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中职,我比很多人过得好
△ 叶定欣(持蓝色奖状)大学时组队参加亚太大学生机器人比赛,与本科院校同台竞技,最终入围十六强
♪ 作者|芥末堆 肥狗
♪ 来源|芥末堆看教育
今年,深圳因中考竞争激烈,超过一半学生上不了公办普通高中的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考不上普高去中职,那就完了”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心声。
和普高热相对的是中职冷。中职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自2010年来,中职在校生人数便持续缩减,8年来减少将近700万人。虽然多省份已实行中职免学费政策,今年国家还设立中职国家助学金及国家奖学金,但大多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进普高,而不愿意进中职。
上中职就“没前途”了吗?未必。这篇文章记录了一些中职生的故事,关于他们所接受的中职教育,以及他们被中职改变的人生。
从普高转到职高
2001年,高一第二学期,叶定欣从深圳一所区重点普高转到职业高中。
“当时在普高读,完全跟不上,不是不努力,是很难。考试倒数第一感觉被歧视一样。”叶定欣的高中生活开篇非常不愉快。上课听不懂,他写作业经常到凌晨一点,第二天上学犯困,知识根本装不进大脑。虽然和同学能玩到一块儿,关系都还不错,但背地里还是会听到他们讨论谁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心里很不舒服。
按照中考分数,叶定欣当年其实上不了普通高中,他是交了“择校费”才上的。“当时感觉职校就是不入流的学校,家人和我自己都希望上普高。”
然而来到普高后,他发现自己的底子确实是差太多了。“觉得怎么都赶不上,会让人很失落。所以另寻出路。”叶定欣偏科,文科不好,但是对计算机很有兴趣,想转到华强职业技术学校。
转校时很多人不理解,包括好朋友也质疑他,“干嘛要转到更差的学校去?”幸运的是,家里人支持他。
来到华强职校,因为对专业感兴趣,叶定欣很快就追上了专业课进度,还在课外自学了一些学校没教的计算机课程,比如ASP、网页设计、HTML、Javascript、CSS2等等。高考那年,他顺利考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就读四年制的电子专业。深职院被称作高职中的“清华北大”。
“感觉当了回学霸,从学渣到学霸。”叶定欣内心很骄傲。事实上,很多原来和他一所普高的同学,最后和他考上了同一所大学。而且因为在中职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他还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大学专业课比从普高升上来的同学学得更好。“普高上来的同学会经常找我请教,”叶定欣说。
短板也是有的。在叶定欣的大学同班同学里,有四分之三过了英语四级,他没有过。但是英语不好,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专业课学习和后来的求职就业。工作6年后他自己创业,中高职学习的课程他受用至今。“如果没有转到职高,未来可能不堪设想。”叶定欣非常庆幸自己选对了,“不要去没有用的地方挤。”
谁适合上中职?
“读普高未必是最理想的选择。”华强职校的老师李丽认为,普高学习科目多、学业竞争压力很大,并非适合每个孩子。“为什么人人都要学英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用不上啊。”李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陈尧是主动地选择了中职。论中考成绩,他可以上普高,但并非他理想的学校。“(能上的学校)学风很一般,上了普通的高中也不一定能考到好的大学。”陈尧认为中职更能让人掌握技能、生存能力比别人更强。且因为一直以来就对电脑有强烈的兴趣,他最终选择了上深圳最好的职校。
在中职,陈尧花了大量时间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机械制造领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2014年以自主招生第一名的成绩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但他认为,自己高中时绝非学霸,语数英等文化课成绩只是一般般。高二一整年,他常常泡在机房里准备竞赛,对学校的专业课也没有花费多少心思。
比起普高,中职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和压力小很多。
在陈尧的班上,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是被鼓励的。他的老师常对他们说,“你不学这个课可以,你告诉我想学什么,我来帮你。”对于找到自己兴趣、有自学能力的学生,上中职往往有更多发挥空间。因为找到自己钟爱的方向,陈尧在大学的学习更如鱼得水,并在毕业后就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同时受邀回自己的大学当讲师。
李丽认为,兴趣的确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不愿意上中职正在于,初中毕业时并没有明确的兴趣特长,选专业很困难,而中职转专业并不容易。因为选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得很痛苦的中职生也大有人在。
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始试点举办综合高中班,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实行普职分流,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普高或中职。一定程度上,这或将帮助学生择校提供更好的参考。不过,李丽认为这个做法并不现实。对选择中职的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少了一年;选择普高的同学学习进度也可能会落下。
还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不想太早给自己的人生下定论,因此不愿上中职。然而,中职选错专业并不意味着“误终生”。根据目前的高职高考制度,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3”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考取高职院校,录取后专业选择不设限,即可以重新选择新的专业。中职升本科、专升本的通道也在逐渐打通。譬如今年,广东省已有4所本科院校面向中职学生招生。
△ 中职的出路,图源自青草公益团队
“被歧视”的中职
今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篇首即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里写着,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个人有不同的智能强项和弱项。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只是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没有高低之分。
但在大多数人眼里,职校就是更差的学校。
小江中考那年失利,差2分没上普通高中。回去看母校的时候,她不好意思和老师同学说自己去了职校。因为老师以前常常跟她们说,考不上普高去职校就是混日子。
“肯努力就不是老师说的那个样子。”第一年她就给自己定了目标:高中三年,成绩班排名不低于前五,年级总排名不低于前五十。三年以来,她没有一次食言,今年高职高考考了全省第九。暗地里,她也一直在和上了普高的同学“较劲”:了解本科同专业的同学在学什么,自己额外利用网课学习,不能落在他们后面。
“被歧视”的不只是职校学生,还有职校的老师。
李丽在职校已经教书近20年,却鲜有参加教研培训的机会。这是因为,职校和普高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教研、培训等活动一般是分开的。但是职校数量少,有时一区只有一所中职,很难和其他职校形成联动,教研上常常只能“孤军奋战”。李丽认为,无论普高还是中职,在教学管理上有很多方面是可以共通的,不必将二者教研分隔得如此之开。
职校的老师也很难评上职称。要评上“名师”一般要求有跨校的影响力,而职校的专业往往各有特色,甚至是某个专业全市仅有一所学校开设,因此很难形成像基础学科那样大规模的教研,教研成果很难跨校。
但中职老师面临的挑战一点也不小。职校的课程设置里有许多实践环节,老师不单要关注理论教学,还要安排上课用的器材采购、场地协调等等事项。此外,中职的专业要紧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来转变、不断优化,所以老师面临持续学习提升的难题。李丽告诉记者,她每年都在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自己也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
一直以来,中职都是更容易被忽视的存在。《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单列出中职学校篇,但在许多地区的高中报考指南里,关于中职学校的介绍寥寥无几。
愿意上中职的人也越来越少。全国来看,中职在校生人数自2010年以来便持续缩减,从2237.4万人缩减至2018年的1555.26万人。以广州为例,2019年广州有106所中职学校,其中50所学校的招生计划完成率不足50%。
今年,深圳因中考竞争激烈,一半学生上不了公办普通高中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对此李丽有不同看法,“媒体对这个数字强调太多了,给人感觉上不了普高就很惨。但其实还应该看到,连上公办中职都变难了,这才更可怕啊。”
其实中职并非一开始就“被遗弃”,在十几年前,中职也享受过高光时刻,甚至高分考生也愿意主动选择中职。如今中职的地位越来越低,究其根源离不开社会对大学学历的追捧,有时甚至是盲目追逐。“教育的目的是教人自力更生,还是考大学?”李丽问道。
“差生”怎么办
也有很多时候,李丽面对中职生时有种无力感。在李丽教过的这么多届学生里,有不少像陈尧、小江那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相当一批中下游的学生无论如何也学不进去。
在小江的记忆里,老师有时讲课会讲到发飙,因为同学嬉闹讲话的声音已经大到盖住老师的声音。上课有一半的人会打游戏,老师劝不听。也有一些男生会打架抽烟。
李丽坦言,在职校教书其实很累。为了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她不断地降低课程难度,还为教材自制了很多视频课程,这样学生即使课上不愿意听或跟不上,也能通过课后看视频补习。但即便如此,很多学生还是不愿学习。“不是没有学习机会,而是没有学习意愿。基础欠账太多了。”李丽对此深感无奈。
△ 李丽自制的视频课
“
其实这不单是中职教育的问题,是整个基础教育的缺失。差生怎么办?有时候我也觉得没有办法。
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中职在校生1555.26万人,占据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学生的41%。“整个考试群体的后40%是职校生,我们的教育,应该包括教育好这部分学生,如果不教育好这个人群,也就是没有教育好一大半人。”李丽说。
对于这些暂时在学业成绩上落后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多几把评价尺子,以及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很多学生由于从小学到初中,被当作差生对待,严重缺乏自信。没有自信是学不好的,如此导致恶性循环。我们要做的是加强他们的自信心。”李丽也认为,教育系统应该对职校投入更多力量,利用更好的教研帮助这些学生。
上职校对小江的另外一个改变是,不再轻易否定“差生”。“我以前觉得学校后几名就很不好,抽烟喝酒就很不好,但其实不是。”小江发现所谓“差生”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他们会照顾人,会分享好吃的,而且“鬼点子”很多。有一回,全班同学拍好了红底的寸照,结果学校要求改成蓝底,于是几个学生想出办法,把红底P成蓝底,顺利过关。
“差生只是在一个评价尺度里的弱势,我觉得他们以后也可以有很好的出路。”小江对此丝毫不怀疑。
芥末堆注:应采访对象要求,小江、李丽为化名。
本文作者:肥狗
芥末堆 记者
先把自己唤醒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