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家有话说|刘庆邦:方寸之间见功夫(创作谈)

刘庆邦 十月杂志 2020-02-14

作家/刘庆邦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黄泥地》《黑白男女》等九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黄花绣》《麦子》《在雨地里穿行》等四十余种。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外国文字,并出版有六部外文作品集。

方寸之间见功夫(创作谈)

文/刘庆邦

2011年3月26日上午,《中国作家》杂志社牵头组织了一场“短篇小说创作研讨会”,各地来的许多作家朋友都参加了。我在会上作了一个发言。我的发言虽然没有写成发言稿,会前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我扼要复述了沈从文先生七十年前在西南联大所作的关于短篇小说的讲演;谈了汪曾祺对林斤澜短篇小说的评价,对何为“有话”,何为“无话”,试着说了自己的理解。我还斗胆提出,目前坚持短篇写作,需要具有短篇小说的精神。我把短篇小说的精神分为五种精神,即:对纯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勇于和市场化、商品化对抗的永不妥协的精神;耐心在细部精雕细刻、一丝不茍的精神;讲究语言韵味的精神;知难而进的精神。回想起来,我那天的发言可能有些长了,以致挤占了其他作家朋友的发言时间,借此机会道一声抱歉。

其实,那天我对五种精神并没有展开讲,只是点到为止。如果展开来讲,所占用的时间恐怕会更长。这次因篇幅有限,我仍不可能放手面面写来。我只把第三种精神拎出来,结合新写的短篇小说《皂之白》,说说关于短篇小说的细写。世界是以细节的形式存在的,我们看世界,主要是看细节。我们捕捉到了细节,就看到了世界。如果我们没有看到细节,等于什么都没看到。如果抹去了细节,世界就是一个空壳。拿小说来说,细节是相对情节而言。在一篇好的小说中,情节总是很简单,而细节总是很丰富。情节是因,是果,细节是从因到果的过程。情节是从此岸到彼岸,细节是实现从此岸到彼岸的渡船。情节固然也很重要,但最终是以细节为支撑,是靠细节取胜。任何情节都是可以想象的,细节才是自己所独有的。细节是一篇小说的真正胎记,小说与小说之间的差别也体现在细节上。

特别是短篇小说,它有体积是那么有限,规定了我们不能在有限的、宝贵的尺度内粗枝大叶,粗制滥造。在情节框架确定之后,我们必须专注于细部,在细部上下够功夫,把文章做足。短篇小说这种文体是一种激发性的文体,它是激发思想的思想,是激发想象的想象,激发细节的细节,激发语言的语言。短篇小说是琴弦,读者是弓子。弓子一触到琴弦,整个琴就会发出美妙的音响。这样的文体,天生对行文的密度要求比较高。这个密度包括信息密度、形象密度、语言密度,当然也有细节密度。我强调了短篇小说的行文密度,并不是说要把短篇小说写得密不透气。孙犁先生说过:“文章以气为主。”每一个好的短篇都是一个气场,充盈的是作家的灵气、正气、诚气、静气和善良之气。归结到一点,短篇的写作当是步步生莲,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经得起仔细欣赏,值得反复琢磨。

我想了核雕艺术。所谓核雕,是以桃核、杏核等水果坚硬的内核为原料,在小不盈握的果核上雕出各色人物和故事。著名的核雕作品《东坡游赤壁》,就是明代的王叔远在不满一寸的桃核上精雕而成。作者随物赋形,把小小的桃核雕刻成一叶扁舟。舟上有篷,有楫,有八个窗户,五个人物。还有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再仔细看,小舟上刻的对联、题名清晰可见,共三十多字。一个有限的载体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可谓方寸之间见功夫。这种慧心与匠心的独运,正是我们在写短篇小说时所需要借鉴的。

我想起了诗歌艺术。我听说不少写小说的作家不读诗歌,特别是不读新诗,对此我不能理解。我的文学创作是从写诗开始的,虽然没有写成什么气候,但对诗一直很爱读。我至少为三位诗人的诗集写过序言。我说我不懂诗,不敢写。他们不相信,坚持邀我写。我怀着敬畏之心认真写来,还算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我国应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是顶尖的艺术,诗歌创作的成就是最高的成就。诗歌艺术是讲究韵律和节奏的艺术。它道法自然,天呼我呼,地吸我吸;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一切都是那么畅达与和谐。诗歌艺术是最凝炼的艺术。它注重对文字的推敲,多一字则太多,少一字则太少,每一个字都是有效的,都恰到好处。我一直认为,好的短篇小说都是诗意化的,都有着诗的内核。沈从文先生说过:“短篇小说的写作,向传统学习,应当把诗放在第一位。从小说学小说,所得是不会多的。”

我想起了绘画艺术。我不懂绘画,但我欣赏过古今中外很多名画。好的绘画总是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好的绘画总是胸有成竹,落笔千钧,一落笔即成永恒。好的绘画总是既有整体性的美感,也有局部的美感,它的局部不怕放大,放大后仍是一幅画。我看过一些局部被放大的画作,惊疑于它的纤毫毕见,丝丝入扣。其实好的短篇小说与绘画有着同样的道理,它是由一个又一个细节组成的。把一篇小说拆开来看,每一个细节都独立完整,有着画面般的效果。

这篇《皂之白》,我尝试用文字画一幅画。它的故事是简单的,意蕴也不复杂,所主要呈现的不过是一幅矿工的肖像——劳动者的肖像。它注重色彩,注重明暗关系,同时注重对细部的刻画。这种写法对读者的阅读耐心或许是一种考验,但首先考验的是作者的耐心。

未经本刊允许,请勿转载

《十月》微信号:shiyue1978

《十月》邮购电话:010-82028032,平邮免邮资,定价15元/册。

《十月》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120。

投稿信箱:shiyuetougao@sina.com

值守:李浩(QQ:513322520;微信:shige_1984)

《十月》,2015年第4期,目录


中篇小说

风铃/4 尤凤伟

芳邻/25 陈继明

卡斯特罗/79 刘建东

杀人时间/135 留待

墓园/205 坚妮


短篇小说

梅花三弄/67 刘庆邦

弟弟带刀出门/155 杨遥

走出格勒/166 双雪涛


小说新干线

带零层的公寓(中篇)/178 于一爽

三人食(短篇)/195 于一爽女人是会变老的,应该有一个

喜欢的事情一直做下去(创作谈)/202 于一爽

钢丝上的舞者(评介)/203 王干


散文

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50 彭学明

夜色起/112 沈念

电子厂·毛织厂/172 郑小琼

山野物主/121 陈原

安龙纪事/223 金磊 戴时昌 徐觅


思想者说

从写作的角度试谈中国想象之基本问题/102 西川


诗歌

余怒的诗/229 余怒

叙述春梦的若干种方法/232 华清

秋风的回旋/234 王学芯

线形闪电/237 何向阳

唯物主义者的山水/239 寒 寒


艺术

彩色插页戴士和的油画

封 三  太湖渔船(油画) 戴士和

封 二  冥想(油画) 杨飞云

封面设计 赵平宇

篇名题字 马新朝


主编 陈东捷

常务副主编 宁肯

副主编 赵兰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