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词 | 元治理(Meta Governance)

赵小飞 互联网治理蓝皮书 2022-07-03


元治理(Meta Governance)又被称作是“治理的治理”,是指在对市场、国家、公民社会等治理形式、力量或机制进行一种巨集观安排,重新组合治理机制。这一理论是对治理理论的批判、超越。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互动愈加频繁,国际社会呈现出一种复杂化、动态化和多样化的形态,国际社会要求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协同治理的呼声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英国著名政治理论家鲍伯·杰索普(Bob Jessop)提出了“元治理”理论,作为传统治理理论的完善。



“元治理”的进步性在于它更强调政府在三方治理主体中的主体作用。杰索普指出“虽然治理机制可能获得了特定的技术、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职能,但国家(政府)还是要保留自己对治理机制开启、关闭、调整和另行建制的权力”。简言之,“元治理”理论在治理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政府角色,认为政府在新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应该被视为“同辈中的长者”,它的责任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权威的机构,更重要的是指导社会的行进以及为了社会运行确立行为准则。


元治理是一个反思性的过程,各行动者致力于构建符合规则、程序与标准的治理机制。作为过程的“元治理”,它重塑了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地位,但并非是对传统“国家中心论”的回归,更不是要重建一个至高无上的政府,而是强调政府责任的同时注重其他治理主体的价值和作用,是对“去中心化”、“去权威化”治理模式的规制。作为结果的“元治理”强调在一种机制或框架中,政府使用间接、柔性的手段,平衡自治和控制两者的关系,统筹科层治理、市场治理和网络治理三种治理模式,使治理主体在依存协作的过程中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的 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元治理”理论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立场出发的,对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中国来说,绝不能简单套用“元治理”模式,但是其思路与视角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参考文献

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J],1999年第1期

冯志峰,万华颖.“元治理”理论视阈下的基层社会治理[J].东方论坛,2019年第2期



 END 


文字 | 赵小飞

排版 | 肖智恬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出品 | 暨南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往期精选

学术 | 尼葛洛庞帝:未来数字生活的预言者

政解丨你的个人数据值多少钱?——美国新立法将要求科技巨头为用户数据标价

名词 | 反公共领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