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教”,不是“孝+文”
#前情摘要: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网红杯子,据说是来自德国的超级黑科技,喝水就能碎脂减肥的,碎碎杯(点击阅读:从水素杯到减肥碎碎杯,越来越不上心的忽悠水杯们)
今天是教师节,首先祝我们读者中的老师们节日快乐,辛苦啦!
应景,我们也来聊一下“教师”,但换个方向吧,说的不是“教师”这个职业,而是这两个字。
因为今天在朋友圈里看了好几个类似的创意图,把“教师”两个字拆开,来说这是老师教会的四种东西。
怎么说呢....虽然硬扯的这四个概念的确都是我们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但这样硬把“教师”两个字拆成不相干的东西,真的适合这个知识与传承的职业吗?
做个应景的噱头开心一下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这样乱拆字的背后,是我们对于汉字起源、演变和含义缺乏了解。而这样图片的流传,更会增强大家的误解。
教师节不仅仅是一个给老师贺喜送花的节日,同时也代表我们对“老师”自古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伟大工作的尊重和敬仰。所以我们对教师节的祝贺,不如就用解读一下这几个汉字的真正来源来表示吧。
看到“教”这个汉字,大部分中国人自然想起来孝+文,这看上去似乎挺对的 —— 孝是百善之首,把它作为教育的核心似乎挺符合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的。文更是我们对传统教育中,背诗练字的最好理解。
但,可能会让你跌眼镜的是,教的左边并不是个孝,右边也并不是个文。
我们先来看看从甲骨文开始,“教”字的演变。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孝”字的演变。
我们上下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在楷书之前,教的左边都不是“孝”字,也就是说到了以楷书为主的隋唐,“教”字的左边才被写成孝。
甚至在这之后,“教”字依然有很多的异体写法是和孝无关的,比如下面这个“教”的异体字“敎”,其实更能体现蕴含的古义。
“孝”是子女奉养父母,从下面金文的孝字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下面是个“子”,上面的是个“老”字,意义简单明了。
那“教”的左边既然不是孝,意思也和子女孝顺老人没半毛钱关系,它到底是什么呢?
通过更像古字的异体字“敎”我们可以看到,左边下面也是“子”,而上面是2个x,这不是给小朋友判作业的意思,而是对应甲骨文中的这个样子。
那这个奇怪的xx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爻”,也就是八卦中的卦象。但这里说的不是八卦,而是爻的本意,也就是一根根的小短木棍,古代算数用的“算筹”。
所以教,也就是敎的左边并不是表示孝顺,而是表示给小朋友上数学课。这才是我们中华文明对于“教”的定义。请理科生和数学老师抱头痛哭三秒钟,我们民族从骨子里是非常看重数学教育的,不是天天背八股文。
教的左边不是孝,右边其实更不是文,“文”字上面是点,而这个是撇,汉字中一笔一划的差异都有着天壤之别,看着像文的字,意思和文也完全没关系。
这是个什么字呢,其实看看金文的教就知道了:这是个“攴”
攴的本意是“轻轻的敲击、击打”,引申义为“戒尺”。所以也不需要多纠结了。就是老师对于学生担负有教导训诫之责任,需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管教,用戒尺轻轻的击打来惩戒。
“攴”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多聊一些,在甲骨文和小篆中,攴的样子是下面这个样子:
下面的“
所以“教”是什么?
教不是什么又文又孝的空洞道德经,“教”是一个右手拿着戒尺,督促孩子用算筹认真做题的数学老师,他既慈爱又严格,发现不好好学习的小朋友,就会轻轻打两下表示惩罚。
教师节既然说了“教”,我们再简单聊一下“师”和“节”吧:如果说把教分成孝+文还是常见的错误,那把师强说成“辨”和“币”就是生把简化字硬凹和眼神不好了。
“辨”的中间是一把刀,而“师”的真正写法是“師”,左边其实是“𠂤”,这是简化字丢失原意的问题。而右边也不是“币”而是“帀”,这个就是纯粹的眼神不好,把横看成了撇。
那我们看看“师”字的演化。
甲骨文和金文的样子差不多,左边的“𠂤”(duī),意思同“堆”,是小土堆的意思;右边的“帀”(zā),意思同“匝”,就是环绕了了一圈的意思。
不同的学者对如何解读甲骨文里小土堆和环绕之间的关系有一些不同的理解,不过比较常见的解释是:一群士兵把国土环绕保护起来,就是师。
师的本意不是老师,而是很多的士兵(当然现在也还在用)。根据《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也就是两千五百人为一师。
因为师有众人的意思,之后才逐渐演化为教导众人,为众人敬仰尊重的“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所以“师”不是思辨中的刀子嘴,也不是教你如何赚钱币的人。师是教导万民的人,是受万众敬仰的对象。
再用“节”吐槽一下简化草率的坑吧,繁体主要用的是竹字头的“節”,简化就简化吧,非要改成草字头,就差这几笔吗?怎么不把“竹”改成“艹”就好了。
“節”从竹,音即,就是竹节,竹子下面的“即”在甲骨文中的样子就是一个人跪坐在餐具之前,即将吃饭的样子。
而加上竹字头的意思,则表示制作餐具的一段竹子(从竹节到竹节才能成为容器)。从而进一步引申为“一段”的意思,而时间的一段,就是靠时节、节令、节日来间隔的。
“教”是数学老师,几年前,我中学时代的最后一位数学老师故去了。全班同学谈起对他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他身上似乎永远无法消散的香烟味道。这位当时被我们戏称为“青烟”的老师的书桌上,总是放着一柄戒尺,让我们总是心中忐忑。
在我的记忆中,只有过一次被那个戒尺教训的经历。那是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虽然总分不错,也收到志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数学成绩失常。于是我被“青烟”叫到办公室,还记得他站在办公桌旁,手里拿着戒尺,问我:数学为什么考砸了?
我想了想,惴惴不安的回答:审题不清,不够认真。
空气似乎凝重了几秒钟,然后便听到他让我把右手伸出来。认命的我把右手向上举起来,等待着传说中“青烟之戒尺”的到来。
不出意料的是,手心被连续快速击中两次。但出乎意料的是,戒尺中所蕴含的力道之轻,让我觉得似乎还没自己鼓掌的感觉强烈。
而当我脑子里在快速回忆传说影视剧小说文学中各种关于被戒尺痛击的描写,来对比真实感的时候,青烟老师对我说这样几句话。
他说:这两下是希望你能把这次的教训记得更久一些,记得以后无论是考试还是其他事情,都不要忘了认真对待。好了,你的中学结束了,去玩吧。
分享这样一个记忆,是因为今天在朋友圈第一次看到这次的“教师拆字图”时,忍不住留言吐槽,然后被朋友反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其实答案很简单啊:因为老师是这样教我的啊。
再次祝我们读者中的老师们,我们身边的老师们,我们人生中的老师们,包括天上的那一缕青烟:
节日快乐。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教育是服务,底线是安全
幼儿园禁授小学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园该学的到大学都没教
数学启蒙的赢家,和谁先数到100无关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为什么要过洋节?因为开心啊
皮纹测智商天赋?算命先生们还是省省吧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请教会孩子去面对那些“可怕”的人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Time Out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别了,毁在小升初上的华罗庚金杯赛
给“少数派”家庭家长的育儿建议
为什么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一下
吵闹不专注?蒙台梭利安静游戏的自律练习
数学好的人,怎么买保险
不吉利背后的中式死亡焦虑
带宝宝去电影院的第一原则——别扰民
贫困地区的教育公平,是去关注那些去不了清华北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