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失败者”|芥末片场
芥末片场
芥末堆推出的电影赏析栏目,以影评形式为读者甄选具有教育意义的优质电影,挖掘电影中的教育内涵,揭示教育的生活性、社会性和哲理性。
作者|芥末堆 小筱
编辑|芥末堆 空缺
几日前,收到主编大人下发任务,国庆期间要发影评,每人选一部跟教育相关的电影做影片分析。相比往年绞尽脑汁的随笔札记,我倒觉得这次的“开放式命题作文”有意思多了。
大概就是去年这个时候,泰国电影《天才枪手》成为影院票房黑马。我先后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认识和思考,今天拿来和大家分享。
这是一部以考试作弊为题材的电影。影片根据2014年轰动一时的亚洲考场作弊案改编,讲述了出身平凡的天才学霸利用高智商帮助富家子弟作弊,进而牟取暴利的故事。
表面看来,主人公的行为应该被谴责。但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的情感会不自觉地追随主人公。站在他们的角度,似乎能够接受所谓不道德的作弊行为。以考试作弊为视角,影片还揭露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社会阶层分化等问题。
一方为钱,一方为分
出生平凡的天才少女小琳转学进入贵族学校,经过一番极力争取达到被减免学费的目的。本以为万事顺心,却意外看到学校和老师的腐败。
在帮助好友格蕾丝辅导功课过程中,小琳发现数学老师以辅导班的名义向报班同学透露考试原题。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学校还在学费之外向每个学生额外收取20万元的“赞助费”。这笔钱对小琳的家庭来说并不是小数目,小琳的爸爸为此打算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车子。
小巴开高价要求小琳帮他作弊
赚回这份赞助费成为小琳走上作弊道路的导火索。她用钢琴指法代替ABCD,还专门为报班“钢琴课”的同学做培训。几次作弊成功后,报班的学生越来越多,整个过程中小琳也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对金钱的渴望。
小琳作弊被举报后质问校长
小琳组织作弊被男主班克发现并举报,因此失去与班克竞争出国留学的机会,并被取消奖学金。
班克作为片中最大的变数,他的心理变化伴随整部片子的跌宕起伏。他单纯耿直,同样是学校的天才学霸,但家境困窘,母亲一人勉强维持一家洗衣店,洗衣机坏掉的时候只能靠手洗。对他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学习,赢得奖学金补贴家用。
班克被丢在垃圾堆错过奖学金考试
班克起先对小琳的作弊行为嗤之以鼻,却因被富二代小巴陷害而痛失奖学金,同样为了钱,被迫选择了和小琳同道而行。
与小琳和班克的出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格蕾丝和小巴,二人是恋人关系。尤其是小巴,家境殷实,出手阔绰。考一次好成绩父母就会奖励一辆车。二人想要出国留学,却苦于STIC考试难通过。
小琳劝班克参与作弊
一方为钱,一方为分,各取所需。于是,四人精心策划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跨国作弊案就此开始。
像很多高智商的犯罪片一样,天衣无缝的犯罪计划需要强有力的策划和执行。小琳和班克到澳大利亚参加STAC考试,利用全球时差把答案传回泰国;格蕾丝和小巴负责将答案印在定制的2B铅笔上分发给付钱买答案的考生。
班克作弊被发现
自然,跨国作弊的过程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班克临时变卦要求加钱,小琳因时间不够答案没有及时发送,买答案的考生焦急催促要求退款,父亲发现异常询问小琳去向,班克考试过程中被抓,小琳短时间内背50道题答案,中途弃考等怪异举动引起监考官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的压迫感,躲避考官追逐的焦急感不断调动观众的神经。
一波三折之后,小琳安全将最后一部分的答案传递出去,并顺利回国。班克却被抓了现行,终身禁止参加STAC考试,并被学校开除。
“失败者”的不同
故事到此并没有讲完,一场作弊案后带来的是对人性的拷问。相比惊心动魄的作弊案本身,事后男女主的选择才真正值得寻味。
看到班克付出代价,小琳幡然醒悟,拒绝了自己该有的“报酬”和去波士顿留学的机会。而班克赚钱的欲望却进一步放大,他想通过其他考试赚取更多的利益,还要求小琳参与,并以检举揭发之前作弊的人来要挟小琳。
曾经公平与正义的守护者,最终被贴上“贪婪”的标签,跌入道德崩毁的深渊,走向百分百的罪恶。班克的结局衬托了小琳的迷途知返后的“光芒”,也恰恰突出了影片的用意——当理想与现实相撞,你选择向谁低头?
二人最终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似乎是情理之中的。就像小琳所说的,他和班克都是人生的失败者,不像小巴和格蕾丝含着金钥匙出生,他们必须付出更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虽都是单亲家庭,但相比之下,班克更惨。他的妈妈留给他的永远是佝偻的背影和无奈的叹息,他无依无靠。而小琳的爸爸则是一名老师,尽管不富有,却始终陪着她,开导她。故事的最后,得知女儿犯错,她爸爸选择鼓励小琳勇敢地正视自己的错误。
小琳为了报复教育体制而选择“从恶”,继续作弊的心态被瓦解也恰恰源于教育,而这个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与体制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来自父亲的教育。
谁来拷问人生?
格蕾丝和小巴通过考试后举办派对庆祝
格蕾丝和小巴如愿出国留学,却让小琳和班克背负作弊后的代价。片尾的字幕出现,影片结束,四个人的一生就此定格。
是什么决定着他们的结局,仅仅是一场考试?不,是出身。故事的最后,道德的救赎占据了上风,可固化的阶级却无法突破。四位主角代表着四个阶层,他们的遭遇都刻印着家庭的烙记。
小巴是富人阶层的代表,用钱可以解决一切;格蕾丝是中产阶级的代表,借助男友的经济实力可以过的有滋有味,婚姻是她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捷径;小琳代表着小康家庭,经济状况仅足以支撑日常开销,高昂的国际学校学费对她来说有些吃力;而班克,则代表着社会的最底层,用开洗衣店赚取的微薄收入与母亲相依为命,坚守着正义,却怎么努力都逃不脱命运的枷锁。
虽说作弊破坏的是考试的公平,可考试背后的人生公平却鲜有人来过问。如果达官显贵的子女多交点“赞助费”就可以上好学校;如果学校故意拔高标准,让更多的学生只能交“择校费”获得入学机会;如果国际“考试”只是为了有资本出国的人而准备,那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作弊者呢?
正如小琳曾对班克说的“就算你诚实,生活依然会欺骗你”。教育告诉我们要去追逐理想,而生活告诉我们现实的藩篱很难冲破。
理想邂逅现实时,总有一方要妥协,电影之外,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谁输谁赢,只好赌一把试试。
本文作者:小筱
芥末堆 记者
教育界的小白猫,不怕慢,就怕懒
★紧急寻人★
公众号又改版了
为了防止大家和芥末堆走失
请把「芥末堆看教育」设为星标吧
快来亮这颗⭐️吧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