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
作者|沙圆 吴頔
设计|赵鹏路
来源|网易数读
ID|datablog163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出炉,填报志愿也接近尾声,等待新一批准大学生的,似乎只有最后的录取结果了。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状况,许多普通家庭在高校扩招后才有机会接触到高等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后,当年中国大学的录取人数仅为27.3万人,录取率为5%。而到了2017年,中国高校的录取人数已达748.6万,录取率高达79.5%。
飞速上升的录取率让很多人感慨大学文凭已经不值钱,“读书无用”的论调也广为流传。但其实,在这批准大学生中,依然有不少人是家族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对他们来说,迈过了高考的坎,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谁是第一代大学生
第一代大学生都是什么样呢?他们和非第一代大学生有什么区别呢?
有学者根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数据对第一代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画像,结果显示,在2011年到2015年间,高校新生中第一代大学生的占比始终高于70%,徘徊在71%-74%之间。
第一代大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69.74%),而非第一代大学生中只有16.83%是农村生源。此外,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相比,第一代大学生中高考复读的比例更高,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进入大学的比例很小,考入211和985院校的比例也更低。
在大学里,你可能可以轻易的通过衣着辨别出富二代,但可能很难一眼分辨学二代与学一代。然而不明显不代表不存在,第一代大学生与学二代的差距,从入校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这个差距在大学期间还会持续存在,并且体现在多个方面。
许多高中老师会用“上大学了就轻松了”,来激励在题山书海里苦苦挣扎的高中生。虽然和备战高考相比,读大学确实轻松了不少,但是对很多第一代大学生来说,心理层面受到的冲击要大得多。
2007年9月3日,华中师范大学在开学首日为350名贫困生家长提供免费住宿。/ 视觉中国
城市学生平日生活习以为常的东西,对农村第一代大学生来说却可能是新鲜玩意儿。物质生活和眼界的落差很容易让人产生自卑的心理。
就算在学业上,这样的差异依然存在。清华大学课题组的分析发现,第一代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时,在进入实验室、写论文等活动上表现出的活跃度与学二代相差无几,但在外语学习、辅修学位和参与竞赛之类的活动时,呈现出明显的弱势。
还有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方面,学二代在和同学、师长的交往中表现都好于第一代大学生。
千差万别的教育资源
究其根本,差异出在“资源”上。做实验、完成课业,对于每个有志于学业的学生来说都是自然的行为。对于日常学业之外的活动,个人兴趣和经济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这些又与一个人的家庭状况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很多人甚至不能完整的读完高中,从事的职业也相对低端,多属于“职业弱势群体”,家庭收入自然也很低。
城市第二代大学生的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虽然他们当年可能也曾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收入状况相对良好,如今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民间一直流传着中国人很重视教育的说法,但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初中过后的辍学率却越来越高,“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也流传甚广。对那些还在坚守的农村孩子而言,他们并没有太多人为自己的学业道路进行指点。
《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的一篇研究对比了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城市第一代大学生和城市第二代大学生的升学选择影响源,发现在三者之间,只有第二代大学生认为朋友、同学或者学长的的意见在自己的升学选择中起到了显著作用。而农村第一代大学生上大学的主要推动力是根据自己的意见。
只有上大学的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金钱来支撑自己完成学业。因为家庭困窘,许多农村学生不得不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提前进入社会打工,补贴家用。
有学者曾对中国高校的经济资助满足比例进行过研究,发现即使在教育资源丰富、资金充足的985大学里,农村第一代大学生能获得的资助也只能覆盖45%的费用,民办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提供的资助仅能覆盖7%的费用。
如果整体来看,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资助需求满足比例仅为36%,城市第二代大学生则无需资助就可以读完大学。
为了后代,也要读书
家庭情况的差异不仅对子女的升学选择有影响,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收入也有作用。通常来说,在高学历加好职业的高背景家庭,其子女的教育回报率也高于那些低背景家庭的子女。
随着四年本科课程的结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城市第二代大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父辈的优势。这个过程中大约34.7%是通过职业地位继承直接实现的,54.8%是通过学历继承完成的。
职业地位的继承,直接的体现在了最终的就业质量上。研究显示,父母的职业和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对子女未来的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和月薪都有较强的影响。父母职业好,社会资本雄厚的,他们的子女往往也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拿到更高的薪资。
更好的大学和更长的教育年限则是学历继承的关键。不过,在大学毕业时,73.79%的第一代大学生都选择了直接就业。在大学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院校,他们不论是进一步升学,还是出国深造,其比例都远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
代际流动速度的下降是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一代大学生与非第一代大学生从家庭到未来发展的差距真实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大。
不过,这不意味着大学教育就没有用,农村学子就应该“认命”。大学文凭虽然不像过去那么有含金量,不能一下抹平差距,但是能读到大学的中国人,尤其是好大学的中国人目前依然是少数。读大学还是可以让许多家庭的第一个大学生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拿到比农村更高的收入。
再往深想一层,成为富二代的爹不容易,但成为学二代的父母这个目标听起来还不错。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资料
[1]国家统计局.
[2]张华峰, 赵琳, & 郭菲. ( 2016 ). 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画像——基于 “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和追踪调查” 的分析.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 6 ), 72-78.
[3]陆根书, & 胡文静. ( 2015 ). 师生, 同伴互动与大学生能力发展——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差异分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5 ), 51-58.
[4]鲍威. ( 2013 ). 第一代农村大学生的升学选择. 教育学术月刊, ( 1 ).
[5]鲍威, & 陈亚晓. ( 2015 ). 经济资助方式对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2015年02 ), 80-96.
[6]侯利明. ( 2015 ). 地位下降回避还是学历下降回避 [J]. 社会学研究, ( 2 ).
[7]黄敬宝. ( 2012 ).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北京社会科学, 3( 53 ), 4-6.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