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争论一下“眯眯眼”,挺好的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2-05-14

这两天,“眯眯眼”又双叒叕一次成为了网络的热门关键字 —— “三只松鼠”在2019年的广告被找出来,上面眯眯眼风格的模特妆容,引发了很多网民的反感。而最近上映的《雄狮少年》的人物外观设计也同样被人诟病,出现了大量批评的声音。



在网络上,观点很容易分为两极,一方坚定的认为“眯眯眼广告”就是辱华,要道歉,要抵制;而另一方则认为眯眯眼不是辱华,中国人的五官本来就和白种人不同,我们的审美观要和欧美不同。


当然,接下来就又陷入凭什么眯眯眼要和民族自信挂钩之类的次生议题的混战中了。


其实,在没乱上纲上线的前提下,吵一下也挺好。



这当然不是因为我和三只松鼠或雄狮少年有仇:三只松鼠的那个广告设计我觉得挺难看的,但那是2019年的广告。广告设计审美本身就是有时效性的,当时没人骂,2年后就没必要用现在的标准来挖坟抵制一个中国品牌。更不要说传的阴谋论了。


至于《雄狮少年》,这是一部很好的原创动画,我个人建议大家有机会可以认真看看:它所试图表达的人文内容和展现的技术能力,都值得表扬。


当然,你说三只松鼠的广告和雄狮少年的人物设计是否有问题?我认为是有一些的,只是这种问题并不能等同于创作者要辱华,我不相信中国的商业公司有辱华的主观意愿,也没有任何意义。


但这些设计风格,的确引发了大众的批评,作为一个商业产品,无论是零食还是电影,并没有被市场认可,甚至引发了自己的目标用户的反感,这当然是错了 —— 市场部门和设计部门也许不需要对大众道歉,但肯定需要认真在公司内部反省以及对投资人道歉检讨。


而这样一件其实并不复杂的问题,之所以引发社会广泛的争论和矛盾,背后其实是因为我们现在恰好处在“拿回审美定义权”的转折期。在这个转折期,出现争论、矛盾、冲突,都是必然的。


说到眯眯眼,我们肯定要提到辱华界的总盟主,每次相关事件都会出来露脸的傅满洲。这个人物设计从根本上就是西方丑化中国的经典之作,西方人眼中,是“邪恶丑陋的中国人”的形象集大成者。



但在21世纪,种族主义已经无法见光,“仇视华人和亚裔”在美国虽然依旧广泛存在,但相对转为了“地下化”。这个时候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形象会被我们看做是“傅满洲复辟”呢?


比如《木兰》中李连杰的造型就骂声一片,很多网友做了对比图,说这就是“傅满洲”,是故意辱华。



但《木兰》当时是一个寄希望于赚中国人钱的项目,没事在里面藏恶心客户的私货,跟自己的票房过不去干嘛?即便《木兰》项目组中有个别人反华,也不可能这么嚣张,公开在海报里放模仿傅满洲的形象,搞的生怕没人知道?


之前发哥在《加勒比海盗》里的造型,就被认为是来自傅满洲,所以在新加坡和中国都引发了很多批评。但我们再对比一下《功夫熊猫》里的师父,几乎也有七八分像。总不至于它也是按照傅满洲设计的吧。



这些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好莱坞根本不懂中国文化,凭空要设计中国风,就只能想到八字胡那几个点 —— 因为缺少对中华文化元素的丰富系统的认知,即便是想设计个正面人物,也没办法完全脱离傅满洲的影子。最后搞到我们也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想辱华,还只是蠢到不懂中华文化在装懂而已。


说起从西方视角来表达中国,就想起来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漫威《尚气》选角事件。引发非议最多的女主奧卡菲娜,我还真的听几个欧美的朋友跟我说过:“奧卡菲娜挺好看的啊”这样的评论。当时虽然一脸黑人问号,但面对对方诚恳的表情,只好表示:嗯,原来你眼中的东方传统美女是这样的啊。



所以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骂傅满洲辱华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能够输出自己的主流文化形象,让好莱坞,或者其他的外国媒体,以中国人自己对中国人的审美,来创作形象,而不是“欧美文化”对华人的审美来创作。


就像一个黑人是否好看,以前是白人说了算,现在黑命贵了,白人不敢再乱评价了,于是就只能按照黑人的标准来设定,来选角。同样的,只有我们能够自己掌握和输出审美观标准,才能真的最终解决“辱华”的问题。


那什么是中国的审美观?网红脸吗?



如果我们想自己掌握“中国人审美”的标准话语权,那就需要先自己开始思考,什么是中国人的美?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欧美的影视、时尚、广告行业从西方的视角来解读中国人的美。同样在于,我们自己将西方作为了自己的审美标准。


所以关于“眯眯眼”的争论,之所以有正面意义,就是因为这些争论让很多人开始有意识的回顾和思考,在历史上中国人的审美观到底是怎样的。为了吵架寻找证据,各种古代绘画、文学中对于美的描述,也被提及的越来越多。


比如老版《红楼梦》的剧照,这几年也经常被翻出来。很多人在怀念那个时代的审美,也有一些在思考,这三十多年来,为什么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当然,审美观只是一种主观判断,所以它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时间性的,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审美。但审美观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它有民族性文化性。简单的说就是:黑人不会天然觉得白人比自己好看,也不会崇尚皮肤越白越美。


如果我们从这个视角去衡量近几十年“审美观”的变化,就会发现,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社会的审美观的演变,是有在向西方,尤其是白种人“更美”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这是正常的,毕竟我们之前在经济、科技、文化多方面的落后,又加上全球化时代和好莱坞等欧美流行文化的强大冲击,产生这种审美观的变化,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但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和自信心的提升,一个民族的主流审美观,也必然会回到以自身为标准的常规轨道上来。


我们需要包容多样化的审美观,个人审美是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如果我们的主流社会,天天惦记按别的人种特征去整容或者修图,这就很难真的创立出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观。


那属于未来中国人的审美观是什么?我不知道,这不可能是我,或者任何一个人能决定的,它需要大众在表达、应用中取舍和积累。各种想法、观念都会在这个时代相互碰撞与融合,最终实现新时代中国人自我的审美观的形成。



在“眯眯眼”论战中,除去那些上纲上线的言论,其实能发现,辩论的双方,都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中国人的审美,只是反思的角度不同:有些是反对西方刻意的妖魔妆,有些则是反对以白种人为标准的当代审美观。


所以我们不应该害怕各种观点的碰撞,只要我们不要乱给不同意见的人扣帽子。

通过一次次的碰撞,就会有更多人去思考相关的问题,去回顾我们的历史。让我们自己来定义什么是美和丑,而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恢复,也需要时间,需要在争论中磨合。


所以当网民开始争论“眯眯眼”的时候,其实也是中国社会迈出拿回“审美定义权”的必然一步。


吵一下,也挺好的。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搜索】,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 教育是服务,底线是安全

  • 幼儿园禁止小学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园该学的到大学都没教

  • 除了不会就选C,还有什么“考试技巧”?作弊不算哦

  • 判作业是老师的工作,不是家长的

  • 为什么要过洋节?因为开心啊

  •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 为什么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一下

  • 吵闹不专注?蒙台梭利安静游戏的自律练习

  • 不吉利背后的中式死亡焦虑

  • 带宝宝去电影院的第一原则——别扰民



近期文章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