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辅食别放盐等调味品
我们之前的文章《比添加剂更可怕的是什么》里面,曾经科学地吓唬过大家:相对于全民害怕的添加剂,真正普遍对当今中国人造成严重伤害的,其实是两种“无毒”甚至人体必需的物质:糖和盐。
糖摄入过多是肥胖症及一系列身体疾病的主要原因,而食盐中的钠离子摄入过多,则会让人尽早加入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阵营。糖和盐虽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但是对于衣食无忧的当代中国人来说,只要不在节食减肥,都不需要担心糖和盐的缺乏,而是反过来要担心过量。
对于孩子也一样,很多爸妈都曾经问过我们:“孩子的辅食要不要调味品?”这类问题,答案是:不要,孩子越晚接触越好。
在为什么需要给孩子的餐饮中加盐?老人的说法是:没有盐就没有力气。这话很正确——如果我们还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我们的孩子是漕帮苦力的话。重体力劳动出汗太多而不及时补充盐分,就会没力气。不过现实社会不是穿越小说,我们的孩子应该吃多少盐呢?
之前文章我们给过美国心脏学会ANA的标准,这次给出盐与健康世界行动WASH的推荐标准,这个细化了0-3岁的推荐量:
根据WASH的说明解释一下:
0-6月,孩子在吃母乳和配方奶,这段时间的钠摄入来自奶里面
7-12月,开始吃辅食,这个时候严禁给辅食增加盐,孩子这个时候的肾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盐里面的钠离子超标会给孩子肾脏过高的负担;
1-3岁,孩子开始从奶制品转向成人化的饮食,但辅食本身所含有的钠就足够给宝宝补充的了,因此也不需要刻意给孩子增加盐。
3-6岁,这个时候孩子的餐饮都和成人一样了,但是同样注意少盐的重要性,每天不能超过2克。之后孩子的每日摄入量可以按年龄逐渐提高。
盐不是钠离子唯一的摄入来源,甚至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来源,虾蟹、鱼、奶酪、蔬菜、面包、饮料都是钠的摄入来源。所以即便不放盐,光靠吃这些,现代人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钠摄入,甚至超标:一斤菠菜里面的盐就相当于1克,而一斤宝宝爱吃的法式小面包则含3克盐。
钠在宝宝的餐饮列表里是无所不在,可以完全满足需要,不需要靠盐来调味。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说的不只是盐,也包括:酱油、儿童酱油、味精、鸡精或者什么新奇特调味品例如蔬菜精之类的。对于儿童,这些钠含量很高的调味料,都是半斤八两不健康的东西,不存在谁比谁更健康的伪命题。
另外一些家长担心饭菜没有咸味宝宝不爱吃,所以往辅食里面加盐。而实际上1岁左右孩子的味觉敏感度要高于成人,随着年龄的成长,人类的味蕾不断减少,味觉的敏感度也会不断退化。所以成人觉得味道淡,对于孩子就可能正好。至于某互联网思维老板的打开味蕾学说,你知道他只是个卖牛腩的吧。
除了味觉敏感度的不同,人对于食物美味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也是会随着不断被刺激而弱化的。食物给人的感觉(包括西方饮食传统中甜咸酸苦四种味道,加上东方的鲜味),是通过味觉、触觉、嗅觉、视觉的不同神经信号,传输给中枢神经后统一形成的。如果你认为你的厨艺离开调味品就吸引不了宝宝,不如从学习摆盘开始下手试试。
和其他心理满足一样,开始让你觉得感动非常的美味,吃多了也就和嚼蜡一样了。过早的添加调味剂让孩子接触这些本不需要的味觉刺激,只会让他对味觉刺激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产生依赖症,如同喜欢吃辣的人要越来越辣的东西才能满足一样。
哦,补充一点,辣不是味觉,是一种烧灼感,属于痛觉不是味觉。当你对纯辣椒素,或者名字很像Diablo里传奇装备的全球最辣的辣椒酱——布莱的一千六百万储备(Blair's 16 Million Reserve)都失去兴趣的时候,可以试着舔一下电熨斗试试。
限量销售的布莱的一千六百万储备
回到话题的起点,孩子的食物是不需要加调味品:月龄较小的宝宝,钠过多可能会伤害肾脏;4-6个月后,辅食天然含的钠足够满足需要;过早过多使用调味品会造成未来高血压等疾病隐患,还会过早刺激孩子的味觉,未来只能用更多的调味品,实际上给自己挖坑;等到孩子跟大人吃同样的菜的时候,自然就进入调味品的世界了,不过记得全家一起饮食低钠少盐才是健康的。
如果上面这些说明和解释都无法帮你战胜身边那些非要给孩子放盐的亲友,你可以试着用我们的老办法:“人体对钠的吸收优先于钙,所以盐吃多了可能缺钙”。只要对方不回你一句“那就多吃个钙片呗”,你就赢了。
发“食品”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可以收到关于食品的其他文章,其中包括:
零食里有可怕添加剂?!
那些教你分辨转基因食物的都是耍流氓
比添加剂更可怕的是什么
宝宝吃的鳕鱼如何选择
福岛核泄露3年半了,日本食品还能吃么?
巧克力、咖啡因和宝宝
蘑菇吸收重金属,应该如何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