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年最重要的: 别让孩子喝酒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0-10-10


 

这是放假前最后一篇文章,先给大家拜个早年。预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安康,和宝宝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们都希望这是一年幸福生活的开始,但为了将新年伊始过好,这个假期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很多,比如鞭炮,比如食物过敏和窒息,但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让孩子喝酒!不要让孩子喝酒!不要让孩子喝酒!

 

坊间很多让爸爸妈妈害怕的“禁忌”其实不需要太担心,但酒精不一样。从胎儿到婴儿甚至青少年期,酒精对小朋友都有严重的健康危害风险:孕期应该严格地拒绝饮酒和含酒精食物,哺乳期的妈妈可以合理的少量饮酒但需要等一段时间再哺乳,而从婴儿到青少年都不应该饮酒。

 

酒精对于宝宝的影响可以从胎儿期开始。孕期喝酒可能会导致胎儿患FASD(胎儿酒精综合症)和其他相关的出生缺陷,可能包括:外观缺陷,体重过低,体型过小,协调性差,智力低下,行为紊乱,听力或者视力障碍。因此对于孕妇来说,是不存在所谓“喝一点点没事”的酒精摄入安全线的,换句话说,就是要严格禁酒。

 

在宝宝出生之后,妈妈可以稍微放松一下,毕竟和宝宝之间不再通过血液直接沟通,少量饮酒并根据饮酒量延后哺乳时间,可以避免宝宝通过母乳摄入酒精。

 

而未成年人饮酒在短期会造成酒精中毒或因为影响判断力而出现交通、溺水等意外事故。在长期会造成一系列的肝脏慢性疾病、胃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损伤、口腔或者咽喉癌症等等。虽然被叫做“长期”,但这些疾病并不一定等到他们变老之后才会出现,十几岁就开始大量饮酒的未成年人,20多岁时因为相关疾病的死亡率就已经高于同龄人了。


提示

烹调不能有效去除食物中的酒精。类似酒糟、米酒等如果作为主要食材而不是只放一点调味,那即便经过烹调,也不适合给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食用。的确酒精的沸点比水低,但短暂煮沸的常见方法只能去除不到其中20%的酒精,如果要去掉食物原本含有的大部分酒精,至少要烹调1-2个小时的时间。


因为未成年人还没有能力来了解和判断饮酒的后果,所以避免他们被酒精伤害的责任,是在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我们身上。

 

  • 0-3岁的婴儿会开始模仿成人行为,因此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身边饮酒,也要注意家中酒类或者含酒精饮料的存放,不要留开封的酒在桌子上,宝宝可能会处于好奇和模仿误饮酒。


  • 对于4-6岁年龄段的小朋友,可以比较清楚地理解家长的意图,因此在涉及到酒精的场合,可以清楚但简单地和孩子讲解酒精对于他身体的伤害,为什么家长不能让他饮酒。


  • 对于7-11岁的孩子,可以用轻松的方式,从科学角度跟他讲解酒精对人体的影响和机理,以及各种短期和长期的伤害。


  • 对于12岁以上的青少年,这是儿童饮酒问题的高发年龄段。根据2014年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北上广的中学生中超过一半都有过饮酒的经历,15%有过醉酒。因此家长需要注意孩子是否有饮酒或者酗酒的迹象:比如身上的味道、情绪的变化、家中酒类的突然减少等等。

 

无论家中孩子是什么年龄段,最重要有效的防止孩子饮酒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不要过量饮酒。同时也不要奢望自己可以帮孩子建立所谓“适度饮酒”的标准或者训练他的酒量。美国青少年饮酒的相关调查显示,越早开始饮酒,成年后越容易酗酒并出现相关健康问题。如果15岁之前开始就饮酒,那成年后酗酒比例是21岁(美国法定年龄)开始饮酒的4倍。

 

我国的合法饮酒年龄是18岁,但超过10%的青少年初次饮酒其实在10岁以前。造成这样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某种给儿童或者青少年饮酒的“找乐子”行为。总会有人的人生乏味到非要在餐桌上让孩子喝酒逗乐,然后声称自己“小时候就跟大人喝酒,没什么了不起”,其实他们最应该得到的反馈是名为“怪不得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同情眼神。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只禁止向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烟酒。但对于提供、诱导未成年人喝酒则没有任何惩处,于是类似行为造成儿童伤害的病例总会出现在我们眼前。所以遇到非要给孩子喝酒来寻开心的人,如果他听不懂你的反对意见;你也不能塞10块钱给他,然后打110举报有人售酒给儿童;就直接干脆地严肃拒绝他好了。这种没有常识和责任感的“熊大人”,没必要在乎他的面子而损害自己孩子的健康。

 

祝大家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新春假期。

 

发送“哺乳期”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可以包括如下的文章:

  • 哺乳期妈妈的安全饮酒指南

  • 巧克力、咖啡因和宝宝

  • 哺乳妈妈感冒发烧吃什么药

  • 哺乳期妈妈用药须知

  • 运动、乳酸和母乳的那些事情

  • 给妈妈们的安全染发指南

  • 哺乳期不能烫发?不要吓人为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