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可以给娃吃,但需要注意这两点,比如吃了头疼?
#前情摘要:河南周口的丢孩子的假案事件让儿童丢失问题又一次变成讨论的重点,昨天我们聊了一下最近两年比较红火的“虹膜防走失”数据库。(点击阅读:找回拐卖走失孩子的利器,不是录入虹膜,而是公安部的这个数据库)
来,看看帝都这周的天气预报:
5月就来个37度,让我们颇怀疑自己是不是还生活在第四纪大冰期?为了让这几天过的更愉快一些,我们今天决定聊聊冰淇淋。
评选小朋友们最热爱的零食,那冰淇淋毫无疑问会是冠军,毕竟他们的世界还没有辣条。但即便是在30多度的炎热气温下,依旧有一些家长不敢让孩子吃冰淇淋,其中有些是自己担心,有些是迫于家中亲友的“压力”。
这种压力基本是来自于中国民间某种玄妙的概念——“寒气”,因为这两个字,中国(大陆)人成为了全世界唯一只敢喝热水,必须穿秋裤的民族。但寒气到底是什么?有人能说明白吗?
曾经有过一个前同事,其最热衷的爱好,是逼别人家的孩子夏天戴帽子。按照她的说法,否则寒气从头而入,侵入全身,就会导致未来痛经、关节炎、胃疼......反正小时候不戴帽子,这辈子就毁了。
有一天实在没忍住,问了一句:这寒气是怎么从头一直钻到肚子里甚至膝盖的呢?我身体里又没有一个空调管道可以专门传导寒气,它是如何能在我身体里钻来钻去的呢?
这位前同事用一副朽木不可雕的眼神看着我:这是“气”,懂吗?就像气功一样,是你看不见摸不着的,哪能被人看到呢?反正你不信以后会倒霉的。
这件事之后,我们就基本绝了在类似话题上和别人争辩的心,反正未来的赢家一定是我们 —— 毕竟我们的敌人只是虚无缥缈的“气”,而他们需要担心的是强大的保健品传销和微商品牌。
▲说到气,很期待漫威下个阶段中,据说会出场的湖南超级英雄“上气”
担心“寒气”是件很羞辱祖宗的事情,毕竟人类的进化贯穿两百多万年的整个第四纪冰期。而我们这些恒温哺乳动物,之所以能统治地球,所依仗的利器,就是能创造热量保持体温,不惧怕寒冷。
而中国人民喝上热水,穿上秋裤,无非是这几十年的事情。虽然物质条件优越了,身体的本能自然会弱化,变得畏寒。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已经从基因层面忘掉了恒温动物的祖传本能。
其实我们真的很希望冰淇淋如“寒气”拥护者想象的那样很“寒”,需要我们消耗大量的热量去加热消化。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靠吃冰淇淋减肥了。
可惜人生没有这么美好的事情。冰淇淋本身属于高热量的食物,这才是在给小朋友吃冰淇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吃冰淇淋会给身体提供大量的热量,远远超过人体去消化和加热冰淇淋所消耗的热量。吃太多就会增加未来肥胖所带来相关负面影响的风险。
这里插播一个问题:在电影电视剧里,如果有某角色很难过,那最常见的,就是ta抱着一大罐冰淇淋狂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也有过类似“吃冰淇淋很幸福”的感觉,那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冰淇淋可以为我们提供满满的幸福感,让我们大多数人都那么热爱它?
这个奥秘可以通过成分分析来解答:一半脂肪、一半糖。
我们曾经分析过BBC的一个纪录片(点击阅读:糖和脂肪哪个更坏?BBC双胞胎实验节目到底说了什么),纪录片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比起单独的糖和脂肪来说,将糖和脂肪混在一起在健康上更可怕。因为这样的混合会欺骗人体的“自控阀门”,让我们停不下来,摄入比分开吃糖和脂肪更多的量。
单吃糖或者脂肪,我们会很容易腻掉,但混在一起,就会让我们开开心心吃成个胖子或者2型糖尿病。美食列表中的叉烧,烤鸭皮沾糖,红烧肉,donut,都是典型的案例,冰淇淋也是。
即便是成人,都很难抗拒这种糖+脂肪的冰淇淋所提供的“幸福感”,小朋友们就更是如此了。所以作为家长,把握好频率和量就是我们的责任了:冰淇淋可以吃,但是不能随心所欲,更不是小朋友一哭就必须给的。
除了数量,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吃冰淇淋的速度。吃的太快,一方面可能会刺激胃部造成不适,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著名的“冰淇淋头疼(Ice Cream Headache)”或者叫脑冻结(Brain Freeze)。
当然这并不是真的让人脑子冻结或者受伤,而是口腔接触到冰冷的食物,引发的头疼:因为在快速进食冷食冷饮的时候,这些食物或者饮料会接触到口腔内上颚的部分,引发鼻窦毛细血管的快速收缩,刺激产生痛感通过三叉神经传递给大脑,只是大脑会将这个疼痛判断成头疼而已。
简单的说,就是把下图中三叉神经中上颚(区域2)被冰淇淋刺激带来的痛感,误判成额头(区域1)的了。
解决这类疼痛的方法就是减少过度刺激上颚:
吃冰淇淋或者喝冷饮的时候放缓速度别太快;
避免让冰的食物饮料直接接触上颚;
别大口咀嚼,小口吃,用口腔的温度“中和”一下;
如果产生头疼,可以尝试用舌头接触上颚帮助升温一下。
所以冰淇淋可以安心吃,但需要注意控制频次和量,也要提醒小朋友不要吃太快了。当然因为冰淇淋的原材料中有奶制品,1岁以内小朋友是不能吃的,对于牛奶过敏的也不可以。
更多和食品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食品”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不要以貌取蛋,有没有斑点≠带不带菌
别熬了,营养熬不到汤里
剑桥教授说吃早餐很危险?饿死得了
米油米汤是精华还是砷中毒的风险来源
小龙虾只有蒙在鼓里的中国人才敢吃?吃货是不分国界的
为何会有医生信誓旦旦瞎扯“辅食不加盐?小心落下病”?
那些教你分辨转基因食物的都是耍流氓
紫薯、甜玉米…骗你这是转基因的人,八成自己基因坏掉了
非转基因食用油的骗局
可乐里面到底有什么
鸡蛋三件事
比添加剂更可怕的是什么
戳一下红糖的补血神话
零食里有可怕添加剂?!我读的书少,你不要吓我!
宝宝吃的鳕鱼如何选择
柿子+牛奶就会中毒么?没这么简单
蘑菇吸收重金属,应该如何注意?
银杏白果的确有毒,儿童食用需更谨慎
草莓中的“致癌?农药”乙草胺
香蕉的八卦:核辐射、催熟、腹泻......
吃蜂蜜和蜂王浆,里面激素会让宝宝性早熟么?
被洋传销盯上的可怜“农药”西兰花,到底要怎么洗
牛油果无需吹或黑,因为这世界没什么神奇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