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开始追求精神认同感,人们开始试图找回传统文化,“国学热”就必然和合理的出现了。和任何一次社会性的教育热潮一样,父母希望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才。但这种希望往往被歪曲。作为父亲,我希望孩子可以更多的了解和喜欢国学,但这不会是从背《弟子规》开始的。

“国学”一词其实一点都不国学,它不是土生土长,而是近代才出现。清末开始大量“海龟”派认识到几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迷失,因此“中国之学”,也就是国学的概念开始被建立起来,和舶来的欧美文化“西学”相对应。国学包含中国所有传统文化,而不仅仅是“儒学经书”。对于孩子来说,背背古诗,画幅水墨,写几个毛笔字,弹下琵琶,其实都是亲近国学的方法。

让儿童学习国学,没有什么不对,一百年前的“全盘西化“口号现在已经喊不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美好的内容,需要孩子了解,也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正面的帮助。孩子可以从国学中学到什么?我认为是主要有以下三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良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了解中国5000年人文历史;3,感受中国文字之美。

这几件事其实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启蒙教育一直在做的事情。中国传统经典的幼儿蒙学教材,其实是《千字文》、《三字经》、《幼学琼林》、《增广贤文》这些。而这些书的内容从天文地理到人文历史无所不有。这才是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用的教材。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的基础,这句话在任何一个年代都会发人深思。《三字经》通篇用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传统的丰富文化核心:三光、四季、五行、六畜、七情、八音等等,还有从伏羲神农开始的中国历史,完全当做一本百科小全书加中国历史书来学。

那《弟子规》讲的是什么呢?《弟子规》来自《论语.学而篇》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用了一千多字来解释这句话,但核心思想只是儿童应如何在各种场合“守规矩,听大人话”。相比百科全性质的《三字经》,《弟子规》的核心就是个“规”字——“学生手册”罢了。


在了解文字之美的方面,《弟子规》同样是一本不合格的教材。用康熙年不第秀才的身份去打击作者可能不公平,但相比较传世至今的其他几篇蒙学书,《弟子规》的文学价值的确要弱不少。

比如《千字文》开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可以称得上古往今来文章气魄第一了。梁武帝为了教育孩子,下令让周兴嗣取王羲之字帖中的一千个字编成《千字文》。内容涵盖天文地理、神话人文等方面,文采优美华丽,让一本蒙学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弱于任何名家作品。所以它才能成为东亚文化圈上千年的启蒙教本,和书法名家喜好的练字作品。

《千字文》和《三字经》可以很清楚的反映祖先的儿童启蒙教育是什么,但他们希望通过蒙学,让儿童了解整个宇宙、世界、社会、历史等各方面初级的概念,从而为之后更深度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才是我们“国学”启蒙应该做的。

但《弟子规》的目标,则不是启蒙教育。就像网上某位《弟子规》培训中心的老师所说,“弟子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在一些奇怪的地方看到《弟子规》的身影,比如监狱、比如传销组织。因为这些地方最需要人们“听话”。

《弟子规》的出现和兴起是在康乾时代。在平灭三藩台湾,大兴文字狱,清除掉了汉人在武力和文化上的残余反抗力量之后,清政府的主要统治策略也从砍头变成了文化洗脑,比如让鲁迅感慨“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的毁书运动:《四库全书》。

而引发汉民族自豪感的正统蒙学教材中,很多是和洗脑大业相矛盾的,比如《千字文》里“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鼓吹宁死不剃头的内容怎么能留呢?这时候只能换成教人听话尊重权威的《弟子规》。每次在电视上看到“穿汉服背《弟子规》“的群体闹剧,总觉得让人无语,要知道在以《弟子规》为蒙学的年代,穿成这样是要掉脑袋的。

《弟子规》从内容、出现到目标,都是很清楚的指向如何培养孩子要服从。如果你只想教育出一个懂规矩听话的好孩子,那么《弟子规》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像传销头目、监狱警察和某些老师,都会很喜欢这个教材,但现代中国父母会么?

儿童国学教育兴起是一件好事,但目前的国学启蒙教育课程,除了选错《弟子规》作为教材范本外,往往还有三个要命的误区:

其一是将国学教育作为道德教育。读书可以明事理,但不代表就道德高尚。古代的道德楷模和民族败类都是背着儒家经书长大的。孩子的道德成长来自父母老师友人的言传身教,这是需要长时间辛苦培养,不是偷懒让靠背诵经文课本就可以获得的。一个天天闯红灯的家长,让孩子背多少交通守则,也达不到效果。

然后是背死书,不讲解。胡适曾经回忆过自己的启蒙教育学习:“又如《千字文》上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从五岁时读起,现在做了十年大学教授,还不懂得这八个字究竟说得是什么话!所以叫做‘念死书'。”背虽然很无聊,如果背的好也有收获,但在孩子背诵的同时不去讲解含义,背诵也就失去了大部分意义了,难道孩子的人生目标是去《最强大脑》数奶牛么。

最后的误区是不区分精华和糟粕。从现代教育的需求来看传统的国学蒙学教材,精华糟粕并存的现象很严重,即便是《千字文》和《三字经》这种流传千年的经典,也含有不少早不合时宜的封建忠君思想、性别歧视等等。不管内容对错直接让孩子背下来,这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者才会做的。


对于这种精华糟粕并存的内容,有合理的处理办法。一种是等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之后再自己看。一种是家长老师自己先认真阅读了解这些传统蒙学书,在教之前筛选过滤。比如说我不会让孩子背现代版《三字经》中乱改胡扯破坏全文的明清史部分。《千字文》中的第二部分“盖此身发“开始,也需要耐心解释给孩子听。


比起上面三个误区,目前中国儿童国学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仍然还是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套上汉服,背几遍《弟子规》,不是学国学,只不过是学了康熙版的“学生守则”罢了。文无第一,对国学经典的解读人人不同。但不管如何,某些自己分不清五经是什么的“国学老师”,和那些把《弟子规》当毛主席语录或者传销手册来用的“国学班”,对孩子,对国学,都是一种毒害。


关于更多关于儿童教育的文章,可以发“教育”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