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月·现场|首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

中俄 十月杂志 2020-02-14
翻译家李英男、作家王蒙、俄罗斯《十月》杂志主编伊琳娜·巴尔梅托娃、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出席论坛
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乔玢致辞
首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
两国作家共论文学与友谊
座谈会现场
8月27日至29日,首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俄两本《十月》杂志社、中俄作家、诗人与评论家代表欢聚一堂,畅谈文学与友谊。
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
中国与俄罗斯都有一个大型文学杂志《十月》,在两国文学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都推出过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俄罗斯《十月》杂志创刊于1924年5月,参与创刊者有富尔曼诺夫、绥拉菲莫维奇和法捷耶夫,肖洛霍夫、戈尔巴托夫、苏尔科夫等曾任编委,马雅可夫斯基的《放声歌唱》,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法捷耶夫的《毁灭》,普拉东诺夫和左琴科的短篇小说,阿赫马托娃的《安魂曲》,雷巴科夫的《沉重的黄沙》均发表在该杂志。杂志始终致力于推出新人新作,是俄罗斯最具声望的大型文学杂志之一。中国《十月》杂志创刊于1978年,是新时期创刊最早的大型文学期刊,创刊30年来发行量一直稳居国内文学期刊前列,莫言的《生死疲劳》、王蒙的《蝴蝶》、高行健的《车站》、张承志的《黑骏马》、张洁的《沉重的翅膀》、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均发表在《十月》。
俄罗斯《十月》杂志封面
作家格非
8月27日下午,中国作家王蒙、格非、李建军、刘文飞、李英男与俄罗斯作家巴尔梅托娃、瓦尔拉莫夫、普斯托瓦娅、阿尔汉格尔斯、阿梅林等在首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就“文学与时代”展开对话。“像我这个年龄的作家受俄罗斯和苏联文学的影响非常大,到现在为止我想不出有哪个 国家能够给我们那么深的影响。特别是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段,我们现在谈起来仍然感觉像是我们的文学母亲。”王蒙说,“我看到俄罗斯作家就像看到自己的兄弟 姐妹一样,我永远祝福俄罗斯的同行们!”刚刚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格非也承认深受俄罗斯文学影响:“我刚开始接触俄罗斯文学的时候,就发现它跟欧洲文学不一样,它比欧洲文学更重、更大、更深、更杂,不论绘画、音乐、文学都充满了一种野性的、未经驯服的东西,我特别着迷。”
《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接待俄方客人参观《十月》杂志社
8月29日下午,在北京出版集团六层会议室,两本杂志又就“文学杂志与当代文学”主题展开座谈。座谈会上,集团董事长乔玢致欢迎词,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先生介绍杂志情况。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
俄罗斯作家瓦尔拉莫夫
接下来,俄罗斯《十月》主编伊琳娜·巴尔梅托娃用一席幽默的话语逗乐了所有人:“我们这个杂志已经有90年的历史了,我可以说是第二位女性主编,在我之前的第一位女性主编,就是著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双方在笑声中回顾了中俄文学的交流史,并探讨文学杂志在当下困境中的创新可能,俄罗斯《十月》杂志的“巴掌小说”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诗人、翻译家、诗评家王家新
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阿尔汉弋尔斯基
中国学者呼唤俄罗斯文学的英雄主义传统,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列举了一组数字:“从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翻译过1500多种文学作品,80%是俄罗斯的,那个时代我们所接受的文学营养基本来自俄罗斯。俄罗斯作家对战争、人性、艰难的发掘,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听到这里,俄罗斯作家托尔金不得不发出感叹,“你们对俄罗斯文学的了解,比我们国内的评论家还深。”回忆起自己与俄罗斯文学的亲近关系,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的言语中满是感性情绪。“文革”后期,他怀着“犯罪心理”颤栗地阅读了普希金的诗作,由此唤起了自己生命的觉醒。王家新还清楚记得,俄罗斯作家爱伦堡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对中国一代文学青年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这部作品第一次将“白银时代”的俄罗斯诗人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俄罗斯诗人则表示:要为中国写组诗。诗人阿梅林说:“我认真地想过,我试图想发现我们国家还有没有一些诗歌写到过中国,后来发现可能有一些短诗或者诗句写过,但特别完整的写中国的作品还没有。”他正在创作一部关于中国的组诗,并已经答应要把这组诗发表在俄罗斯《十月》上。
评论家孟繁华
评论家李建军
座谈会结束后,当夜,“双《十月》中俄文学之夜”活动在新影厂老故事餐吧继续举行,在美酒与音乐声中,两国作家、诗人代表朗诵和分享了自己的代表作。


在北京的这次相会,两家《十月》还结下了更为久远的约定。根据双方8月30日在座谈会上签署的合作协议,中俄《十月》将建立紧密合作,包括定期互访、举办文学论坛、相互开专栏以及每年各自编选本国文学年度选本,由对方国家出版。两本杂志还确定要进行有关“北京”和“莫斯科”主题的文学创作,俄罗斯作家写北京,中国作家写莫斯科。


(《十月》杂志社编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