那么现在正是一个好机会,所以这也是前两天中国外长和沙利文会谈的主要议程和主要焦点。从前面我描述的情况来看,会谈的整体氛围应该是不错的,双方都希望谈好,所以今天的国际媒体,很多也都在重复着此前我已经做出的预判。从中美关系整体情况来看,如果双方在今年上半年,就红海危机和台海问题能够达成你来我往的战略利益交换,再辅助其他对话,未来双方或许可以有个良好的发展。昨天有消息透露,下周中美双方要在北京举行反毒和禁毒的磋商。此外,美方还透露,未来几个月内,中美国家元首可能要再次举行视频或电话通话。不过,目前这个消息还没有得到中国的证实,所以最终结果要以中方的确认为准,现在只是白宫方面通过各种私下渠道来对外放风。我认为这是好事,如果美国能够从气球危机中吸取教训,撞了南墙后策略性回头,那么对于未来一年的中美关系,是有理由有一个比较良好的期待。说实在的,中美关系不是凭情绪能够管理的,中美关系重中之重,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利益、经济利益,也涉及到未来人类的发展方向,就像中国领导人所说:“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个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以前中国也总是说,太平洋之大,能够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现在是说地球之大,能够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此外,我们再来谈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对朝鲜的访问。昨天我说,朝鲜最高领导人有可能会见中国外交副部长,但这次显然没见,因为副部长已经启程回国了。在访问朝鲜期间,我国副外长见到的最高层级官员是朝鲜外相崔善姬。我认为,如果朝鲜方面真重视的话,金正恩会见一下我国副外长也无可非议,但是没有机会。那么这一次会谈从氛围来说,总体是不错的,因为今年是中朝建交75周年,去年中朝双方就已经定下来了,要把今年作为中朝友好之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年可以期待的是,中朝不会有面上的大风波,但问题是在风平浪静之下,还有其他一些暗流。虽然我曾说,对任何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只要不损害我们的利益,我们乐观其成,甚至还会成人之美。但在朝俄之间不仅有军事合作,还有核战略合作。朝俄的军事合作我们可以乐观其成,但是核技术合作,就会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再从整个阵营来看,现在西方是把朝鲜、俄罗斯、中国、伊朗放在一块,当然我们不会认同,因为我们还是依然在单方面向西方国家开放的。最近中国和新加坡的免签,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当中第一个完成全面免签的,再加上近来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正在舒缓,中美关系也有所进展,这些都证明了我们不会跌入到西方设定的圈子当中。但是在中、俄、朝、伊四国之间任何的一些异动,都要引起关注。今天我也注意到海外有评论说,我国副外长此次前往朝鲜,最主要是了解朝鲜最近的外交动向及其背后的考虑。所以,就我刚才所说,朝俄之间的军事和核技术合作,中国不会反对,但是我们要了解一下。我觉得这些信息本身,已经足够让我们作为下一步观察的基础,但在此基础之上,我个人不建议大家做过分的解读。朝鲜还是中国的朋友,但是任何战略异动,我们都要密切地观察。编辑:陈诗敏
1月28日 下午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