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因为微信又......“改版”,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星标”。多谢。
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这两天,关于新冠病例增多,“二阳”等标题频繁出现在微博热搜上,这并不奇怪,毕竟距离去年末的全国大爆发已经过去了5个月,肯定会有一部分民众体内的抗体下降,可能会再次感染。再加上春季流感大流行结束,之前被“压制”的新冠也会抢回一些失地,尤其是在去年末没有感染新冠的人群,现在被感染的风险会增加。前几天,在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年会上,媒体也采访了一些相关专家,包括中疾控前主任高福院士,他给出了几句让媒体很适合做标题的话,关于多次感染、长新冠。但我觉得他说的灵一句话,是更重要的:后冠病时期既不能“恐冠”也不能“轻冠”。
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恐冠”和“轻冠”的两个极端中来回跳跃。甚至在很多人身上,有“既恐又轻”的矛盾状态—— 这也不奇怪,在人的心理中,如果对一个事情恐惧却无可奈何,就很容易假装看不到,至少也获得心理的安慰感。
前两周我写新冠相关的文章时,有一条很生气的留言责问:你能不能别再提新冠了!?好吧,如果我不提,新冠就不存在,或者大家能更安全健康,那我肯定不会提的。高福院士还提到了另外一个很有意义的话:“回顾新冠疫情防控,求真务实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想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中疾控的新冠疫情数据,已经断更好几周了。
一个月前,我曾经在分析新冠相关新闻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个让我当时担心的事情:卫健委官网的新冠相关信息很久不更新了。
当时的留言中,有读者说,别担心,在中疾控的网站上还在持续更新数据。而我当时说:卫健委作为中国卫生防疫的主管部门,它所表现出的某些态度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从4月中下旬开始,各地方新冠开始回升。我也每周都第一时间关注中疾控给出的数据周报,从中了分析出疫情变化,然后提醒大家注意怎么注意。
这个疫情报告,今年原本都是很稳定的每周一次。但是从4月29日到今天,3周过去,一直没有更新过。
这几天打开中疾控的主业,在过去几年中常驻首页的新冠主题的入口,也消失了。
似乎有些讽刺的是。流感疫情,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中疾控的流感中心,这些年都在坚持每周公布“流感周报”,汇总相关信息,提供防疫参考。但去年如果有人敢说是“大号流感”都会被口诛笔伐的新冠,现在它的待遇连流感似乎都比不上了。
这或许是月初世卫组织宣布新冠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但我们看了一下,美国CDC还在持续跟踪数据,只是将数据从确诊数的跟踪,转向现在更有指标意义的住院率、死亡、急诊数等方面。
其他国家很多也是如此,比如新加坡卫生部也还在每周更新感染、住院、死亡的数字
就连香港卫生署的数据更新也依旧继续。
因为相比前两年所有网站,铺天盖地的防疫宣传。现在的这种“消失”,更让我觉得有些无言 —— 疾控数据是国民卫生健康的科学指导依据,并不是觉得光彩就天天说,觉得不想看到就可以放弃不做的成绩或者污点。当然,我非常希望我说错了,说不定一觉醒来中疾控又会开始定期更新数据了。至少那样我就不需要像最近这样折腾,在新闻报道中,找到各种细微末节,来了解目前国内新冠问题的变化:在上周末媒体采访参加会议的到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她说:从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监测数据来看,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但近一周来,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发热门诊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出类似趋势。监测数据还显示,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也就是说:从4月中开始,新冠疫情的确在上升,只不过进入5月之后,上升趋缓了。
因为新冠和流感一样,都表现为发烧、咳嗽、喉痛等症状,因此都会在医院统计中,列为“流感样病例”。所以我们可以侧面从《流感周报》的数据中,来看看新冠有多大幅度的上升。
今天发布的最新的2023年第19周的流感周报中,有几个相关数据,可以进行对比。
下图分别是北方和南方的哨点医院中,门急诊患者中,“流感样病例”的比例,也就是有多少人有发烧咳嗽等症状。
红色的剪头是最新(2023年19周),蓝色的则是2个月前,也就是春季流感达到高峰的时候。
我将今年所有流感周报中的数据汇总了一下。并计算在门急诊中,虽然有发烧咳嗽,但流感检测阴性的比例变化,今年这几个月的曲线是这样的。
这些患者包含了新冠以及一些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也有的确是流感,但是检查没测出阳性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16周,也就是4月下旬开始,虽然当时流感浪潮已经开始退去,但曲线又开始反弹,结合流感疫情实际曲线的情况,4月底开始的这个曲线反弹变化受新冠流行带来的影响比较大。相对来说,南方夏季呼吸道流行病的情况比北方会严重一些,而这个曲线上,也的确是南方反弹比较明显。不过,如我之前在文章中提到很多次的,虽然因为部分民众体内抗体水平逐渐降低,感染的数字会上升,但因为还有很多人体内有足够的抗体,因此不可能出现去年末那种爆发性的情况。所以医院压力小,就诊相对容易,再加上现在新冠特效药的数量也相对充足很多,因此大家正常做好自我防护就好。不感染当然最好,但不小心感染了也不必特别惶恐,正常去医院检查治疗。
关于所谓二次、三次疫情的走势,我之前也说了不少次:参考比我们早一年爆发奥密克戎的美国情况,爆发后的第一次反弹是2022年的5月开始上升,到夏末开始回落,同时到秋冬季再有一个更弱的小反弹。而我们的情况也很可能会类似,而且因为我们社会的整体感染率更高,所以反弹曲线应该会比美国的更平滑一些。而应对二次感染的建议,我就偷懒复制一下之前文章的总结:1,现在有没有新冠在流行?当然,一直有。虽然传播率之前几个月在低谷,但新冠一直都在,对于之前没有感染过新冠,尤其是身体情况较差的高危人群来说,感染风险是一直存在的。2,会不会有二次感染?会的。每个人身体内抗体下降的速度不同,这个跟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对于身体抗体下降比较快的人来说,从去年底到现在,的确已经可能再次感染了。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二次感染的风险并不会很高。3,会不会再有去年末那种全社会的感染大潮?不会。去年那种情况是因为全社会的抗体水平都很低(没感染过+疫苗接种太久),而现在没有这种风险。
4,二次感染会不会更可怕,症状更重?因人而异,大概率不会。对于身体情况较差,有严重基础疾病、老年人,尤其是上次感染之后身体还没能完全康复的人群来说,再次感染出现重症的风险较高;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二次感染的症状基本会比第一次更轻。5,如果担心二次感染怎么办?做好个人防护。多洗手,勤通风,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戴口罩,自己有症状的时候最好居家一段时间。当然更重要的就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实际缓解担心的方式,没有之一。新冠,很可能会和流感一样,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理性、科学地长期面对它。而想实现这一点,中疾控作为我国卫生防疫的最重要机构,有必要长期、稳定地给出数据、分析和建议。
所以,请尽快恢复更新相关数据吧,如高福院士所说的,求真务实。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点击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疫苗”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新冠疫苗导致孕妇90%流产,人口减少?疫苗又双叒叕要毁灭世界了?
还在用“日本人怕打HPV疫苗”来吓人?日本人早不怕了
新冠疫苗与白血病?
2-3针的HPV疫苗只接种一针,够不够?
智利打科兴疫苗的人,比没打疫苗的死亡率更高?
终于45岁以下能打9价HPV疫苗了,但什么时候能约到呢?
关于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种类、剂次...今年的指南都有很大的变化,请家长注意
为什么全民接种疫苗却没能抵御住奥密克戎快速爆发?
怀孕、哺乳期可以打新冠疫苗吗?打完想怀孕要等多久?
新冠疫苗接种后的“禁忌”,哪些是真的?
接种疫苗之后,还需要戴口罩吗?
韩国流感疫苗的“致死疑云”,你的流感疫苗需要担心么
流感和普通感冒怎么区分,疫苗要不要打
打完疫苗之后不能洗澡还要忌口?呵呵
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即将上市,超龄的你要不要打
美国人民为何反对疫苗
疫苗危险?一个洋中医造谣害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