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榜单]保险和中国保险的特色奇葩体检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0-10-10

如果你是我们的“资深”读者,应该会知道我们有这样一个传统 —— 每年会有2次榜单,将半年内所有原创科普、育儿文章中最受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那些追忆一下,来作为在文章内容方面的阶段总结,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


这次的榜单总结了2018年4月- 2018年9月这段时间我们发布的原创文章,按照惯例,依旧从阅读热门度、读者参与程度和编辑推荐的角度分三天来发布。


半年一次的榜单,我们4年半共发了9次了。通过这些文章,你也可以看到我们4年多的风格变化和心路历程。


今天的榜单是我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最不希望你们错过的文章:


  • 传销洗洁精为何总盯着可怜“农药”西兰花

  • 不想再生一个了?那了解一下避孕各种方式吧

  • 汗蒸房排毒?暴汗服减肥?出汗哪有那么乱

  • 小心中国保险的特色奇葩体检

  • 自制酵素可以减肥么?命不好就有可能


之前榜单的精选文章清单,请看我们今天第一条文章中的链接。



保险一直是我们后台咨询的热点话题,但我们选题却一直很少涉猎到。这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商业保险是理财投资的一部分,这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是否应该参保,需要保险的种类和金额都是不同。这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行业,很难给出通用的意见。关于这点我们写过一篇《数学好的人,怎么买保险(点击阅读)》。大家可以点击了解一下买保险的时候,应该怎样冷静和独立思考问题,而不是被人说晕。


另一方面虽然保险本身是一个正常的行业,但在现实中,我国的保险销售们往往会走一些极端甚至违规的路子。这也是我们不想接触这个行业的原因。比如今天我们提到的这种 —— 用体检模式来销售保险。


需要先说明的是,我们的态度是,保险本身并没有问题,甚至在中国属于应该更被普及,需要大家更加去学习了解的东西。但正是因为我们期待保险行业在中国能有更好的良性的发展,我们才希望能努力去清除一些现在寄生在保险行业中的毒瘤。


 

和医疗、人寿相关的保险,是和身体健康有紧密关系的,因此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往往也需要和体检结果挂钩。这个是正常的,我们今天说的是另外一个事情,就是保险销售人员,用各种伪科学“体检”来忽悠用户买保险。


前几天我们发了一篇相关文章关于一些奇葩体检的文章(放在今天的文章之后做附件文),然后有多个用户反馈了类似的情况,就是自己或者家人被保险公司的销售拉去做一些奇葩的体检项目,有些被“检查”出各种奇怪的问题,然后被教育要买保险。




上文中提到的所谓量子体检、电阻体检等奇葩概念并不是今天的主角,我们更关心的是,保险公司带用户去参加这些奇葩伪科学体检的背后,是怎样的商业逻辑。



虽然都是理财投资的一种,保险公司同银行、证券、基金公司是不同的,后者这些代客理财的中介,他们的利润基本是和投资者捆绑的,我们赚的多,这些投资中介就也赚得多。而虽然保险是一种“风险共担”的模式,但本质上保险公司和投保人是站在对立面的 —— 简单的说,一个保单的成立,一方面在于投保人认可自己有较大的风险,并且需要用保险来进行分担;另一方面则是保险公司认为投保人的风险并不算太大,因此才愿意投保。


再说回到健康类保险的范围,我们什么时候最需要保险?那就是我们明确自己有一系列严重的、长期性的疾病需要治疗花钱的时候。而保险公司则最讨厌这样的客户,最喜欢的则是身体健康,最好一辈子别生病别理赔的好客户。


保险的双方谁更有概率“赢”,其实在于信息的掌握,谁最能有效评估出投保人未来是健康,还是会生大病,谁就能在这次“对赌”中占据上风。


 

因为更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投保人在“赌局”里有天然的优势,因为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估出自己未来的生病概率,毕竟只有自己才最了解以前有什么病史,现在有什么问题,自己家人有什么家族病,从而评估患大病的风险。


而保险公司为了抵消用户的这种优势,也会有对应的方式:保险公司最大优势,是在于他们有一堆年薪百万的精算师来计算风险更低的保费比例。此外,保险公司还要求投保人提供完整、准确的既往病史、家族病情况等等,来评估投保人的风险。


但这仍然无法解决这些险种最本质的问题 —— 身体好的人不愿意投保。就像开车经验最多,习惯最良好,上路最少的司机,最不容易出险,是车险公司最爱的客户,但这些用户在上车险时候,往往也是最不愿意上“全险”的。同样身体良好、饮食健康、热爱锻炼、不抽烟喝酒、家族还长寿的用户,是健康保险最喜欢的用户,因为他们不生病不去理赔。但这些人也是投保意愿最低的。


怎么办?那吓唬他们就好了呗。


于是就出现了前面截图留言里的这些手段,用一些骗人的“体检”,来吓唬用户,让他们误以为自己身体出了大毛病,对自己患病的风险出现误判,从而赶快去买保险,买比自己正常需要的保额多更多的保险。


正经的保险销售,是不会带客户做这些奇奇怪怪的伪科学检查的 ,而是会要求投保人去正规体检机构做全面体检,充分了解客户身体存在的问题,从而合理地判断客户是否可以投保、需要何种保险、以及保费赔率。


而不去正规的体检机构,来做这些奇怪体检,就是保险销售开启了忽悠模式。不过这些奇葩体检机器最忠实的采购方还不是保险公司,而是保健品公司,尤其是保健品传销机构。和这些三流保险销售一样,保健品销售、传销XX总监们也期盼着用户误以为自己生了大病甚至命不久矣,于是好购买他们那些“包治百病、起死回生”的神奇产品。


但不管是什么场景,这些“体检仪器”所发挥的都是一种作用:可以根据保险销售或者传销公司的要求,随心所欲地给用户“定制”一份吓人的结果出来。


 

下次被保险公司拉去做体检,被说身体有各种严重问题,需要买保险的时候,你要明确清楚一点就够了


你的身体要是真有大问题,可能要花大钱看病,怕赔钱的保险公司才不会屁颠屁颠地追着你推销保单,而是赶快把你轰走,死也不肯卖保险给你。


保险公司是要赚钱的,不是开善堂的。



上文中提到量子体检之类的,其实是我国市场上最近流行的“科技快速转化”的一种表现。


把科研机构的研究结果商业化市场化,是国家科研主管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不过那些头疼的负责领导逛逛淘宝或者看看微店,就会发现很多还处于国际科学前沿的尖端研究课题,早就变成淘宝店主的热销单品了。


就比如即便是在科研领域,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石墨烯”,早已经转化成神奇的“石墨烯内裤”......此外还有各种石墨烯打底裤、丝袜、内衣、睡衣等等,都还卖的不错。



不过和我们今天的主角相比,被纺织业集体捧红的“石墨烯”产品就显得敦厚老实许多了。


毕竟看上“量子”这个关键字的,是战功显赫的算命先生和传销组织。



2016年初,我国国家级的最高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授予了中科大副校长潘建伟院士,以奖励其在量子通讯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两年“量子”这个词进一步走红,成为最热门的科学词汇之一,而热门当然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恶意营销的原则A,就是使用谁都听的懂的词来吓唬人,比如什么寄生虫啊、化学啊、辐射啊,如果用别人没听过的词来吓人,就没意义了。而原则B,就是用听不懂的词来伪装成高级、先进的科技来忽悠人。


这种忽悠一般有两种模式:高级一点的,是自创一些科学上并不存在的词汇,比如什么负离子啊,XX能啊,另外一种,就是拿一些科学上存在的,但是基本上老百姓都不懂的词来用,比如前些年流行的什么纳米、磁化,以及最近开始走红的量子。


然后再雇几个混不下去的前起点玄幻小说写手,就能打造出很唬人的产品了,比如下面淘宝上这种“量子水杯”。




虽然上面这段话,没有一句不是胡扯,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要看穿这些胡扯却是很难的事情。毕竟大学里学过《量子力学》并且还能记住一些的人在整个中国人口的占比太少了。而抱着“看上去很神奇哦”,“万一是真的呢?”这种侥幸心理的人在中国人口的占比又太多了。


这样的社会现状,让“量子”成为医药行业新的骗局代名词。


量子科学是目前人类最前沿的方向之一,想把它解释清楚,光今天晚上肯定是不够的,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医学领域骗子口中的“量子”是什么东西。



“量子医学”并不是一个什么新名词,在国外“量子医学”是传统伪科学骗局“能量医学”的一个商业分舵,wiki 英文上对能量医学是这样描述的:


Energy medicine, energy therapy, energy healing, or spiritual healing are branches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based on a pseudo-scientific belief that healers can channel healing energy into a patient and effect positive results

能量医学、能量治疗、能量愈合或精神疗法是一些基于伪科学信仰的替代医学分支。认为医生可以将治疗能量引入患者体内并产生积极效果。


听着比较陌生?那看看下面一段说明:

Many schools of energy healing exist using many names, for example, biofield energy healing, spiritual healing, contact healing, distant healing, Qi Do, therapeutic touch, Reiki or Qigong.

许多能量治疗学派使用许多名字,例如生物场能量治疗,精神治疗,接触治疗,远程治疗,气道,治疗触觉,灵气或者气功


不需要解释了吧,老熟人呢。


在国内,“量子医学”也曾经小火过一阵,我们现在在知网上搜搜“量子医学”,颇能找到一些世纪之交时代里的有趣论文。比如这种说量子药物可以逆转衰老的。




当时上海交大还有一个什么量子医学研究中心,宣称通过检测头发就能看病的。不过问了多个上交的朋友,都没听说过自己学校有这么个鬼机构,估计早被解散了?




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中国有气功就够了,用不着什么量子医学,因此真正在国内兴风作浪的“量子”,是最近几年兴起的“量子共振检测仪”,用手抓一下金属棒,或者按一下机器,就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把你全身的各个问题算个清楚。


只是有趣的是,我们把这么有趣的科研器材,扔到知网里面去看看,然后找到的最初的研究报告,第一篇量子检测仪的论文,居然是研究“尸体不腐”的,发表刊物是《中国气功科学》......



插句嘴,前两天有位坚信“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可以治疗美容”的患者,看到我们扒皮神奇防晒帽的文章不爽,于是留言批判我们,举出了的例子,就是知网上有一堆关于《X色光美容研究》的论文。


拜托,知网上的东西,很大一部分都不能叫论文,叫笑话。尤其是医药类的,除了作者混文凭以及收药厂红包外,唯一的用途就是让我们在生活乏味的时候拿出来娱乐一下罢了。



无利不起早,这个世界上做好事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正义感爆棚的后遗症,天天骗人总不会是因为从小立志要当十大恶人吧。在大部分的骗局背后,都是有巨大的金钱动力在支撑,“量子”也不例外。


比如上面提到的“上海交大量子医学研究中心”,在上海交大的百度吧里,就有用户来求助,说自己癌症的父亲因为医生推荐了一个牌子的保健品,开销很大。而这个保健品的出品方就是这个交大的量子医学研究中心。我们原本以为这是个冒名山寨的机构,但搜了一下,在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还真的发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量子医学研究中心”的一篇论文《量子共振检测仪诊断肿瘤130例》,估计这个锅,上交是需要背一下的。



而所谓的量子检测仪,基本也就是用来忽悠用户掏钱买保健仪器、买保险,尤其买传销保健品的工具罢了。在淘宝上量子检测仪的销售页面,就妥妥的列出来不同款机器支持哪些传销品牌。销售可以直接选择品牌,测完机器就会直接推荐对应的保健品。




就是这样一种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噱头产品,不知道忽悠了多少用户,尤其是让老年用户掏出血汗钱购买各种传销保健品。最可悲的是,这些用户还真的是根深蒂固地认为检测结果非常准确。


可是算命先生说的更准啊。很多时候销售根本不需要机器,其实只要看一眼你的年龄,身材,就能判断出来你大概有什么样的疾病,或者说你会担心什么样的疾病。如果是药店,那更简单了,对比一下你之前买过什么药不就都清楚了?


再过几年,等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一些,全网数据库普及一点,用户只要一走进药店,销售就能知道你的所有既往病史,到时候是可以更好地认真帮你选药推荐,还是马上客串起来算命先生,在中国还真的不好说。




和扒皮产品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扒皮”来查找。


  • 这两年,我们被投过的诉

  • 说句冬虫夏草不抗癌,怎么这么难?

  • 互联网庞氏金融骗局,怎么避开下一个钱宝网

  • 包治百病的“诺丽果汁”?还是欧美传销公司玩烂掉的骗钱货?

  • 拆一个日本VAPE驱蚊器,真心简陋…

  • 神奇麦饭石锅?看不穿噱头只是因为你太年轻。

  • 香港的神奇法国双飞人药水中80%是酒精,别再给宝宝用了

  • 雾霾再大,也别用这种奇葩的“日本便携空气净化器”

  • 抗菌保鲜密实袋?密封就够了,不用为“抗菌”花冤枉钱

  • 在一篇“撕防晒美容的神奇帽子”的文章背后爆发的暗战

  • 假日本无比滴全中国热销中,罗森、药店、淘宝都在卖,你被山寨骗了么?

  • 日本Dr. Betta奶瓶的山寨战争:这是个理直气壮勤勤恳恳努力骗人的年代

  • 扒皮硅藻泥,“除甲醛”的噱头不要当真

  • 高贵的澳洲A2奶?看澳洲电视台如何扒皮

  • 扒皮山寨无比滴被投诉要求删文,看看山寨厂和罗森的奇葩回应 (附正品无比滴图)

  • 地暖辐射谣言始末,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 怎样忽悠中国父母?某著名美国儿童药商C的八卦集合帖

  • 爽歪歪等饮料能致白血病? 【辟谣汇总】

  • 淘宝上最奇葩驱蚊产品揭底,及不同驱蚊成分安全性分析

  • 婴儿食品or下酒菜,齁咸的日本鳕鱼奶酪条来扒一下

  • 唬人新噱头产品来袭:日本水素水

  • 淘宝顺势疗法药物揭底

  • 精油治病的传销闹剧史

  • 怎样分辨是害人的隐形传销还是普通微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